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頁數 : << 1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關於流逝,關於挫敗感——中年男人内心物語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8-03-12 20:45:55
Bookmark and Share

忘記了從哪裏找到資料,《可能出现的变化》(2004)的導演Byeong-guk Min之前是韓國四大導演之一洪尚秀的攝影師。

作爲其處女作,《可能出现的变化》可說是承襲了洪尚秀"生活流"電影的一貫主題風格。兩人通過影片所關注的主題非常相似,即把情感生活的空隙,及其中無奈心理,刻畫得非常瑣碎細膩。

《可能出现的变化》的主要母題是兩個中年男人關於生活熱情的流逝,一個仍單身,另一個擁有妻子和孩子,但兩人内心一樣面臨逐漸枯槁之困境。

在這部影片裏,角色的肢體語言所傳達出來的中年男人的挫敗感,對生活之火花總是預期不至的苦悶濁氣,要比洪尚秀的作品強烈得多。不過,劇本的細緻和對白的精彩,則尚遠不如洪尚秀。

引用地址: http://www.mtime.com/blog/trackback/939116/

[ 點閱次數:8273 ]

平淡中饱含压抑,空隙里注满悲哀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8-03-07 19:32:39
Bookmark and Share

《 江原道之力 》韩国,1998,洪尚秀

——情感与生活总是充满无可奈何的空隙,琐碎平淡的叙事中饱含千钧压抑,令人窒息,虽然前幕画面明亮爽净,但逐渐有一股冷肃凝重的愁绪和悲哀感汩汩渗透,最终倾泻而下…

可浏览: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433948/

附录:

剧情
女孩吉秀与她的两个好朋友一起去江原道旅行游玩,寄宿在一个已婚中年警察家里。晚上,一个陌生女子失足跌落山崖身亡的消息,影响了正在吃饭的吉秀与她朋友的兴致,她们开始在饭桌上相互指责,朋友提起吉秀与一中年男子相好的事情后悻悻离开,而醉酒的吉秀则与警察相拥而眠整个晚上。离开江原道不久之后,吉秀接到警察的电话,再次只身前往江远道。两人度过了愉快的一天之后,住在同一家旅馆,深夜,警察想要与吉秀做爱,却被她以坚决的态度拒绝了。第二天,吉秀一脸冷漠的离开了警察,在长途车上,却放肆的痛哭不止。中年男子正原向朋友坦白自己已经与情妇分手。此时,他正因为评定职称的事而犯愁,他听从朋友的意见给金教授送礼示好,却遭受冷遇。为了散心,他也和朋友一起去江原道旅行。途中他结识了一个陌生的黑衣女孩,几次想和她约会却都擦身而过,后来得知这个女孩从悬崖跌落摔死。得偿所愿的正原与吉秀相遇,原来吉秀就是他的情妇,正原要与吉秀做爱也遭到了她的拒绝,吉秀说出自己的秘密——由于一次流产手术她不可以再有性生活,她说,她要好好的保护自己。

幕后制作
灰暗的色彩,苍白无力毫无声色的对白,连绵不断的恼人蝉鸣声,男人与女人如出一辙的死水一样的眼睛,放肆的毫无掩示的痛哭或者是平淡的表现的性事……这是一部异常平淡的电影,既没有冲突高潮也没有华彩段落,缺乏起承转合,甚至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从始至终的平淡琐碎让人感觉压抑窒息。洪尚秀被人誉为韩国最不受好莱坞电影美学影响的电影作者,我想这是指他对戏剧性的颠覆。导演洪尚秀称自己的作品是“窥探生活的空隙”,他是韩国电影中一股另类的力量,我想,之所以说他“另类”就是因为他抛弃了形式上的华丽,舍弃了经典叙事结构,而试图用摄影机去捕捉生活中被人忽略或者渐渐淡忘的种种的东西,也就是他称之为“生活的空隙”,他的电影致力于表现普通人的生活,用他敏锐冷静的眼睛不遗余力的发掘小人物的无奈与卑微。

发布者:Mtime (2006-03-31 17:59:54)

[ 點閱次數:8342 ]

爱情的细节:“细节存在,爱情不存在。”(Details of Love)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8-03-03 22:07:45
Bookmark and Share

女人是男人的未来(2004)

洪尚秀电影精彩的地方是在故事的细节处,每个细微的动作和对白,琐碎细致得如同真实的生活里正在发生的一样,丝毫不差、纤细毕露地再现情感生活的空隙。喜欢上洪尚秀电影的人,会发现并嫌弃其他电影的剧本“太过笼统”。细节,就是洪尚秀的拿手好戏。

