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頁數 : << 1 ...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49 >>
觀片量:41部
1. 《 漂泊者 》1959 美国,Sidney Lumet
悉尼.卢曼特导演的这部低调的言情通俗剧改编自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奥菲阿斯下凡》。由马龙.白兰度、安娜.玛格纳妮、乔安妮.伍德沃德等主演。剧情讲述一个小镇糖果店的女老板,在偶然机会下发现她那半身不遂的丈夫当年竟暗中烧毁她父亲的葡萄园,害得她家破人亡。于是转而向年轻的流浪吉它手身上追求幸福,可是她恶毒的丈夫不肯放过她,最终还把她射杀。
http://www.mtime.com/movie/28174/
2. 《 日本昆虫记 》1963 日本,今村昌平
描述战争前后的农家女松木苦难而悲惨的一生,影片开始写由于松木的婚姻不幸,而沦为妓女的过程。最后描述她的后半身是为召集女孩卖春而过的,经过种种,她还是朝这个方向前进。当一支昆虫在心中立定了方向之后,就不改变地朝着目标前进。
该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可能走出洞穴的人物——女主人公松木富米,一位下层社会的妇女形象,设定了一个没有希望,没有出路的环境,即便赋予了她变革现实的能量和与此相应的智慧,她仍然改变不了其周遭的环境。导演经过长期调查,以他独到的见解,深刻的观察力,将生活在最底层的日本民族真正延续下来的过着昆虫般生活的人,用电影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本片获年度旬报十佳奖第一名,并被选入日本名片200部。
http://www.mtime.com/movie/24044/
3. 《 长毛象 》2009 瑞典,Lukas Moodysson
《长毛象》中选择了以家庭生活的琐碎细节为切入点来展示全球一体化,这是一部能做多重理解的电影,家庭冲突并不是唯一的主题。
看过影片后,很多人认为《长毛象》在剧情和拍摄手法上借鉴了《巴别塔》。但是导演本人却矢口否认。参与两部影片拍摄的墨西哥演员盖尔·加西亚·贝纳尔则认为这是两部截然不同的影片。影片导演,瑞典人鲁卡斯·穆迪森曾被英格玛·伯格曼称为“年轻的大师”。
http://www.mtime.com/movie/75089/
4. 《 纳什维尔 》1975 美国,Robert Altman
正值美国总统大选季节,为了能给候选人哈尔·菲利浦争取更多的选票和资金,竞选负责人约翰邀请众多的“流行歌曲”和“乡村音乐”的歌星登台献技。于是在歌星和名流中引起一系列的“桃色新闻”和“误会”。
http://www.mtime.com/movie/18715/
5. 《 蒙特利尔的耶稣 》1989 加拿大,Denys Arcand
影片描写了一群演员白天靠拍商业片、色情片为生、晚上虔诚地《圣经》搬上舞台的故事。电影里除大量的戏剧镜头以外,又用很大篇幅勾画了几位戏剧演员的生活和情感,充满了觉悟的提示,用现代的眼光评判了圣经的启示。
此片在影展和市场中的反应很热烈,在戛纳电影节中获得评审团大奖,又破纪录地赢得了12项加拿大的吉尼奖,同时获得加拿大最卖座的金片盘奖。
http://www.mtime.com/movie/16717/
特別關注:
《 晚礼服 》1986法国,Bertrand Blier
开始还算是一部类型喜剧,剧情慢慢演变成探讨巴黎人生活中的混乱与黑暗面。一个品行拙劣但却有魅力的小偷,一对贫穷的情侣受他影响,被他引入犯罪的旋涡。
布里叶的怪诞和荒谬风格一直招致争议,本片是其代表作。整部影片是一部闹剧,把传统观念一古脑儿嘲弄了一番,导演特别对所谓的大男人主义进行了毫不留情的讽刺。德帕迪约扮演纯真女孩的样子真是令人喷饭,不过最出彩的还是法国影帝米歇尔·布朗,在片中他既是男人又是女人,既要做异性恋又要进入同性恋的境地,表演难度高超,但他的演出精湛得让你不得不服。本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为他赢得戛纳影展的最佳男主角奖。
http://www.mtime.com/movie/12965/
註明:影片資料來自時光網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
《今村昌平与小津》
chuenMing 发布于:2009-07-18 21:54
今村昌平 (1926~2006)
小津安二郎(1903~1963)
日本新浪潮的一众反叛心重,自我意识强,对于专制的生活,自然大感不喜。成名前的今村昌平,就在松竹片商当副导,而且还是日本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之膝下门徒。
能受教于电影大师,确为一般影迷梦寐以求之遭遇,可谓求之不得。但对于性格掘强的今村来说,就不是味儿啦! (两人关系之精彩好比肥皂剧)在他眼中,小津是多么迂腐,其镜头下的一切事物,并不存在于战后的日本。
是否只有丧失情感的人种,才能成为导演? ”今村如是说。他怒指小津只懂堆砌个人幻想,迷留中产生活,对于城中受苦的底下层却并不在意。说白一点,就系亳不写实。今村在自传中曾写过以下两句: “对于我们这些在黑市长大的一群来说,根本没有见过小津电影里那样的家庭。 ” “要说榻榻米,我们也只是看过黑市中那些又小又脏的而已。我的作品里,怎么都拍不出像小津那些白白的干净的高雅的日本客厅“ 。可想而知,小津的电影在其眼中,地位有多”高“了。
但为什么要受气呢?大可一走了之嘛,竟待在一个自已亳不欣赏的人身边,而且还当其扶助长达几年,难道是被虐心态暗中作崇?原来当时日本讲求师资与经验(我想现在也是吧) ,要有一定程度的名气和认可,人家才会放下疑心招至其下。所以今村才一直忍气吞声。至于当初为何选小津为师,现引今村一句说话作解: “我是猜拳猜输了,才到小津组拍片的。 ”
即使是小津的拍摄手法,也被今村批判得连一文钱也不值。小津指导演员时,要求对方必须跟足剧本指引地演。就连转头的角度,步数,移动速度都要绝对准确。 (难道小律安二郎在执导时,会手持秒计? )对于这种机械性的演译方式,今村怒不可遏。
尽管如此,小津无疑对今村有一定程度之影响,不过全为负面。但没有小津,就没有后来的今村昌平。
今村就曾经供其剧本创作(后来的“猪与军舰” 1961年)给小津过目。 (我猜他是出于挑战之心)小津对于剧本中的大量性描写当然感觉不悦,并回答了一句“为什么你总想拍这些蛆虫一样的人? ”当时年少气盛的今村随即举指立誓:
“我将书写蛆虫,至死方止。 ”
所以今村昌平的作品只会专注两回事,人的下半身与社会底下层。
后来,此位未来大师转投另一片厂日活,并写下寥若剧本。经过慢慢的成长,亦适逢60年代日本新浪潮的影坛革命,今村昌平借势拍下无数佳作。 (
1963年年,亦是小津安二郎离世之年所拍的“日本昆虫记”及1966年的“人类学入门”
)之后新浪潮的浪波虽被止息,但他却转拍纪录片,其作品忠于展示事物的本身。
1979年,其杰作“我要复仇”诞生,并摘得当年电影旬报十大电影挑选之第一,亦令主演绪形拳深入民心。这部纪录似的剧情片,全以客观述之,冷冷说出连环杀手一生的血与欲。风格如死亡般寒冷,亳不温心。
(与 迈克尔 哈尼克的Funny Games相似)
1983年的“楢山节考”及1997年“鳗鱼” ,令今村两度得到康城电影节的金棕榈奖,而这个衔头(两度金棕榈奖)在日本唯他所独有。拍摄那部关于生死执问的“楢山节考”时,他当真在山上筑建农村,亦死守其中,用整整一年时间等稻秆收成,为的就是写实感。本片以三年时间拍就,就此,今村得到了“实证魔”之恶号。看来,倒有几分其师之风范。 (也令我想起另一“疯子”维尔纳 赫尔佐格 )
2006年,一代电影大师今村昌平与世长辞,终年80岁。但他未带其所作而去,故此,我们还能一览大师的风采。如果真的有另一个世界,希望他在乐其中,且不会碰到小津吧。
[ 點閱次數:12828 ]
日本电影新浪潮导演之一大岛渚的代表作《感官世界》早前看过,但并未特别喜爱,嫌之哗众取宠(也许是我未能欣赏爱至死的极端境界),倒是这部《俘虏》(也译作《战场上快乐的圣诞节》),虽无震撼式正面渲染情色,但其中万分压抑下的灵欲煎熬毋宁更加细腻隽永。灵欲煎熬的“俘虏”啊,圣诞快乐,可经验这一切,乐与痛同在,自虐也虐他,爱之深虐也深。
大岛渚的作品我看了爱与希望的街 (1959)青春残酷物语 (1960) 日本的夜和雾 (1960) 悦乐 (1965)日本春歌考
(1967) 感官世界 (1976) 爱之亡灵 (1978) 战场上快乐的圣诞节 (1983)马克斯,我的爱 (1986) 御法度
(1999)
,他的影片,除了早期一些触及社会政治课题,如《爱与希望的街》和《日本的夜和雾》(他毕竟是掀起战后日本电影新浪潮的领军革命人物,他批判日本传统电影脱离现实),大致上也都在尝试刻画探讨性欲的各种面貌。
参阅: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174702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
剧情
在东南亚爪哇岛上,有一个日军战俘收容所,由所长陆军大尉世野井和原上士主持事务。原是个一味强调武士道的强悍之徒,他对待俘虏和自己的士兵都非常残酷严格。英军俘虏劳伦斯虽然不是俘虏队长,但由于精通日语,所以经常和日军保持一定关系,尤其是和原上士。英国军官杰克由于组织游击战被捕后被送到收容所,世野井被这个英俊的“理想军官”所吸引,而变得异常神经质和异常严酷...
