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薄暮之光里,等待救赎的孤独灵魂——北欧冷面大师考里斯马基  ◎  劉富良
企鵝的頭腦,導演關注 2009-08-11 00:59:01
Bookmark and Share

Photobucket

芬兰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Aki Kaurismaki)属标准的作者导演,其风格标志明显而执著,一如贾木许,一如蔡明亮,或说其电影的主题风格综合了两者的某些元素:在影像氛围方面有着贾木许式疏离冷漠的韵味,在人物塑造方面又有着蔡明亮式寡言封闭的孤独感。不过,不似贾木许式“擦身而过的幽灵”所具有的那股独特的空灵感,他的人物更为踏实而卑微;也不似蔡明亮式“对个体存在状态的凝视”至接近极端凝滞停格的诗意长镜头,他的影像在压抑之中却又不失平和。

他的主角大致上都是中年男人,有点犬儒,有点自卑,有点拘谨,有点温吞,虽不能说是没有个性,当中却又不无自我克制,不会太过放,可以说是比较怯懦而中庸的“伯伯”型人物,也可以说是尚缺乏贾木许主角的冷酷成型,也不像蔡明亮主角那么孤僻成性(贾木许和蔡明亮的人物毋宁更类似艺术家的孤高脾性)。他的故事主角主要都是一些在生活的阴暗角落隙缝处孤独生存的小人物。

另外,他也没有贾木许式那么彻底无根的公路精神,虽然有两部可说是公路电影的《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和《列宁格勒牛仔遇见摩西》,但他的人物终究没有贾木许那般勇于流浪而无所终。他的人物毋宁是更为草根性的,而列宁格勒牛仔最后的结局更是因为思念家乡而踏上回归的路途,从这点可归纳出:考里斯马基的人物在生活底层如落单蚂蚁一般孤独落魄挣扎求存的同时,他们都渴望归宿,他们都渴望一个温暖的家、情感的慰藉、爱的救赎(如《火柴厂女工》、《薄暮之光》),而不似贾木许那般如鹰隼在高空孤绝而无止境地漂泊。贾木许毋宁是更心态抽离且意境超然脱俗的,但与考里斯马基还是存在着某些共同点。两人的共通之处在于俗世忧伤(两人的音乐格调似乎殊途同归),只是贾木许较空灵且孤绝,考里斯马基则较入世而卑微、凝重而悲情。

考里斯马基的电影风格偏向极简写实,社会感较强,不比贾木许或蔡明亮那么个人主义。典型的老式故事当中,却可考验出考里斯马基相当擅长刻画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及潦倒人生,他尤其熟悉音乐,他善于用音乐来衬托主角的心境(如《列宁格勒牛仔遇见摩西》、《爱是生死相许》)。考里斯马基的电影里,其多位主角贫瘠的生活,乃至荒芜的内心,都落实于后工业社会这个时代背景里。他的电影经常都会出现工厂烟囱喷出烟雾的画面,以及工厂里机器操作的噪音,人物更是多为低下层工人阶级(如《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的农场牛仔、《火柴厂女工》的工厂女工、《我雇了一个合约杀手》的小职员、《薄暮之光》的夜间守卫)。

相比贾木许冷冽的荒谬情境,考里斯马基的叙事情境有时会充满自我调侃的冷幽默格调(如《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我雇了一个合约杀手》),有时像是抚慰俗世忧伤的爵士乐(如《列宁格勒牛仔遇见摩西》、《没有过去的男人》);但许多时候其叙事情境似乎可如此比喻:一个沉闷木衲的男人的木偶戏。在生活的压抑、潦倒的际遇和孤独作祟下,因此逐渐丧失了生命热望的活力,这些中年工人主角的表情近乎麻木,如同木偶,然而从他们的瞳孔中绝望的精光反射当中,我们仿佛瞥见他们深切渴望却失落而无奈的灵魂,那是一个个被生活浇熄了热能的灵魂,一个个沮丧(Desperate)而疲惫(Exhausted)的灵魂,如此隐忍,让人心为之恻然(如《薄暮之光》)。或许如此比喻更为贴切:考里斯马基的叙事情境,好比是童话里那个卖火柴的女孩,在寒冷北风呼啸之中精疲力尽地擦亮一根根火柴,为她卑微的内心燃起一点点微弱的慰藉之光。这似乎也可解释,考里斯马基后期的作品为何会在主角历尽风霜后却又提供一丝丝温暖结局的可能。

