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頁數 : << 1 2 3 4 5

文艺春秋《文学四神汤》詩評論四則(收藏)  ◎  劉富良
企鵝的尾巴,观赏手册 2008-11-23 10:55:42
Bookmark and Share

2006年12月3日,星洲日报的文艺春秋《文学四神汤》刊登了我的六首新诗《长大》,《腹泻》,《职业小说家之晨》,《巨鲸之骸》,《热带风情画——致卢梭》,《混沌》。

四位诗评论家(?)包括四字辈诗人田思,五字辈叶啸,六字辈庄若,以及七字辈翁弦尉。

無論優評或劣批,當中有多少真知灼見或美學偏見,我總是這般認爲,一些話不無道理,同時也有吊詭和盲點而讀者應該再三反思的。事理每每有正面和反面。重要的是,我們不要只是看論點就馬上盡信之,而是要推敲分析他們的論點背後,論證的立基點以及切入角度。重要的是論證,而不是論點。重要的是全方位掃描思考,分析辯證,經常反思,並且注意是否陷入種種思考的盲點。

有一個值得思考的處境是:甲某說這個美,那個不美。是否是意味著甲所說的,其實是圓形就是美(他喜歡圓形,人總是輕易為他所喜歡的標準自圓其説找理由)而三角形就是不美(把個人美學標準偷天換日當作普遍標準)。其實圓形當中有的美,有的不美;三角形當中有的美,也有的不美。

讓我們再深入思考,美的標準是什麽?

為了延伸思考,乃記錄于此。

————————————————————————————

四字辈田思評

〈詩作六首〉中的前二首〈長大〉與〈熱帶風情畫〉,觸及一些生活中較具體的場景和事物,雖然充斥著較駁雜的語言,但個別意象或有可取之處。我的點評就從此開始。

先談意象。記得李元洛曾說過:“意象是客觀的生活場景和詩人的主觀的思想感情相交融,通過審美的創造而以文字表現出來的藝術景象或境界。”要注意的是,除了在描述客觀場景時滲透著作者的主觀感受外,其實讀者也可以通過詩歌語言的潛在張力,讀出更多文字以外的聯想。這正是好詩的魅力所在。這點余光中也曾強調過。要達到這個境界,詩作者所用的語言必須生動、貼切而富於想像力,能給人渾成而餘音裊裊的感受;切忌辭不達意,生搬硬套,或支離破碎。因為這些毛病嚴重地破壞了詩的美感,令人難以卒讀。

〈長大〉的第一個意象是作者來到曾沾過童年記憶的碼頭,碼頭下水因漲潮而“即將觸及腳趾”,這可能暗示俗世不斷增加的煩惱已淹沒了童真。起句中“老去的水手”與結尾時耳際依稀聽到的“賣魚”聲,有類似互相呼應的作用。但第二段的詩句就不免流於堆砌,而且全詩“用詞不當”的毛病隨處可見。像“沾浥我敘述美學的肌膚”、“漫漶的氛圍”、“欲語還休的韶光荏苒”,都有“故作艱深”之嫌。

同樣寫漁鄉的“成長”體驗,下引另一位作者所寫的〈再見漁郎〉,所用的是明朗的語言,但隨意揮洒,自有韻味;以真情實感為基調,而意象靈動,境界開闊:

“想起當年/星星挂得很低很低/只稍攀攀船桅/就可以觸及/而你曾那麼善解風情/愛躺在甲板上/與他們相互凝望/我也曾是一個/向往藍色的少年/而今夜/我已是一朵雲/拋不開感情/路過故鄉/忘不了的是/咸魚的風味/更忘不了的/是你暢快傾談時/眼裡掀起的/驚濤駭浪” (按:天啊,這些詩句真的真的是“標準寫法”的好!!)

〈詩作六首〉作者的“故作艱深”(或故弄玄虛)在第二首〈熱帶風情畫──致盧梭〉的標題更可以看出。實在猜不出盧俊和熱帶風情有甚麼關係。 (按:盧梭是超現實主義畫家的先驅,其畫作多為熱帶叢林。)

這首詩所包含的意象包括凶鱷在濁流中出沒(按:誰知道鱷魚的象徵?電影都有在用的。),生活像“苦旱陰澇”(?),暴雨打墜汗滴,熱帶風情畫是心頭的圖騰等等。這些意象無法交織成有機的整體,也就無法啟發讀者美感的聯想。就像末句“濁河漣漣/莽林蒼蒼/樂與痛無可向誰言述/這般一生”,無端的感慨,徒令人覺得牽強。

晦澀不是含蓄,前者往往是語言太過造作或思路紊雜的表現。近日讀《一九九九互新詩年鑒》,看到黃燦然的論文〈在兩大傳統的陰影下〉,文中談到“晦澀”的問題:

“語言化寫作已惡化至語言自我繁殖和自我複制的程度。表現在詩人與讀者的關係上,就是晦澀的問題。這是一種不合理和沒道理的晦澀,甚至惡化到詩人不僅把晦澀當成‘詩’,而且把不合理的晦澀當成‘好詩’的地步……眼下的漢語詩歌寫作已經進入一個我們在中外文學史上屢見不鮮的雕飾、浮夸、堆砌、混亂、拉雜、腐敗的階段。”環顧詩壇現象,這些話足以令人警惕深思。

黃燦然把“現代漢語詩歌從題材到形式的極端狹窄化”,歸咎於詩人心態上的自滿。

(星洲日報/文藝春秋‧四字輩點評‧田思‧03/12/2006)

————————————————————————————

五字辈叶啸写

愛怎樣唱就怎樣唱

好久沒有讀詩寫詩,更甭說寫詩評,要和詩發生關係,是要靠一點激情的。所以剛剛讀你的詩,我真有點招架不住。對年屆半百的高齡人士,像我,偶爾還在懷念尤雅的《往事只能回味》那清幽的歌聲,突然傳來周傑倫念咒式的歌詞及歌聲,可有如當頭棒喝。歲月來過走過,時代畢竟是不一樣了。以前的人唱歌,講的是如何用丹田氣,如何用美聲。現在的人,或說現在的歌星,像周董,才不管甚麼丹田氣,嘴裡哼得出聲來,你聽沒有?粉絲喜歡就行,所以,今天的年輕人,願意讀詩寫詩,對我們這些在作家協會裡當個小頭目(理事)的人來說,已經是功德無量的事,似乎推動文學有功了。