情感生活的空隙和哀愁,游移不定以及无法真正依靠,一贯是洪尚秀的电影主题。但不是为观众造梦的浪漫爱情片。他善于通过生活细节来解构浪漫、剥开爱情的华衣,让我们看到内在的矛盾与贫瘠,每一针每一线男女的相处细节,似乎总是会让我们明白一点:人们为什么不可能相爱,相爱只是幻相,人人都自私,谈恋爱就是这么一回事。

不仔细举例说出细节就无法领悟其电影的出色。洪尚秀的电影,若单看剧情简介肯定觉得只是老套爱情故事的桥段。譬如《男人的未来是女人》的剧情简介:「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三角关系。多年后,两个男人碰面,他们决定再去见久无联络的女人。当年的回忆穿插在他们去寻找女人的路途中。女人首先认识男人甲,分手后又跟了他的朋友男人乙谈恋爱,但因一些事不谅解而被抛弃。阔别多年三人又聚在一起,但他们都不能确定,她是不是他们的未来。」

且撇开老套剧情,留意观察人物的动作和对白:

例一
男人乙想见回女人,但心有愧疚不敢面对她,硬硬要男人甲陪他去,壮胆。百般游说,终于说服甲陪同。但两人抵达目的地时,乙却叫甲回去,他想要自己单独去见女人、独占女人。

例二
男人甲开始时一直拒绝男人乙的建议,甲说他不想要重见女人,他对乙这么表明态度。但见到女人后,甲却乘乙不在时,私下对女人说:“是我自己想要来找你的。”

例三
两个男人在等女人时,边喝酒边比较。乙对甲说:“从前我和她都喜欢在一起喝鸡酒。”这边才话落,那边厢女人出现,并说:“走吧。我讨厌鸡酒的味道。”

例四
回忆在倒叙。女人拒绝男人甲的做爱热情,扭扭捏捏,矜持地恼骂甲不尊重她。两人的关系里甲较主动,这暗示甲喜欢女人多过女人喜欢甲。女人当然没有向甲明说。但跟男人乙谈恋爱时,女人却一反消极被动,她大方利落地宽衣解带在乙面前,甚至还温驯地让乙替她洗涤私处。惯被宠坏的乙过后却自私将她抛弃。一此一彼,一冷一热,可以看出明显的不同对待,态度的落差。

例五
开始不愿跟男人甲做爱的女人随后改变主意,但甲紧张,早泄了,女人一脸丝丝的不满意,假装不经意地质问。男人甲反过来嫌她脚毛太浓没有剃掉。稀落对答后一阵无话可说,两人顿时陷入尴尬的沉默。

例六
现在。男人乙见到女人后,一开始时又哭又跪地请求原谅。女人终于被软化,男人乙重新征服女人。隔晨,两人相携走在街道上,乙又恢复自私,一言不合将女人抛下,独自离去。

从以上的动作和对白的细节里我们了解到:那些“恋爱”中的人们总是前言不对后语,想要又不要,忽冷忽热,欲擒故纵,不诚实,狡猾善变,爱说谎,自我辩白或自我掩饰,投机取巧,朝秦暮楚。因此注定游移不定的爱情面目,不可能坚贞的,华而不实的,云诡波谲的,虚伪的,自私的。唉,也是人性的弱点。相处之际,人性弱点一一向彼此展示,遮蔽了爱意,伤害与背叛显现,谁转过身,背向对方,激烈弃绝而去,或避重就轻,随便挑选,逐渐趋向平淡乏味。。

参阅: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456852/

[ 點閱次數:8438 ]

行定勳“淒美的浪漫”v.s.三島“淒美的殘酷”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8-02-25 23:07:44
Bookmark and Share

在看《春之雪》以前,先看了導演行定勳的前作《在世界中心呼喚愛》,領略了後者的敘事鬆散、缺乏深刻內在的描寫與心理張力,只覺得失望,雷聲大雨點小,所以對《春之雪》不復抱太大希望,雖然我本身是三島由紀夫的小說迷。

《春之雪》其實拍得比《在世界中心呼喚愛》好,也比我預料的好多了(多虧了妻夫木聰的表演,這點倒出乎我意料),但作為三島的小說迷,究竟還是覺得有所欠缺。原因在哪?