啊,他故事里的人物倾向寡言拘谨、疏离冷漠;总是那么缺乏温暖和安慰,那么面无表情如行尸走肉;总是充满深沉的忧伤,以及冷冽的麻木;把个人面对生活和冷峻现实的巨大艰难及隐忍,如何寻索爱的救赎而终不获得的枯槁,其中深沉的寂寥和孤独,心灵慰藉的缺乏,不动声色却又内心纤毫地表现出来,干涩而凝郁如痰。作品主题的其中其间,在在影射着现代生存环境里,周围人群的逐渐功利化,机械化,冷漠化。配合这个主题的是森冷晦暗的场景色调,在在指向主角内心那浓稠得化不开的郁结。

怎样才会对考里斯马基的电影产生共鸣呢?当你历尽人生的困顿与不如意,心里注满旅程的疲倦和精神消耗;当你年华逝去,经历几番人事波折并感到无比沮丧;当你不再热爱生活;当你明白此生无望爱的救赎不可寻得,而夜色陡降,你笼罩在薄暮之光里,你行将老去,你流下苦涩的眼泪,你等着夜色的尽头,逐渐将你吞噬。。。

考里斯马基的作品目前为止我看过
王子复仇记 (1987)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 (1989)
火柴厂女工 (1990)
我雇了一个合约杀手 (1990)
波西米亚生活 (1992)
列宁格勒牛仔遇见摩西 (1994)
坐稳车泰欣娜 (1994)
爱是生死相许 (1999)
没有过去的男人 (2002)
薄暮之光 (2006) 。

他是我心目中三十名最爱电影大师之一。我尤其喜欢《薄暮之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薄暮之光》剧情:
影片主人公考斯蒂南是一个值夜保安,虽然年纪轻轻却没有同龄人的朝气蓬勃,孤独像挥之不去的网,紧紧纠缠住考斯蒂南的内心与生活,他常常被周围人取笑,贫瘠的生活和对情感的渴望让他无力自拔。

一次偶然,考斯蒂南邂逅了举止优雅的金发美女米尔雅,随着压抑已久的情感轰然爆发,考斯蒂南将米尔亚视作生命中的全部,甚至刚结识不久就提出求婚。

单纯的考斯蒂南并不知晓,米尔雅其实是个情场老手,是个地地道道的骗子,经常和一群乌合之众混在一起。米尔雅接近考斯蒂南是为了完成预谋已久的抢劫。很快,由考斯蒂南值守的珠宝店被匪徒洗劫一空,冷酷的米尔雅离他而去,考斯蒂南变成这场残局的替罪羔羊。于是,考斯蒂南失去了工作和自由,等待他的只有幻灭过后的无尽黑暗……

附录他人影评:
1。悲惨史——当代芬兰三部曲之《薄暮之光》
今又风 发布于:2008-08-02 11:56

阿基·考里斯马基,记了好多遍都没有记住的名字,一直被我记成“考里马斯基”,看来是思维惯性的作用,以为那一带司机多一点。

电影很短,七十八分钟的篇幅在二十一世纪的电影中属于佼佼者,我一直很佩服一位能够把电影拍得很短又很好看的导演,王家卫是一位,金基德也是,现在这位也是。相当厌恶那些把电影拍得又长又臭的导演。

看本片是跟随着主人公科因斯泰恩的悲惨命运前行,突然联想到了大卫柯南伯格的《暴力史》,于是我用了“悲惨史”这个题目。就跟影片的题目一样,人物的命运就像薄暮之光,非常微弱的希望,凄凉得令人不得不产生怜悯,而《暴力史》的结局至少是温暖了许多。

大人物的失败叫做悲剧,而小人物的失败就叫做悲惨。我从来没有在一部电影中看到过一个小人物的命运,会是如此无力的痛苦。没有朋友,没有微笑,没有能力,没有反抗,没有言语。。。。。。唯一有的是无声无息的信念,那即将被黑夜吞没的微薄的希望。科因斯泰恩不被同情,他也不需要人同情;他不会辩解,他也不需要辩解。科因斯泰恩是那种没人看得起,喝酒也被赶到厕所门外的弱者;他是倒霉蛋中的最倒霉蛋,孤独者中的最孤独者,于是被爱欺骗也心甘情愿。