幕后花絮
影片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但没有一个战斗场面,战争在此仅仅是一个背景。作品展现了日军管理的俘虏收容所里的同性恋行为,深刻地表现了人的存在本质。本想展现一种人道主义,结果展现出来的人道主义却伤痕累累,但也正因如此,更能震撼人的心灵。影片曾获1983年《电影旬报》十佳奖第二名,被推荐为参加当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竞选作品,并被评为20世纪80年代日本最佳影片第七名。
生平
大岛渚的影片具有独特的个性,几乎他所有作品的主题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反传统、反体制的观念。
生于京都,1950年,大岛渚进入了京都大学法学部学习。在学校期间他热心学生运动,先后担任过京都大学学生副主席,京都大学学生联盟主席。1951年,日本天皇访问学校的时候,大岛渚和他的同学被禁止公开提问和回答问题,于是,他们公开张贴大字报,要求天皇不要再神化自己,这次“天皇事件”直接导致了学生联盟的解散。1953年时,该组织又成立了一次,大岛渚成了公认的领袖。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游行,引来警察的干预,学生运动也在事实上彻底失败了。
这些大学时期的学运活动失败的经历,使得大岛渚开始更深层次地思考社会形势、政治局势、学生运动等等问题,对大岛渚后来的电影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1954年,大岛渚大学毕业进入社会。由于他的学运经历,他被认为是“赤色分子”,无法得到工作。这一年大岛渚考入松竹公司大船制片厂工作,直到进入松竹公司时,他对电影还几乎是一无所知。1959年,写过大量剧本的大岛渚在拍摄了第一部影片《爱与希望的街》,剧本由大岛渚本人完成。1960年拍摄《青春残酷物语》,掀起了日本新浪潮之风。而后的作品《日本夜与雾》上映时因为受到政治事件的牵连,而被公司停止了创作继而退出电影公司。
大岛渚约集一批同事集体退出松竹公司,成立独立制片的“创造社”。之后的几年大岛渚以惊人的创作力完成了自己的许多杰作。直到让他名声雀起的1976年的《感官世界》的上映。 感官世界是一部以性爱为题材的、情节和剧作结构以及人物性格都相对简单的影片。但同时又是一部公认的严肃的作品。1978年《感官世界》的姊妹片《爱之亡灵》 Empire of the Passions上映,获得第31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80年代大岛渚推出了两部影片:表现战争年代俘虏营里的同性恋情的《战场上快乐的圣诞节》和讲述人与猩猩之爱的《马克斯,我的爱》,都是惊世骇俗之作。《战》获1983年《电影旬报》十佳奖第二名,被推荐为参加当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竞选作品,并被评为20世纪80年代日本最佳影片第七名。
1999年大岛渚实现心愿,推出多年前已开始筹划的同性题材的古装影片《御法度》,启用当时年仅16岁的松田龙平,该片一举夺得当年度日本电影蓝丝带奖的4个主要奖项,并获得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提名。
进入21世纪后,因为身体等多方面原因,大岛渚已经很少再涉足电影创作。
发布者:Mtime
[ 點閱次數:13639 ]
每一次遠足
他引他們深入森林腹地
他帶他們來到深山腳
“來,讓我們登山去。”
不確不定地 他一一害死了他們
讓他們喪失可準確詮釋的自我
和意義的狹隘範疇。
他將他們鑲嵌入水泥
(親愛的,這難道不是更永恒的嗎?)
(較之無法確定的靈魂,水泥毋寧更堅貞不渝。)
用一些晦澀的石灰般的心理
褐巴巴的岩土般的意象
加上大量自来水一般的語言和生活
向白蒙蒙的天際延伸 他的探索旅程
更高不勝寒,更
接近稀薄 於深山巔
為那些俊美挺拔的隆起和沉陷
于有涯之生 或許
不一定要為卑微渺小的失足墜落
找一個無關欲望的纯洁理由。
初稿于2005/01/30,修稿于2008/11/25
[ 點閱次數:15952 ]
《按摩师与女子》1938年日本电影,清水宏导演
是飘泊中寄情,也是无奈错失遗落之情,恰似浮絮化泥,又似飞鸿踏雪,无处可寻。越是到影片后面,越是充满多少情意过往了无痕的感概和失落。浮生如寄啊,最后唯有愁绪徒留相伴此生。影片后一幕有着古典诗词式的感逝愁绪,意境方面相当含蓄而余韵缭绕:众人纷纷离去后的温泉旅馆,女子独自撑伞,在细雨绵绵的黄昏时刻,满怀惆怅地踏过湖上木桥,气氛无限寂寥凄清。。。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244678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
资料:
剧情:
失明按摩师德市与福市来到树木青葱的温泉度假区。东京来的女还叫德市到旅馆为她服务,德市觉察到她心烦意乱,猜想他内心定有什么恐惧。尽管这个不明来历的女人令他觉得有点不对劲,但渐渐却爱上了她。女孩跟另一个带着小孩的年轻人亲近起来,德市妒嫉的很。一天,旅馆失窃,看似跟另一家旅馆失窃案是同一人所为。德市相信东京女孩是小偷,马上叫她逃跑。女孩知道德市怀疑她,才初次剖白身世。她是别人的情妇,为与痴缠的情夫分手才逃到这里。她说要离开,继续漫无目的的旅程。德市很伤感,失明的他“目送”女孩远去。
影评:
清水宏Hiroshi Shimizu
在日本电影史上,清水宏是与小津安二郎和沟口健二齐名的殿堂级导演,要了解纯粹的日本电影,不能错过他。他的作品数量也十分惊人,一生拍了163部电影,被誉为日本昭和初期的电影巨匠。从沟口健二对他的评价,可以看出清水宏的不凡之处:“清水君是天才。而我和小津君不过是懂得努力而已。”
生卒:
l 1903年3月28日出生于日本静冈,和小津同岁。
l 1966年6月23日因心脏病逝世于日本东京。
荣誉:
6部影片如选电影旬报年度十佳影片。
生平:
l 初入“松竹”
Ø 1923年清水宏曾与小津安二郎等人进入松竹蒲田摄影厂工作,是公司计划培养的“未来导演”。
Ø 1924年,田中绢代加入松竹公司后与与清水宏結婚,但因性格不合分手,二人终身维持友好关系。
Ø 一开始埋头于把报刊上的连载小说拍成电影,也有人说他什么都拍。
l 30年代成名
Ø 在三十年代的日本松竹公司,清水宏以特立独行而引人注目。
Ø 后来在以藤井贡为主人公的“少爷的故事”类喜剧方面,渐渐形成风格——不是过去的打闹喜剧,而是具有一定情景的喜剧。
Ø
1934年《学习恋爱时期中的旅行》,是受到卡普拉的美国影片《一夜风流》的影响,但风格截然不同,故事简化到极致,可以说是把人放在风景中去眺望,有点纪录片的特点,这在当时以闹剧为时尚的日本,是不多见的。
Ø 1935年《谢谢先生》改编自川端康成的“掌中短篇小说”,是清水宏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l 战争期间
Ø 清水宏拒绝拍摄战争片,而是致力于儿童片。
Ø 1937年《风中的孩子》改编自作家坪田让治的《善太和三平》,入选《电影旬报》年度十佳电影。
Ø 1939年《孩子的四季》改编自坪田让治的小说,是清水宏最为成功的一部儿童电影。入选《电影旬报》年度十佳电影。
Ø
1939年《有花的杂草》改编自一位小学老师的小说,因故事涉及教育理论、男女老师的爱情、早熟儿童,影片在审查时被剪掉数百英尺。入选《电影旬报》年度十佳电影。
Ø 1941年《抵押的塔》用纪录片手法表现对不良少年的感化事业,有很强的感染力。入选《电影旬报》年度十佳电影。
l 战后
Ø 日本的独立制片开始风起云涌
Ø 战后,清水宏大量地收留成群的流浪儿童,像亲人一样抚养他们,他的家像蜂窝一样嘈杂不堪。
Ø 清水宏成立了一个纯粹一个人的制片厂——“蜂窝电影制片设”,在日本只此一家。
Ø
1948年《蜂窝里的孩子们》表达了政府对战后巨大社会问题的漠不关心,在日本《每日新闻》第一次电影评价中,此片获得特别奖。《电影旬报》1948年年度十佳电影。
Ø 1949年《小原庄助先生》入选《电影旬报》年度十佳电影。
Ø 1955年,为东宝公司拍摄《椎之实学园》动人地描写了一所为患小儿麻痹的孩子们设立的保育院的女教师和孩子们的感情。
特点:
电影融入大自然:与那时期的大部分片场导演不一样的是,清水宏不喜欢在摄影棚里搭景,非常重视在外景地实拍。他喜欢让灵感带着摄影机走路。因此,如果简单地去形容清水宏的电影美学,就是将电影融进大自然。在《日本电影史》中,被称为“东方式的自然诗人”,清水宏从不逼近现实和对现实做出尖锐的分析和批判,而是在对自然的感怀中抒情地唱出对人类的同情。