現在我讀詩,尤其讀年輕人寫的詩,我的態度是寬容的。很多人寫詩(寫作),從沒想過服膺甚麼主義,用甚麼文學規範標準。他們寫詩,事實是可能不小心用錯了詞彙,卻無心插柳,弄出了“佳句”,最後卻勞煩我們的詩評家為這些符號大傷腦筋,搞不清楚是現代主義還是後現代主義。搞批評的人可別太執著。讀你的詩,若抱著聽流行歌曲的心態,就自在多了。我前面說過,剛開始,我有點招架不住,尤其是讀到〈腹瀉〉,我有些失措,也“哦”了一聲。周董可以念咒唱情歌,你竟然可以腹瀉寫情詩。第一句就讓我瞪大了眼:

我把〈腹瀉〉歸納為情詩,也許不是你的本意,但我鍾愛你的比喻。“瀉藥般的甜言蜜語”更是令人會心的佳句。 讀〈混沌〉,則像你的自白:

類似的語言,嚴格來說,它不具備美學上的張力,更像是一個在喃喃自語的宣泄者,在敘述著生平與歲月,不甘與不羈, 全都是宣泄者的倦怠,欲語還休,如果寫詩評可以像寫歌評這樣的話,我會說:“你是有才情的,你是可以唱歌的,雖然你的音階偶而不准,但你有一把不羈的聲音,可以當好歌手。”這六首詩作勝在作者個人的個性強烈,影子鮮明;弊病是基礎還嫌虛浮,部分的宣泄顯得有點嬌揉造作,畢竟,作者對生命的經驗與歷練是相對的。反之,年輕是本錢,我們不必苛求作者遵遁任何方法,拘泥任何形式,愛怎麼唱就怎麼唱,愛怎麼寫就怎麼寫,如此這般,才能有〈腹瀉〉的驚喜之作。

(星洲日報/文藝春秋‧五字輩點評‧葉嘯‧03/12/2006)

——————————————————————————————

六字辈庄若写

像寫電影一樣,我寫詩評,是非專業的。

寫了廿多年的電影文字,我只承認是影話——有信口開河之嫌——這篇詩評也只敢承認是詩話,當作欣賞之餘的一派胡言?雖然,我寫詩,沒拍過電影(算演過戲,但電影的作者是導演)。

拿電影與詩作對比,本來就是問題。不同性質的東西。

換作詩,或可套個老土的形容:佳句與佳構。鄭愁予與方思。

這些詩有佳句嗎?讓我找找。

對不起,找不到一句。

半句的有一些。

也許應該少點說話,多看風景。

說得不好,就說少一點(詩的行數少一些),把意象寫得準確一點,前呼後應。

不只注意個別意象,也該注意整體意象。

這幾首詩注意到整體的結構、意象。但寫得不夠深入。

沒有深入到心坎裡的那種感覺,沒有享受。

或者作者會說;拍電影/寫詩不是叫你來享受的。

那我換一個說法,不代表任何人。我只是自己不能享受,而已。

可能我是一個沉悶的人,這是我的錯。

我覺得成長與海島不是沒甚麼好說的,是說得不好——浸泡童話預期不至的喜悅,是玩弄“逾”期不至?

對盧梭幾乎忘了。可能跟熱帶、慾望有點關係;我看不到。

換一種角度看。我的埋怨不是針對這位詩作者的埋怨。

我的埋怨是,為甚麼我們現在讀詩,再沒有找到李白、李賀、鄭愁予、弦的那種詩意了。

很容易就會收到反擊,我知道。這是甚麼時代了,老兄!

那就來一點詩意吧,一點點也好,同情一下我這個老讀者。

哦,不同情我?你自己不能享受,你死你的事。

那麼,再嚕嗦一點。問問作者,寫這些詩,自己會覺得愉悅/享受的吧?

詩是小眾的享受,不是普羅大眾的娛樂。

那麼,再深入,再美妙一點,讓小眾,我,更娛樂一點吧。

最後,身為一個消費者/受眾(當然你可以不睬我),我有三個愿望:

可憐我這個讀者。

(星洲日報/文藝春秋‧六字輩點評‧莊若 ‧03/12/2006)

————————————————————————————

七字輩翁弦尉評

在世的餘溫

首先申明︰我不知道這六首詩的作者是誰。主編近似《紅樓夢》裡的空空道人,把稿件寄來,姑隱其名,乍看之下,近乎是塵世間六粒不起眼的小石,但雙手仔細把玩和揣摩石頭上的印記,手心能感到溫熱︰那是一種在世的餘溫,欲說還休的囈語,以及它的憂傷。

六首詩都在不經意中經營一個情感的母題︰俗世的憂傷。 “俗世”、“憂傷”分別也出現在《長大》的第十六行和《混沌》的第十行。為甚麼感到憂傷?字裡行間強烈透露的是對時光流逝的不安。

六首詩都在不經意中經營一個情感的母題︰俗世的憂傷。“俗世”、“憂傷”分別也出現在《長大》的第十六行和《混沌》的第十行。為甚麼感到憂傷?字裡行間強烈透露的是對時光流逝的不安。《長大》是對童年的召喚,第一句相當傳神:“與童話故事裡老去的水手/擦肩而過”即刻讓我想到那個擅長於寫童年的辛金順。即使他在異鄉近幾年以詩書寫馬來半島的地方志,更多時候也是一種童年的鄉愁。

但再讀下去,讀到《長大》的這一類句子:“美學的肌膚”、“敘述話語逐漸成長”,抽象的理論概念遠遠凌駕於形象,覺得辛金順大概不會犯上這些錯誤,最後一句“賣—魚—哦—”,由虛入實,轉折過於唐突,整首詩所經營的寧靜氛圍更被這一段叫賣聲給破壞了。

六首詩中,《腹瀉》寫得最為一氣呵成,寫的可能是愛情,也可能不是,但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排泄的動作──很少詩人願意放下身段,低下頭來把肛門當作思考的對象。更多的詩人更願意抬起頭走向講堂,重復別人講過一百次的話︰“我追求的是詩的真、善、美。”這就顯得媚俗了。媚俗(KITSCH)就是對大便的絕對否定,媚俗就是制定人類生存中一個基本不能接受的範圍(例如只要是他們認定的真、善、美之外),並排拒任何來自這個範圍外的一切。《腹瀉》寫得既入世,又出神入化。但還是有瑕疵,那句“屁股緊貼大地”,文字給人踏空的感覺。

