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頁數 : << 1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49 >>

極之黑色的《血迷宮》,極之個人化的影像風格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9-03-09 15:38:51
Bookmark and Share

Photobucket

找到美國當代獨立電影導演科恩兄弟的處女作《血迷宮》(1984),他的第一部風格化黑色犯罪電影,是在看了好幾部他的作品之後。嗯,極之個人化的影像風格,強烈得令我印象深刻,許多畫面我到現在還歷歷在目,可見其造型語言之功力,在早期時其實更明顯,更純粹。一些觀眾覺得《血迷宮》不夠黑色幽默,但我想,一部黑色電影不一定就一定要黑色幽默,就好比一部喜劇不一定就一定要是低俗搞笑片。影片裡的幽默成分,並不能作為評論一部電影好壞的論據。

後期階段,他似乎逐漸把心力更多放在多線式情節結構上。無論如何,我最喜歡還是《缺席的人》,他最嚴肅的作品。

注:科恩兄弟的作品我看了血迷宮(1984)巴頓·芬克(1991)金錢帝國(1994)冰血暴(1996)大人物勒布斯基(1998)逃獄三王(2000)缺席的人(2001)老無所依(2007)

參閲: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170079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劇情:

科恩兄弟的處女作,雖然預算很低,但顯現出驚人的技術運用。充滿了黑色幽默的筆觸和峰迴路轉的情節設置,形成了典型的科恩風格。

一個雨夜,愛比和情人雷伊來到汽車旅館幽會。跟踪他們的偵探威斯拍下了他們親熱的照片,向愛比的丈夫、雷伊的老闆馬迪匯報。第二天一早,馬迪潛入雷伊家,企圖綁走愛比,反被弄斷了手指。馬迪找到偵探威斯,出錢要威斯殺了兩人。

當晚,威斯潛入雷伊的家,翻出了愛比用的手槍。威斯來到馬迪處,給馬迪看了兩個人被殺的照片,就在馬迪付錢的時候,威斯用愛比的槍殺了馬迪。雷伊來到酒吧找錢,見到馬迪屍體和愛比的槍,以為是愛比干的。就把血跡擦乾、屍體運走。誰知馬迪沒死,趁雷伊停車時中途爬出車廂,但最後還是被雷伊活埋。

雷伊回到家,愛比顯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後來,雷伊才告訴他馬迪死了,自己準備逃走。晚上,雷伊又回到酒吧,見到狼藉的現場,並發現了威斯假造的照片。愛比回到雷伊家,剛說了幾句話,雷伊就被窗外的威斯槍殺。威斯準備殺害愛比的時候,反被愛比用刀把手釘在窗戶上。愛比趁機找到槍,殺了威斯,但直到此時她還在認為她殺的是馬迪……

發布者: Mtime

[ 點閱次數:11152 ]

回顧2009年2月,企鵝最愛影片  ◎  劉富良
企鵝的心腹,偏愛名單 2009-03-05 02:00:10
Bookmark and Share

觀片量:35部

思考命題:在我忘記之前的夏日時光,多少往事如煙縈繞不去

1. 《 在我忘記之前 》2007法國,Jacques Nolot諾勒

皮耶,一個年過半百卻遭逢寫作瓶頸的作家,也是一位“前”男妓、一位長期的愛滋感染者;他無力應付龐大的孤獨,選擇把自己鎖在家中,等待靈感的到來。疾病、恐懼、衰老、死亡……這些在他人生最後階段無可逃避的習題,他拿起電話叫來一名年輕的“同業”,與他一齊分享……

http://www.mtime.com/movie/57593/

2. 《 買起唐人經紀 》1976美國,John Cassavetes 卡薩維茨

凡特里捂著腰上的槍傷,站在西部瘋狂之家的門口。血流了出來,顏色倒不是很鮮豔。西部瘋狂之家裡上演了新的戲碼,脫衣舞女們把大家帶到了南美,似乎,這才他真正在意的。
  
約翰·卡薩維茨的《the killing of a Chinese bookie》很黑色很寥落。如果把電影中的脫衣舞酒吧情節淡化開來,那麼影片無疑是一部宿命意味很強的黑色電影,賭博欠債,被強迫去殺人,成功之後卻中槍,又被同夥暗殺,幸得逃生,卻有生死未卜。但若是把電影看完,才發現,這些情節似乎根本不重要,這一切都被大段大段的劣質歌舞所沖淡,卡薩維茨的重心並不是這個買兇殺人的故事,而是凡特裡這個人的生存狀態。他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黑色電影主人公,好或壞,陰險或正義,他更像是加繆在《局外人》中的“我”,在自己的脫衣舞酒吧中顯露出存在主義的味道,又在自己的宿命中顯得麻木和無奈。