不独是人在风景中的一瞥,清水宏看到天地间的姿态,以电影这呈现现实时空的艺术工具去写照。这可以归纳为对线条的触觉,清水宏处理室内戏时,把日本家居拍得很方正,每个空间,有具体的线在规划?,人走在其中,清水宏小心在他/她站立位置前,给予一条“越界”,往往是纸门的上横框,人物的头部总在越过时停下来。
类型:
类型非常广泛:古装片、时装剧、通俗剧、文艺片、传奇故事;儿童电影、轻松小品至写实作品,风格非常多变……甚至包括体育片和纪录片。虽然拍片的类型繁多,不过清水宏最为人称道的还是拍儿童片。清水宏一生喜欢拍小孩,堪称一代儿童片大师。
即兴与非职业演员:
清水宏拍戏擅长即兴创作,喜欢用非职业演员,尤其是儿童。他指导非职业演员的能力在日本电影界可谓首屈一指。这种创作风格从三十年代一直延续到战后。“从没演过电影的人经过他三言两语地说过戏后,就和大河内传次郎一起演戏。这种做法恐怕日活的古装戏导演想都不敢想。”
清水宏虽然和小津一样,都长于以朴素的手法表现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都喜欢将镜头对准家庭,聚焦亲情和琐碎的生活,但是清水宏与小津的区别是很显著的。成濑——无奈爱情升华,沟口——悲忍人间,小津——亲匿世俗情之间,清水宏——飘泊中寄情。
作品年表:(不全)
1. Odoriko (1957)
2. Kiri no oto (1956)
3. 《椎之实学园》Jirô monogatari (1955)
4. 《小原庄助先生》Ohara Shôsuke san (1949)
5. 《蜂巢的小孩》Hachi no su no kodomotachi (1948)
6. Hisshoka (1945)
7. 《沙鸯之钟》Sayon no kane (1943)
8. 《簪》Kanzashi (1941)
9. Utajo oboegaki (1941)
10. 《歌女札记》Akatsuki no gassho (1941)
11. 《信子》Keijo (1940)
12. Onna no fûzoku - Dai ichi-wa: Ojôsan no nikki (1939)
13. 《孩子的四季》Kodomo no shiki (1939)
14. 《按摩师与女子》Anma to onna (1938)
15. Hanagata senshu (1937)
16. 《风中的孩子》Kaze no naka no kodomo (1937)
17. 《把恋爱也忘记》Koi mo wasurete (1937)
18. 《谢谢先生》Arigatô-san (1936)
19. Wakadanna Haru ranman (1935)
20. Tokyo no eiyu (1935)
21. Daigaku no wakadanna - Nihonbare (1934)
22. Daigaku no wakadanna - Taiheiraku (1934)
23. Daigaku no wakadanna - Buyûden (1934)
24. Daigaku no wakadanna (1933)
25. 《港口的日本女孩》Minato no nihon musume (1933)
26. Byakuya wa akaruku (1932)
27. Manshu koshin-kyoku (1932/I)
28. Nanatsu no umi: Kohen Teiso-hen (1932)
29. Jônetsu - La passion (1932)
30. Nanatsu no umi: Zempen Shojo-hen (1931)
31. Ginga (1931)
32. Rembo kouta (1929)
33. Oya (1929)
34. Mura no ôja (1929)
35. Sutekki girl (1929)
36. Mori no kajiya (1929)
37. Fue no shiratama (1929)
38. Honô no sora (1927)
39. Koi wa kusemono (1927)
40. Nageki no bara (1926)
41. Mura no bokujo (1924)
42. Toge no kanata (1924)
佳作赏析:
《谢谢先生》Mr. Thank You1936
根据大文豪川端康成原作改编,是清水宏30年代在松竹制片厂的代表作。
清水宏的“旅途电影”。故事非常简单:描写昭和初期的伊豆,长途巴士司机的见闻。自然而写实的描写令人感到温清水宏在这部电影里坦率地表达了他对人,尤其是穷人、落魄和被践踏的人的同情。
《按摩师与女子》Anma to onna 1938
清水宏的代表作之一,自编自导。以温泉小旅馆为舞台,描绘了盲人按摩师和独自旅行的女子之间的淡淡恋情。剧情幽默有趣,充满人情味。它没有波澜壮阔的剧情、没有心惊肉跳的刺激,在一缕怀旧情绪中,它淡淡地述说了一个关于人的故事,将人情之美与自然之美浸染至心灵深处。
2008年,此片由石井克人翻拍,改名为《山的你,德市之恋》。和常见的翻拍片不同,新的翻拍片没有任何原创剧情,甚至连台词也没有改动一句。影片运用明丽的色彩和现代音响效果再现了清水宏的世界,就如同修复了一幅名画,让它重新焕发神采。
《孩子的四季》Kodomo no shiki 1939
《风中的孩子》原作者坪田让治的另一部名作,由《春夏之卷》和《秋冬之卷》组成。
诗意地描绘了儿童的心理状态,显示出别人无法比拟的天才。在表现孩子们悠然自得地天真地在大自然里嬉戏的时候,清水宏巧妙地加上了幽默和哀愁感,从而使影片成为一部独特的令人赏心悦目的电影。
《簪》Ornamental Hairpin 1941
清水宏的名片,他当时的妻子大明星田中绢代主演,影片以夏天的温泉旅馆为舞台,一支掉下的发簪,在住客之间引起连串骚动。剧情轻松有趣。
自然的光线、独特的镜头角度、富有个性又不失质朴的人物、带着梦幻感的山间温泉街……充分体现了清水宏电影中的自然之美。
方应元 不是老师,而是那所大学里的保洁员……
[ 點閱次數:13863 ]
诡辩者的惯用技巧(或许不应说惯用,因为有一些是不自觉地):
1.偷换概念
2.模糊思考焦点
3.人身攻击
4.抹杀你的存在价值
5.完全否决你的思考意义
6.独断精神作祟,以此为唯一标准,漠视其他标准
7.爱用“肯定”“不必”等绝对字眼
8.少用“我觉得”“我认为”“应该”“或者”等相对字眼
9.爱认权威,企图规范统一化其他
10.狡辩,前言不对后语(前句说我没有独断,后句又来“肯定”等字眼)
11.一大堆不具体或不配对论点的论证,无理据
12.缺乏思考分析,论证缺乏,或干脆省略论证
13.以另一个论点当作论证来支持前论点
14.假意劝告,实则口蜜腹剑
15.惯以“大众”或“读者”作为托辞,仿佛本身代表大众
16.非黑即白思考模式
17.单线因果推理
18.爱耍赖,矢口否认本身的不合理
19.搬弄黑白颠倒,指鹿为马的诡辩策略
20.无理由或无凭据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辞穷时冒出这句:『你在讲你自己啊?』
21.“伪评论”,恶意批评,并不求抵达真理,只求达到诋毁对方的私己目的,一早心怀恶意
22.生搬硬套
23.断章取义
24.乱打比喻,或举不恰当的例子
25.不理解对方论点论证,只管本身“挥剑乱指”
26.不具体的批评,印象式批评
27.随便乱抄经典,乱套一通,轻易简单认定“经典必定有理”
28.不管对方有理,只管一股脑儿反到底:反、反、反
29.故意挑语法或错字的小毛病,以小击大,偷天换日,如这句:『你的句子有错字,你说的道理还能是对的吗?』
30.反道理,反高深,耍流氓“以无理走天下”,以为这样很酷(或许是无知),如这句:『最讨厌有些人总是说些高深的道理;哎呀,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还需要理由吗?』
31.耍恶,斗狠,措词毒辣,不诉诸理智,仿佛恶就是真理
还在思考分析当中... (欢迎善意补充)
备注:抱歉没有细加解释,行文仓促,尚待补充。。
[ 點閱次數:13431 ]
很多人都说《天水围的日与夜》好,但老实说我不怎么苟同。香港写实导演许鞍华的作品我有几部是欣赏的,但恐怕不包括此片。但我明白影片的温情把可能有的反思都掩盖了,一般观众都会买它的帐。眼泪是伟大的,但是生活依旧粗糙,不似影片故事那么纯净如水晶。忘记了是谁说过,90年代后的电影是庸俗感性和煽情的公共场所。我思索的是,此片的剧本有比《女人四十》或《男人四十》丰富吗?
