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立春》令我反感的兩項弊端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8-08-29 00:52:17
Bookmark and Share

Photobucket

一直在期待顧長衛的新作。我相當喜歡他的處女作《孔雀》。中國電影我最喜歡《孔雀》和《城南舊事》。然而看《立春》卻讓我覺得渾身長刺般不舒服。

怎麼會這樣呢?我且嘗試分析我觀影時的真實感受。

我覺得影片有兩項最主要的問題:

第一,情節編劇有醜化藝術家之嫌。

《立春》最大的弊端是某些情節有意醜化藝術家,尤其是前面他們三人內鬥時露出的卑賤嘴臉和卑劣人性。情節裡對藝術家的角色塑造似乎透著某種諷刺感,看得我很不舒服,不知是否編劇有意如此設計?
影片裏那幾位所謂的藝術家只讓人覺得庸俗之徒一般。

編劇或者原來是想真實呈現中國藝術家的卑微生活困境吧,不過恐怕畫虎畫成貓,畢竟卑微的“真清高”藝術家讓人同情,而卑賤卑劣的“假清高”藝術家只會讓人產生反感。兩者是有絕對性的本質上的區別的。除非有心人士自動跳過這點“瑕疵”。

劇本原本或者是想真實呈現中國藝術家的卑微生活困境,但是演員過度詮釋,卑賤卑劣嘴臉演繹得太刻意賣力,使之扭曲成醜化藝術家的效果。

第二,結構缺乏焦點,或說敘述角度的不統一。

女主角過度詮釋演繹了藝術家的“苦情戲”和“清高”,造成反效果,正角變成丑角,予人有種扭曲,不協調,矯情造作的感覺。或者這不全是她的錯,因為一開始敘事基點就模菱兩可,角色塑造方面沒有統一的臉孔。

敘述角度的不統一,和演員的演繹,兩者是有牽連的。而這兩項問題,我覺得問題可能還是源自劇本。

為何mtime並沒有列出劇本是原創還是改編自小說的資料?聽說《孔雀》的劇本是改編自文學小說,而《立春》呢?有誰知道嗎?是否是原創劇本?是否是電影編劇本身的構思?

電影完畢時出現一行字幕:謹以此情此景獻給王彩玲。劇本是來自真人真事嗎?還是單單由編劇虛構出來的?如果是虛構,為何又放這行字?恐怕有點矛盾不協調。

參閲: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1394841/

讀者1留言:
劇本應不是來自小說,就是為電影創作的,編劇是許鞍華的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的編劇。

回應:
哦,是李嬙?我猜想是編劇缺少小說在手,無可參照,又要銜接《孔雀》的主題(時代三部曲之二),就自行構思,卻演變成“為劇本而劇本”的情況。嗯,只是猜想。

最近和朋友談到,相當有趣的一個論點是:張藝謀早期的《紅高粱》有文學小說可參照,因此電影的意境才拍得如此出色。

無意抬高文學家的深度,不過在思想內涵和意境方面,小說通常會更勝一籌,更貼近心靈。

而且電影除了編劇以外,尚需要演員拿捏演繹等多方面配合,文字容易描寫出藝術家的靈魂(畢竟文學家本身就是藝術家),一般演員要演出藝術家的靈魂,卻非易事。

我本身非常愛看傳記電影,但老實說,總是覺得即使是《她比煙花寂寞i》的Emily Watson,《心之全蝕》的Leonardo Dicaprio,《美麗心靈》的Russell Crowe,《靈魂歌王》的Jamie Foxx,都還沒有真正演出藝術家的靈魂,主要是靠情節的推波助瀾。

直至看了一部有關70,80年代詩人兼搖滾創作歌手Leonard Cohen的紀錄片,白髮蒼蒼的Leonard Cohen在片尾露臉,淡淡地談及他的破碎經驗,妻離家散,以及過後他遁入佛門,以求安頓騷動不安的心靈,就這麼輕描淡寫寥落數語,然而,當我接觸到他攝人的眼神,以及緊蹙的眉心,那時候我彷彿看到了他靈魂的深淵,其中裂痕密布,那最深邃的悲哀,最深沉的孤獨,對世事的洞穿,曾經滄海的心靈。 他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藝術家。

讀者2留言:
有想法。看大家的影評我最大的困惑在於:幾個唱唱歌跳跳舞的人為什麼被當作藝術家了? 他們如果不代表藝術,這些討論就可作廢了。

回應:
與其說他們不代表藝術,或者如此說,無論怎麽看他們“演”,都感受不到真正藝術傢的內涵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另一篇影評1:

立春——失敗的混合體clarice發佈於:

《立春》延續了李檣《孔雀》和《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的一貫主題:小人物的不甘心,可惜卻是一個失敗的綜合體。

最大的問題就是結構上的猶豫不決。是像《孔雀》一樣,確立三個主要人物,還是像《姨媽》一樣,只有一個主角?影片前半段,似乎想平均分配,但又不斷的向王彩玲(蔣雯麗)傾斜,結果導致人人都是面目模糊,哪個也沒拍好。直到高貝貝的出現,片子才徹底轉到《姨媽》的路線,我也才入戲。可惜這時候,電影也快結束了。

第二個問題,就是感情上的做作,根本無法讓觀眾對主要人物感同身受。影片開場時的王彩玲其實就已是昨日黃花,“垂死掙扎”。所以她最後的“失敗”,“墮落”也就毫無悲劇性可言。不像《孔雀》,姐姐在開頭的夢想是那麼的美好,當她肆意做夢的時候,浪漫的讓人想哭,所以結尾時的心灰意冷也就讓人悲傷。王彩玲的故事顯然缺少這樣強烈的反差。

顧長衛沒有讓我們愛上這個人物,而她的死活又關我們什麼事?至於她最後的放棄,那最後一根稻草,也沒有像《姨媽》中那樣的水到渠成,顯得生硬得很。影片的情感從頭到尾給人的感覺,就是做作。尤其最後那行字幕:獻給此時此刻的王彩玲,真是做作、矯情到極致了。

關於蔣雯麗的表演,也讓人失望。當然還是佩服她有勇氣把自己搞得那麼……難看……但是外表終究是次要的。她對人物內心的詮釋,遠遠不及《姨媽》中的斯琴高娃。有時候這樣刻意的“毀容”,反倒會干擾觀眾的注意力。除非你真的做到Charlize Theron在Monster中那樣的徹底,不然還是找一個和角色更想像的演員,來的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另一篇影評2:

請保護好你身上的棱角! ——《立春》觀後雜感
numtwoli發佈於:

記得高中畢業的時候同學給我的留言簿上,有一個非常內向跟我幾乎沒有任何交流的同學,現在我只記得他姓朱,只簡單寫了一句話“請保護好你身上的棱角”。當時我覺得頗為這幾個文字自豪。因為一個幾乎陌生的人對於你的評價顯然是最客觀的,而所謂的棱角大概是指我脾氣中鮮為人知的理想主義和孤傲,那是一種即使萬人群中也敢獨自孤寂抑或引吭高歌的姿態..

一個人靜靜看完了《立春》而後,再次想起這句話,我狠狠抽了幾支香煙,最後說了那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哎,生活正在狠狠的羞辱我!”

其實這個電影從對白和細節考究,實在算不上很好的電影,很多地方我總覺得有抄襲或借鑒國外某些名著名片的感覺。但是,顧長衛畢竟還是一個曾經有過值得驕傲的棱角的人,大概也深味了生活對人的羞辱,所以看到後來我真的覺得很難受,為那個滿身長刺的王彩玲,更為日漸渾圓的自己。

從王彩玲跳樓之後,我就認為影片會有一個happy ending,期盼王也能像《玫瑰人生》中的伊迪絲一樣站在舞台的最中央,直到人生謝幕。但是,顧導知道那樣的情節在平淡真實的生活中實在有些戲劇化,所以他選擇了一遍又一遍地用生活羞辱王彩玲,無論是與落魄偽藝術家的愛情、還是與胡金泉之間的尷尬情感、還是與小張老師之間簡單的友情,甚至是出於善心而幫助學生圓夢的人性最根本的同情心,一切都使得王彩玲不斷後退不斷消磨不斷走向自己不甘心的平庸。

即使這不是一部值得大書特書能夠載入電影史的經典,還是要感謝顧長衛,即使只是為了他最後用一個遐想的光彩奪目的圓夢鏡頭獻給放棄做夢而奔向無邊無際的平坦曠野的王彩玲。

向所有曾經有過夢想的人致敬,也希望你能保護好你身上的棱角,無論生活如何的羞辱你!

[ 點閱次數:11281 ]

暫無回應

還沒有回應...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的灵魂

筆名企鹅先生(Penguin)。同时是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者。生命里有三大热爱:第一是写诗(零的睡眠,眼睛事件,地下国度,寂寥大地,四月感觉)第二是看电影,第三是唱歌,皆是浮生时时刻刻忧伤的出口。 1976年8月生于怡保市,狮子座。“声色男女”电影俱乐部活动委员之一。 最喜爱的诗人夏宇、陈克华,作家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张惠菁、米兰昆德拉,导演蔡明亮、格林那威、贾木许、侯麦。 欢迎浏览我在电影网站的主页 〉〉〉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11月 2024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22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