首先,日本的愛情電影一直具有某種特色,這特色幾乎就是日本愛情電影的標誌,也就是其logo。日本的愛情電影當中有大量產品皆有一項共同點,也就是其產品之標準製造模式——“唯美純愛式”的愛情故事模式,皆強調極致的耽溺、偏執、淒美、痴迷;女主角的性格塑造總是被設型為那種對愛情即單純又固執、清澀之中缺乏深省的情懷。這“標準”情懷在日本少女漫畫裡是相當普遍的,或者我們可說它們如出一格,某種定型Stereotype,這些都是為了人們對浪漫故事的需要。

《春之雪》秉承日本純愛電影的一脈相通,將三島的小說改編得“浪漫”化,但三島的小說重點從來不是描寫浪漫的愛情故事,“解構浪漫”才較接近其小說精神,或更貼切地說,三島的小說無不致力於描寫“淒美的殘酷”,大抵是三島的世界觀——愛之殘酷,感性之殘酷,意誌之殘酷,信念之殘酷,死亡之殘酷,人生之殘酷,更尤其是——耽溺之殘酷與美之殘酷!

讀三島的小說從來是一種痛苦的修煉,為什麼痛苦?因為三島的小說總是充滿靈欲兩極拉扯的心理張力,那種拔河的緊繃張力狀態源自心理的矛盾——其小說人物總是致力於強使極致的理性(靈)去壓抑、征服、駕馭非理性的慾望/情感/情緒(欲),但騷動張狂的非理性豈甘於被壓抑?極致的壓抑必隨著極致的釋放,甚至爆發。愈是用種種冷酷的理性意識與意志力去抵制原始的非理性,乃至修煉成一顆極致冷酷的心,愈是用虛偽冷傲的外在表型去掩蓋包藏真摯熾熱的內在,愈是難禁愈是強禁,以致抵達精神上“虐”之境界(S/M)(因此其主角總是骨子裡帶有禁慾主義的、偏執狂的人格)——這就是“三島的精神”,也是某種悲劇精神。

皆懷有一顆冷酷的心——下自陰險狡詐的女僕,上達道貌岸然滿口道理的尼姑,說穿了,他們不過是皆修煉成了一顆冷酷的心!他們自虐也他虐!

妻夫木聰很準確地表演出以上所說的精神,他瘦削凌厲的臉部輪廓線,深邃炯懾的眼神,單薄偏噘的嘴唇,以及清冷孤傲的氣質,恰好符合三島小說的人物。這只能說是選角上的成功吧!而小說之細膩?心理描寫之深刻?存在之狀態?這些內涵經已被抽掉了,剩下戲劇性的骨架,為了煽情目的(使故事Sentimental化),顯出純愛情懷(Romance的正面需要),雖然不失精彩吸引,雖然隱約暗藏冷酷的陰影,但那陰影究竟是稀釋了,僅僅是一抹淺淺的影子。

建議三島小說迷尚可去看另外一部影片:篠原哲雄的《慾望》,雖不是改編自三島小說(原著是小池真理子的《慾望的迷宮》),但小池真理子本身是三島小說迷,她對三島精神之理解大致上還算中肯,而篠原哲雄也還算拍得“形神俱在”。

8.3
春之雪(2005)
影評(2)
收藏(84)

[ 點閱次數:9455 ]

小津平淡美學當中情感最凝练的中期作品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8-02-24 15:24:45
Bookmark and Share

《晚春》(1949)小津安二郎的中期作品,也是他作品中情感最凝练的一部,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我觉得,他向来平淡叙事,那些瑣碎生活裏的人事和情懷,但这次音乐丰富多了,主角臉部特写鏡頭多了,花树因风摇晃叶影婆娑的空镜头也相当的多。。。

後期他在處理空鏡頭方面,已經養成一種風格,即在情節段落之間像幻燈片一般連續放一連串風景分鏡頭,而配樂同時響起。一般空鏡頭是為了提供故事背景,但小津的空鏡頭,卻能夠烘托情境,有一種淡雅適然的寫意作用。

不止是日本,小津現今已被世界影壇公認爲大師,我想是因爲他的電影裏含有對生命與時光的體會,從無奈到淡泊,從一些瑣碎細微的日常生活与时光流逝之細節流淌,我們看見了生命的歷程.

有一个关键,为什么小津的故事经常重复女儿不愿出嫁这么一个环节?