没法,我实在讨厌煽情的电影,即使是如《天水》般温和平淡中不动声色的煽情。我讨厌“虚假”的温情美好。(《天水》虚不虚假我不知道,只是有这种感觉,所以放引号,但人物实在是太纯洁了。)可能是我习惯对剧本的内涵深度有所要求,我喜欢有思想深度,有深刻感悟,触及意义或灵魂的电影。我不完全反对温情,但温情当中若缺乏内观的力度,便无以触及我的灵魂。女主角恍如天使般散播人间有情的温暖,但我总觉得人物心理刻画方面很平面单薄(注意:此指内在心理,而不是表面情感),导致影片的内涵饱满度比《女人四十》《男人四十》尚差得远了。
想了又想,说《天水》虚假有点太过,它可能俗套,在平淡温和中不动声色地煽情,它流于肤浅,但还不至于虚假矫情。最后要说的是抱歉哦如果此文尖锐地抵触了任何人对轻松美好的温情的憧憬,但我坚持理念:不纯净的粗糙真实,和深刻意义的反思成分,即使生活的历练沉闷得让我们难受而因此要求轻松有趣,现实里的恶俗人性浑浊得让我们像阿Q般想在银幕中寻找名为清流的“鸦片”;描写真实,也要比唯美化的煽情手段来得更重要,不能本末倒置。我坚持不妥协(现代人太轻易向庸俗大环境妥协难道你不察觉吗),不买它的帐,不虚与委蛇。然而在这个很轻的年代,我是否有选择真实,拒绝虚伪造梦的自由?
参阅: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2430262/
他处留言1:
看你的评论,还是觉得它不错嘛。
^.^
回应:
姨,我没说它很差。它是还不错。只是我要指出它缺乏之处。只是我希望能有更多反思,而不要一面倒的非黑即白。。
:)
留言2:
我在想許導演怎麽看—— 有人給她說太感動她覺不可思議,不感動是否又對味了呢。雖説一部電影拍出來和導演的概念不太一樣是常事,但這囘這部似乎更多討論。鮑起靜的沉穩、知足、淡定甚至外形都很讓人錯覺是導演自我的投射,不管本人如何否認如何解釋。
反思確是重要,讀了你這文我在想,這樣一部平淡中見動人處的電影其實也許是換了個不那麽明目張膽的手法在觸動觀衆情緒。不同的是她更讓人覺得貼近真實,因爲每個人的身邊都有過那麽一兩個類似的人,類似的故事——不俊男美女,不苦盡甘來,當人們有了共鳴,更容易貼近故事,也就不那麽去計較其他方面。平實有加,隱喻不足,比起前作們我覺得這囘電影想說的真是統統呈現在表面上,思考空間不大——就算說的是教人反思社會這一階層的需求與生活,大概也只停留在想想而已的階段。
其實片中我比較注意兒子的角色,太習慣港產片的起承轉合我一直以爲他會變坏會戀愛或什麽的來個大轉變,結果不是,他只像身邊的大多數人一樣平凡而善良地成長,這點,教人覺得有種悵惘的安心吧。
《天水圍的夜與霧》看了嗎—— 從反方向的暴力乖戾來看的話,許導演又會怎樣呈現呢,很好奇。
回应:
平實有加,隱喻不足,对。不过,我同时也接受这个说法如果有人这么说:导演不过是要呈现生活表层,而不要太多思想内涵。不过,我觉得,他有他的标准,不代表我不能以我的审美观去评论。我的评论里头也说了“我讨厌。。我觉得。。”。我已经强调了我是以主观的视角去读作品。我没说我是绝对标准,我只是提供另一个视角。因为一篇作品通常同时会有优与缺两面。
我也是如是在猜想《夜与雾》呢,真巧。。
还有,你知道许鞍华的影片通常都不是她编剧吗?许多导演同时也是编剧,导演决定了影片的内涵。但许鞍华似乎不太能够编剧。许鞍华的作品《女人四十》《男人四十》是岸西编剧,《天水围的日与夜》则不是。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天水围的日与夜〉的剧本内涵稍嫌不足,为何我无法喜欢。。(我对剧本的敏感度和要求比较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剧情
天水围去年经历了一些生之苦,招来传媒冠以“悲情城市”之名,被发财立品之徒洒同情做马戏。许鞍华以一股清流回应那阵乌烟瘴气。鲍起静饰演寡妇,与儿子同住在天水围公屋单位。她在超市工作,给新工友指点迷津,再平凡不过的儿子战战兢兢地准备会考。日子在平淡中度过,上班上学,探病吃饭,言谈间我们听到她为家人作出过牺牲。《天水围的日与夜》英文片名围“The
Way We Are”:我们就是这样。天水围的居民跟其他地区没两样。
附录其他影评:
闲扯《天水围的日与夜》:来源于生活,却没有一丁点高于生活
雪风 发布于:2009-03-26 21:28
一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99.9%的机会你会成为一个俗人。这很不酷,但是现实。你能做的是自我欺骗或者在这个世界上撞得头破血流之后再自我欺骗,要么听天由命地想还有这么多同伴然后就不觉得孤单,但你那颗浪漫的心却并不是完全僵死的,所以我们看电影,看徐克的《黄飞鸿》,好像你也变成了那个能屹立在历史浪头的牛B英雄,看《七宗罪》《搏击俱乐部》,在那种阴冷颓废的调调中,你似乎也体验到了那些挑战禁忌去毁灭一切的荷尔蒙的冲动。看《霸王别姬》,你心里纠得紧紧的对自己说程蝶衣才是理想高于一切的神人,看《活着》,看福贵蝼蚁般的命运怎样被戏弄,看他怎样从苦痛中爬出来,最终他获得了平静、麻木而透彻的笑容。
绝大多数电影,给我们的是一个让你仰视或者俯视的世界,他们的目地,就是让你离开现实,离开日复一日的工作,离开每天都好像能把你挤成相片的地铁车厢,离开加薪调职、离开金融海啸,离开小三劈腿宅男腐女攻与受,离开一切繁杂混沌无聊却又无法离去的生活。
主流电影干什么的,它把人生变得看似不是那么混沌,它让浪漫这么夺目,温柔这么销魂,痛苦是那么彻骨,而恶心肮脏也那么有力。王小波说,真实就是无法醒来,电影,给我们一个醒来的假象。
二
但《天水围》不一样。它没有试图提纯或者戏剧化现实的任何企图,它完全来源于生活,却没有一丁儿高出生活。但它拍出了被庸碌重重遮盖下的生活的醇美,说得简单一点,它让现实变得值得去生活,它让俗气也拥有了价值,它是一首让你心有戚戚的平民生活赞美诗。
这是一部真正平视的作品,与许鞍华的上一部作品是《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完全不一样,那部李樯风格浓烈的电影,也是将目光投向了普通人,却在视角上俯瞰的,它是悲悯的,但那种悲悯是站在上海高档公寓的露台上看着脚下如蛛网般的弄堂众生时微皱眉头的悲悯,但在《天水围》里,许鞍华回到了她的正道上,这是延自《女人四十》《男人四十》的血脉,那是一种行走在居民区的邻居的目光,是一个过来人宽厚而宠辱不惊的目光,它清醒而又不高高在上,它洞彻生活却又不责备生活。
三
客观地讲,影片基本上没故事,大概讲了是贵姐与张家安两母子,与邻家孤僻老太太之间的几件琐事,这些事,也无非是吃饭,上班,一起买鸡蛋,为了节省送货费帮忙搬一搬电视机……
但影片对生活的观察却有着一种简单却直达本质的魅力。
影片开头是张家安与他妈贵姐的一组平行镜头,寥寥几个镜头,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质感扑面而来,特别是穿插其间的张家安的几个镜头。开始是他躺在沙发上按电视遥控器;过了一会儿,他走出画面拿了个枕头继续睡觉;等再次出现他的画面,他跑去刷牙;然后一天过去,贵姐下班回家,他还在沙发睡着……这一段,应该是百无聊赖日常生活最为简约却又精到的描述。
那个孤僻老太太刚一出场是去买肉,店老板不要她那枚脏的硬币,她不情愿地换了一枚,然后微斜着头狠盯了一眼店老板,那种事儿多的模样,绝对不是在书斋里能空想出来的,那是湿漉漉的真实生活,只能去观察临摹,不能创造。
还有贵姐的妈妈,那个胖胖的老太太,因为儿女们给她祝寿却跑去打麻将而心生不满,不停唠叨;生病了吃着鱼片粥,却嫌儿女们不给她做燕窝粥;等吃到燕窝粥,却又因想起了贵姐年轻时怎样帮衬弟弟们而落泪,那种近似儿童的老人心态让人失笑。
四
在这些小到别的导演也许会羞于上银幕的事情中,许鞍华发掘出了中国人独有的人情之美,它属于亲人之间,亲戚之间,以及偶然相识的朋友间。
比如贵姐与老太太之间的关系:
老太太因为几毛钱差价,为买一桶还是三桶油而苦恼,但买三桶,她又怕吃不完,贵姐看见了,说我们俩合买吧。善良往往是不经意间流露的。
贵姐在超市挑鸡蛋,一向显得惜字如金的老太太指着另一盒说,这个比较大唉。知恩图报表达得如此隐讳。
后来,两人熟稔了,走在街上,看到有抽奖的,那个平常看起来阴沉的老太太,居然高兴地让贵姐去抽奖,当然,她们没有中。那种快乐,是稀薄的,但她俩是在分享,友情是可以这样沉默的。
影片中的情感表达克制隐忍,有着淡然的含蓄之美。许鞍华在整部影片中显示了这样的能力,她只是拍出了冰山的一角,但又自然地毫无压迫感地让你感受到了水面之下的体积与重量。
去过团契的张家安,和平常一样,对母亲并没有显得格外亲热,对她的回答始终是一句“哦”,但他摆在桌上的报纸会是在OK店买的,因为那家会赠送一包餐巾纸,他精打细算的妈妈以前每次都是在那儿买的。不知不觉间,一个男孩开始懂得去关心自己的亲人。
