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深諳心理,滲入靈魂的恐怖大師——Stephen King的恐怖故事讓我喜歡的理由  ◎  劉富良
企鵝的頭腦,導演關注 2009-02-20 23:24:27
Bookmark and Share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網上有人說:

我想,這也是史蒂芬·金的小說雖然絕大部分被改編成影視劇,但大部分只是他的忠實FANS才津津樂道的緣故吧。那幾部成功之作,卻無不是傾注了電影編、導的很大心血,都是屬於再創作的範疇了。當然,也需要指出的是,史蒂芬·金的影視改編作品從來沒賠錢過,不管是別人導演的,還是他親自操刀的,至少全部都收回了成本,這固然和書迷的捧場有關,但恐怕也和他的故事當中那層出不窮的小小的驚喜有關,也就是前面比喻中的一個個精奇的小鎖鏈。它們是那樣的有趣,以至於你不強求的話,都可以原諒整部作品的無序。因此,如果大家能夠不在乎整部電影的邏輯和內涵的話,觀賞過程還是不失趣味性的,光是四個朋友和異型幼蟲對抗的場景就很好玩,而那隻“上身”的外星人,居然是個異常饒舌的傢伙。。。


我的看法:

以上說的不無道理,但視野只停留在故事的表層。我想要補充。我本身超愛看恐怖片,但一般一昧炒弄刺激的恐怖片並不能滿足我,我喜歡的是能深入心坎深處的恐怖,能觸及靈魂的恐懼和戰栗。

Stephen King小說所改編的科幻恐怖電影我也看了一些,如:

《Christine 克里斯汀魅力(1983) 》,
《Cujo 狂犬驚魂(1983) 》,
《Cat's Eye 貓眼(1985)》,
《It 小丑回魂(1990) 》,
《The Stand 最後一站(1994) 》,
《Langoliers 海市蜃樓(1995) 》,
《Thinner 瘦到死(1996) 》,
《Shinning 閃靈(1997)》,
《Green Mile 綠色奇跡(1999)》,
《The Dead Zone 死亡地帶(2002)》,
《Rose Red 血色玫瑰(2002) 》,
《Dreamcatcher 劫夢驚魂(2003) 》,
《Kingdom Hospital 王國醫院(2004) 》,
《Riding Bullet 騎彈飛行(2004) 》 ,
《Desperation 絕望(2006)》,
《1408 幻影兇間(2007)》。

誠如你所言,沒錯他的恐怖故事的確存有著以上的缺陷,而且天馬行空得過分了一些,不太合邏輯(卻添增了幾分靈異氣息),不苟同文壇的標準規範要求,但他實在有其獨到之處。比如說,大部分恐怖片的驚悚效果都只是停留在一昧感官轟炸的層次,而且人物角色臉孔模糊單薄,但Stephen King的恐怖故事在人物性格塑造上花了一番心思,雖然總是愛用童年陰影的記憶這一橋段,但起碼使得角色更具立體感了。另外,其絲絲入扣的日常生活細節描寫,也使得驚悚效果更具內在心理層次。

還有一點,氛圍營造,懸疑感以外還附有迷離撲朔,似幻還真的,某種對四周環境感到不確定的心理焦慮感,以及一絲絲對四周環境再也不信任的詭異感,這就是其恐怖故事的精彩“感”人之處了,那情境就像是,一個厲害講鬼故事的人,其厲害處不在於故事內容,而在於其語氣的抑揚頓挫,就是有辦法讓你感到四周漆黑的空間裡,似乎有什麼一絲絲無形的東西潛伏著,伺機著,讓你感到甚至連稀薄平常的空氣粒子也隨時即將吞噬你的存在感,讓你的神經變得歇斯底里,讓你的想像力和猜疑心脫韁。 。 。

其實還有一點,Stephen King的恐怖故事裡總是充滿一股張力,這股張力是由超乎人力之外的神秘力量,與命運的未知數,以及人們的心理對這不可掌控的神秘最深層的恐懼,所形成的。 。 。

p/s:寫得倉促。其實本是為了回應某篇文章,寫長了所以放在本身的博客裡。其實我許多篇影評都是這般延伸而來,靈光一閃一蹴而就寫成的。

引自: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323012/

9.7

斯蒂芬·金

影評(14)