补充:
我发现有这么一个女儿不愿出嫁环节的影片,有晚春 (1949),麦秋 (1951),东京物语 (1953)(媳妇不愿再嫁),秋日和 (1960),秋刀鱼的味道 (1962)。
  
拍晚春 (1949)时,小津已46岁。
  
我猜测晚春 (1949),是开启这个共同环节的作品,也开启他后期作品风格更一贯化以及更趋向平淡的趋势。
  
不过,晚春 (1949)以前即二战前的作品,我目前只看了3,4部,因此还不敢确认。。
  
害怕无女伴膝而孤独确是一个因素,可能因此形成小津的情意结吧。

引用地址: http://www.mtime.com/blog/trackback/298337/

附錄:

剧情
  纪子与丧偶的父亲相伴,情愿错过婚期;父亲不愿耽误女儿的终身幸福,谎称自己要再娶。纪子信以为真,终于决定嫁人。婚期日近,父女俩最后一次结伴旅行去到京都。回来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冷清的家中只剩下父亲一个人。

更多>>

幕后/花絮
此片是日本电影巨匠小津安二郎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小津的作品一贯格调淡雅隽永,看后使人感到回味无穷。而小津最具代表性的低位摄影法、黄金分割置景法、超现实主义的黑白对比等独特的艺术特征都在这部作品中充分表现了出来。该片主题仍是以小津一直所关注的写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和感情为主线,影片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他通过对平凡生活的描写,来展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歌颂人的善良本性。此片被列为当年十大最佳影片的第一位

[ 點閱次數:9214 ]

小津風格的過度期作品,與後期風格作比較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8-02-21 18:23:02
Bookmark and Share

原創影評:

《獨生子》(1936)是小津安二郎的第一部有聲電影,在繼承默片的風格之後,《獨生子》是一個過度期的作品,是一個分水嶺。《獨生子》後,小津拍了《父親在世時》(1942),明顯改變,也開啟了他後半期的一套敘事格式,進而發展更臻完整。

《獨生子》作為過度期的作品,雖然題材方面依然是親子倫理關係,平凡家庭的日常生活,但是和後期作品比較,可以歸納出一些差異:

1. 簡約對白 vs 瑣碎對白
和後期比較起來, 《獨生子》的對白寡,力求純淨和精練。自這部以後,對白逐漸瑣碎化,較嘮叨,日常對應的往來增多,也更細緻。

2. 豐沛配樂 vs 節約配樂
和對白相反, 《獨生子》的配樂的使用是相當頻繁出現的,經常鳴響渲染以催情緒的投入。到《父親在世時》時,已經改成在情節的段落,或者重要畫面才響起,目的作為敘事上的起承轉合,顯得節制多了,如此一來,情節也變得更平淡。

3. 風景鏡頭
《獨生子》一開始即有小津的招牌,風景空鏡頭,但是和後期比較,還是顯得單一。後期他在處理空鏡頭方面,已經養成一種風格,即在情節段落之間像幻燈片一般連續放一連串風景分鏡頭,而配樂同時響起。一般空鏡頭是為了提供故事背景,但小津的空鏡頭,卻能夠烘托情境,有一種淡雅適然的寫意作用。

附錄:

剧情
故事始于乡间螺丝工场,在那儿工作的母亲含辛茹苦,把儿子送到东京上学。十年过去,母亲首次往东京探望亲儿,以为他出人头地,却发现他才不过是与妻儿住在破房子里的夜校穷教师。母亲难掩失望,却还庆幸儿子是个好人。儿子却说:“但愿我没来过东京”……

幕后/花絮
该片导演是日本的电影巨匠,被称为“最有良心”的导演小津安二郎,他尤其是以“家庭”电影而著称,这是他第一次深刻地追求生活的悲哀的值得纪念的一部有声电影。小津一直坚持走默片路线,这部片子是他走向有声片道路的过渡作品,保留了他许多作为小津形式主义艺术固定下的一些东西,如极力控制声音简练台词;喜欢用石油桶、晾在竹杆上的衣服等有道具的场景进行过渡。此片曾被选入日本名片200部

8.0


独生子 (1936)

影评(1)

收藏(13)



回复(0) |引用(0)|收藏(0)|推荐给朋友|推荐到群组|1次阅读|

引用地址:

http://www.mtime.com/blog/trackback/632817/

[ 點閱次數:9187 ]

天才从来不平凡——传记电影《她比烟花寂寞》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8-02-10 14:07:56
Bookmark and Share

导演: Anand Tucker
制片国家: 英国1998

原创影评:


这是我看过的最感动的传记片。台湾还有一个译名:无情荒地有琴天。我较喜欢这个译名,或许是因为“无情荒地”的涵义在某个层面上指涉灵魂深处的寂寞呗。天若有情天亦老,传记电影就旨在让观者随光影体验,回顾唏嘘主角人物一生的悲喜交集。传记故事到此境界,让人觉得不枉此行(观影旅程)了。