贵姐的弟弟一直对姐姐一家显得不咸不淡,但在与侄子张家安一起下楼时说,如果你考不上大学,我送你去外国读大学。真实的亲人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吧,不需要任何客套,但在真正需要的时候,几句话,却是不会掺假的关怀,一点支持,那是实实在在的心意。
因为张家安穿不了,贵姐扔掉她去世老公的衣服,丢到垃圾桶里了,却又拿出来,仔细地叠好。在那无人过道,阴冷的灯光下,她安静地站着。只有在这时候,在无人看见的暗处,她才会忍不住放肆一下她心底埋藏太久的悲伤。
老太太在去看看孙子遭冷遇,在回来的车上,她把想给女婿外孙的金饰给了贵姐,还给了她另外一份,原来老太太早就给贵姐和家安也买了一份。贵姐默默地拽住老太太的手,很久,路在银幕上伸展着,伸展着……一种深情就这样让你猝不及防。
五
这部电影是很难评论的,因为这不是那种身上挂满了符号伸到别人眼皮底下急盼解读的巨作,相反,这是一部彻彻底底做减法的小片子。在商业社会里,它显然卖相不佳,因为它所做的,是去掉一切让影片看起来虚假而轻浮的技巧,去掉那些一切能够引起观众热议的社会话题,去掉一切能让观众心肺翻江倒海的情节剧套路,尽力地让故事进行得自然而不引人注意,让剧情不受任何噱头的侵扰,然后剥掉现代社会时尚芜杂的外表,静静地呈现出中国人琐碎市井生活背后的温暖的人伦基础,它如此不起眼,却支撑着全体华人的精神世界。
影片看起来很散,它对叙事看起来好像毫无经营,但这种舍弃戏剧性的讲述方式实际上是一种更高级更精细的叙事技巧。我最尊敬的杨德昌导演曾说:年轻的时候不自信,所以要用慢镜特写来强调自己所表达的内容,等到成熟有了自信,只是把自己看到的呈现出来就行了(大意)。这部影片从另一种角度证明了这一观点:人生真正的戏剧是不需要编造的,没有自信,就需要用强烈却不自然的情节剧去表达人生的故事,而等有驾驭力,你只需要曾现出生活的原生态就可以了,因为生活里潜藏的暗流已经足够动人,生活自有它精密的逻辑。
真正的杰作大都是这样的,它警惕着任何技巧,因为任何技巧都会成为表达的阻碍,它只是尽力将导演看到的搬上银幕。可问题是,在这个世界上,有几人能够真正的看到?有几人能有这样纯粹的目光?
[ 點閱次數:13693 ]
觀片量:50部
1. 《 按摩师与女子 》1938日本,清水宏
失明按摩师德市与福市来到树木青葱的温泉度假区。东京来的女还叫德市到旅馆为她服务,德市觉察到她心烦意乱,猜想他内心定有什么恐惧。尽管这个不明来历的女人令他觉得有点不对劲,但渐渐却爱上了她。女孩跟另一个带着小孩的年轻人亲近起来,德市妒嫉的很。一天,旅馆失窃,看似跟另一家旅馆失窃案是同一人所为。德市相信东京女孩是小偷,马上叫她逃跑。女孩知道德市怀疑她,才初次剖白身世。她是别人的情妇,为与痴缠的情夫分手才逃到这里。她说要离开,继续漫无目的的旅程。德市很伤感,失明的他“目送”女孩远去。
片子乍看来轻松有趣。直到离别之时。直到带着背景的女子表明身世。张伟雄的一句“瓢泊中寄情”得了个中三昧。另一部电影《簪》同样如是。
http://www.mtime.com/movie/80927/
2. 《 双面北野武 》2005日本,北野武
北野武在片中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是自己本身,另一个则是以成为演员为目标的白领。导演北野武在电影节是个超级大忙人,而完全不知道导演北野武的普通白领北野,则每天都在为生活艰苦奋斗。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小人物北野武见到了大导演北野武...
http://www.mtime.com/movie/38967/
3. 《 受伤的孩子 》1977法国,Bertrand Tavernier
法国导演,大学攻读法律,后从事新闻工作,并撰写电影评论文章,著述包括《美国电影30年》,《亨弗莱·鲍嘉》等。1974年完成首部剧情长片《圣保罗的钟表匠》。作品题材具有包容性,从家庭关系、一战,到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无所不包;以极大的人文关怀,探视社会和家庭问题,显示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http://www.mtime.com/movie/31199/
4. 《 亲密/花非花 》2008香港,岸西
继《甜蜜蜜》和《男人四十》后,近年屡获殊荣的金像编剧岸西首执导筒拍摄《亲密》,剖析都市中的爱情心事。
http://www.mtime.com/movie/75688/
5. 《 塞琳朱莉出航记 》1974法国,Jacques Rivette
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改编,讲述魔术师塞琳和图书馆员朱丽是好朋友,自从在巴黎蒙马特相识后,她俩分享所有的一切,包括衣服和男友。当她们分享一种魔术糖果后,来到一个超现实的世界,是一座闹鬼的屋子。在那里,她们都爱上了塞琳担任家庭教师那个女孩的父亲,但该男子在妻子去世前曾承诺,只要重病的女儿仍活在世上,就不会再结婚。两个女人下决心把女孩从死亡的边缘拯救回来。
影片重复即将达到戏剧高潮但幻想消失的场景,使观众产生一种同时“玩弄”和“被玩弄”的感觉。影片充满一种超现实主义的魔幻,有点故弄玄虚和纷乱的感觉,但娱乐效果非常明显。
http://www.mtime.com/movie/27322/
特別關注:
《 与安德烈晚餐 》1981法国,Louis Malle
整部影片讲的就是一个演员兼编剧跟一个导演在餐桌上讨论各种人生话题,有很强的思辨性。片中的两个男人,“我”和安德烈。一个是心比天高,另一个则安于现状。两人在一顿晚饭的时间里谈了各自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的看法和迷惘。
说起来,这两个人无限的平凡,不仅貌不惊人,甚至你回过身就会忘了他们的长相。但他们的谈话内容却让人不得不注意,因为他们言间的那些话题也是我们的话题,只要生在同一个地球上,就会遭遇到同样状况...
http://www.mtime.com/movie/23157/
註明:影片資料來自時光網站
附录岸西资料:
生平
香港知名作家、编剧,代表作有《甜蜜蜜》、《特务迷城》、《男人四十》、《蝴蝶飞》等。她最为华人观众所称道的是对人性和情感的独特体悟和表现。1997年,电影《甜蜜蜜》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台湾金马奖最佳编剧提名;2002年,电影《男人四十》再次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台湾金马奖最佳编剧。新作有《亲密》、《月满轩尼诗》。
岸西谈新作《亲密》
我不喜欢廉价的浪漫爱情
2009-3-1 9:25:02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李俊
《甜蜜蜜》、《男人四十》等多部香港经典爱情片的编剧岸西,自执导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亲密》。该片剧本曾是杜琪峰委托岸西编写,但后来她干脆花钱买回剧本自己来拍。“我当导演,就是要把一个没有可能拍成电影的题材拍成电影。”岸西说。
“中国人一直都不浪漫,以前也不会说‘我爱你’,这三个字,我都觉得肉麻。”岸西说。
就是这样一个自诩乏味的女人,写出《甜蜜蜜》、《男人四十》等多部香港经典爱情片剧本。岸西还一本正经地告诉记者,她从来不看爱情小说,只看侦探小说。她调侃:“爱情谁不知道?谁没有过啊?但是杀人放火的事情,我就不知道怎么做了。”
作为香港金牌爱情片编剧,岸西近期更是转型做了导演。她执导的第一部影片《亲密》,由郑伊健和林嘉欣主演,去年参赛东京电影节,还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展映3 场。3 月,该片将在内地公映,看过该片的内地记者评价道:“有岸西一贯细腻的风格,清淡、温馨。”
岸西出生于澳门,原名何碧雯。曾就读于元朗名校崇德书院,中学六年级因为家庭经济问题辍学。18 岁时,岸西进入香港佳视做演艺员训练班主任助理,后转入无线电视台和谭家明、杜琪峰等一起共事。
当导演是为了没人拍的剧本
岸西当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原本应该是《月满轩尼诗》,由张学友、汤唯这样的大牌明星搭档,倒也有卖点、看点。但她却告诉万有引力影业的老板江志强,她想先拍《亲密》。因为这个题材够危险。“危险到一定程度,对我就有吸引力。”岸西说。
《亲密》甚至不能算是一部真正的电影,只有8 场戏,拍了16 天。岸西想要探讨的是:大城市里,一群人在封闭空间呆久了,有人因为每天见到另外一个人,后来就发生了特别的感情,这是不是爱情?如果下个月她就不在这里了,这种感情还存在吗?
