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声音︱ 被声音埋没之前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3。后巷里行走的白色小腿。
那确实是一个不短的距离。十年。
今年我二十九岁,在十九岁的我的男孩后面走着。直到你翻了一页,男孩便从我的视线离开。于是我到了这个新的地平线上,虽然我依然在后巷的碎石子路上走着。这样的步行方式让我觉得好像是虚幻出来的情境。可是鞋子碰触到碎石子产生的摩擦声响,却又那么的真实。
别人家的排水管偶尔排出一些白色的泡沫,沿着沟渠的水流流向远方,经过每一户人家,泡沫日渐减少,到最后,沟渠水汇合的地方,就只剩下青苔绿色的水。这些泡沫刚被排出来的时候,散发着十分强烈的洗发精香气。浓烈的香气让人误以为那人就正在我面前洗澡。可是我无法想像使用洗发精的人的样子。或者说,我什么人也没有看见。我想是因为,我一直更被别的事物吸引。于是我把手伸进裤袋里,却发觉今天的裤袋很浅,结果还须露出四根手指,只有拇指能倒栽在袋子里。
像一棵仙人掌。一盆小盆栽。
巷口的末处通往哪里呢。我不曾到过。十年来不过一直在这后巷里行走,没有看过尽头以后,究竟还有什么。天线弯曲地承载着天空。如此延伸下去。这些景色,都是曾复习一千遍以上的景色。可是,在那巷子的出口处以后,便是我未曾到过的‘远方’了。
你翻了一页。但我还在一样的地平线上。对。依然是后巷。
左边是别人低矮的屋子。右边屋子离地比较高。左边是陷下去的一行。走着的时候,可以想像左边的窗花里的人看见我的腿。两只白色的腿走过。但是他们看不到我的样子。右边的屋子由于地势比较高,所以,窗花里的人如果看出来,便是以俯角的看我。头部略大,脚略小。稍微扭曲,但依然真实的角度。
我想像别人看见我。事实上,并没有任何人看见我。因为我也看不见别人。
窗花卷曲的形状和各户传来的洗澡水声和声量过大的港剧对白很清晰。然而我并没有从那些窗花背后看见谁。我经过别人家的后门铁闸,通过后门可以看见别人家具的剪影。一直通往前门,和前门铁闸菱形的形状。一切都是剪影。我一时误以为自己在一个平面里走着。其实又不然。因为后巷的末处似乎收纳着一切--那是一切终结的地方,或着一个转折。
我走过别人的窗、后门。一边走一边将别人屋子里的声音纳入体内。
你又翻过一页。我于是降落在别人的梦中。
4。垂挂在梦里的人。
那是别人的梦里。虽然我不太确定,为什么那不是自己的。
梦中看见一人,垂挂在斜纹窗花上。S形的铁钩钩着她,但她不是人。她是褐色的茧。挂在窗边睡着了。她安静地垂挂着。仿佛时间也已经停止。很久很久。但就在这时,镜头转向窗外,像那些电影一样,有雨。艳阳。雨,晴。暗示着时光流转。
时光并没有在梦中停止过。我对自己说。
突然我看见窗外有两只白色的腿在走着。那似乎是自己。那双腿以非常缓慢的速度在窗外走着,并发出碎石松脱的声音。好像在睡梦中的人口里发出的磨牙声。我突然想把她叫醒。
(还是,我该把自己叫醒?)
5。退还梦境/信箱里的声音。
带着破碎的声音走到巷尾的那扇小窗口。对,终于来到巷尾了。窗口里面没有人,或许有但我太矮看不见。窗口下标示着“退还”两个字,我认得。我将那些破碎的梦境掷入那扇窗,约莫五秒后才听见‘锵’一声的回音。回音似乎从很深的黑暗里以一种非划破不可的决心被回掷到窗的出口给窗下的我。尖锐并带着一点咳嗽。我确定我听见窗口里面有人。于是我说:
不要再发送讯息来。你送来的梦境并不完整。我没有办法从中重组出有意义的句子。并。且。我。很。累。
我这样大声的向窗口的方向喊,并在最后的时候刻意一个字一个字的念。那窗子还是静默像死去已久的老窗。我不喜欢这种征兆。不祥的征兆。正愁着要怎样再将话传送进去的时候。窗口(或窗口里的人)发声了:
我只是把一些梦境的碎片传送出去并必须让其中一些‘经过’你。只是经过。并没有要求你将他们重组成一个完整或有意义的什么。你并不是讯息的,最终点。但它们必须经过你就是了。
我。为什么我。
因为你有某一部分接通了。我们不需要在重新接通。这样,讯息传达会比较快捷。况且你真的没有必要负责些什么,只要让他流过就好。
我怎能真的只是让它流过呢,它们破碎又熟悉。我总觉得那也是部份的我。
我们没有办法让不含部份的你的讯息经过你的黑暗。不含部分的你的讯息其实也不可能流到你那儿。我们也没有办法让完整的讯息在你的梦境出现。因为。如果是这样你就更没有办法辨认真实和梦了。
--我本来就没有办法很清楚划清界限。你们无数次让破碎的讯息破碎的重现,含糊了我以为很清楚的界线。到底哪里才是梦的界限。哪里是小说的界限。哪里是真实的界限。我要把这些声音归还。
--如果放弃了这些。你就不是你了。
那是窗口发出的最后一句话。
我站在巷尾,如果有一人还留在原地(那个男孩的窗外站着的那一个原地)朝我这边望过来,我便是在收纳一切的那一个点。他们说的。美术学上,一点透视里的,灭点。
[ 點閱次數:5691 ]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