http://www.douban.com/subject/1438613/

3. 《 夏日時光 》2008法國,Olivier Assayas

設計師阿德麗安娜是一個大家庭的長女,今年夏天,阿德麗安娜和兄弟弗雷德里克、傑雷米及其老婆孩子齊聚鄉下祖傳的房子裡,慶祝他們的母親艾蘭娜·貝爾蒂埃75歲的生日。老母親一生都在盡力保存她的畫家伯父保羅·貝爾蒂埃的作品,他也是一個著名的藝術品收藏家。幾個月後,艾蘭娜突然去世,她在遺言中向孩子們透露了一個秘密。阿德麗安娜和她的兄弟們在如何妥善解決母親遺產的問題上傷透了腦筋,並引起了一系列耐人尋味的糾紛...

奧利維埃·阿薩亞斯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一個面臨薪火傳承和遺產繼承問題的現代家庭,《夏日時光》回歸了阿薩亞斯早期作品的風格,對話很多,沒有高潮,呈現出濃郁的法國藝術電影的傳統。許多歐洲影評人認為,《夏日時光》中細膩的影像語言與敘事方式,與近代戲劇大師契柯夫的風格非常近似,不過阿薩亞斯卻笑說:‘我很久沒看契柯夫的作品了,如果有人認為很像,我要謝謝他的恭維,但最終,我想這是因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吧。 ’

http://www.mtime.com/movie/51922/

4. 《 往事如煙 》2007丹麥,Susane Blier

兩個受到命運召喚的人,他們注定要依偎在一起共同度過生命中最困難的時刻。當奧德麗·伯克站在自家門口,聽著警察為她帶來的丈夫布萊恩的死訊時,頓覺天旋地轉,險些暈倒。她那脾氣溫和、性格可愛的丈夫竟然是在一次混亂且偶然的暴力事件中喪生的。突如其來的打擊,讓猝不及防的奧德麗再次變成了一個無根、隨意漂泊的浮萍,而她的手中,還牽著一對年紀尚小的兒女。

生命中的變故總是會讓一個人的性情大變,奧德麗發現自己也是如此,一時地情感衝動,她找到了自己以前一直不屑與之為伍的傑瑞·薩鮑恩,丈夫生前最親密的好友--傑瑞曾經是風光一時的大律師,可如今,他只是一個窮困潦倒的癮君子。

因為布萊恩的死,奧德麗感覺自己的心好像被撕開了一個大口子,她絕望地想要填補這種痛苦的情感空白,於是邀請傑瑞搬進了自己家車庫旁邊的房間裡,希望他可以幫助她和孩子們度過這次突然失去親人的打擊。當奧德麗和傑瑞一味地沉浸在悲傷和自我否定中時,他們之間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脆弱關係也一再受到考驗。但這兩個暫時靠在一起互相取暖的人,最終還是彼此的幫助下找到了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http://www.mtime.com/movie/57086/

5. 《 孤獨的妻子 》1964印度,Satyajit Ray雷伊

此片根據泰戈爾同名短篇小說改編,在這部被譽為“為精神進步做了傑出貢獻”的影片中,導演以當時的社會政治為背景,表現了恰魯拉達這位已婚的中產階層婦女無所事事的日常生活,以及她對自我的不斷認識過程和感情變化。女主人公恰魯拉達的丈夫是一位進步的知識分子,但他整日埋頭編輯著一份政治刊物,對於妻子,他缺乏起碼的了解和理解,也沒有更多的時間來與妻子達成互相的溝通,這個孤寂的女人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丈夫的堂兄,然而習慣了獨來獨往的他,終究無法讓她依靠...