这部电影好像在玩一个游戏。5 年前的一天,杜琪峰对岸西说:“你来帮我写一个爱情电影吧。”他要的是很便宜的那种电影,最好只有5 场戏。但其中一个画面就是:一个女人每天都去码头等一个男人,没有等到,晚上就回到她住的一个小酒店。所以,这部电影一度片名就叫《加州套房》。
岸西问:“这个男人是谁,是不是一个逃犯?”因为他是杜琪峰,她会很自然地这样联想。杜琪峰回答说:“不!不是!”“那么他是谁?哪里人?他们之间怎么回事?”岸西追问。“我也不知道,你自己去想。”杜琪峰说。
杜琪峰还说了一个场面:在大风大雨里,一辆车子走不动了。岸西问:““这场戏和那个在码头等男人的女人有什么关系?”“我也不知道,你去想。”杜琪峰还是那句话。
岸西想了半年,觉得很痛苦,认为游戏不好玩。后来,她自己做主,写了个香港公路电影:5 个同事,每天下班都坐同一个人的车子从公司回家,因为他们住得都很偏远,没有地铁。他们是敌人,也是朋友,在狭窄的空间里,发生了爱情故事。
杜琪峰一开始要的便是便宜的剧本,因此,剧本费也很便宜,也让岸西后来才有钱把这个剧本再买回来。岸西说:“我猜测他并不喜欢这个结局,所以一直没拍。我花了时间想出来的剧本,他不拍,我就不如买回来,养它太辛苦了,我就把它做大。”
过去,香港大多数导演眼中,岸西是非常强势的编剧,不会轻易改动自己的剧本,不惜和导演吵架。现在,自己做了导演,岸西面对记者,也会实话实话:“我以前不喜欢人家改剧本,也骂过人。现在我能看到自己拍出来的什么样,以后就不会多想了,其实也算知道了,你其实和他们也差不多……”
农历大年初五,岸西一个人坐在工作室里看粗剪的毛片,心里很难过。她一个劲儿地想:“这怎么能行啊!”朋友说:“你没有经验,其实每个导演看毛片的时候都这样。”当时,工作室房间里的窗户是打开的,她恨不得马上跳下去。岸西说,她从来没有想过当导演。
看电影的时候,很少会研究这个镜头怎么拍是好的,为什么这么拍就好,那么拍不好。“我当导演,最大的满足感,就是把一个没有可能拍成电影的题材拍成电影。”岸西说。
最得意《甜蜜蜜》、《男人四十》
岸西入行很早,但真正写电影剧本却很晚。1976 年,她便自己编剧、自己演出了第一部作品《七女性》,只是后来香港电影资料馆重放该片,她打死也不愿再去看,“我让他们烧了那片子,太丢人了。”她在电视台的时候,经常写一些不需要商业性、反映社会问题的剧集,给她很多锻炼机会。而后,她又跳出来,进入公关公司、广告公司任职多年。“我没有上过大学,在广告、公关公司的时候,就是我的社会大学,我拼命读英文、翻译东西。”岸西说。
直到90 年代中期,陈可辛找到岸西来改写剧本《嬷嬷帆帆》,她才正式开始写电影剧本。而她的第二部电影编剧作品《甜蜜蜜》便一鸣惊人。
在改写《嬷嬷帆帆》的过程中,陈可辛便提出《甜蜜蜜》的故事,问岸西有没有兴趣。她当即就说:“好!”差不多同一天,岸西在出租车上听见广播说邓丽君去世了。“我很不能相信。她那么年轻。后来,我就把她放在电影里。因为有了邓丽君,男女主角的个性才真正出来。”岸西告诉记者。她不知道,那天如果她没听到邓丽君去世的消息,她肯定想不到把歌词放进去,这部电影的名字也不会叫《甜蜜蜜》,“人生就是这么偶然”。
香港女编剧并不多,而岸西通常都要和男导演合作。“男导演经常比女人还要保守”,所以经常会遇到互相不能说服的局面。在《甜蜜蜜》之后,岸西有了名气,导演也会尊敬她。但她明显觉得和导演的交流有问题,“他们等你把对白写好了,问题就来,如果你要为自己的剧本辩护,他们就会认为我不想改剧本,就把你的剧本拿去让别人改。”
对于编剧的被动性,岸西也必须接受。遇到糟糕的贺岁片,她写完一稿,就休息了。遇到心情好,这个剧本值得好好去做,她还是会按照导演的想法一再去修改剧本:“我总认为,我自己来改,总比别人来改会更好。”
岸西也难免有失手的时候。很多影迷甚至不愿去相信,《玻璃樽》、《特务迷城》、《玉观音》、《蝴蝶飞》也是出自她之手,甚至送她“写文艺片第一流,写动作片第九流”的称号。
岸西并不否认自己的局限。《玉观音》失手,“说明我再也不能随便改编别人的东西,还是好好写广东话的剧本。”她对《蝴蝶飞》则很难过,也很不解:“这个戏在香港被很多人批评,我和杜琪峰从没互相指责过对方,但是这部电影真的很忠于我的原剧本,怎么会这样?香港烂片这么多,你们真认为它也是吗?
(编辑:不)
[ 點閱次數:12940 ]
很多观众都认为《亲密》Claustrophobia (2008,香港电影,亦名《花非花》)不过是一部爱情小品,不知道他们有否看到电影的现实心理层面?但我认为,作为《男人四十》金牌文艺编剧及作家的岸西,其眼光不至于如此肤浅狭隘,将自己的视野局限于爱情商业片的滥觞。《男人四十》除了再度成就了导演许鞍华的代表作之一,也让我看到岸西对现实的关注。《男人四十》可说是《女人四十》的姐妹篇,也是香港电影新浪潮后的又一部写实电影佳作。从《男人四十》已经可看出编剧岸西秉承着香港写实主义电影的一脉。更贴切地说,他走的似乎是内心写实主义的路线,他关注的是“生活的内心”,如美国华人导演王颖。在《亲密》这部处女作里,在人物的言谈飞扬沉落之间,爱情仿佛不是叙事焦点,而仅仅只是一个比兴,供岸西一点一滴地抒发他对现实人生的感慨,这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他填充了许鞍华的写实电影所未接触到的区域。
当然,《亲密》的格局有点小(或许岸西是以小击大),其写实力量并不是集中式的,更像是打游击战似的穿插其中,叙事手法感觉有点像法式生活流电影,将数个有关联的现实切片连接起来,每个情节段落之间省略了人物最激烈的情感(法式电影的“淡”“雅”意境,便是这种叙事手法如此呈现出来的),因此叙事主轴不再是因果线性式的剧情模式,而是人物的生活与心理交织出的,非线性的浮光掠影。我觉得这样更真实。
而且叙事时间的流动相当符合真实时间。整个影片前半部的场面都是在车里取景,这是香港电影少有的。岸西并没有像快节奏的香港商业电影般那样万花筒式地去压缩事件,或者使用煽情叙事手段去讨好那些习惯了剧情高潮的观众,却因此呈现了许多细节。和洪尚秀的电影一样,精彩的地方在于细节,在于人物的眼神以及言行,对应以及落差。
如果观众没有注意到细节处,而是期待浪漫爱情作为剧情主轴线,自然会失望,因为影片主要要表达的根本就不是爱情。岸西已经借男主角汤少的嘴巴讲出了他的观点:“这个年代,什么垃圾广告片都要用甜蜜爱情来推销(消费品)。”岸西被访问时,也如此坦言道:“我不喜欢拍廉价的浪漫爱情。”
岸西的关注点恰恰反其道而行,他要表达的,应该不是热烈的爱情,而是在长年累月冷酷的现实中难以热烈起来的情感,要热却热不起来,因为汤少早已经不是热血冲动的青年人,也不是声色犬马的中年麻甩佬,因为生活的朝九晚五和因循苟且,早已浇熄了他的热情。他已放弃了对本身生命的热望,他已不寄望自己的未来(他说,现在我唯一盼的,是女儿长大,他把自己的未来寄托转注到了下一代)。人到中年万事休啊,认命了,人生不过是这样,千篇一律,可以这么说,尽是生活流水帐啊,一切都在其中被冲走,被拖曳着漂流。这是中年人的沧桑心境。
正如某位影迷朋友所说:人物关系之间的暗涌不够火喉,似乎点到即止,即不够含蓄又不够张狂。汤少这个已有家室,沧桑的中年男人对情感的处理方式,就是如他形容的:点到即止,不够张狂。是那种失去了锐角的,锈钝的。是看过千山万水,百般热情渐转冷都经历过的。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且充满顾虑而退缩不前的。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心境作祟的。为何汤少始终不够放?恐怕是因为他了解这段感情是“无花果”,因为他害怕面对一旦深入就会要求得更多最后导致吵闹收场的结局,所以他情愿安静地收藏住这份情意在心底,他选择了这种情形:好来好去日后好相见,大家仍然是朋友。
如果我没记错,许鞍华导演的《男人四十》应该是岸西编剧吧。其实比较起《女人四十》,我更喜欢《男人四十》(此片荣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台湾金马奖最佳编剧)。《亲密》有很多地方都让我想起了《男人四十》。两部影片在表达的主题上存在许多共同之处。只是岸西的处女作《亲密》较个人风格化,较清涩,阴郁沉缓得接近窒息;不似许鞍华那种既纯熟圆滑,又包含人文关怀温暖包涵的叙事力量。
《男人四十》虽有涉及师生恋(和《亲密》一样,也是暧昧一场,全片始终没有出现师生两人进行“亲密行为”的场面,呵,应该会让一些期待浪漫的观众失望了),却又何尝有热热烈烈呢,最后更是嘎然而止,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南柯一梦,多少情意过往了无痕啊,都被岁月悄悄地掩盖了,只有生活依旧在,渐行渐远的夫妻情感依旧要面对,枯燥的学堂授课生涯依旧要继续,即使中年男人早已经心灰意冷,得过且过,苟且偷生,仿佛一切唯一剩下的,是周而复始的对这般生活的厌倦感。。
后记:
在读过几篇关于《亲密》的影评后,内心有点失落,怎么大部分人都没谈及影片触及的现实心理层面。幸亏尚有一篇在留言对应时写道:
“平淡应该是生活最重要的质感,一部关于生活的电影也亦如此。我想那些看这部电影觉得无聊、不知道说什么、乃至觉得失望的观众,一定是抱着强烈的超现实心态而来的,也许被平淡的生活折磨久了,就想进入到电影中寻找不平淡的东西吧。”
这几句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然而,为何他们没看到现实层面呢?
