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声音︱ 被声音埋没之前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 |
有一段日子我的世界很安靜。工作的環境很安靜。走路的心情很安靜。回家的心情很安靜。那時一直在聽古典樂,喜歡音樂裡浮現的抽象形狀以及形狀的變化。那些形狀的變化又拼湊出一個新的形狀。其實對古典樂曲並非太熟悉,或許不熟悉,因此更有趣。樂曲沒有歌詞,不點明要表達甚麼,又或著當時懵懂,不知道樂曲究竟想說甚麼,所以像一塊任憑想像的秘密空地。像蒙著雙眼沿著一塊摸得到的牆壁走著,突然摸到了另一塊觸感不同的牆壁,心裡便覺得有趣。有時轉彎了,又不小心摸到一塊門或小洞,引我去新的秘密空地。
鋼琴曲中比較常聽的演奏者是米開蘭傑利或肯普夫。沒有特別的原因,只是剛好牆壁是從這裡開始的,便從這裡開始了。那時才剛開始聽出原來同一曲被不同的人演奏,會有不同的畫面與形狀,覺得有趣,有些形狀和浮現的心境和當時的我比較貼近,便如此貼著牆找下去。
貼牆蒙眼的途中還認識了幾個別人。他們各自形成我想像裡的星座圖,佔據了廣闊空白日子裡的一個位置。剛開始都是點。慢慢才連成線。例如蜜拉•海絲(常常聽她的舒曼,因為是舊的錄音所以聽起來好遙遠溫暖)、霍洛維茨(音色很特別啊一顆顆晶瑩的音)、瑪格麗特(好像女巫啊,魅力的琴音),施納貝爾(通常聽他的貝多芬),魯賓斯坦(大師嘛)和顧爾德(半夜被他在錄音中的哼唱嚇到)等。
雖然如此容易被各種不同的琴音吸引,但是灰暗日子裡米開蘭傑利或肯普夫還是佔據了最重要的位置。私底下暱稱米開蘭傑利冷叔,稱肯普夫溫暖伯。這當然是純粹憑個人印象取的名字。對我來說,冷叔演奏的音樂似乎很孤傲清冷,有些日子只想往這樣的牆壁靠。日子太冷,需要溫暖的琴音的時候往溫暖伯的牆壁靠。那時總覺得自己在一個非常窄的縫隙裡行走。一面是冷牆,一面是暖牆。一直走一直走,後來走到縫隙外面了。
走到縫隙外面後無可避免地被雜七雜八的新奇世界吸引了。臉書、各類社交軟件、拍照軟件、多功能的手提電話、平板電腦、日劇韓劇台灣偶像劇都變得如此容易如此難以抗拒。有好一段日子沒有聽古典樂。曾經沉迷的,古典樂裡的抽象形狀以及形狀的變化已被各種即時動態和臉書裡詭異的秘密連結甚至韓劇裡男星的肌肉或女星的妝髮取代了。
最近想起曾陪伴我的冷叔和溫暖伯(為甚麼米開蘭傑利不是伯伯呢?)。
冷叔的琴音總在告訴我:我說的這些,你不懂也無所謂。即使再冷再孤獨也是美麗的世界。溫暖伯在我印象中是個和藹的老伯,他通過琴音似乎總在說:大丈夫(日語:沒關係),我說的這些,以後你會懂。
星洲日報/文藝春秋‧文:抽屜‧2013.11.06
[ 點閱次數:45790 ]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