又被譯為《恰魯拉達》,表現出在當時的社會政治背景下,女主人公恰魯拉達一步步在情感衝突中成長和反省,從無所事事走向對未來道路的認知。該片的情節設計簡單質樸,沒有驚天動地的故事和催人淚下的場景,只是通過流暢的移動攝影,以人物內心世界在外部現實的衝擊下所產生的強烈對比與反差,以表現出人物的內心感情衝突,導演運用燈光的變化以及畫面中的運動,取得緊張的戲劇效果。該片榮獲1965年西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http://www.mtime.com/movie/27931/

特別關注:

《 魔術師 》1958瑞典,Ingmar Bergman伯格曼

一個由催眠師沃格勒率領的劇團在前往斯德哥爾摩途中的一個小鎮上,被當地的警察局長和相關人等扣留盤查,他們被勒令要當眾表演魔術,以驗證是否存在超自然現象。結果他們的耍寶把戲露餡,但在逗留過程中他們卻經歷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奇遇和變化,最終劇團受到國王的召見而重新上路。

本片為伯格曼帶來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是個喜劇包裝下的隱喻式寓言故事。影片借用沃格勒的行騙過程,蘊涵了多重內在寓意。片中有不少諷刺和針砭批評家和資產階級的內容,當然也有伯格曼一向的宗教命題,對上帝的存在和人與人的真正溝通也提出詰問和懷疑。

http://www.mtime.com/movie/11379/

註明:影片資料來自時光網站

[ 點閱次數:11386 ]

寓言式“神秘的警世恐怖”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9-03-01 10:28:53
Bookmark and Share

《滅頂之災 / 破天慌 The Happening》2008 美國恐怖災難電影

奈沙馬蘭的前作《水中女妖》就可看出端倪,他的恐怖故事和一般刺激恐怖電影不同,他的是寓言式“神秘的警世恐怖”。這種寓言式的概念是新鮮的。恐怕不是一般觀衆都懂得欣賞其中意思的。電影散場時,我聽到有觀眾似乎在譏諷:“這部電影是不是恐嚇我們下次不要靠近植物?”,啊,天。 縱觀那些影評,幾乎都是在惡批故事的邏輯,挑邏輯的漏洞,說什麽不夠血腥不夠恐怖(例如這一句“公園裡看書的女孩子用簪子自殺的時候,只是那麼一下子就完事了,渲染的不夠,既沒有渲染出血腥,也沒有表達出恐怖”),然後他們下結論了:“沒意思,很悶”(好電影對他們來説,就是不悶的電影,如此簡單),啊,天。爲何我看到有意思?難道寓言已經和一般平民不再親近?啊,好像我經常都會欣賞注重内在心理,描寫心靈的“悶”片其中的意思(從以前電影播映會后的討論,我就察覺了這一點)。順帶一提,從網絡上的平均評分的低分數來看,一般觀衆似乎不太能夠欣賞意涵内斂的法國片和日本片,爲什麽呢?我想,這就好比大部分人無法欣賞詩和哲學,同理吧。

我想,更尤其是,一般人對神秘主義敍事風格無法產生共鳴,主要因素是:他們不是神秘主義者。換言之,他們不是這類風格所期待的觀衆群。神秘主義的敍事特質向來傾向不確定性,多歧義,非理性主義,唯心觀,符號内延化,寓意即深邃又縹緲虛無,是比較屬於形而上的,内觀性的——那些並不是表面的東西。

(其實奈沙馬蘭的神秘主義還不是走得很遠,我看過一部泰國神秘主義實驗電影《熱帶疾病》,比《The Happening》更令人費解,影片到中間部分突然一個變調,后半部的寓言化情節大部分觀衆都覺得八丈金剛摸不着頭腦。)

許多觀衆覺得《The Happening》最費解的情節,恐怕是老婦人的出場之“必要”(例如這一句“最終還剩男女主角還小女孩,跑到一個只有一個老婦人的房子化緣,老婦人很奇怪,不知道是編劇搞的還是導演安排的,反正很奇怪”),甚至覺得不符合邏輯(因爲在此不可用“邏輯頭腦”,而應該用“寓言頭腦”。這好比是用唯物觀去理解唯心觀,用理性實證主義去理解非理性主義,同樣會落得荒謬結論的道理)。其實老婦人的寓意並沒有什麽多難懂的,不過,恕我不在此點出。

從《靈異第六感》到《The Happening》,看得出來,奈沙馬蘭的恐怖電影路線,似乎愈來愈傾向寓言化。因此,商業電影製片對純粹感官刺激元素的要求,以及反思考性,反深省性,以求配合那些“思不及義”的觀眾,恐怕將會是他日後如何在商業與人文之間保持平衡的最大壓力。畢竟寓言對他們要求簡單直接的腦筋來說,太形而上了。

