方路圓桌

跟方路喝茶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單向道》--方路散文集  ◎  有人出版社
《單向道》 2005-06-13 15:30:48
Bookmark and Share

◆單純的回鄉.自序◎方路
null
年初一傍晚,我一個人到大山腳武拉必公塚陪母親。母親在去年春節過逝,春,對我來說,雖有原鄉歸途的喜悅,有刺耳鞭炮響的熱鬧,但仍抹著傷逝的底色。坐在空無一人的墳場,舉目一望,沿著山勢而築的墓碑,百具千具背著黃昏的光線,泛出了粼粼碑潮。

這裡是最沉靜的原鄉,我在墓外,母親在墓內,我們的對話是彼此無止盡的沉默。

週圍傳來晚風打響樹葉的聲音,偶爾飛鳥掉落幾聲回巢宿夜前的叫鳴,似乎催我說夜色來了。我在夜色漸濃時和母親道別,四週的光,像電影院漸漸縮漸小的銀幕,最後合成完整的黑。想來,母墳,添多我一個回鄉時徘徊的場景了。

翌日,約父親一起到瓜拉姆拉,一車五人,還有弟弟和兩個侄兒。午後抵達海嘯侵襲過的漁村,有些紊亂,或許漁村原本就是這樣的。記憶中,這是我和父親第一次結伴出門。漁村,是我的誕生地,是父親和母親孕育我的地方。十年前寫〈羊水的河口〉,記述和母親結伴搭巴士到這裡的片段光影。這次換了人物,如果將來有文字記述,則是補寫父親在這裡修網,出海,捕魚和經歷過的逃亡,純屬一個漁人的回顧和他孩子對記憶密碼的追尋。

除夕那天,我重返中學母校日新獨中,一個人繞著寂靜無人的校園,坐在以前打籃球邊的紫花樹下,在滿地紫花的石椅上坐上一些時辰,二十年前的光影,從一瓣瓣落下的紫花中,重新聽一次熟悉的回音。

春節,算是我一年當中在老家逗留最長的時期,最長,只不過五天。

回鄉前,友人問我,這次回去會寫些甚麼嗎。一般上,回鄉,多是看看家中長者,與朋友敘舊,有甚麼好寫呢。經友人這麼一問,感覺自己回鄉,似乎是返回書寫的場合,一花一草,一石一鳥,都可能入筆。

以文寫鄉,不是我的選擇,快步入中年之階,回望原鄉,那也是一片二十年前的場景了。盤算起來,六歲隨母親從威北瓜拉姆拉遷回大山腳,廿一歲離開,這塊土地只不過保留我十五年光景。不過,一直難解的是,背鄉越遠,感覺愈濃,像一口井,早已消失,心中的井仍是清水盈滿。也許回鄉次數日漸減少,對故土反倒有一種對話的熱切期待。

看來,散文不是我選擇為鄉而寫,而是原鄉在不知不覺中,一直催生我的寫作。

何潮是我素不相識的散文作者,我稱作者,也許對這位書寫者所知有限,他沒有個人散文集,沒有著書立傳,只散散發表些作品,在我閱讀散文的經驗中,也只讀過他兩篇作品,一篇〈殘餘〉,另一篇〈徘徊的海岸〉。但十五年來,這兩篇發表在《聯合報》副刊的散文剪報,一直陪在我身邊,在我對散文寫作感到困頓,文字感到枯槁無力時,一遍,再一遍重讀。

在他散文中,找不到書寫的野心,體會不到散文傳統的脈絡和架構,而是感悟到一個人,在散文中真實地生活,一花一草,一石一鳥,都入了筆尖。我從他慢水細流的的文字當中,感應到一種真實的力量,人和文融為一體,抒情的,些許感傷的,淡淡敘述他目擊時光流逝。

十五年過去了,這兩篇散文為我演繹了散文寫作的可能性,但他坦然面對生命遞變,人和文融為一體的情愫,卻是我望塵莫及的。

Octavio Paz 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著名詩人,他的詩,曾在很早的時候深深吸引過我。這位墨西哥外交家,後來,他的散文叫我瞻仰成永恆的大師。

他的散文〈孤獨的辯解〉,教人讀到一種十分嚮往的文體,一種建立在自己人生觀的具體表現和從容的註解上。

在我寫作過程中,曾設法在散文中尋找對這種文體的辯解。散文的困難,是因散成文,一種太過自由,甚至放縱,以致在建構散文的基論時,一直面對野馬難馴的問題。

我只能期許尋求嚮往的散文體,可能是一種純散文,一種能在長篇敘述又不失駕馭文采的張力,嘗試在小說和詩歌明顯的定位中,尋求另一種自己能真實感動和安身立命的散文語言。

Octavio Paz 為我演繹散文寫作的另一種可能性,但他涉足美學、哲學、宗教和人文的情愫,卻使我感到另一種望塵莫及。

去年十月,雙福文學出版基金委員會公佈成績,錄取《單向道》為散文組優秀獎得以資助出版的消息見報後,不久接到楊嘉仁和曾翎龍的電話,他們建議這本散文集保留給有人出版社,我說好的。