难道是因为大陆网站上的部落客写手大多数都是年轻人,而我已经提早到达沧桑中年的阶段了,所以我的视角才会看到饱受现实消磨而变得麻木,密封的内心?还是这也是我的心境?
老实说,如果我是在5年前看这部影片,估计我也看不到汤少这个中年男人的心理吧。。或许人都要在进入某一阶段,才会明白以前不会明白的吧。。各种阶段的人,处理感情的心态各异,有的不够放,有的太放,有的慢热快熟,有的快热慢熟,都有各的前尘苦衷不为外人道的吧。不是红尘打滚几番恐怕都很难理解。。人的内心感受是隐秘的。不是不想说,只是很多时候就算说出来旁人也未必会明白吧。。讲述内心的电影,也因此别具意义,我如此有悟:此所以我才会比一般人更喜欢观看描写内心的电影,也因此更能有所体会。。
6.9/10
亲密 (2008)
影评(200)
收藏(29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其他影评:
1.
《亲密》:沉闷平凡之极致
魔小肥 发布于:2009-03-25 09:44
前言:个人化、风格化、岸西意图抒写一曲抒情自由的夜曲,她很细腻,制造了不少细节,只可惜几乎远离了大部分人的观影习惯,成为一部绝不适合在电影院观看的小众文艺片。
岸西是一名编剧,也许终于可以编而优则导了,她的电影与众不同。与很多首次执导的导演一样,处女作总是个人风格化非常明显的作品,记得游乃海的《跟踪》既有风格硬朗的银河氛围,又有游乃海自己对人物性格的独特刻画,可谓是一部优秀的个人处女作。岸西的编剧作品《甜蜜蜜》、《特务迷城》中的人物刻画极为细腻动人,她将这个特点放大到自己的导演关于都市办公室恋情的电影《亲密》,她希望将这种都市生活的人际关系的无奈交叉和情感点滴放大,于是,我们看到了为数不多的场景中人物大量啰啰嗦嗦毫无割舍的对白,我们领会到了主角内心的挣扎,他们想冲破枷锁,但却未有勇气打破现实,他们生活在暧昧的快乐和痛苦中,但是对于观众而言,缺乏变化的场景,加上人物的非典型性,也就是办公室恋情,这不是奇事,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的事情,只是一部分都市奴隶会遇到的事情,而导演则死死抓住不放,让观众有种被导演拖着身子走的感觉。
倒叙的尴尬
电影采用了倒叙的方式,按照时间回溯的方式,从现在一直慢慢地回溯到10个月前,每一次回溯仅仅就是一次事件,全片的场景转换非常少,大大低于一般商业片的水平。同时,画面中的运动性也较低,人物的情绪比较平稳,动作幅度不大,加上设置的冲突并不激烈,电影始终在一种可有可无的情节交叉中发展。岸西明确地表达着一种生活就是暧昧就是没有明确目的的态度,因为他让电影也变得非常生活化、破碎化。
韩国电影《薄荷糖》采用了倒叙加插叙的方式,将主角的过去与现在连同社会层面的变化联系起来,让电影具有了史诗般的风格,深深地冲击了每个人的心灵。相当一部分电影都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它们会将一个极具悬疑性或者震撼性的场面安排在电影的开头,然后通过倒叙一步步进行解谜,向观众展示事情是如何发展的。《亲密》的倒叙完全是没有设计的,是一种抓取式的倒叙,因为整个事情就没有明显的冲突,看不到起伏波折,这也许符合真正都市人的内心,但却不符合观众渴望奇观,渴望浪漫的心理。这难道是在拍一部纪录片么?还是在学许鞍华呢?许鞍华能玩得很平面,但她都抓住了生活中深入人心的点滴细节,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奴隶生态,或许岸西和许鞍华的区别就在,她们的关注点不同。
2009-03-25 12:20
《游龙戏凤》中,至少有超过五场戏都是在餐桌前完成的,幸好冯小刚像玩相声似葛优像演小品,最终勉勉强强将观众忽悠过去了。
你说的应该是《非诚勿扰》吧
--------------------
要么放开理想生 要么抱着理想死
回复
缭逍
2009-03-25 13:25 啊!!!最近老犯这种低级错误!!!
--------------------
如果能做一名放映员
魔小肥
2009-03-25 14:28
喜欢这片子,就该有一部这样的文艺片。就可以这么东一句西一句的散漫。绵缈无力。这么不商业
“我当导演,就是要把一个没有可能拍成电影的题材拍成电影。”岸西说。
抱着太强的目的性,总要求电影来契合自己事先想要的感受,这就局限了自己
--------------------
专制,使人弱智!
回复
小火
2009-03-25 15:28 小火,支持你一下
--------------------
匿名
2009-03-25 16:12 我得五体投地地膜拜
--------------------
如果能做一名放映员
魔小肥
2009-03-25 23:03 我冒昧啦
--------------------
专制,使人弱智!
小火
2009-03-26 23:10 有点道理,但是,电影艺术和商业密不可分,从爱迪生和路米埃尔的时候,这些前辈就开始大把大把捞钱,所以还得拉近和观众的距离啊
--------------------
如果能做一名放映员
魔小肥
写的好 2009-03-25 14:59 支持一下!
--------------------
回复
慧能无忌
2009-03-25 16:13 无忌又向佛界发展的倾向啊
--------------------
如果能做一名放映员
魔小肥
2009-03-26 15:19 有一点点 呵呵
--------------------
慧能无忌
2009-03-26 23:11 写些文章哈 关于佛的
--------------------
如果能做一名放映员
魔小肥
有想法 2009-03-25 17:04
--------------------
其实无论恋情、婚姻还是亲子关系中,若是出了不和谐,那必定是爱的问题没有解决好。
仅以我心的领悟,以王耳朵心理工作室为缘,助你脱此困厄。
回复
王耳朵
2009-03-25 17:08 第一张海报贴图很好。用以表达电影很贴切。
--------------------
其实无论恋情、婚姻还是亲子关系中,若是出了不和谐,那必定是爱的问题没有解决好。
仅以我心的领悟,以王耳朵心理工作室为缘,助你脱此困厄。
回复
王耳朵
2009-03-26 23:37 这海报够暧昧的
--------------------
如果能做一名放映员
魔小肥
2009-03-25 17:38 “暧昧是糖,甜到哀伤”——看到别人对《亲密》的影评中一句话,觉得挺好。
--------------------
回复
notebook
2009-03-26 23:35 暧昧到无味 不踏出就没有幸福 最后只是遍地伤痕
--------------------
如果能做一名放映员
魔小肥
2009-03-25 18:33 您把大便得把得把在嘴里嚼了半天然后吐出来说,大便真他妈的臭。看到大便,让路走不就得了
--------------------
回复
匿名
2009-03-25 19:10 哈哈 这骂人水平还是挺高的
--------------------
如果能做一名放映员
魔小肥
2009-03-25 18:54 昨天晚上刚看完《亲密》,有点一头雾水的感觉,不过想想这应该就是生活的常态吧
--------------------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回复
Jamaica
2009-03-25 19:11 对 生活常态 的确是
--------------------
如果能做一名放映员
魔小肥
有想法 2009-03-25 21:41
很久没看小肥的影评了,其实是很久不看影评
今晚上刚看的这部电影,冲着XX提名、入围去的,
电影特意抓几个场景特写突出,是为了放大这个现象?