當初看《神秘村2004》時,我也是有點覺得導演只是在故弄玄虛。我本身愛看驚悚片,但那種風格還是不甚熟悉。後來再看《水中女妖2006》,我才突然有所頓悟:原來奈沙馬蘭走的是寓言式驚悚風格路線!所以在看《The Happening》時,比起其他觀眾,我心裡早有準備了。

不過,他的電影懸疑有餘,驚悚不足。這毋寧也是他的不足之處。

然而,大部分人不喜歡的原因是什麼呢?影友說他覺得影片不像是驚悚片,導演只是純粹在故弄玄虛。

我倒覺得,驚悚不足,心理懸疑氣氛卻張力飽滿。還有,末世氛圍。而且值得思考的是,為何得要那麼偏重感官驚悚不可?

難道一部驚悚片除了驚悚,就沒有其他?這樣會不會太狹隘了?

另外,《The Happening》的詭異感很強烈,影片到處滲透著一種說不出的怪異氛圍。

我最喜歡的一幕是前面部分,公園里人們集體自殺事件,接著大廈下的走道,一具具肉體從天而降,前仆後繼地,彷彿末日來臨的氣氛瀰漫著每一個角落。然後,塞滿車輛的街道上,人們從車裡陸續像行屍走肉的腐屍一般走出來。人們的臉上扭曲著某種難以言喻的,猙獰古怪的表情,似乎表達著某種靈魂異化的寓意。一切是那麼地詭異,那麼地異常。

這種表演風格類似日本鬼片如《貞子》《迴路》等,是日本鬼片慣常使用的橋段,也是一種能逐漸滲透到心底深處去的恐怖手段(當然,這種心理滲透程度是因人而異的,正所謂“佛渡有緣人”。)。

恐怖橋段有好幾種,而好萊塢恐怖風格和日本恐怖風格是兩種大相徑庭的風格。

好萊塢恐怖風格最擅長使用的是配樂和剪接技術方面的驚嚇,屬於節奏快速的,速食的,喧嘩的,一味感官轟炸的,外在技術性的。

相比之下,日本恐怖風格則是另一種相反的路線,是比較東方式的,柔婉的,含蓄的,陰幽的,節奏緩慢的,經常會靜穆森冷得令人窒息的,毋寧更加內在“心理式”的。

引自: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12434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

劇情

一切都發生得很突然,沒有預警,沒有徵兆,散佈速度之快更是讓人沒辦法提防,幾乎在轉瞬間,就遍布了美國主要城市的各個角落,到處瀰漫著古怪且可怕的死亡氣息,這是一種驚人的破壞力,完全沒有任何理由和跡象可循……到底是什麼導致這一切發生得如此迅猛?完全摧毀了人類在行為上的自控能力?人類不再具備逃避危險和傷害的本能,也不再能夠意識到刀會刺死自己、火會燒死自己、水會淹死自己。沒有前因,更沒有後果,就這麼發生了,有人說這是一場恐怖分子的襲擊,有人說是失敗的生物實驗導致的,也有人說這可能是一件比魔鬼還可怕的武器,或者是一種失去了控制的病毒?可是人類甚至猜不透它的傳播途徑--水?還是空氣?

所以說,目前的狀況對於在費城的一所高中做老師的艾略特·摩爾來說,他最需要做的不是挖掘為什麼會發生這一切的根源,而是要趁著自己還有殘留的理智,從這個神秘卻致命的環境中逃出來,即使他和妻子阿爾瑪正處在婚姻危機中,但在災難面前,一切爭執都應該暫且不提。艾略特與阿爾瑪以最快的速度上路,先是坐火車,然後自己開車,與他們一起的還有艾略特在學校的朋友--數學老師朱利安和他8歲的女兒傑絲,一路驅車趕往賓夕法尼亞州的農場,他們將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到了那裡,希望可以避開這種恐怖且呈持續增長氣勢的襲擊。

然而,他們也很快就意識到,無論你逃到哪裡,無論你是誰,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安全,因為那個可怕的隱形殺手是不會放過任何人的……直到艾略特窺視到了隱藏在表相下的事實真相後,漸漸了解了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足以威脅到人類未來的力量,他決定放手一搏,幫助他那瀕臨破碎的家庭,得以倖存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另一篇影評:

[滅頂之災]電影愛好者的悲哀。
leoyulei發佈於:2008-07-06 01:09

首先表示哀悼,可惜了好導演好演員好題材,這麼多好湊在一起怎麼就成了不好了?不管M.奈特·沙馬蘭導演過多麼好的電影《第六感》,也不論馬克·沃爾伯格演過多麼好看的《人猿星球》《生死狙擊》,這都阻擋不了他們產出了一部爛片,當然爛是對於他們來講的,如果《天災》對於新手導演和演員來說的話,或許可以接受,但對於像他們這樣的高手來說的就太那個了。

該抓住的基本都沒有抓住,即便是想抓也是抓的不好,渲染的很不夠。

1.影片開始即進入主題,這個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的,但是仍然感覺比較突兀,不那麼流暢,公園裡看書的女孩子用簪子自殺的時候,只是那麼一下子就完事了,渲染的不夠,既沒有渲染出血腥,也沒有表達出恐怖。

2.工地上跳樓的幾位,有點可惜了,雖然也值得一看,但跳樓的水平還是差點,在跳樓到墜地的中間過程,如果有近鏡頭跟踪我想會比較好點。下面的工人看到有人墜樓顯出的表情也不夠真實,不夠震撼,就那個小胖胖,應該是個小工頭,還算撐得住了。

3.男主角的女朋友的事情比較突然和不自然,怎麼冒出來的,也沒有交代清楚,雖然後面有提到過一點,但仍顯不足,而且女主角表演的實在有夠差勁,差勁程度略勝於男主角,一雙眼睛雖然夠大,但是不夠有神,而且臉上沒有啥表情,有點表情還沒有表達出該表達的內涵。

4.當他們乘坐火車趕往別處時,火車突然停下,男主角問管事的人為什麼停車及和誰失去聯繫時,得到的回答居然是任何人,可是後面他們自己都能夠用手機和n多人聯繫上,我問,哪來的和任何人失去聯繫,他們真夠鬱悶。

5.然後他們乘坐汽車繼續趕往別處時,遇到一個士兵,這個士兵很愛說話,男主角覺得不大對頭,對女主角說這個士兵可能有問題,觀眾的期待應該是這個士兵應該果然有問題才對,可是這個懸念白設置了,結果是士兵一點問題也沒有,只是最後遇到一股風才中了邪,然後開槍殺人/自殺? ?鏡頭里沒有給。但我想可能是和之前在公路上那一段一樣,持槍的自殺了,後面的人撿槍自殺,可是這裡鏡頭並沒有表現是如何自殺的,或許導演認為沒有必要,因為之前已經有過說明,這裡用反手法更能襯托出其他的恐慌,可是結果是弄的我很鬱悶。

6.根據報導和揣測,男主角認為可能是因為一隊人多的緣故導致植物或者風之類的散發出毒素之類的玩意,於是想出要分出更小的組的點子,果然他們分開了,然後故事就只表一枝,不見了其他兩對,雖然最終這兩對又回合在應該是模型屋附近,即而中毒自殺,被車壓死那位倒還新鮮,不過其他的各位導演就不費那麼多鏡頭和時間了。

7.突然不知道怎麼就發現了一個掛在某處欄杆上的一個收音機,收音機在美國是可以隨便掛的麼,即便是的,從中間聽來的信息又有何用?沒有聽到的信息又做何用途?這個片段很神奇,莫名其妙。

8.然後他們看到了一個車,男主角到車裡聽了幾條新聞,而且男主角是提著行李跑到車那的,我很奇怪,他讓另外幾位在遠處待著別動,然後又發現那個方向有個房子,我們怎麼都沒有看見,也不給個鏡頭?才叫幾位一塊過去。

9.給小女孩子要吃的時候,更別提了,女主角要求要給小女孩子弄點吃的,男主角說了一個冷笑話,我看來是如此,不知如何之後女主角還說了句謝謝。去就去吧,結果兩個小男孩被不願出來的不知道是誰的傢伙開槍打死,男主角都跟屋子裡的人說的很清楚了,外面的空氣沒問題,我不知道屋子的人是不是白痴,還是美國人根本就沒有同情之心,反正是開槍了,還打死了兩個,我不知道為什麼,打死一個不已經是警告了嗎,為什麼還要打死第二個,而且是孩子,或者為什麼不開空槍警告呢?即便如此,最後物子的傢伙還說,再不走我就不客氣了,感情您客氣過似的。還有,在這種情況下,小女孩怎麼還有盪鞦韆的可能?即使會有,為什麼鏡頭一直切換到那個掛鞦韆的老樹上?還以為這個老樹要有故事發生呢。男女主角還針對這個樹展開了幾句小討論,說什麼楓樹,有說什麼不是之類的,奇妙。

10.最終還剩男女主角還小女孩,跑到一個只有一個老婦人的房子化緣,老婦人很奇怪,不知道是編劇搞的還是導演安排的,反正很奇怪,一下子,災難片成恐怖片了,也就是通常的水災,隕石災,地震災,火山災,病毒災之類的災難片變成了電鋸驚魂,死神來了,隔山有眼之類的恐怖片了,我靠!我再靠! !

