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份子︱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計劃日正當中離開馬六甲。
走出客棧,卻忍不住就滿城“春色”再拐回老街區巡禮一番。
掌櫃峇峇彷彿一臉預期我會贊嘆的模樣,退房時,問我對昨夜的一城“紅燈街景”有何看法?我假裝一時領悟不過來,讓峇峇老兄進一步解釋州政府是如何善誘循循地幫街道兩旁的街屋住民,在屋頂檐樑上免費裝上無數的紅色投射燈,以打造一個入夜後紅光燈影、彤彤發亮的老街區……演戲當然要演全套,我這時才恍然“醒悟”過來,誇張地笑說這太“神奇”啦!只是一覺醒來幻覺依舊,彷彿進入虛擬世界太久,久久“真實”不過來!
峇峇老兄呵呵呵地看來捉不到我的語意,還頻頻婉惜我不是下周來訪,說老街區一帶正緊鑼密鼓沿街掛起大紅燈籠,裝置彩燈牌樓,且家家戶戶貼上了春聯,以迎接幾天後“新春年景嘉年華會”的到來;屆時,萬人空巷,將有部長前來主持亮燈儀式,更有“百人燕窩撈生”活動開創大馬紀錄云云。
我卻倏然想到亮燈後的一片紅!紅!紅!
配合迎春氣氛,這固然無可厚非,賣點可嘉,但這千千萬萬個紅色“熱點”卻不是為此專設;新春過後,燈籠退下,它仍盤繞在幾條老街屋頂檐樑,日曬雨淋,暫且不說漏電之類安全顧慮,入夜後一經捻亮:紅!我不禁感到疑惑,來自國內外的旅客會否真的抱以欣賞的眼光,感動的心情,去“贊嘆”如此超出生活想像的單一色調,就彷彿走進刻意營造出誘惑感官的風月場景裡,默讀了這擁有600年歷史的古城風華………還是逢場作戲地舉起拇指,因為“酒家”不是開在自己的家。
日正當中,我將車泊在吉寧街旁,步行從估俚街進入,去拍攝巷弄裡的無邊春色。行經交界處的隆安茶室,店前賣鴨麵的攤販向我打招呼,簡單一句“又下來了啊!”,給我一種莫名親切感;屈指一算離上次吃魚片米粉和滷鴨已超過四個月,僅光顧那麼一次,他竟然還認得我。
繼續往前走,短窄的街道上空交織著一串串紅彤彤的塑膠燈籠,兩旁街屋掛起捲軸式艷麗的祝福標語,大太陽底下,“春”似乎無孔不入的潑灑一天一地,卻喧鬧不了這原本靜寂消音似地周遭老街;我依舊看到半掩木門深處一坐在輪椅上發呆的老婦,對面金發餅家的頭家亞仁正捧出一盤傳承了6,70年歷史的永春香餅,隔幾間百年王春興,婦人正抓起麵團在平鍋上燙出一疊疊的薄餅皮………。
走到盡頭,就是豆腐街。街上有三兩家打白鐵的老店,老師傅坐在地上開一爐火敲敲打打的畫面,是昔日古城街景的經典,不知凝固了多少鏡頭停格的時間。
這天,在從豆腐街走向打金街的路段,無意中“發現”一巷口地方有攤簡陋飯檔,以前也不知經過多少遍,卻未曾留意攤頭上竟寫著“叉燒咖哩飯”;看來歷史久遠,一時難掩發現新大陸般的欣喜,便上前探究一番。
前陣子寫過一篇“吃甚麼最古城?”,其中便提到馬六甲人在吃叉燒飯習慣淋上咖哩汁。但追究其源,卻難以著手,大可猜測早期的古城老廣東向海南人偷師,人家滷肉加咖哩汁,是因為早期不少海南人在峇峇家裡當廚師幫傭,所以學得一手咖哩好手藝,再接合自己的海南滷肉而成;廣東人卻乾脆來個叉燒大變法,在燒臘飯中淋上咖哩汁!
72歲的老板看來只有50來歲的模樣,土生廣東東莞人,說其父親在20年代曾在打鐵街三多廟對面開間茶樓,後被流氓陷害,將壁虎放入食物中大事渲染,最後只好改行到這後巷擺賣咖哩叉燒飯,至今己超越70年歷史。至於問到其父親是不是在叉燒飯中淋上咖哩汁的第一人時,老人坦白說不知道,只記得父親是古城第一個在燒臘飯中加上青菜(炒芥菜及豆角)的人。
坐在陋巷裡,吃著這麼一碟歷史滿滿,簡單得如同一般經濟飯的“叉燒咖哩飯” 時,卻因為對其“故事性”的聯想與有跡可尋的“傳奇”,我特別感到有種溶入歷史、溶入生活的快感。
無意抬頭,望向對街紅彤彤的燈籠時,不禁想起一路走來所見,就彷彿“春”歸 “春”,生活仍是生活。
延伸閱讀:吃甚麼最古城?
[ 點閱次數:23116 ]
我的安樂茶飯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