一些朋友不喜欢这部影片,尤其是对天才妹妹要求姐姐借让丈夫与她共度一宵感到反感,她很不正常,他们说。我笑道:“这就是天才和平凡庸俗的区别了,世俗又怎么会理解天才的心灵世界?”世俗的他们看到的仅仅是表面价值的东西——乱伦,就轻易标签为天才的变态,哦这是可恶的强奸犯,唉这是可怜的受害人,非黑即白的简化思考模式,却漠视了人性的复杂,却从不去了解去探讨事物的内在。

而天才为什么总是那么极端呢?因为天才的内心总是极端孤寂骚动的,如果说平凡是最亲和的精神鸦片,大部分人甘于平凡的原因,而天才总是比一般人更深刻体认,真实现实人生的种种无奈,平常人容易“融入”生活,随波逐流,稀釋的自由靈魂,善變,汲汲营营于表面价值,媚俗,平庸,膚淺,精神盲目,輕易向體制與慣常妥協,容易同流合污,被生活蒙昧,壓抑自我,犧牲理想,但天才的自我意识太强烈,神經太敏感,一再与现实的漩涡矛盾交锋抵抗,即执著又偏激,因此最后总是疯狂(梵谷),自杀(袁哲生)或避世隐居(张爱玲,蒙田)。。。是这样吧。

附录剧情:
这部表现英国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雷的电影有着独特的叙事结构,深入挖掘了人性的复杂,两位女主角的表演出神入化。


可参阅:http://www.mtime.com/movie/10980/

7.9/10


她比烟花寂寞 (1998)

影评(63)

收藏(570)



回复(0) |引用(0)|收藏(0)|推荐给朋友|推荐到群组|1次阅读|
引用地址: http://www.mtime.com/blog/trackback/914431/

[ 點閱次數:9115 ]

谁是警谁是贼?善恶非两立,真我又何价?兼谈公路电影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8-02-06 16:38:39
Bookmark and Share

完美的世界/强盗保镳 (2003) 美国警匪/公路电影

导演: 克林特 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主演: 凯文•科斯特纳(Kevin Costner)

美国是公路电影的主要资源,其中经典是《末路狂花》。我的启蒙公路电影则是《完美的世界》。《完美的世界》质疑僵化体制对自我性灵的钳制异化。

2003年我的观影“编年史”,或许可将公路电影当作标记。这时期我大量也开始喜欢看公路电影。

何谓公路电影(Road Movies)?简单地说,讲述一段旅程的故事就是公路电影的主题。旅程,人生的旅程,迷路的经验,失落与寻找,漂泊与疲惫,这些都是公路电影所关注的命题。另外,公路电影也探讨体制的压迫,自我的追寻,人际的疏离,灵魂的孤寂。

职是之故,公路电影在类型片当中的地位可说相当崇高,大抵它接近人文电影的存在价值。同时,公路电影也可说是类型片当中最冷门,最不为大众熟悉的,因为它处于主流商业电影和人文电影的边缘地带。

其他公路电影尚有:

1. 心的方向About Schmidt(美国)Alexander Payne

2. 神秘列车(美国)Jim Jarmusch

3. 中国鸟人(日本)三池崇史

4. 遮蔽的天空(意大利)Bernado Bertolucci

5. 意外的旅程(加拿大)Atom Egoyan

6. 疾走天堂(德国)Tom Tywker

7. 迷路者(法国)Andre Techine

8. 穆赫兰大道(美国)David Lynch

9. 中央车站(巴西)Walter Salles

10. 寻找1967的女神(香港)罗卓瑶

摩托车日记,破碎之花,迷失东京,日本故事,Little Miss Sunshine等等。。

这些都是公路电影。。

剧情请浏览

http://www.mtime.com/movie/14865/

我的收藏影碟(公路电影类)

[ 點閱次數:9243 ]

頁數 : << 1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的灵魂

筆名企鹅先生(Penguin)。同时是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者。生命里有三大热爱:第一是写诗(零的睡眠,眼睛事件,地下国度,寂寥大地,四月感觉)第二是看电影,第三是唱歌,皆是浮生时时刻刻忧伤的出口。 1976年8月生于怡保市,狮子座。“声色男女”电影俱乐部活动委员之一。 最喜爱的诗人夏宇、陈克华,作家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张惠菁、米兰昆德拉,导演蔡明亮、格林那威、贾木许、侯麦。 欢迎浏览我在电影网站的主页 〉〉〉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2月 2025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38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