11.最後在尚安全的景況下,男主角不知道發什麼瘋,非要走出好不容易用抹布之類封嚴的屋子,和毒風對著幹,結果還贏了,而且那邊女主角也不甘示弱,領著小女孩一起走出了屋子,兩個人相互握手之類的,風很大,但沒用,只是襯託了一下浪漫的情節,導演或者編劇想讓他倆死或者浪漫我都能忍,但忍不了美國人連下一代也不考慮,領著小女孩就出來了,敢情不是您生的娃!或許是導演或者編劇知道他們死不了,毒風戰勝不了他們,威脅不了他們,所以才讓女主角帶著小女孩出來,我靠,你們傻啊?唉,無語。

要說的該說的太多了,反正跟我看預告片的時候差遠了,最終甚至都快忍受不了了,全片其實基本上也就是預告裡的那幾個鏡頭夠點意思,其他的不管導演來的是什麼希區柯克的風格或者誰的橋段,一個字,非常非常的不好。不過,就說這麼多吧,11點,也還行了,呵呵。不同之處,希望大家指點。

另,片頭有一段音樂個人感覺還算不錯。

回复(76) |引用(0)|收藏(0)|推薦給朋友|推薦到群組|2587次閱讀|
標籤:滅頂之災
下一篇:比較喜歡的一個演員,難得。 >> <<�上一篇:對電影《阿甘正傳》的一句話影評

2008-07-06 15:17不喜歡這部電影,很多橋段都是生搬硬湊。

--------------------

回复
匿名

2008-07-06 15:38說的是啊,原本是因為馬克我才看的,又看了預告覺得還不錯,結果卻。 。 。 。

--------------------
喜歡哲學。
leoyulei

2008-07-07 02:55為什麼逃逸的時候3個人的車子到死了人,5個人的隊伍倒不死了,說不過去啊!

--------------------

回复
匿名

2008-07-07 10:40最終並沒有說事情的起因是什麼,因為一切都不明了,都是推測,最後連一個人的時候,那個老太太,也死了,而且我覺得人少就不會死的推測純粹是瞎推,好像是賦予植物或自然界意識了。總體事情的原起好像是和植物有關,但到底是怎麼回事,都是不清楚,我想片子可能是表達一種人類的危機感吧,災難不知道何時何地會發生,但總是會發生。

--------------------
喜歡哲學。
leoyulei

2008-07-08 02:06史上最偷工減料的災難片!大範圍災難的起源就是一陣風刮過,樹葉沙沙響……我靠,預算不多也不能這麼糊弄人吧!其他的樓主文章已經寫的很到位了,完全贊同!真是看得讓人鬱悶無比,幸好不是在電影院看的。

--------------------

回复
企鵝

2008-07-08 21:19或許製作班底真的想表達更新更深的想法,但是很可惜,在觀眾看來是沒有那麼到位的,更可惜的是不太可能原來班底重新拍攝了,已成歷史,已成遺憾。

--------------------
喜歡哲學。
leoyulei

2008-07-09 00:43根據你說的情節確實是很多漏洞,我也感覺到了,不過不能掩蓋這是個好片子的事實。

--------------------

回复
匿名

2008-07-09 11:19有漏洞不一定不是好片子,比如《勇敢的心》,好像前十分鐘就被很多歷史學家發現有很多漏洞和不妥,但它仍然是基本所有人都承認的經典之作,但是《滅頂之災》不同,我之所以列舉它的漏洞正是為了說明它並非能稱的上是好片,更細的我就不說了,有時間你可以看看《迷霧》,我認為也非好片,儘管也有很多稱其好,而且是根據恐怖大師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它們的漏洞對影片的危害在於其漏洞的不應該,也就是有點過了。

