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份子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炒米餅●糯米團  ◎  林金城
安樂茶飯 2010-01-31 09:14:13
Bookmark and Share

前陣子到廣州出差,在餅鋪裡見到久違的炒米餅。

氹氹轉,菊花圓,炒米餅,糯米團,阿媽叫我睇龍船,我唔睇,睇雞仔,雞仔大,拎去賣,賣得幾多錢?賣得三百六十五個仙…………。

一轉念,彷彿就跟辭世將近廿年的外婆打了個招面,腦際倏然響起外婆當年教我唱過的這首廣東童謠“氹氹轉”,就在她大輩子也未曾重返的“故土”上。

外婆在童年時候便跟隨外曾祖父來到南洋,在新加坡牛車水一帶擺賣家鄉粥品。等到適婚年齡才回鄉結婚,懷了母親後,被迫留在唐山待產,而外公則孤身南來。據88歲的母親轉述外婆當年的情境:如果生的是個男的,可能歷史便會重寫,至少小孩會留在唐山,不至於還未滿月就被“趕”似地帶著襁褓中的母親,千里迢迢坐船南來吉隆坡尋找外公。

硬朗的外婆,一本東莞婆的“兇悍”本色,從未聽她提起這些柔弱舊事。想像當年她以一介女流之輩能隻身帶著未滿月的母親跨海南來,即可理解她的獨立個性。其實從她在我童年時候說過的一些“風淡雲清”的故事皺摺裡,大可拼湊出一幕幕的海上即景與唐山風光。

比方炒米餅。童年時候每逢農曆新年,外婆總會準備一些用來祭祖拜神,而在琳瑯滿目的年餅當中,硬梆梆的炒米餅總是最難挑起大家的食慾,通常十五已過,炒米餅還是原封不動擱在神案上。那時,外婆便會碎碎唸起:你們好彩囉!生對時間,以前在唐山,當小孩的如果有塊炒米餅吃那已經高興個半死!外婆當年南來,身上便帶了滿滿一罐,坐船七天就吃足七日!那時候許多唐山客都是這樣的呢!

外婆習慣用手使勁將餅掰開,折成小塊,說太硬了,咬不動!或含在嘴裡老半天像吃糖果般讓餅慢慢溶化,或放進雞公碗,沖入熱開水,用湯匙攪啊拌的,溶合後便津津有味當作米糊來吃。

炒米餅是廣東傳統年餅,以前家家戶戶在冬末春至之際便開始將生米炒熟,而後碾成粉末,加入糖漿攪拌,搓成小團填進刻有祥禽瑞獸,花草樹林,或者福壽平安之類文字的木刻餅模,再用鐵錘將模中粉糰給敲打壓實,脫模後再用炭火焙乾而成。因為材料簡單,不易變壞,加上經過錘打烘焙過程,質地變得非常紮實堅硬,只要保持乾燥可耐久儲存幾個月,甚至一年,所以除新年食用外,炒米餅也是昔日出門遠行的乾糧。

因為光是炒米實在過於單調,後來便出現加入綠豆粉,花生碎,芝麻,豬肉等材料的高檔炒米餅;製作時也省卻錘打動作,所以做出的餅食就比較鬆化,不像原裝炒米餅般真的可以咬斷牙齒。至於杏仁餅則源自這類炒米餅的“加值版”,1904年左右在廣東中山便開始有人創出只用綠豆粉做成的杏仁餅,起初並沒有杏仁成份,只是樣子像兩頭尖尖的杏仁模樣而已,倒是後來避免運送過程中兩頭容易破損才進行改良,還原回炒米餅的圓形,也開始加入杏仁碎成為名符其實的“杏仁餅”。

其實,在我童年時候除了炒米餅外,杏仁餅偶爾也會出現在年餅當中,多數是親友送禮,傳了幾手後換來的。從廣東中山或澳門進口,這些印刷精美、圓桶鐵罐裝的杏仁餅在當時可是上等年貨。然而家人對杏仁的那股“木虱”味並無好感,我人云亦云地跟著聞杏色變,到頭來也只有外婆這個“原鄉人”懂得欣賞這份來自她故鄉的濃濃年味了。

那天我在廣州與初識的朋友不知怎搞的竟然談起炒米餅和外婆。

一轉念,突然回想起外婆在吃炒米餅時的那份眼中有海,若有所思的表情。

朋友笑說時間太久遠了,會不會是我一廂情願的認定呢?不過倒是佩服那一代人的膽識勇氣,我們現在背包走天涯,88年前祖輩們則早已上路,背著的卻是一時代的苦難悲情。

我沒回答,心裡卻一直想著外婆的“背包”裡到底裝的是甚麼?