反正看完后是没什么好心情,暧昧、沉闷,怎么会和“亲密”搭上,真讽刺。
--------------------
我除了对自己,难有明确的判断能力。
回复
木 木
2009-03-26 23:38 木木 很生气 后果 我也不不清楚
--------------------
如果能做一名放映员
魔小肥
2009-03-26 11:56 网友们对这部电影的评价都很底,评分不高。在迅雷看看上面虽有人看,不过评价是“很差”
此回复来自我的365群组
--------------------
你是夏日里的一丝凉风~~
回复
简爱
2009-03-26 23:27 可惜 可惜 一部文艺片
此回复来自我的365群组
--------------------
如果能做一名放映员
魔小肥
2009-03-28 11:42 也许文艺片会闷,但是闷不就是文艺片。
--------------------
其实无论恋情、婚姻还是亲子关系中,若是出了不和谐,那必定是爱的问题没有解决好。
仅以我心的领悟,以王耳朵心理工作室为缘,助你脱此困厄。
王耳朵
2009-03-29 23:45 这个是部 闷的文艺片 不过 我还是不愿意把它叫做文艺片
--------------------
如果能做一名放映员
魔小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亲密》:亲密的面纱被小心翼翼地揭开
妖夜回廊 发布于:2009-03-12 14:24
在我的认识当中,华语电影好像从未有过如此彻底倒叙的电影,首次执导的岸西来了个勇敢的突破,《亲密》就是在现在、一星期前、一个月前、二个月前、三个月前、六个月前、十个月前和一年前这八个断续的时间片断中倒叙着人物之间情感的微妙变化,不温不火,细腻清淡。在电影院里看得出很多观众都表现出不解和迷惑,当然,这不是一部高深的文艺片,但也不是普罗大众的商业片,而是简单普通却只能用心感受的爱情片,估计有人称之无聊,有人为之动容,这就是尝试的勇气和代价。
电影中的八个场景片断虽然没有连贯的情节,没有波动的起伏,有些甚至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只要你把这一年来的细节整合起来,细心咀嚼,你能够透过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他们内心情感的变化:
一年前,市场部经理汤少和下属阿佩由于大厦火灾,逃到楼顶,而开始了第一次的单独聊天,面对世事难料的意外,汤少忍不住感叹生活的压力和工作的沉重,人生需要通过购买保险来找到安全感,那是汤少第一次吐出心中的压抑。
十个月前,汤少和阿佩、球叔一同拜访客户,后来汤少和阿佩无意中发现会议室的电视能够监控在走廊买马的球叔,两人第一次有了共同的小秘密,那是能令他们俩会心一笑的经历。汤少还告诉阿佩每个周末他去码头坐船打高尔夫,个个都以为那是他的兴趣,其实是为了工作关系,这也是他们俩共同的秘密。
六个月前,汤少和下属阿佩、球叔、珠珠、小松应酬完客户从酒吧出来,像往常一样开车逐个送他们回家。其他人下车后,汤少怕被警察发现自己酒后驾驶,叫阿佩替自己开车,到达后阿佩见汤少睡着了,没叫醒。此刻阿佩从没有过如此宁静地和汤少两个人相处,按捺多时的心灵在车厢里自言自语地尽诉着自己的心事,虽然没有回应,却无比甜蜜。
三个月前,阿佩顶着八号风球在汤少每个周末打球的码头等候着,等不到最终上了一辆出租车,路上却抛锚了,只好呆在车上等候拖车。不断的打着永远没有接通的电话,一边和司机阿聪聊天,听着一个失恋落魄男人的慨叹。突然,汤少的车飞一般的路过,阿佩直冲下车,在倾盆大雨之间彷徨的流泪。
二个月前,阿佩和珠珠在餐厅吃午饭,珠珠说起怀疑球叔收回扣的事,而阿佩却不以为然,反而处处担心会牵连汤少。后来遇见汤少带着怀孕的妻子和女儿前来吃饭,阿佩显得尴尬却装作若无其事,内心痛苦却表现大方自然。
一个月前,汤少的死党上公司送礼祝贺他的孩子出生,与此同时阿佩也约了朋友出租车司机阿聪上来吃午饭,四个人在狭窄封闭的电梯里上演了一场很出色的内心戏。那种朝思暮想但靠近后又无法喘气的关系,那种装作冷淡却偷偷留意对方的矛盾,被刻画得非常精彩。
一个星期前,阿佩找了十三年来一直没来往的医生,她想知道为什么当年他和自己的妈妈会突然间没往来,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换来的答案却是医生对自己妈妈的宽容谅解和沉默无言,阿佩一心想在妈妈和医生这段暧昧关系上找到合适的答案来解决自己和汤少的特殊关系,但答案却在每个人的无言中。
电影开始时,汤少依旧载着阿佩、球叔、珠珠和小松回家,当最后送阿佩到家门口时,汤少给了张卡片给阿佩,说帮她找到一间工资福利比现在好很多的公司,但却遭到阿佩激动的拒绝,还叫汤少辞掉自己。后来当他们静下来相处时,感受到了彼此的默契和心思,暧昧的凝望,却在汤少的电话响声中凝住了一切,并终结了一切。
一对由始至终可能都没有发展过的男女关系就是在这样的零碎片断中若隐若现的讲述着,无处不在的暧昧关系萦绕着彼此,低调得没有轰轰烈烈的经历,宁静得没有海誓山盟的诺言,平淡得没有激情缠绵的欲望,在这里看到的只有你我间碎步移动的小心翼翼,感受到的是暗藏涌动的惊心动魄,一段不可喧哗、不可言语、不可碰撞、不可触摸、只能靠想象和感受的亲密关系在暧昧中萌芽——死亡。@妖夜
6.9/8.1
2009-03-12 16:27 平淡中显得过于现实,现实中显得过于平淡~
此回复来自林嘉欣影迷群群组
--------------------
电影是需要凝视的影子 子影的视凝要需是影电
回复
丰杀
2009-03-12 23:24 现实是平淡的但又不完全只有平淡
--------------------
亲密
2009-03-13 11:36
平淡应该是生活最重要的质感,一部关于生活的电影也亦如此。
我想那些看这部电影觉得无聊、不知道说什么、乃至觉得失望的观众,一定是抱着强烈的超现实心态而来的,也许被平淡的生活折磨久了,就想进入到电影中寻找不平淡的东西吧。
--------------------
http://www.mtime.com/blog/ororor/
回复
妖夜回廊
2009-07-15 14:21 赞
--------------------
miahael
2009-08-01 14:56 编辑|删除 说的好
--------------------
企鹅国度,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冰封,又恍如冰川一般消融浮荡。。。
企鵝先生
2009-03-14 01:20
这部电影我还没有看完,但是我去了它在青宫的首影礼,(一个陌生人把票送给我,我在最后的15分钟进场凑热闹),一开始纯粹是好奇想看看伊面究竟真人会是系点样;-) 因为电影完结后伊面,林嘉欣和编剧会现身.
在后来的观众问答中,
有人问:为什么这部戏叫做亲密,但是戏里面都没有什么亲近的镜头?
编剧答:在香港地,地方很窄,很多人都靠得很近,很亲密,甚至是被迫的天天互相接近,那种接近近得有时候很恐怖.我想写的是这种亲密,而不单单是你们平时理解的亲密.
提问人追问:但那是密而不亲啊!
编剧回答:恩,如果我在戏里面安排嘉欣去嘴阿伊健,她会很乐意,伊健都会很乐意(观众爆笑)但是,这种亲密不是我所想表达的,我想要的是内心那种难以捉摸但又互相靠近的感觉.
其实,我现在已经不是很记得编剧所说的话了,但记得她说安排嘉欣和伊健不遇的那一幕,其实她觉得命运总是弄人,当双方都很刻意和努力的时候,可能会错过.但当你放弃,什么都不做的时候,它反而会出现.--有时间我要去看完它.
--------------------
回复
搭讪
2009-03-17 21:30 看看吧,感觉你会喜欢
--------------------
http://www.mtime.com/blog/ororor/
妖夜回廊
2009-03-14 12:46 看了片,感觉很安静~~安静的电影,躁动的心绪~~
此回复来自林嘉欣影迷群群组
--------------------
单 循 环 的 爱 恋~~
回复
嘉人清欣
2009-03-17 21:31 看似平静,却感觉到充满暗涌,徘徊在情感边缘的人们总是如此躁动
--------------------
http://www.mtime.com/blog/ororor/
妖夜回廊
2009-03-14 22:13 这个片一定要看~~
此回复来自林嘉欣影迷群群组
--------------------
自由是一个人呼吸的权利
回复
外星人
2009-03-24 23:57 失败
--------------------
回复
匿名
2009-04-08 21:05 暧昧——如果彼此都没有勇气,也只能一直暧味下去,或是干脆不再有任何关系。
--------------------
回复
匿名
2009-04-09 00:10 拖拖拉拉,小心翼翼的经营着的关系是痛苦而没结果的,其实大人都懂,只是……他们情愿罢了
--------------------
妖夜回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录剧情:
剧情
继《甜蜜蜜》和《男人四十》后,近年屡获殊荣的金像编剧岸西首执导筒拍摄《亲密》,剖析都市中的爱情心事。
参阅: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2331343/
[ 點閱次數:14236 ]
筆名企鹅先生(Penguin)。同时是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者。生命里有三大热爱:第一是写诗(零的睡眠,眼睛事件,地下国度,寂寥大地,四月感觉)第二是看电影,第三是唱歌,皆是浮生时时刻刻忧伤的出口。 1976年8月生于怡保市,狮子座。“声色男女”电影俱乐部活动委员之一。 最喜爱的诗人夏宇、陈克华,作家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张惠菁、米兰昆德拉,导演蔡明亮、格林那威、贾木许、侯麦。 欢迎浏览我在电影网站的主页 〉〉〉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