电影开始处,几个路人在讨论马克西姆乔治,柴可夫斯基,托尔斯泰,果戈里的人生,这跟主人公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反差,从一开始导演就给出了人物内心的卑微矮小。人们只关心大人物的命运,却从不会瞄一眼小人物的处境。像科因斯泰恩那样的人即使垂死挣扎也没有几个人知道,在电影只有卖香肠的女人和那个看狗的小孩知道。这也是大导演的伟大之处,王家卫,金基德他们从不把镜头浪费在不可一世的大人物身上,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电影最后科因斯泰恩张开满嘴是血的牙齿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不会死在这里。影片在歌声中开始,于歌声中结束。

2.冰上之光
Juneau 发布于:2006-12-30 21:42
他坐在桌旁搅动着一杯咖啡,旁边是一个绿色的小小的瓶子,插着一枝红花。在精确的光线下,雪白的桌布反耀出一片冷光,于是他便像极了霍珀冷峻笔下的主人公们。

也许没有表情便是所有的表情。惟一的被放大了的表情对于他而言便是孤独,它刻写在他呆板的略显浮肿的肮脏的脸上,占据了所有,甚至他的灵魂。

这个寒冷国度的人们,高大的男男女女,他们强壮的躯体挟裹着寒气,在阴冷的光线里来来去去。他们的脸油腻湿重,酷似某种牲口;他们面无表情——即便在遭遇痛苦时也只是嘴角的抽搐;他们从不大喊,也不曾放声大笑,一切都被包裹在看不见的严寒里。这同样的严寒对于他而言格外冰冷,这凿穿不破的冰障围裹着他:有一瞬间,他胆怯得似乎要跨掉。

世界需要渲染;世界的延伸没有尽头。他被暴露在苛严的目光下,在不断地缩小、缩小。优雅的人们行使着刀叉,他们在白色的灯光下估量着他,直到榨干他的最后一滴价值。

直到此刻,他也许才需要愤怒。此前,他一直在扮演着一个跌跌撞撞的可笑的角色。他在任何人眼中都是一个废物。他也大声地说出他的计划,但在刺眼的灯光下更像一剂安慰自己的麻醉。他在碗底磨着刀——他已失去一切,也许还有仅抓住自身的最后一丝绝望——他以忠诚维护了一个利用他的女人,但仅仅无意中再次碰到她以及主使她的老板,便丢掉了藉以生存的工作。他笨拙地维护着他的尊严,就像他笨拙地干着其他事一样。他内心的骄傲只有他知道。锋利而薄薄的刀子在空气中划过,在那个男人的手上留下了一个小小的伤口。他迟钝地接受着属于他的命运,就像接受任何其他毫不留情的打击:像一条被宰割的狗一样被痛打了一顿,仅仅是由于那个男人的突发善心,或是终于有所愧疚才使他保住了一命。

他抬起头来,接受着终于莅临的清晨的日光。他似乎想要藏起那张青肿的胡子拉碴的脸,又似乎对生命感到了厌倦。一直爱着他的女人来到他身边,告诉他不要死去。此刻,他似乎对什么都精疲力竭了,又似乎对什么都愿意忍受,哪怕是自己那已不堪忍受的生命。于是,他将自己的手交到他一直拒绝的女人手里,同时告诉她,他不会在此地死去。

参阅:
http://www.mtime.com/movie/44755/

[ 點閱次數:16934 ]

暫無回應

還沒有回應...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的灵魂

筆名企鹅先生(Penguin)。同时是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者。生命里有三大热爱:第一是写诗(零的睡眠,眼睛事件,地下国度,寂寥大地,四月感觉)第二是看电影,第三是唱歌,皆是浮生时时刻刻忧伤的出口。 1976年8月生于怡保市,狮子座。“声色男女”电影俱乐部活动委员之一。 最喜爱的诗人夏宇、陈克华,作家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张惠菁、米兰昆德拉,导演蔡明亮、格林那威、贾木许、侯麦。 欢迎浏览我在电影网站的主页 〉〉〉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11月 2024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29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