《混沌》在六首詩中給我感覺最好。它巧妙地抓到了時下詩人一些潛伏的個人情緒,並以沉緩的節奏表達了出來。那或許是一個當代詩人在世的憂傷──可有可無的存在,自誇或者自鄙──無可或無不可,甚至是“無血肉可向你深言”。那還有甚麼可以向讀者深言的呢?除了時光的流逝,生命的渾沌不明,除了向生命的源頭追溯和追認(例如童年),向死而生的身體和餘生,還能做些甚麼呢?它注定只能是一場小規模的奢靡的實踐。

當最後一段出現“然後就不想到處旅行了”的句子,我們知道詩人是在歸途中。而回鄉的路,總是讓人感覺比當年離鄉出走的迷途長──長於一生的道路。他回來了,帶給我們六塊小石,就說沿途撿到的,沒有名字,因為憂傷,所以餘溫還在。

————————————————————————————

附錄

长大 Grown Up

与童话故事里老去的水手
擦肩而过,码头上
咸咸的海风拂面吹来
黏黏嗒嗒
沾浥我叙述美学的肌肤。
海水 快要溢上来了
汩汩升高,即将触及脚趾了
码头上整个下午
有一种漫漶的氛围
浸泡童话预期不至的喜悦
(已过了大半生)

潮涨潮退间叙述话语逐渐成长
胡须不断滋生,体毛
自幽暗处冒出
那欲语还休的韶光荏苒
我俗世的忧伤
沧海桑田

小岛的居民纷纷散去的午后
徒留凌乱不整的早市场
炙阳下烤晒记忆
海风咻咻呱噪
耳际依稀听到谁仍在努力呼唤

“卖----鱼----哦----”

混沌 The Chaos

我渴睡,渴睡,极端渴睡
对社交渴睡,对寂寞渴睡,对文学奖
渴睡——我的渴睡症是一条
四周没有风景的河流,
白花花地顺着河流
从七岁至十七岁再至二十七岁
懵懂过渡到历练
那渺茫而幽婉流淌的年华
欲说还休
我的俗世忧伤是涟漪不掀的静水
平坦,顺滑,内敛……

我恋诗,极端恋诗,亦惧诗,厌恶诗;
我因此戒诗,废诗,冷冻诗
冷冻我,零度以下我感到
安全而恬静,在我炎热的赤道国度
雨季每每不防凶猛来袭
挟带诗意的砂砾,
总让我一股心悸
对语言,对意义,对隐喻
热与冷旱与湿的交替
钟摆,潮汐,眼底的闪烁……

天地不仁,万物如刍狗随
光影缓移过屋檐,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天亮天暗
我日渐浑圆浓稠的饥饿感反而
稀释了胃口,我的胃口
化作优美弧度的抛物线
无止境地坠落。

然后就不想到处旅行了
表象透析后实则千篇一律的景色
只觉俗不可耐,
(颠簸的旅途易招惹疲惫装满背包
陌生的熙攘街道上私下彷徨)
也不再收集明信片了
默弃前稍看一两眼
浅浅地记起
风干岁月的素描
粗略线条一两划
无血肉可向你深言

[ 點閱次數:11386 ]

大馬某報娛樂版對蔡明亮的專訪(轉貼)  ◎  劉富良
企鵝的尾巴,观赏手册 2008-09-21 22:55:18
Bookmark and Share

蔡明亮傲慢遇上偏見2007/06/10 15:52:40
●專訪:黃金靚攝影:陳成發
《南洋商報》娛樂版

一位同事說起蔡明亮,

“在家播他的電影來看,你可以去廚房泡杯Milo,

或是去浴室刷個牙,回來一看,熒幕上還是那個畫面……”

還有一個朋友更經典,他看《天邊一朵雲》,

看著看著就睡著了,睡醒之後只看見楊貴媚哭個不停,

於是納悶問問身邊的同學楊貴媚哭什麼
,(註:該名記者寫錯了,這部電影應該是得到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大獎的《愛情萬歲》)

同學的答案很酷,他說:“不知道,因為我也剛睡醒。”

朋友看了《黑眼圈》首映,傳封簡訊來,寫著:

嗯……看不懂……,我揶揄她:難得你沒有睡著。

她回复:很想睡,但是蔡明亮也在場,睡著很不給面子……

蔡明亮有位演員說過,看電影看到睡著,對電影是種侮辱。

因此,想看可是不保證不會睡著的觀眾,

是不是要先確定自己精神飽滿心神氣爽才可踏進戲院?

如果電影好看,誰捨得睡著?

蔡明亮的電影,一直以來都是爭議不斷,觀眾來回周旋的問題依然落在看懂與否。所謂看不懂的人,一頭霧水甚至破口大罵,此時就有人會跳出來為蔡明亮辯護、反擊:沒水準!然,看得懂的“有水準”之輩,往往卻被看不懂的人不屑地指為:假清高!

站在讚美與批評交錯的聲浪中,蔡明亮被喻為“最具爭議性的導演”。

“我的電影拍的是現實!看不懂,是你sense的問題!也許一個初中生都看得懂!”他瞪著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即使這問題已答過上千萬遍。安靜優雅的茶坊裡,隔著一張木雕長桌子的距離,我招架著他強烈的反應。

導演比電影更紅

蔡明亮反擊批評已不是一件新鮮事,2006年11月期間,他在李康生的陪同下舉行了記者會,他對金馬獎評選會員會對於其電影《黑眼圈》的批評很不滿,他相信《黑眼圈》能感動觀眾,何必把作品“當作祭品被人蹂躪”!他要金馬獎評委對發出的批評自我反省,那場記者會以後,蔡明亮與台灣最具權威的電影頒獎典禮金馬獎從此一刀兩斷。

蔡明亮當時怒吼:“這幾年,我頂著壓力,不怕環境艱苦,不怕錢少,一直堅持我的個人風格。這樣的導演難道不該被保護,被疼惜嗎?可現在,那些人藐視創作,令我沒有自由!”而今,電影《黑眼圈》演員李康生露臀的海報在台灣被禁止張貼,蔡明亮說:“鞏俐在《滿城盡帶黃金甲》中可以露乳溝,為什麼小康就不能露股溝?”

相信任何一人都不會抗拒讚美的聲音,比較起來,爭議顯得熱鬧許多。 《黑眼圈》從拍攝到被禁上映,再從挨了電檢局5刀到正式上映,坊間議論紛紛加上媒體推波助瀾,引起大家的熱烈討論,由媒體上的曝光率來看,蔡明亮很成功。於是,我們得以知道更多關於他的一切,變成導演比電影更紅

堅持拍的是真實

“很多人問,你為什麼要描寫性?就是因為沒有人正面的去描寫性,所以它永遠是禁忌的、神秘的、性是骯髒的,那麼對不起,你不也是透過性而來的嗎?你父母不做愛怎麼會有你?再來,性器官是不可以被看到的?那麼,請問我們不是每天都帶著性器官在走路嗎?不是每天都要使用嗎?我們不能談嗎?