--------------------
喜歡哲學。
leoyulei

2008-07-09 03:40都被預告片給騙了。與LZ感同身受,英雄所見略同。

--------------------
公車5分鐘一班,地鐵9分鐘一趟,而有些東西一生只有一次。是你下錯了站?還是我上錯了車?
回复
MovieMania

2008-07-09 11:23 MovieMania說的是,而且從你頭像我感覺到我們的鑑賞標準應該有些相同的地方,《功夫熊貓》不愧是好片子,儘管是好萊塢拍的中國風格的影片,但抓住了精髓,雖然看影片時我感覺到沒有達到和預告片一樣完美的程度,但仍然是頂住了,算是和預告片的感覺差別不大,好片,喜歡。

--------------------
喜歡哲學。
leoyulei

2008-07-10 14:22樓主這句話經典:一個字,非常非常的不好!

--------------------

回复
匿名

2008-07-10 15:28原本想說,一個字,不好。最後改成非常非常的了,呵呵。看來朋友看的很仔細啊。

--------------------
喜歡哲學。
leoyulei

2008-07-11 14:03看了你的所謂評論,我在想你小學畢業了嗎?說得好像振振有辭,你是在挑漏洞,不是在評論電影,不過向你這樣沒文化的人,也就是肥皂劇水平,可以理解你的淺薄和無知,但是別出來丟人好嗎?回家餵豬去吧,對你來說那是一份很有科技含量和前途的職業。保證再也不會來你這了,雖然是第一次。

--------------------

回复
匿名

2008-07-11 14:39這位仁兄很有意思,為什麼要用自己說的話來證明自己話裡的內容呢?或許我真的沒有文化,但我想你是缺乏人格的,我本不想罵人,何必要逼我呢?我也不願再加多說,僅此而已。

--------------------
喜歡哲學。
leoyulei

2008-07-11 21:11此片觀後感:這片是神經質,裡面人也神經質。很是莫明其妙。

--------------------

回复
fsy

2008-07-12 08:55神經質,這個詞語用在這裡還真是很合適的,呵呵。

--------------------
喜歡哲學。
leoyulei

2008-07-11 21:26往往很多優秀的,經典的片子是在N年之後被發現的~~這部片子的主題很好,其他的都被樓主發現了,呵呵~~

--------------------

回复
匿名

2008-07-12 08:56是的,主題不錯,只是拍出來的觀看效果有點差而已,當然它也不是一無是處的,呵呵。

--------------------
喜歡哲學。
leoyulei

2008-07-12 08:52開始對這部片還蠻大期待的,以為會有什麼大鏡頭,但是一整部看下來就只剩下失望跟鬱悶

--------------------

回复
匿名

2008-07-12 08:57期待往往是失望大於希望的,正如國內的很多所謂大片一樣。

--------------------
喜歡哲學。
leoyulei

6.2

[ 點閱次數:11106 ]

回顧2009年1月,企鵝最愛影片  ◎  劉富良
企鵝的心腹,偏愛名單 2009-02-26 10:54:21
Bookmark and Share

觀影量:45部

思考命題:我們的愛,消逝于時光與風裏,留下拖曳的影子,徘徊在深夜的廣場

1. 《 亞歷山大廣場 》1980德國,R.W. Fassbinder法斯宾德

故事发生在20年代末的德国柏林。弗兰茨刚刚出狱,他四年前因谋杀女友被判入狱,如今他决定重新做人。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弗兰茨很快就尝到滋味。他以前的朋友大都自顾不暇,无力帮助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沦之后,他成了一个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上叫卖“人民观察家”的报贩子。

很快,他生活中又出现了一批批各色人物,要把他重新引入歧途。一个魅力十足的神秘人物莱因霍尔德,善恶难辨,但十分吸引弗兰茨。弗兰茨盲目的信任和依赖这个陌生人,身为犯罪集团头目的莱因霍尔德却利用了弗兰茨,甚至在一次追捕中把他推出车外,弗兰茨因此失掉了一支胳膊。

弗兰茨伤愈之后,更加坚定地要重新开始。他认识了一个单纯的姑娘米策,两人相爱了。米策在弗兰茨不知道的情况下,用卖淫的钱来养家,弗兰茨十分感动。但罪恶没有忘记弗兰茨,弗兰茨被迫再次同流合污。莱因霍尔德勾引并杀害了米策,把弗兰茨推上生活的绝路。弗兰茨在痛苦和混乱中,精神失常,被关进疯人院。

