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份子︱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過港
一條河將吧生市鎮分成南北兩吧。
有次我在南吧向一賣肉骨茶店的老板問起他哥哥的近況,他說到“過港”那裡另起爐灶去了;我問“過港”在那裡,他說過了橋就是。當我過了港到北吧找上哥哥的店時,做哥哥的卻說弟弟仍在“過港”那裡守著祖業!
原來過港是個動詞,無論身在南北哪方,只要越過對岸就是“過港”。所以來到吧生就必須先確定自己與河之間所在的地理位置,不然肯定會被熱情指路的老吧生給搞得昏頭轉向。
●全馬第二條鐵路
參考提供的地圖,你可選擇在進入市區之前先拐進Jalan Batu Tiga,然後沿舊橋過港,而這期要進行紙上食旅的吧生舊區就正好在橋下的左側。
不過我還是建議大家乘搭電動火車,從KL Sentral站上車,以50分鐘的路程去感受這段建於1886年全馬第二條鐵路的歷史之旅;並想像當年通車時候老蘇丹是如何嘖嘖稱奇,與英殖民官員一同見證這段以95分鐘走完20英里的奇妙路程;據稱120年前從吧生坐木船沿吧生河進入吉隆坡市中心,約需四天的時間呢!
走出火車站,眼前就是吧生市鎮的始源之地。
●肉骨茶發源地
來到肉骨茶的原鄉,不去吃上一碗,真的是入寶山而空手歸。
據老一輩回憶,說戰前在吧生舊區一帶已經有人在賣福建家鄉的藥燉肉骨,當時並沒肉骨茶一詞,都說是“吃肉骨”吧了。戰後有個叫李文地的人在後街經營肉骨生意,由於藥方獨到大受歡迎;後來有人為李文地取了個花名叫“肉骨地”,由於福建話裡“地”和“茶”同音,久而久之“肉骨地”就傳為“肉骨茶”,而李文地就乾脆掛起招牌寫上“德地肉骨茶”!
信不信由你,“肉骨茶”一辭因此傳遍了星馬各地。
現在你已重回60年前的歷史現場。
你可以走到後街去尋找李文地的嫡傳孫子所經營的“德地肉骨茶”原店,不然也可以拐到前街橋下去光顧他另一兒子所開的“盛發肉骨茶”!
●傳統海南雞飯糰
說起雞飯糰,大家都自然想到古城馬六甲;很少人知道,早在30年代末吧生這裡就已經有人開始擺賣正宗的海南飯糰了。
源源海南雞飯的老板是正宗海南人,他說海南原鄉以手捏飯糰敬神祭祖,文昌人稱之飯珍,他們萬寧人則把飯糰叫成飯貢。其父親在30年代下南洋,起初就在馬六甲學藝謀生,後來才來到吧生在前街火車頭旁擺攤賣起雞飯。其飯糰特色在於遵守傳統以純手工將雞飯給捏成糰狀,與現在古城一般以機器生產的飯糰,無論在質感及口味上都全然不同,不油膩外,鬆散中多了一份人氣與認真,一種古早飽滿的感覺。
●去中國喝Kopi吃Nasi Lemak
火車頭街上有間中國酒店,馬來文招牌寫著 Chong Kok Kopitiam。超過60年的歷史,曾經是海南菜館廉酒吧,店裡裝璜讓人倏然掉入殖民風情當中。
不賣酒,現在馳名的是海南咖啡、炭烤麵包,以及早上門前一攤由馬來小販經營的 Nasi Lemak ,聽說該椰漿飯是經過酒店老板嚴格篩選,力求與其咖啡做到最完美的配搭 。
去“中國”喝Kopi吃Nasi Lemak,這意象蠻特別;在這裡,無論對那個族群來說,“Chong Kok”都是代表美好時光的老地方。
其他有關巴生的書寫:
1.吧生印度街食旅
2.尋找肉骨茶的起源
3.漲潮海岸肉骨茶
4.巴生麵粉粿
[ 點閱次數:16927 ]
回應頁數 : 1 2
我的安樂茶飯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