“我們都不會判斷了,因為你從來不去討論。我的作品都在討論這些,我拍給你看,一個AV女優的身體就是這樣子的,你要瞧不起她嗎?對不起,她比你勇敢多了,為什麼她要當一個AV女優?你說她要錢嗎?那麼給你錢你要不要也當?她不知羞恥嗎?就只有你知道羞恥,難道她不知道?”

他堅持他的電影拍的是真實,然而,他認為不看他電影的人,是因為害怕現實,因為沒有能力面對,所以不敢正視;他挑戰觀眾,上街賣票,賣票時除了呼籲大家給自己一個機會去看他的電影,還問公眾:敢不敢看我的電影?

“那天有個新加坡人問我,你們馬來西亞人好奇怪哦,為什麼沒有一個馬來西亞導演拍煙霾問題,還要一個從台灣回來的導演來拍?是不敢?沒有感覺?可是煙霾有解決嗎?沒有。電檢局剪掉我電影,他們說我指煙霾指數六百多度,太誇張了!對不起,我的資料是從報紙上的新聞而來的,你先去剪報紙吧!

“有個新山記者到新加坡看了《黑眼圈》,之後寫了一篇評論說:寧願不要看這種電影。這個就是鴕鳥!你不要看人家要看!因為真實的東西,他覺得害怕!”他一臉不屑地罵那位“鴕鳥記者”。

期待更多人進場

獨立的藝術創作是個人風格的主觀表現,群眾也是由不同個體組合而成,每個人與藝術作品呼應的鑑賞,同樣是主觀看法。對於創作人而言,讚美和批評都是來自群眾最寶貴的回音,面對批評的考驗,選擇回應的方式最能凸顯一個人的修養與智慧。

蔡明亮一方面反擊漫罵著對他的批評,一方面也期待更多人買票進場看他的電影。

“我只能說,這是一個機會,所以我希望它跟越多人有關係越好,或者你去看了覺得不過如此,或者你看的時候睡著了,或者你看的時候被感動了。但是,如果沒看,什麼都不會發生。看了,就會發生各種事情,各種事情就要開始呼應另外發生的事情。例如說你看時睡著了,你跟你的朋友說:我看的時候睡著了,你的朋友可能也會說,對呀!我也睡著了。你們就會看其他的資料,例如文章報導等等。有1萬個人睡著了,對不起,是這1萬個人睡著了,而不是全世界都睡著了!

“這邊睡著了,那邊有人站起來鼓掌,那個掌聲一定會讓那個睡著的人很納悶,如果他夠敏感,他一定會覺得:哎呀,我一定錯過了什麼……有人罵我拍叛道經離的電影,對不起,在台灣有一個高中老師帶著100個學生來看我所謂情色的電影,看了之後同學還要寫報告,它就產生矛盾,所以,我的電影一直都發生這種事,一定要呼籲大家看!”

把批評掃出心門外

電影開場的第一幕,鏡頭定格在病床上飾演植物人的李康生,沒有一絲聲響,1秒、2秒、3秒、4秒、5秒……

“做麼嚇?”、“醬久的?”、“不知道……”這是我座位背後傳來的聲音。諸如此類的聲音斷斷續續地出現,聲音偶爾也隨著劇情的轉變而發出竊竊的笑聲、咿咿呀呀的,結伴而來的觀眾不時在互問“做麼醬?做麼醬”,也有人忍不住回敬的“咳!咳!咳!”或“噓!噓!噓!”

我第一次在這麼吵鬧的電影院看戲。這部電影叫作《黑眼圈》。

電影結束了,燈光漸漸亮起,居然還聽見幾個寥落的掌聲,此起彼落的反而是這句——“嚇?完了啊?”陸陸續續離場的觀眾大約三十幾人,電影院再次喧鬧了起來。

“都叫你不要看這部的啦!浪費我的10塊錢!”

“是咯,都看不明白!”

“我覺得不錯啊!”

“這叫藝術,你懂什麼!”

“X的,都叫你看《Spiderman 3》的啦!”

“支持本地導演,OK?”

不要以為你可以阻擋什麼

說實在的,買票看《黑眼圈》的人還真不少,比想像中還要多,應驗了“媒體就是力量”這事實,先不談電影好看與否,能吸引觀眾買票入場已算成功。只是這一次之後,走齣戲院,能回頭再看蔡明亮的又有多少人呢?喜歡《黑眼圈》的,自然會期待蔡明亮下一部作品,蔡明亮如何看待從此下定決心不再捧場的觀眾?

“既然他下定決心做一個死人,那不關我的事!這個人,他早就下定決心做個死人,他本來就是個死人,不是我把他弄死的!

“不要以為自己在說一個活人說的話。所以,我都覺得那些死人有時還沾沾自喜,我最怕那些拿著一支筆的人,寫為什麼這種電影要存在?我都看不懂,別人怎麼看得懂?對不起,可能連一個初中生都看得懂。你讀了大學,可能你的程度依然不好。你是個文人,你程度還是不好,你的sense不好。可是,你不要以為你可以阻擋什麼,這是不行的!”

我承認這句突如其來的“死人”讓我微微震了一下,在他滔滔不絕的反擊聲中,我隱約又看見他把批評掃出他的心門外,這慌亂又狼狽的激動,幾乎掃掉我對他電影的欣賞與尊重。

後記:

批評蔡明亮電影的人通常會說“他的電影悶死了……”新加坡一位影評人寫:每次看蔡明亮我都很想死,這次(《黑眼圈》)還好,我只想逃……

如今,蔡明亮也以“死人”反擊那些批評者,大家“死來死去”的,真不吉利。

回來之後,我腦袋一直迴盪這“死人”問題。一部好的電影是否也能包容批評?沒有批評的電影就是好電影?蔡明亮的“死人論”一刀劃下,看起來就像——凡讚美的,是活人;凡批評的,就是死人?

