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份子︱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留下空殼,空對碧綠的深水碼頭
隔條街,連連的打嗝聲中我看見
斷肢後被釀得一身油膩的你如何橫行
------- 甘馬挽釀蟹•東海岸 1999
●
被她們“渲染”一番,就真的有點遺憾了。
按照原定計劃,早上從關丹出發,一路北上,到了登州甘馬挽後喝杯海南咖啡,吃頓釀蟹就得策“車”返回,途中再進入關丹大街買些土產梅香鹹魚甚麼的,然後就直奔吉隆坡的夜晚。
隔天早晨,當馬來同事聽說了我這趟向東尋食的旅程,眼睛睜得大大的,一臉可惜的模樣:既然到了甘馬挽,為何不順道北上瓜拉登嘉樓呢?你不是一直都想到Kampung Losong去看看Kak Yah的豪宅嗎? 要是去了,你就可以帶回一些Keropok Lekor (魚餅)“孝敬”我們啦!
一言驚醒。但時間無法安排呀,除非這天請臨時假!Keropok Lekor到處都有啦,公司食堂的Makcik也炸得不錯,下午茶時間請妳們就是!
Allah!Mr.Lim你忘了現在是齋戒月嗎?
●
Keropok Lekor就是馬來人的炸魚餅,登州特產。
這與華人愛吃的蝦餅不同,製作上蝦餅是先將白蝦攪碎,然後摻入薯粉及調味料,搓揉成塊,炊蒸後切片曬乾,之後才油炸而成,質感比較幼細酥脆。
而Keropok Lekor則以魚代蝦,薯粉換做沙莪粉,摻合後搓揉成圓柱長條,放入大鍋中以水煮熟,一圈圈就像灰色的蛇,瀝乾即可切條油炸,稱為Keropok Lekor,若切成薄片,則喚成Keropok Keping。
由於未經曬乾就取來油炸的原故,所以成品外脆內韌,即使切成薄片,與蝦餅比起來口感還是迥然不同,渾身粗澀卻樸實可口;蘸上以辣椒、醋、蒜及亞參汁調成的鮮紅辣醬Air Pencecah,更是集鄉土美味於一身。
其實,甘榜最傳統的吃法是煮熟後即沾上辣醬來吃,不需油炸,同事說懂吃的人都酷好此道,我試過兩三次都挑戰失敗,寧可做個不懂吃的人。
從馬來同事口中一再強調把Keropok Lekor給稱為Keropok Losong,就足以看出Kampung Losong名氣之大,幾乎已成為這小食的代名詞。
原因在於 Kampung Losong這個位於瓜拉登嘉樓的小甘榜裡,有著許許多多在家門前擺檔賣 Keropok Lekor的小攤子,而 Kak Yah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十多年前 Kak Yah 的房子還是間簡陋尋常的甘榜高腳屋,現在卻建起華麗的雙層豪宅,車棚裡擺放著簇新的BMW及馬賽地。
記得多年前這則“發跡小故事”被媒體報導後,同事們都驚訝不已,平常工作散慢的都突然動力十足地萌起“不如歸去”之慨,加上後來另則新聞推波助瀾,說吉蘭丹州有對夫婦更是以賣炸香蕉月入3萬,結果造成人人在笑談間都說要回甘榜賣 Keropok炸香蕉,有人則以前首相自述中的“一個賣炸香蕉的小男孩”當作自勉,好像英雄都頓時“可以”不問出處!處處存在著空間可讓“小兵”立大功!
當時我就曾向一些來自東海岸的同事詢問路線地圖,希望有朝一日去造訪 Kak Yah的魚餅工坊,親自參觀一幢豪宅是如何在搓揉切炸之間,用了兩代人的努力去聳立起來。
●
被她們渲染一番,就真的有點“遺憾”了。
下班後同事約我一同去Buka Puasa(開齋),順道去見識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千萬豪宅”。
坐在非法違建的沙爹屋裡,不遠處就是傳說中皇宮般的豪宅。同事笑說 :相比之下,Kak Yah的“魚餅豪宅”肯定是小巫見大巫了!Mr.Lim,沒有 Keropok Lekor沒關係,沙爹也不錯啦!
我不禁在想,Kak Yah在油煙中一步步建立起她的“魚餅豪宅”,算是奇蹟;然而這間“千萬豪宅”,到底需花上幾許年月,動用多少支有形無形的沙爹竹簽,才能“撐立”起來呢?
Jiak ka liao! Jiak ka liao! (福建方言發音,吃到完也)
突然,聲音從後桌傳來,父親模樣的男子正催促兩個小孩趕快將沙爹吃完!
一陣驚愕。
她們莫名,舉目四望:Abang Z來了嗎?
我跟華裔同事卻不約而同的大笑起來。
[ 點閱次數:16015 ]
我的安樂茶飯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