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元年︱ No such thing.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借了不懂要怎樣還的菜市場照片)
這兩天分別和幾位朋友聊了部落格的意義﹐獲得兩個極端的回應﹐便想了想為什麼我們要做有人部落格的問題。
對創作者而言﹐沒有了和讀者的距離﹐沒有了傳統媒體編輯的過濾﹐反而因為擔心文字的素質而多了書寫的焦慮﹐以及沒有辦法頻密書寫而產生的緊迫感。如果為寫而寫﹐這對創作者是一種傷害(可能類似寫報章專欄﹐毫無靈感卻為寫而寫類似﹖)。甚至經過部落格書寫的長期訓練﹐更加傾向于譁眾取寵﹑精簡短小的書寫(據說這樣的模式獲得最多的讀者回響)﹐創作者是否就這樣蹧蹋了往後書寫的種種可能﹖那麼﹐部落格的形式就不適合嚴謹的書寫者了。
我想在有人部落格裡頭﹐我們有以上專註的書寫者﹐我們當然也有輕鬆上陣的(我偶爾也是)。對部落格形式習以為常的就說﹐有人部落不夠熱鬧﹐沒有熱烈的議題討論﹐像其他的論壇那樣。我想那不會是我們所要的﹐我個人認為大部份所謂的論壇都是菜市場﹐是短暫的喧譁﹐先是吸引讀者﹐然後廣告商。雖然說有人也標榜“眾聲喧譁”﹐這裡大部份的部落格成員都傾向于凝煉的思考和情緒的沉澱。雖然說有人或許也需要走張貼廣告的路線﹐我想我們的文字依然是賣點﹐當然慢工出細貨的原理我們是懂得的。而且﹐不是所有的讀者都喜歡吵吵鬧鬧。
部落格是一種媒介﹐如果有一天這個媒介被新的取代﹐我們也會更替。現階段而言它是一個平臺﹐有藝文消息﹐有創作﹐有作者個人的情緒豢養﹐而我們更加願意相信它只不過是一個工具﹐也不必只有一種流行的形式﹐因此我們結合“有本雜誌”。這個工具拿在手上了﹐是好是壞﹐就看我們是否了解它的習性﹐用什麼來填充它的內容﹐最大的局限還是自己吧。
[ 點閱次數:5003 ]
走在文字的前面,思想的左邊。這樣就好了。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