聽蔡明亮罵“死人”,從最初聽見的那一刻,感覺從錯愕、突兀、疑惑,不解,最後演變成嘴角上揚的奸笑……

我何止有陰陽眼還會通靈,每天與“死人”為伍,看著他在我身邊走來走去,審稿、排版、吃飯、喝水、吃零食、開會、接電話、罵人… …

原來,我那表明不想再看蔡明亮電影的主編(註:娛樂版主編是朱運煇。幕後黑手?),也是死人。

版主註:
這篇“專訪稿”(思考:專訪稿能這樣寫?)在大紅花網站轉貼時引發激烈討論,可參閲
http://forum.blogkaki.net/viewthread.php?tid=15837&extra=page%3D5&page=1

版主後記:
這幾年電影網站常會發現令我不禁搖頭嘆息的一句話影評,這些人藝術涵養相當膚淺,卻又急於對藝術妄下判斷,如“不用多說,這是部超級爛片”“垃圾,直接丟進垃圾桶算了”“電影很悶,真不明白在說什麽,所以絕對不是好電影”“導演不會講故事,這就是藝術片啊?”等。

縱觀這些令人目瞪口呆的“影評”,往往可以發現其輕易就下超級主觀判斷或印象式批評的傾向,甚至偷換概念充滿詭辯。往往提出非常判斷性的論點,卻竟然沒有分析論證。或者其理由顯得荒謬幼稚,如“電影很悶,真不明白在說什麽,所以絕對不是好電影”這句,他本身覺得悶,便直接歸納絕對不是好電影,這恐怕犯了邏輯上的詭辯:電影敍事節奏比較緩慢不能代表電影好與否,難道說一部好的電影一定要節奏快不成?其實,節奏快或慢都是一部電影的風格,都可以具備好電影的素質的可能性。

悶,是不能作爲一部電影不具備藝術性的理由的。本身看不懂也同樣不能作爲結論出電影差勁的論證。

[ 點閱次數:14440 ]

俄國觀眾癡迷蔡明亮電影(轉貼)  ◎  劉富良
企鵝的尾巴,观赏手册 2008-09-19 21:40:12
Bookmark and Share

轉載自20/5/2007《亞洲周刊》.白嗣宏

莫斯科「春之悅」影展選映國際電影大師蔡明亮的新作《黑眼圈》,權威評論家與觀眾為影片的藝術性、深度及特殊魅力傾倒,也引發網上熱烈討論,認為蔡明亮是當代國際影壇最傑出的哲人式導演。

--------------------------------------------------------------------------------------------------------------
每年春暖花開,莫斯科都要舉辦「春之悅」影展。今年「春之悅」影展閉幕式上,主辦單位放映國際電影大師蔡明亮的新作《黑眼圈》,作為影展壓軸戲。

送別多雪的冬天,俄羅斯春回地暖,伏特加酒也為俄國人的心靈和身體加溫。春的騷動恰成俄國人接受《黑眼圈》的最佳氛圍,可能這也是播放該片的莫斯科清水塘花園街羅蘭電影院人頭攢動、座無虛席的另一原因。

「春之悅」影展閉幕式主持人是俄國著名的影評家安德烈‧普拉霍夫。他首先解釋據英文譯出的俄文片名《我不想一個人睡覺》。普拉霍夫說,俄文動詞人稱用的是陰性,當然也可選譯為陽性。「不過,最確切的譯法應當是中性。是『中性的肉體』不想一個人睡覺。影片中男男女女在沉重的日常生活中唯一可以追求的就剩下了肉體的愉悅。」

普拉霍夫是俄國權威影評家,每年都參加世界三大影展,對蔡明亮十分了解,也非常欽佩他作品的藝術厚度和深度。普拉霍夫認為,「蔡明亮是當代影壇最傑出的哲人式導演,他在自己的影片裏不斷深化自己的藝術目標」。

除俄國電影專業人士之外,《黑眼圈》也令一般觀眾大為震驚。影片中沒有歐洲觀所熟悉的美麗肉體和五彩繽紛的畫面,沒有俄國觀喜愛的俏皮幽默的對話和好萊塢式的情節。吝嗇的對話、沉悶的故事、壓抑的情緒和簡單的動作,時而引發觀眾低低的笑聲,這是壓抑不住的特殊魅力的證明。

蔡明亮透過貧民窟的生活顯示人對性愉悅的追求,特別是最後一個鏡頭,影評家赫列布尼科娃說,蔡明亮的人物像釘在床墊上,註定永遠渴求愛的觸摸,肉體生來就是要人們去擺弄的。

Photobucket

莫斯科電影觀眾絕大多數是青年,離開影院時全都靜默而沉思,影片氛圍繼續籠罩觀眾的心靈。「春之悅」影展後,《黑眼圈》將在莫斯科影院繼續放映。

俄國影評家克列班諾夫專門為這部影片在俄國播映採訪了蔡明亮。蔡明亮在接受訪談時回答了令俄國人感到費解的一些問題,如為什麽很少用對話,儘管克列班諾夫堅信蔡明亮運用對話的技巧出神入化;影片的幽默令俄國人傾倒,是不是受了法國導演塔吉的影響?蔡明亮回答說,他受戈達爾和特呂弗的影響。影片中的西瓜令俄人大惑不解。蔡明亮向俄國觀眾解釋西瓜的實用和色情暗示,才讓俄國觀眾恍然大悟。

俄國電影界對蔡明亮推崇備至。評論家馬祖羅夫說:「受關愛的人,同伴侶一起睡在臭蟲亂爬的床墊上,愛撫對方的肉體,同時又得到愛撫的回報,這就是導演所要表現的,即使是默不作聲的人物,也往往懷著喜劇式的頑強,這就是在歌劇詠歎調和中國歌曲《甜蜜蜜》襯托下所追求的普通人性的東西。」

另一位評論家卡拉別吉揚說:「影片中城市漸漸沉入有毒的煙霧裏,令人窒息的場景由瘋狂的喜劇式場面取代,美麗無比的末場畫面,毫無疑問,證明觀眾觀賞到的是一部真正的傑作。」

學者古夏金斯基說,《黑眼圈》「是一部手法極其淡泊的作品。影片中無形的東西比有形的東西更強烈,未表現出來的東西要比已表現出來的東西更有力。蔡明亮的極端簡煉手法是對觀眾感官的考驗,也是對藝術家在沒有銀幕運作、沒有任何藝術援助下,是否具備感受力、同情和惻隱心的考驗」。

評論家波塔帕夫把蔡明亮的《黑眼圈》跟中國新銳導演賈樟柯的《三峽好人》進行類比,指出「這兩部影片的特點是情節進展緩慢,有亞洲工人階級代表現身,觀雖有高度的壓抑沮喪,但正像意大利電影人所說,影評家不會看走眼,評審團正是從這些影片中挑選優勝者」。

