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那天當我離開德恩時,走在大街上取車途中,我感到迷失但不徬徨,感到不完整但不需索,感到孤單但不狂愛,感到蕭索但不哀傷。我決定去旅行,到處去,我收拾了些衣服,電腦和記事簿,我留了個口訊給祖儿,與嘉麗談了一會兒,當我離去時,終於意識到這一刻,我可以是快樂的,即使死,我已沒有遺憾...”
Ryan 和 Leo , Ryan 和 Joel , Ryan 和 Carrie , Leo Alone
編劇Ryan在一個派對中遇到年輕的小說作家Leo,兩人一見如故,把男友Joel也冷落了。以後Ryan再碰到Leo,漸漸發覺Leo才是自己的理想伴侶,於是他毅然決定離開深愛他的Joel。這個可能對Ryan影響至深的決定,衍生出三個如《疾走羅拉》般的截然不同的結局,為Ryan漂流不定的心譜出三段巧妙的變奏曲……
漂流三部曲(The Drift,2000)是李孟熙(Quentin
Lee)加拿大華裔獨立製作,同志愛情版的《BlindChance》,講述感情世界裡的各種際遇浮沉,漂流不定,世上沒有不變的情感和關係:我和你,你和他、他和我的關係之間漂移不定的可能性,結局永遠難以預測。今天我和你是戀人,明日可能形同陌路;今天你和他是朋友,明日可能反目成仇;今天他和我是陌生人,明日可能一見鍾情成了戀人,是與非、親與疏之間猶如浮雲聚散,瞬息幻變無常。三個結局版本里我覺得最後的最好,尤其喜歡主角最終離去時所頓悟的那一番獨白。
有關機遇的題材,奇士勞斯基的《盲打誤撞Blind Chance》(又譯機遇之歌)我嫌之太沉重,太政治化。德國新一代大師TOM
TYWKER的《羅拉快跑》我嫌之太形式主義,這一部《漂流三部曲》讓我很喜歡,不只因為它講的是感情故事,而是其中通過感情的漂浮無依現像從而體悟生命和孤獨。
也許有人會認為無法媲美奇士勞斯基大師級影片,但我向來不盲信經典,經典是一種他人集體的詮釋論斷(往往偏見左右,像美國影評界列出的百年電影排行榜裡,總是一大堆奧斯卡獲獎電影的名字,真大美國主義),然人云亦云,算什麼英雄好漢嘛,該有本身風格的美學見地與欣賞角度吧。
在此我想指出兩項優點:《機遇之歌》沒有而《漂流三部曲》飽含的。其一,生活質感。獨立電影雖然在拍攝手法上往往清澀,但卻勝在生活質感樸實淳厚,這是電影一旦步上拍攝工業化,敘事精緻化後所喪失了的,那粗粒感,其實更可能保留了生活原貌與故事原型。大抵是因為我在美學上親近簡約風格,這也是我喜愛蔡明亮電影的因素。
其二,內在情感深化度。 《機遇之歌》在敘事上並沒有著墨濃重於主角的情感心理,比較形式主義,而且敘事“分流”較散,也較政治議題化。視野廣闊,卻兼顧不到情感深度。這也是意念式電影(意識電影)與情感式電影(心理電影)的差別。
抄錄劇末的獨白於此:“那天當我離開德恩時,走在大街上取車途中,我感到迷失但不徬徨,感到不完整但不需索,感到孤單但不狂愛,感到蕭索但不哀傷。我決定去旅行,到處去,我收拾了些衣服,電腦和記事簿,我留了個口訊給祖儿,與嘉利談了一會兒,當我離去時,終於意識到這一刻,我可以是快樂的,即使死,我已沒有遺憾...”
我最喜歡這句:“我感到不完整但不需索,感到孤單但不狂愛。”
他還拍了第二部:《志同盜合》,此為後話。
http://www.mtime.com/movie/68929/
[ 點閱次數:11135 ]
筆名企鹅先生(Penguin)。同时是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者。生命里有三大热爱:第一是写诗(零的睡眠,眼睛事件,地下国度,寂寥大地,四月感觉)第二是看电影,第三是唱歌,皆是浮生时时刻刻忧伤的出口。 1976年8月生于怡保市,狮子座。“声色男女”电影俱乐部活动委员之一。 最喜爱的诗人夏宇、陈克华,作家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张惠菁、米兰昆德拉,导演蔡明亮、格林那威、贾木许、侯麦。 欢迎浏览我在电影网站的主页 〉〉〉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