氹氹轉,菊花圓,炒米餅,糯米團,阿媽叫我睇龍船,我唔睇,睇雞仔,雞仔大,拎去賣,賣得幾多錢?賣得三百六十五個仙…………。

原刊於 2009.09.06 星洲日報專欄 • 安樂茶飯

[ 點閱次數:34511 ]

14 則回應

氹氹轉,菊花圓,炒米餅,糯米團,阿媽叫我睇龍船,我唔睇,睇雞仔,雞仔大,拎去賣,賣得幾多錢?賣得三百六十五個仙…………。

菊花圓,炒米餅,糯米團,
就是這一些我忘了。
2010-02-01 @ 02:00
吃过的炒米餅都是松松的,硬的会比较好吃吗?
kopi0 [訪客] 2010-02-01 @ 13:56
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种点心,小四方块,也是这样硬邦邦的,那时候经济不发达,过年能吃上这样的点心就不错了。后来生活慢慢变好,松软的蛋糕和花色点心越来越多,也没有工厂再生产硬的要死的小方块,真想再尝尝小时候的口味,可惜没有了。
cai [會員] 2010-02-02 @ 10:18
莊若:
上周末結束古城和南馬之行後,匆匆又走了一趟文冬、Bukit Tinggi和Berjaya hill的法國村及日本茶館,幾個小時前才回到PJ呢!
馬六甲之行,曾去找過你介紹的炭柴炒粿條,可惜不在了,至於那檔Roti Canai則因為時間太趕沒去“朝拜”,留待下次吧!
此外必須澄清的是,上次我說潮興魚餃麵已搬出新旺角小販中心,其實是被朋友誤導,這次不死心再去找,結果還在!
炒粿條啊!馬六甲還有甚麼地方可以找到古早味的炒粿條呢?


2010-02-02 @ 21:18
kopi0:
我吃軟不吃硬,不過傳統優先,我還是選擇硬的,學外婆泡在熱水裡當麵茶吃!:)
前些時候在廣州蓮香茶樓買了一包炒米餅,說實在的也不比記憶中的來得硬,但離鬆化還有蠻大距離,我想你吃到的應該是顏色偏黃的杏仁餅吧!
2010-02-02 @ 21:29
cai:
妳說的小四方塊叫甚麼呢?
是妳家鄉唐山的特產,還是從前中國北方一帶都有的尋常小吃?
2010-02-02 @ 21:39
可惜,那种点心我至今也不知道用文字怎么写,我们是用家乡话来讲的,好像其他地方也没有,失传,完全失传了。
cai [會員] 2010-02-03 @ 07:14
cai:
真可惜啊!妳連用兩次“失傳”,教我觸目心驚!
近年來我常到中國南方考察食物傳統,常有這種感慨。
2010-02-03 @ 16:23
真的,那种点心再也没见到过……
现在越来越多的蛋糕店、西饼屋,就像北京的“味多美”“金凤呈祥”“好利来”遍地开花,无不是又甜又腻的蓬松糕点;传统的稻香村、宫颐府虽然也在复苏,可总是不如西饼店容易被年轻人接受,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就连牛舌饼也不是小时候的味道了。
建议金城兄来北京的时候尝一下稻香村的招牌“京八件”、“自来红”、“自来白。
cai [會員] 2010-02-04 @ 08:06
谢谢你把童谣字字不漏的写下来,我婆婆过世早,童年的印象模糊,总是记得一点,不记得一点。这一定要好好珍藏,以后留给孩子。
爱彬 [訪客] · http://iyeping.wordpress.com/ 2010-02-05 @ 08:27
cai:
上回我在蘇州的稻香村買了許多餅餌,多少年了還“甜”到現在:)
因此在北京又見稻香村時,就只“甜在心頭”的路過。
新年過後,應該會到北京一趟,到時就去嘗嘗名字特別的“自來紅”和“自來白”。
林金城 [會員] 2010-02-05 @ 18:03
爱彬:
預祝妳和Kingkong新春大好!
林金城 [會員] 2010-02-05 @ 18:10
林大哥,
新年快樂. 跟你拜個早年. 將於三月返馬.該是回來看看家人了. 你的童谣魔力可真大,聲聲的催我返家.
Chris
sf chris [會員] 2010-02-09 @ 00:45
chris:
一年多了,該回來給爸媽看看:)
記得連絡我。新春樂。
林金城 [會員] 2010-02-10 @ 09:44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知食份子

甘心做個無詩生活的生活詩人, 貪戀人間炊煙的知食份子

我的安樂茶飯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