波塔帕夫還說:「在本屆影展上看到的影片可分為西方電影和東方寓意電影。如果從電影語言和結構的試驗來看,東方電影佔主導地位。」

Photobucket

《黑眼圈》也迷倒了觀眾普拉霍娃﹐她說:「影片中的人物是孤獨的,在尋求人間溫暖,有時甚至借助奇怪的手段。不過這裏的背景不是『改革』,而是全球性的災難,環境災難和人道災難。他們患有奇特的病,東遊西蕩,戴著面具做愛,到處滲透出『大洪水』將抵達的氤氳。」

以推介藝術影片為主要內容的俄國網站「藝術之家」圍繞《黑眼圈》提供了許多相關資料。除了蔡明亮生平簡介和創作影片年表,還登出蔡明亮的多次訪談錄,更發表許多俄國影評界從歐洲文化角度看蔡明亮影片的評論。專家談及《黑眼圈》時,指出這部影片與蔡明亮早前七部影片的不同,著重分析這部影片的結構、情緒、感覺,說蔡展示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相處和交流。吉隆坡光怪陸離的霓虹燈世界與影片主人公們生息的貧民窟,給俄國觀留下極深刻的印象。

Photobucket

許多網友也提及二零零五年六月,莫斯科曾經播映蔡明亮的另一部名作《天邊一朵雲》,當時也引起很大轟動。開始時,電影專業人士和觀都覺得這部片子很怪異,而令人驚愕的是,導演竟然如此巧妙地將情色片與音樂喜劇片結合得天衣無縫。網友列娜.卡班諾娃說,「情色片往往是自然主義的,音樂喜劇片往往是注重包裝的,兩者是彼此的對立面。但蔡明亮成功地將它們揉合在一起,構成了一部俄國人稱之為情色音樂喜劇片」。

俄國觀眾發現,和《黑眼圈》一樣,在《天邊一朵雲》裏導演也注重人的肉體。觀眾伊凡.魯薩諾夫說:「影片裏人們很少有肢體接觸,很少對話,但互相觀察互相關注……影片以輕快的情懷折射人生境遇的黑暗、無助與無望。」

網友庫夫申諾娃說,她開始弄明白了:為什麽這位馬來西亞成長背景的台灣導演把歐洲人導演法斯賓德和安東尼奧尼視為自己的偶像;「在蔡的影片中,一條床墊和兩個城市邊緣人,幾乎不說話,卻沉浸於熱浪和慾望之中。這樣的故事不僅可以發生在吉隆坡,其實也可以發生在任何地方」。

評論家亞歷山大.希什金稱蔡明亮是一位具有挑戰性的電影詩人,《黑眼圈》是這屆影展最激進又最沉默的影片,毫無疑問也將是今後各類國際影展的「寵兒」;「這部電影是邊緣的,也是簡樸的……但表現力大到整整兩個小時把電影院大量觀全都推入癡迷、呆滯的狀態。未來的電影人必定會研究蔡片的一些場景」。希什金說:「蔡明亮運作視覺語言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可以把任何一個場景拍得引人入勝;令觀一口氣看下去,沒有一點累贅,運用道具和自然力得心應手。」俄國電影創作界對蔡明亮的藝術成就給予極高評價。主持「春之悅」影展閉幕式的普拉霍夫夢想有一天能在莫斯科舉辦蔡明亮大師的影片回顧展。■

Photobucket

[ 點閱次數:13974 ]

2007我的年度十大电影  ◎  劉富良
企鵝的尾巴,观赏手册 2008-01-13 00:25:12
Bookmark and Share

南洋商报走影记专题邀稿,5至8字辈影评人,各自遴选2007年度十大电影,同时需说明选出理由,为何喜欢该部电影。将刊登于这星期天。(2008 /01/ 13,我属于7字辈。)限吉隆坡影院上映影片。

我选入十部影片当中,其中美国2部,大马2部,法国2部,罗马尼亚1部,意大利1部,荷兰1部,日本1部。编辑言,其他影评人可能会较少观看电影节上映的影片,因此我可多选入一些电影节影片(我是电影节常客),以平衡不足之处。由于考虑到读者可能没看过影片,若直接评论,读者将二丈金刚摸不着头脑。于是我选择将剧情描述融合人物内心,即人物的心理动机和感觉流的写法,以求让读者在掌握表面剧情的当儿,同时更能深入了解剧情底下人物心理是如何流动。

观影亦观心,是我所擅长。我向来喜欢凝视剧中人物的行为言语,进而融入他们的内心流。我的观影法则:“观心法”。

p/s 若算入影碟,2007年我总共看过543部影片(平均每月45部)。

1. 黑眼圈 I don’t want to Sleep Alone

我不明白,蔡明亮的电影有何难懂的?其实都是在凝视生命:人的存在状态,寂寞,人的基本需求渴望(生存空间,温饱,权利,性欲,陪伴与联系沟通,以及最高层次的爱与关怀)。这些元素在黑眼圈里尤其凝聚到了一个巅峰,并进入诗意境界。

当我看到一群贫穷外劳扛着巷子里捡拾到的床褥越过半山芭监狱前的马路时,我看到他们对生活安枕的需要。当我看到诺曼阿顿无微不至地照顾李康生时,我看到真诚关怀一个人、联系的渴望。当我看到瘫痪者死沉沉卧在病床上,我看到身体的无助、生命的卑微。当我看到四人沉沦于情感的旋转木马游戏时,我看到他们对慰籍的渴求耽溺却又迷乱地游弋。

2. 巴別塔 Babel (剧情片)

人际沟通的诡谲、隔阂、不信任、不纯净。连锁事件当中可看到谬误的存在,这些谬误来自人性。墨西哥男子为何害怕关卡官员检查而开车逃跑?巴士旅客为何抛下疑被恐怖分子袭击的夫妇?警察为何在遇到持械疑犯时先拔枪射击?

