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声音︱ 被声音埋没之前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中学生活中的校园场景,最不喜欢去的地方除了第一名,女厕。第二名图书馆之外;荣登第三名(通常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食堂。也不是食堂有什么特别不好,放学后食堂没有人的时候我总是坐在长凳上发呆,有时把头枕在铝皮桌子上睡觉。手压在这样的铝皮桌子,总有凹陷的声响。有时我就这样把自己埋起来一阵子。食堂附近有一棵树,树下常常满地黄花,因此食堂也是一个看树、等人的好地方。那么为什么不喜欢去呢?
其实只是下课时间不喜欢去。
[ 點閱次數:8560 ]
小时候喜欢收集的物件是橡皮擦。也想不出什么特定的原因。现在倒是没有特定想收集的东西了。对于“没有什么特定的物品非收集不可了”这样的心境,有时觉得为自己松了一口气。有时却觉得很可惜,因为我一直都很羡慕那些有明确地对某些物品狂热的人们。好像我的朋友P,她收集至今(不知道还能不能喝)的可乐不谈,那些铁皮玩具,甚至A&W偷来的玻璃杯和托盘。各种奇怪的东西都让我觉得羡慕。大概是因为,我总在别人的身上看见一种不顾一切的狂热。而我好像是少了这股东西的人似的。
[ 點閱次數:6696 ]
那时在那间不大不小的异国房间里涂鸦着。没有想过以后要过的生活是什么。以后。都好像很远。漫无止境地蔓延着。只是这样画着。没有在意本子不适合水性墨笔。每一条线都当即散出一条毛毛虫。可是那样又怎么呢。坐在床上,头上还套着为防黑发吸引蚊子的T-shirt,滑稽地低头画着。
现今看回自己开始画画时的笔触。大多很粗(羡慕以前更无顾虑的心境~)。
当时需要这样的空间吧。所以画着。如今永远也画不到当初的画。就如当时也画不到现在的。至此,我一直靠着画画来整理事情。有时画着,也不会有明确的结果。常常更是,一连串的不可预知。
但若每一天,如果, 有一些为我存在的什么被我发现了,便可以高兴好几天。
这是五年前在印度画的图。
注:标题为hindi里的“有时。”。
[ 點閱次數:6149 ]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