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书名:在北大看中国
作者:潘碧华
文类:散文
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
页数:346
出版日期:2005年8月
国际书号:ISBN7-311-02654-7/1.153
定价: RM20 (在全国大众书局都可以找到)
简介:
3年多的异地生活,172篇的体验。潘碧华,马大中文系讲师,2001年9月前往北京大学攻读古代文学博士。在学期间,每个星期写下一篇生活手记,从赴京赶考直到毕业回国,历经3年6个月,写下21万字,结集成《在北大看中国》一书。此书围绕在北大留学的生活精髓,以马来西亚人的好奇,对北方季节的变化、社会人情的冷暖尤有体验。在北京看美伊之战,经历惊心动魄的非典,也追随神五升空,以及欢呼雅典奥运场上中国健儿夺金。与其说在北大看中国万象,不如看作者心目中的中国,如何在这三年中的变化。
作 者 介 绍:
潘碧华,吉打居林人。鲁乃华民小学,居林觉民中学毕业,马大中文系硕士,北京大学中文博士,现任该系讲师。著有散文集:《传火人》(1989),《我会在长城上想起你》(1998),《谁在夜里敲锣》(1999),《扬眉女子》(1999);合集:《马大散文集》(1986),《只在此山中》(1988),《旧齿轮》(1992);作品收入:《青色的冲激》(1985),《成长的女字辈》(1986),《摆荡经纬问》(中文系文学系列,1997),《涉江采芙蓉》(马大中文系文学系列, 1997),《亚细安青年微型小说》(黄孟文编,1995)。
推荐书评:
那些走过的日子--读潘碧华《在北大看中国》
《在北大看中国》成书之前,我们就已经是这些文章的忠实读者,那时我们在狮城念书,沉浸在爬梳资料与写论文之余,我们的大学老师潘碧华的专栏成了排遣内心压抑的心灵粮食。我们很轻易地从潘碧华的文章中回味大马生活的一切,或是窥探北京的风土人情,显然,北京是三年一变,越来越都市化的北京是否依然能保留古都的气息是许多人关心的课题。读了潘碧华的文章,读者肯定会向往亲自走访北京,叩一叩文化古都北京的大门,到北大进行一趟文化之旅、或看一看北京的胡同是否还遗世伫立在闹市中?
重读结集成书的这些小块文章,感觉它是那么扎实的一本书。当我们一气呵成地往下看时,顿时发现这部书犹如一部小说,仿佛书(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事件一一跃然于纸上。潘碧华没有刻意地去描绘这些人物,她透过周遭所发生的事件、铺叙犹如小说般的情节,于是这些人物及事件全盘皆活,让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举个实例,潘碧华写出了大马念中文系的人的心声,或欲深造的心态、或欲赴中国购书的欲望等等,道出了马华学人的共同经验。书中的留学生,不论是来自哪个国家,在潘碧华的笔下都有鲜明的个性,而最精彩的篇章,自然是潘碧华在北京所留下的足迹。
《在北大看中国》开始时写念中文系人的处境与欲继续深造的积极心态,随即转入描写北京/北大的点滴。专栏文章往往只是人们阅读习惯里头的小品文,文学价值可能不多,然而《在北大看中国》却堆砌出另一番景致,它具备了小说的特质,如精采的情节及形象化的人物等。此外,潘碧华的文章最吸引人的是,它流露出真性情的一面,处处散发着淡雅与纯真的一面,它蕴含了散文般的朴素语言,使读者读来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与此同时,潘碧华《在北大看中国》时,仿佛手执摄影机,她把北京所有的人事物都一一网罗,尽入读者眼帘,其中精彩之处,俯拾即是,譬如她写〈京城颜色〉、北京服装及水果时,虽然笔调平淡,但读者读来,一切却是那么的立体化,潘碧华把北大/北京描绘成了一幅五色缤纷的图画、一部引人入胜的导游指南,书中描写北京的风土人情、节日时俗、消费文化、道地特产,加之与大马对照,极易在引起读者认同之余又获得启发。让读者窃喜的,潘碧华将北京一年四季的画面都注入此书的脉络里,读者读来往往精神大振,犹如陪同作者,一起走过四季的北京,发掘北京的点点滴滴,感受人物、事件的此起彼落,完全融入书中的世界。
在写作特色方面,我们发现在北大生活的潘碧华的笔触渐渐地融入了些许的北京语言色彩,语调也越发活泼、生动与规范,令读者赞许的,当然是潜藏在文句中的幽默感,往往让读者不禁打从心里笑了出来。潘碧华的笔触充满了真挚,一如她的为人,她对北京水果的眷恋、对第一次期待下雪的期盼,都在款款真情流露下与读者分享了那份喜悦。一部能给读者带来愉悦的书,就是好书,它不仅记录了一个留学女子的生活篇章,从另一角度来看,它让本土的读者一探北京全貌,而大陆的读者又能借以浏览大马留华莘莘学子。不难发现,潘碧华常常在书中比较大马与北京生活及文化上的种种差异,这其实也是一个异乡人在北大惦念大马的情怀表征,在更高层次上,潘碧华企图对北京的人文生态进行条分缕析;潘碧华由生活面切入,在引起读者共鸣之余,她显然对北京(中华)文化进行了进一步的探勘。从马大到北大,再从北大归返马大,在北大的三年余,对潘碧华来说,尽管只是人生列车停驻的某个驿站,但在中华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术殿堂中浸濡之后,当列车继续向前走,潘碧华亦在前进中不断蜕变,她的步履越发沉稳、性情得以陶冶。我们期待,往后她能在笔耕中,继续散发出恬雅的光泽与魅力。
李婉迎、陈韦賰 写于狮城 2005年11月
[ 點閱次數:74928 ]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
全站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