3. 加州之梦California Dreamin (欧盟电影节上映)

这部电影有什么在拉扯我的心,故事里有一种对浮世的描绘,空灵得很。它带出一种感觉:浮世之梦,你我他交错的生命轨迹。那些曾经喧哗一时的激情和执著、梦想与故乡,一切到了该结束时,倏地云淡风轻:深情的异国兵士,即霸道又浮躁的父亲,熟悉的乡间友朋,就在彻夜狂欢的宴会之后,彼此的人生轨迹从此分叉开来。那些曾经交集的轨迹,仿佛皆南柯一梦,梦过了无痕。她曾经热烈地渴望燃烧,和投向外面的花花世界,一旦如愿,为何又那么飘忽?她是遇见了让她燃烧的对象,但两人语言不通,何来联系?她最终置身繁华都市,为何又显得如此冷漠困顿?风云际会,是为记。

4. 念你如昔 (大马电影)

大马电影,James Lee导演。女人像平时一样去上班,之后便失踪了。丈夫和情夫碰聚一头,展开了荒谬的寻找之旅。任何可能的线索,细微的细节,看似有迹可循,却又无理可言,轻易让他们叉入歧途。回忆和现在平行穿梭,爱与寂寞同行。行行复行行,愁绪弥漫,两人愈来愈感到疲惫,沉默,涣散,迷惑,事情逐渐向他们展现不确定性的一面。原来女人有许多他们不了解的秘密心事,他们仅了解她的一小部分。

5. 太阳浩劫 Sunshine (科幻电影)

一部科幻史诗。在广袤宇宙里游行,面对漆黑的无尽虚空,心理顿时无可凭依,恐惧伺机而出。导演Boyle以迷幻火车闻名影坛,之后更开拍迷离沙滩、28天后等惊悚片,逐渐发展出个人风格。惊悚和杀戮的阴影幢幢之下,无不指涉及人性的异化这一课题。

6. 回航 Sailing Home (欧盟电影节上映)

回航类似荷索的生命的讯息和Werrasetakul的热带疾病。一部关于渔民讨海生活的纪实电影,亦是存在主义者借航海寻索生活意义的自我之旅。一批渔民为了捕获更丰富的鱼产赚取更多钱,他们冒险越过突尼斯海,并遭到军舰的驱逐。他们惟有决定返回那不勒斯,但当他们抵步故乡时,一切竟变得陌生。当中最寡言的Franco每次出海,他都眉头深锁望着漫漫汪洋发呆。他对多年墨守成规的环境感到厌倦,他想要放弃一切,带着女友前往美国闯荡,开拓新生活。面对无尽汪洋之大,以及远离踏实陆地的漂泊真实,他终于决定回航。然而,哪里才是他真正的归属所在?不如意的事连接发生。陷入忧郁的Franco再度启航。黑夜里破浪而行之际,他听到海里传来呼救声。他奋不顾身跳下海。不知怎的,善于游泳的他却再也没回到船上…

7. 无语之情 Guernsey (荷兰电影节上映)

安娜是一名即将进入中年的女子,她的多年婚姻生活趋向平静,无波无澜。她是一名水利灌溉学家,经常出国考察当地沙漠的贫瘠程度,以鉴定是否是尚有生机希望。一次,安娜的女同事自杀了。周围没有一个人了解她自杀的原因。人们也不想知道,避口不提。安娜第一次意识到你可以保持一无所知,即使是对你最亲近的人。人们之间虽经常聚在一起,为打发无聊说一些有的没的话,但其实相互漠不关心。安娜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内涵,她内心深处的荒漠逐渐扩大…

8. 小警探 Little Lieutenant (欧盟电影节上映)

法国警匪电影。没有类型片的刺激枪战场面,没有英雄神话,影片焦点在于平凡的人物,及真实的生活。男主角安托万是刑警队的新丁,当询及为何加入警队,他笑说喜欢看好莱坞警匪片,里头警探总是显得英明神勇,令人崇拜。少不经事的安托万不明白那非关真实人生。女上司沃迪厄因为家庭破裂而酗酒,当她重新振作回到工作岗位,她暗里喜欢上安托万。如果她的儿子不死,年龄该和安托万一样。她把安托万的缺乏经验看在眼里,尽量不让他独自执行危险任务。但在一次的行动中,落单的安托万遇上了杀人疑犯。傻傻的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才对,便依照正常程序指示疑犯拿出身份证,以供查明。冷不防…

9. 惹鬼呼喊(日本鬼片)

黑泽清慣用悠緩的长镜头來讲鬼故事,甚至连鬼的动作一般也是凝立在墙脚或沉缓的步履。情节方面,总是以连环罪案帶出鬼生前的可怜经验,让我們明白這些鬼如何从受害者变成威胁者。音乐方面,一阵清脆诡异的敲打乐,隨著一阵冗長的无声,往往毛骨悚然之后復又令人感到窒息和拖滯。此外他也擅用滴水声、笃笃走路声來营造寥落悽清的气氛。

10. 巴黎拜金女 Priceless(法国电影节上映)

奥斯卡经典第凡内早餐的法式版本。天使爱美丽女主角的演出,使这部浪漫喜剧格外散发出清新可爱的气质。

参阅:
http://forum.blogkaki.net/viewthread.php?tid=16974&extra=page%3D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

走影记编辑十大

1. 窃听风暴·The Lives Of Other

让我重拾回久违看戏的饱满感觉幸福感。污浊的肉身通过窃听而获得灵魂的救赎。男主角最后那幕那灵魂被洗濯后的眼神,令我具体了解到“庄严”这个词句的生命力。而男主角在现实里的病逝,致使他的演出变成一个绝美的身姿。

2. 赎罪·Atonement

它的出现,弥补了我在岁末看不到周星驰的遗憾。一部艰涩难读的小说,在出色的电影镜头下,展现了电影的伟大魅力。救赎无法改变既成的悲剧,唯一能救赎的仅是自己,文字成为一种既轻又重的救赎工具。它比《投名状》更胜一筹,不仅带出战争的残酷,更拍出战争的荒谬。

3. 与你同在的夏天

在让人极度失望的吉隆坡国际电影节,这部电影是唯一的安慰。虽是老调重弹的“青春成长”电影,但导演的叙事技巧,让80年代,那座山城,那对青年的爱与成长,如山谷昂荡的回音,压在心头,响在耳里,无法忘怀。

4. 色,戒

几场“情欲”戏的删剪,令《色,戒》男女主角感情戏被阉割了,不然排名会更高。李安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张爱玲的文字上的空白,对我而言,李安既是易先生,也是王佳芝。

5. 牛奶女人

很难得导演以一个平淡和平实的素描方式,讲述了一个“近在咫尺又远若天涯”的爱情,原来看似平淡的爱情,也能骚动得如此惊人。

6. 海鸥食堂

3个女人,一间餐馆,上演了3个女人的生活故事。无需交待来此疗伤的前因,却成功说出过程,才是生活的重点。

7. 黑眼圈

依然是蔡明亮的风格、画面、节奏与人物,唯一不同的是踏入50岁的他,在演绎欲望的当下,多了一份温柔。自己每天生活的街道走入画面,让我体会到教科书上的“乡土”原是这么一回事。

