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吉隆坡2000年台北電影節側記(四)
片名:《超級公民》1999
導演:萬仁
演員:蔡正南,張震岳
在記憶與現實模糊的中間地帶,在若存若亡的飄泊中,像是拉長的影子拖曳過停止走動的時鐘,隱約間仿彿還聽到時針的滴答,虛與實的交替變更來回穿梭孤寂之音。一切變得輕盈、緩慢地移動著,從大遠景的空鏡頭緩緩向右移至人物的臉孔,再緩緩向左回移,輕飄飄地……
臺灣新浪潮導演之一的萬仁在《超級公民》中的鏡頭技巧甚為出色。其燈光、色調、音樂、節奏的表現手法只有一句可形容:一流,再外加一句:精工。拍攝城市燈光時所採取的朦鏡效果,再配合向前緩移、輕微傾斜晃動的鏡頭運動,若趨若恍地遊歷,呈現出一種游離的精神狀態,而燈光卻仿彿一直是那麼地模糊、遙遠,一一向兩旁閃掠而過。再如男主角阿德(蔡正南飾)邊嘶嚎邊疾馳時,疾掠而過的街燈燈光經過人工處理後仿若憤怒欲爆的金太陽。至於音樂方面,不時應時響起的原住民歌聲融合亡靈馬勒(張震岳飾)無所寄託的心情,豪邁中微透悲涼,激昂處卻又低迴不已,每一聲都是出自肺腑的至情至性,真摯感人。另外,慵懶、舒緩的節奏更是符合瀕臨生死邊緣的頹廢心境,在這游離世界里勁道、速度全都失去了意義。
當然這樣的情節、節奏大大迥異於古典戲劇模式的高潮迭宕,沉悶感是免不了的了。無波無瀾的情節推展、簡單散漫的敘事結構、斷裂式的單向對白,這些都是《超級公民》特有的風格。
說過了鏡頭的表現形式和敘事結構,《超級公民》的主題思想值得花些篇幅略述-阿德的“消極”人生觀。容許我對“消極”二字加上引號,原因是我不愿在此將消極貼上不健康思想-體制意識宰制的驅鬼符。事實上,無論是馬勒一時衝動殺死剝削他的老板,還是阿德自殺以尋求解脫(抑或是想不開?),電影中都不曾有對或錯的強烈批判意識。電影只是實在、深刻地描述他們的内心世界而已。至於這部電影可感或不可感,則要看你個人對形形色色的生命現象究竟體會多少。最重要的是,通過對畫面的凝視,你是否能融入“角色的靈魂”?
超级公民 (1999)
http://www.mtime.com/my/203949/blog/9830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劇情
阿德曾經是一名狂熱的台灣社會運動者,與妻子離異後改行以開計程車為生。因為對兒子去世的強烈感傷,以及對社運犧牲同伴的懷念,他不時從高樓俯望台北城市,常有輕生之念。原住民青年馬勒,隻身到台北尋找失落的父母,在建築工地謀生,因工地主任壓榨工人,一時動怒殺死工地主任,被捕慘遭槍決。馬勒殺人的夜晚,阿德曾用計程車載過馬勒一程,但阿德萬萬沒想到,槍決後馬勒的鬼魂竟如影隨形的跟著他,結下不解之緣……
幕後花絮
作為台灣新浪潮電影的旗手,萬仁的作品裡總蘊含著對台灣社會、政治、歷史深刻反思的沉重主題,他寫實與反諷相結合的手法時刻對台灣現實作出最尖銳的描繪與揭露,可以說是台灣電影中最具現實批判力的導演。
《超級公民》是萬仁“台灣三部曲”的第三部,透過中年的士司機阿德(蔡振南)與游離在繁華都市上空幽魂馬勒(張震嶽)的眼睛,描繪出現代台灣的冷漠與疏離感:年輕時狂熱政治夢想的破滅。萬仁採用大量文藝色彩濃厚的內心獨白,用鏡頭里的影像代替過於直白的情節發展,讓電影更像是歷盡風霜中年男子的無奈與傷感,這種表現手法的成功得益於筆觸細膩的劇本與蔡振南對男主角心緒捏拿異常到位的獨白。
[ 點閱次數:12406 ]
筆名企鹅先生(Penguin)。同时是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者。生命里有三大热爱:第一是写诗(零的睡眠,眼睛事件,地下国度,寂寥大地,四月感觉)第二是看电影,第三是唱歌,皆是浮生时时刻刻忧伤的出口。 1976年8月生于怡保市,狮子座。“声色男女”电影俱乐部活动委员之一。 最喜爱的诗人夏宇、陈克华,作家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张惠菁、米兰昆德拉,导演蔡明亮、格林那威、贾木许、侯麦。 欢迎浏览我在电影网站的主页 〉〉〉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