收藏(15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生平

美國恐怖小說作家中有斯蒂芬·金,就像中國武俠小說作家中有金庸一樣,兩者都是巔峰人物,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斯蒂芬·金是當今世界上讀者最多、聲譽最高、名氣最大的美國小說家,在美國及歐洲,他的名字幾乎是婦孺皆知。金的每部小說發行量都在100萬冊以上,在80年代美國最暢銷的25本書中,他一人便獨占7本。自80年代以來,歷年的美國暢銷書排行榜小說類上斯蒂芬·金的小說總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因此,他被青年一代奉為“恐怖小說之王”。

金的作品數量之多、想像力之豐富,對讀者來說始終是一個謎。其實他從不冥思苦想,而是靠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來觸發靈感。看到垃圾堆的舊冰箱裡有隻死鳥,他會想像人們發現冰箱裡凍死一個孩子時的驚人效果;看到超級市場裡一位顧客舔自己的手指,他便設想一個人若是切割自己的肢體可以忍耐到什麼程度,從而寫出一個現代魯濱遜在荒島上靠吃自己的肢體充飢的恐怖故事……他小說的魅力不在於描寫恐怖,而是用懸念和暗示來激發讀者的想像力,以至於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最佳的效果是讀者在閱讀他的小說時因心髒病發作而死去。


斯蒂芬·金對愛倫·坡等恐怖小說的先驅佩服得五體投地,同時也受到現代恐怖電影及電視的啟迪。但他的作品之所以受到歡迎,最主要的是他善於把離奇古怪的恐怖故事和城市小鎮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給都市的平庸生活帶來刺激,從而與人們世紀末的焦慮形成心靈上的共鳴。生活中誰沒有恐懼感?誰不怕死神光臨?有的心理學家認為,越是讀斯蒂芬·金的小說,越是在精神上經歷恐怖的幻覺或場面,便越能激發出與生俱來的恐懼感。

儘管對斯蒂芬·金作品的價值向來存有一些非議,甚至有作家對其不屑一顧,但廣大讀者對他作品的追捧和厚愛則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2003年,斯蒂芬·金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終身成就獎”。

斯蒂芬·金寫了這麼多恐怖小說,照理說應該是個膽大包天的硬漢了,其實恰恰相反。他膽小如鼠,並且害怕黑暗,晚上不亮燈就睡不著,“總是害怕自己驚醒過來,感到有一隻潮乎乎的手抓住我的腳脖子”。他也很迷信,怕街角的黑貓,怕13這個不祥的數字,如果打字打到第13頁,他一定要拚命打下去直打到頁碼數字吉利為止。不過與鮮血和挖出的內臟相比,他最怕的還是不能寫作。他寫作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發洩從童年時代起蘊藏在心中的仇恨和憤怒,所以他身不由己,欲罷不能。一旦停止寫作,他就會失去理智,“我害怕自己變成瘋子”。

他的寫字台上放著一個讀者寄給他的禮物:一個大玻璃圓球罩著一個張著血盆大嘴的響尾蛇頭,每天上午他面對這件禮物寫作1500字。他還沒有發瘋,至少現在還沒有。他是否心理變態或精神失常,心理學家日後自有分曉。不過在我們看來,在科學技術充分發達的今天,文壇上竟會出現這種近於瘋狂的斯蒂芬·金現象,的確值得深思的。 

發布者:Mtime

[ 點閱次數:13890 ]

暫無回應

還沒有回應...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的灵魂

筆名企鹅先生(Penguin)。同时是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者。生命里有三大热爱:第一是写诗(零的睡眠,眼睛事件,地下国度,寂寥大地,四月感觉)第二是看电影,第三是唱歌,皆是浮生时时刻刻忧伤的出口。 1976年8月生于怡保市,狮子座。“声色男女”电影俱乐部活动委员之一。 最喜爱的诗人夏宇、陈克华,作家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张惠菁、米兰昆德拉,导演蔡明亮、格林那威、贾木许、侯麦。 欢迎浏览我在电影网站的主页 〉〉〉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11月 2024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19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