8. 潘神的迷宫·Pans Labyrinth

一个残酷的故事,将现实与魔幻糅合在一起。提供了一种仿在阅读南美洲魔幻小说的极大乐趣。

9. 口袋里的花

不完全是为支持本地电影的情意结。导演在许多细节表达出主角们的心理状况,电影语言的运用上显示了一份功力。

10. 木瓜姐妹

题材虽通俗,但演绎手法颇有创意,艳俗又艳丽,将闽南方言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 點閱次數:11136 ]

2007年欧盟电影节欢喜侧记  ◎  劉富良
企鵝的尾巴,观赏手册 2008-01-06 17:03:32
Bookmark and Share

2007年12月6日欧盟电影节同时于Pavilion, Midvalley和One Utama上映。看这届影片名单时,只觉得满满都是新导演的名字,不像以往的电影节会有大师作品撑场面,因此对影片水准感到没信心。然而,这届欧盟电影节意外地带来惊喜,欧洲影坛真的是人才辈出。这届总共放映20部,我非常喜欢其中4部:依照喜欢顺序为〈加州之梦〉〈回航〉〈小警探〉〈写出梦想〉。

预告:

南洋商报走影记版编辑专题邀稿,5字辈至8字辈的影评人,各写2007年度十大电影,将刊登于这个星期天。(2008/01/13)
(我属于7字辈。以上前三部影片,亦列入我的年度十大。)

1.〈加州之梦〉(罗马尼亚,2007) 导演: Cristian Nemescu

这部电影有什么在拉扯我的心,故事里有一种对浮世的描绘,空灵得很。它带出一种感觉:浮世之梦,你我他交错的生命轨迹。那些曾经喧哗一时的激情和执著、梦想与故乡,一切到了该结束时,倏地云淡风轻:深情的异国兵士,即霸道又浮躁的父亲,熟悉的乡间友朋,就在彻夜狂欢的宴会之后,彼此的人生轨迹从此分叉开来。那些曾经交集的轨迹,仿佛皆南柯一梦,梦过了无痕。她曾经热烈地渴望燃烧,和投向外面的花花世界,一旦如愿,为何又那么飘忽?她是遇见了让她燃烧的对象,但两人语言不通,何来联系?她最终置身繁华都市,为何又显得如此冷漠困顿?风云际会,是为记。

2.〈回航〉(意大利,2001) 导演:Vincenzo Marra

〈回航〉类似荷索的〈生命的讯息〉和Werrasetakul的〈热带疾病〉。一部关于渔民讨海生活的纪实电影,亦是存在主义者借航海寻索生活意义的自我之旅。一批渔民为了捕获更丰富的鱼产赚取更多钱,他们冒险越过突尼斯海,并遭到军舰的驱逐。他们惟有决定返回那不勒斯,但当他们抵步故乡时,一切竟变得陌生。当中最寡言的Franco每次出海,他都眉头深锁望着漫漫汪洋发呆。他对多年墨守成规的环境感到厌倦,他想要放弃一切,带着女友前往美国闯荡,开拓新生活。面对无尽汪洋之大,以及远离踏实陆地的漂泊真实,他终于决定回航。然而,哪里才是他真正的归属所在?不如意的事连接发生。陷入忧郁的Franco再度启航。黑夜里破浪而行之际,他听到海里传来呼救声。他奋不顾身跳下海。不知怎的,善于游泳的他却再也没回到船上…

3.〈小警探〉(法国,2005) 导演:Xavier Beauvois

法国警匪电影。没有类型片的刺激枪战场面,没有英雄神话,影片焦点在于平凡的人物,及真实的生活。男主角安托万是刑警队的新丁,同事问他为何加入警队,他笑说,我喜欢看好莱坞警匪片,里头警探总是显得英明神勇,令人崇拜。少不经事的安托万不明白那非关真实人生。女上司沃迪厄因为家庭破裂而酗酒,当她重新振作回到工作岗位,她暗里喜欢上安托万。如果她的儿子不死,年龄该和安托万一样。她把安托万的缺乏经验看在眼里,于是尽量不让他独自执行危险任务。但在一次的行动中,落单的安托万遇上了杀人疑犯。傻傻的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才对,便依照正常程序指示疑犯拿出身份证,以供查明。冷不防…

4.〈写出梦想〉(荷兰,2001) 导演:Pieter Verhoeff

年少轻狂的Sjoukie与诗人Pieter Jelles一见钟情,她不顾亲友反对,急速坠入热恋,激情燃烧之下仓促结婚。她原以为婚后就能过着幸福美好的婚姻生活,但好景不长,丈夫的热情逐渐冷却,并投身社会运动,从此疏远她。她感觉受到漠视,幸福由天上落到地上,她因此精神崩溃。精神科医生劝告她扮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身份,但她愈努力就愈觉得丧失自我。后来,她认识了一名女权主义学者,并毅然离开丈夫,从新获得了自由的呼吸。她更凭着天赋成为作家,写出许多对家庭主妇饱含深沉怜悯的儿童著作。

影片对幸福流逝于日常庸碌和女性自我醒觉的心理过程有着细腻的描写。Sjoukie的故事更是许多家庭女性的缩影,只是差别在于大部分人甘于平凡,埋没内心,选择向生活妥协。

备注:受邀遴选2007年度十大佳片,同时需说明选出理由,为何喜欢该部电影。字数限1000字。由于考虑到读者可能没看过影片,若直接评论,读者将二寸金刚摸不着头脑。于是我选择将剧情描述融合人物内心,即人的心理动机和感觉流的写法,以求让读者在掌握表面剧情的当儿,同时更能深入了解剧情底下人物心理是如何流动。观影亦观心,是我所擅长。我向来喜欢凝视剧中人物的行为言语,进而融入他们的内心流。将心比心。我的观影法则:“观心法”。此有别于一般男性影评人以意识形态作为主导写法的习惯。

所谓艺术法则,不就是观照和表现人类的心灵。写作诀窍主要不在于技巧,技巧是外在之形,而内在精神,才是作品的内涵深度所在。

[ 點閱次數:11048 ]

頁數 : << 1 2 3 4 5

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的灵魂

筆名企鹅先生(Penguin)。同时是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者。生命里有三大热爱:第一是写诗(零的睡眠,眼睛事件,地下国度,寂寥大地,四月感觉)第二是看电影,第三是唱歌,皆是浮生时时刻刻忧伤的出口。 1976年8月生于怡保市,狮子座。“声色男女”电影俱乐部活动委员之一。 最喜爱的诗人夏宇、陈克华,作家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张惠菁、米兰昆德拉,导演蔡明亮、格林那威、贾木许、侯麦。 欢迎浏览我在电影网站的主页 〉〉〉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12月 2024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22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