在冗長出版過程中,平時喝茶聚談的友人一時各就其位,嘉仁和周若濤是出版人,翎龍當責任編輯、龔萬輝是封面設計。另外請陳文禮負責內頁設計,邀陳文安做最後校閱工作,一組出版陣容的架勢似乎如此擺好了。

要感激他們對出版工作的認真、有心,一起分擔分享苦甘。

這次徵得黎紫書和龔萬輝書寫推薦文,他們對散文創作有比我更高的期許,也多次受了文學獎光環,感謝他們允許我用以勉勵和取暖。

《單向道》收錄四十篇作品,分五輯。多數發表在二000至二00四年,但創作過程也許得推算到十年前,或更早的光景吧。

這本書扉頁上誌明給我的亡兄李成財,他在去年五月步亡母後塵,選擇在老家一條乾枯的河邊一棵油柑樹上問吊,我從吉隆坡百里趕回,家人留了一個小小棺口給我瞻仰,看二哥安息在很淺棺穴裡。我瞻仰他祥和的容顏,但他一生背著一輩子的癮君子之名,其實經歷了多少折磨呀。我陪過他一段好長的戒毒日子,感受過他戒毒中受過更大的折騰,一生短短,磨難何其長。

有些憾意是四月清明要為他上第一次香了,仍無法靜心完成一篇記述他的亡故之作。

散文,對我來說是一種傷逝的文體,一種赤裸、瞻仰自己涉身而過的淺淺閱歷,單向道,一種獨自對話的宿命。

自己覺得,散文不是立傳寫史的文類,只是生活中細水慢流,在生命之河中,或許激不起甚麼大潮。我只是持著一種單純的書寫體,像單純地回鄉,見到一花一草,一石一鳥,能入文的就留給筆端和薄紙,不能入文的,隨光影消失,也不會有太大惋惜吧。

二00五年三月

[ 點閱次數:7180 ]

7 則回應

方路

《單向道》真情真義,鄉情濃濃!

午夜看《單向道》,幕幕家鄉記憶的場景湧現,太熟悉了……

大山腳給你寫紅了,相信很多人從中可知道咱們的家鄉。

猜你,不如讀你,讀你不如看《單向道》,要了解你多一些的人,不應該錯過此書。

ps:161頁,題目為“夜已深,夜已淺”中與你吃鴨飯的人應該是我吧?當晚做東的人是你,卻沒想到被你寫在書中。

5:15am

小草 [訪客] 2005-06-20 @ 12:43
捧著你的〈單向道〉,讓我印象加深的不只是你對大山腳這個小鎮的認識,還有筆觸低下真實的你。

現在方我就住在這個山腳下,你所說的每個場景,巴剎、伯公埕、 中元節大戲、伯公廟、大士爺…,我一一接觸了,只是從書中捕抓到更多無法以肉眼體會的意境。

不過,我倒希望看見方路在經歷親人生死離別的苦痛後,能更珍惜現在所有,從另一個思維角度出發,勾勒另一副更令人期待的場景。加油!
燕歸來 [訪客] · http://www.yenguilai.blogspot.com 2005-07-13 @ 16:47
在寫作過程中,這是一道必須逾越而過的門檻,寫我家鄉,寫我家人,真實的,熟悉的,感傷的。或許是最初的欄杆,必須跨越然後進到另一個層面,超越真實的範疇,嘗試繼續與原鄉和自己的感傷,展開更深入的對話。




方路 [訪客] 2005-07-14 @ 02:00
鑫霖,很久才看到這則留言,不要介意遲到的回應,也謝謝你的鼓勵。在寫作中不經意留下感傷,寫的時候不太察覺,重讀時卻會掉進這些氣圍中,也許因為真實原故。但感傷文章,讀者很難說喜不喜歡歡,比較多聽到的是“加油”,鼓勵我把文章寫好,也鼓勵我要活得好起來吧。
方路 [訪客] 2005-09-12 @ 03:42
你好学长!
看到写大山腳特别亲切。我是你的双重学弟也(日新和屏科大)!!


其实我还没有看过你的書,如果回马来西亚时一定会买来看看的!!


加油!!!
wind- [訪客] 2005-09-26 @ 18:27
wind

我們有共同的喜悅,因為一起浸身在兩座熟悉的校園,而且這兩所校區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背後有一座山。

日新後面的大山,是一幅永恆美麗的屏風,屏大背後的大武山,是記錄中最美的山水畫。

我在日新學習,在屏科大(當時是屏科院)閱讀,在這所蒼茫曠大的校地,展開了我無止境的閱讀。
方路 [訪客] 2005-10-03 @ 03:13
在花蹤文學研討會上看到方路先生的廬山真面目~感到十分地親切~有詩人獨特、濃厚的味道~

加油!
陳勇健 [訪客] 2006-03-23 @ 19:31

本文有 2 則留言待審核...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方路圓桌

與方路喝茶聊天,談詩論文,閑話家常。

方路,原名李成友,1964年生,大山腳日新獨中畢業,台灣屏東技術學院畢業。曾獲南大微型小說第一名、大馬傑出潮青文學獎、花蹤散文佳作獎。作品選入台灣《八十八年詩選》、《九十年詩選》以及《有本詩集》。著有詩文集《魚》,詩集《傷心的隱喻》和散文集《單向道》。現任記者。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1月 2025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文章彙整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29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