最后,莱因霍尔德终因杀人罪被判刑入狱,弗兰茨出院后成了一个工厂的守门人,在麻木中了此残生。

http://www.mtime.com/movie/10209/

2. 《 影子 》1959美國,John Cassavetes 卡薩維茨

对少数人群体的关怀,是约翰·卡萨维兹的《影子》的中心主题。个人应该怎样生活下去,在面对挫折和不平等的时候?读卡夫卡,就能体会到那种深切的痛苦。也许有人说,只要内心够坚韧,就能渡过难关,其实表明那个人还是一个普通的正常人。而对不正常的人,想要所谓“健康”的活下去,有时就像是复制人想活下去的愿望一样是不可能的。本片片名之所以叫做《影子》,就是指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只是像影子一样,没有办法面对炽烈的阳光。

本片的导演约翰·卡萨维兹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独立电影导演、编剧兼演员,被认为是一名天才和梦想家,其一生留下许多实验性很强的作品,大多是由他独资拍摄,因此也拥有一般好莱坞电影无法得到的最大程度的创作自由。

http://www.mtime.com/movie/26430/

3. 《 時光與風 》2006土耳其,Reha Erdem

一个贫穷的小村庄依靠这高耸的山脉,面朝着无边的大海,侧面是橄榄树的院子。村民都是简朴而勤劳的人们,在与严酷的自然奋斗中生活。在日常生存的基础上,他们靠土地和饲养的一些牲畜谋生。就像他们周围的动物和树木一样,他们明白他们的存在是短暂的,因此对生活都怀着一份理智的顺从的心态。他们顺从土地、空气和水,天、黑夜和四季的节奏生活着。每天的时间被念祷文分成了五个部分。每天,所有人们的活动都是在这五个片断中度过...

http://www.mtime.com/movie/57896/

4. 《 我們的愛 》1983法國,Maurice Pialat 皮亚拉

苏珊是一个16岁少女,因在家中得不到关爱,到外面到处勾搭,找了很多男朋友。她的乱交行为引起全家不满,包括她那神经质的母亲和乖戾的哥哥。孤僻的父亲虽然理解她,但后来离家出走,跟另一个女人跑了。而苏珊自己也草草出嫁,移民美国。

http://www.mtime.com/movie/12119/

5. 《 無限春光在險峰 》1970意大利,Michelangelo Antonioni 安東尼奧尼

越战期间,美国大学生掀起了反对战争、要求民主的学生活动,马克是洛杉几大学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中,马克很多同学和老师被当局扣押了起来。马克和同学也在一次和警察的对抗中,马克失手打死一名警察,在当局的通缉下,马克开始了他的逃亡之路。

另一方面,在大商业公司上班的秘书达莉娅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独自驱车穿越沙漠前往菲尼科斯。路上的各种情况令她更加厌恶。两人在路上相遇,相处融洽,很快就在一处荒漠中开始做爱。就在他们做爱的时候,整个山谷中遍布了做爱的男女,一时间荒野中充满活力和浪漫。马克为飞机加上油,还为飞机重新涂上荒诞色情的油彩,两人亲切告别。

警察发现了马克,在降落的时候击毙了马克。还在荒漠中行驶的达莉娅听到收音机中传来的消息,悲伤不已。在到达了菲尼科斯的别墅,听到一群资产阶级大亨充满金钱铜臭味道的丑恶对话之后,达莉娅联想到马克的遭遇,欲哭无泪。  

http://www.mtime.com/movie/22263/

特別關注:

《 血色黑金 》2007美國, Paul Thomas Anderson

故事发生在1898年,是一个由家庭、忠诚、权力和石油交织一起之后衍生出来的史诗传奇……那是一个非常有煽动效果的荒凉边境地带,在一个世纪之交,加州即将进入的是一个因为石油开采而走向繁荣昌盛的时代。我们将会跟随着丹尼尔·普莱恩维尤的脚步,他那多姿多彩的经历,就是石油年代的一个政治性的缩影。

丹尼尔原来是一个银矿的矿工,穷困潦倒、前途渺茫的他,还在一次意外中摔断了自己的腿。决定放手一搏的丹尼尔意外获悉一条秘密的信息,那就是位于美国西部有一个不大的小城镇,那里的土地竟然有石油不断地从地底下渗出来。丹尼尔变卖家产,带着他的儿子H·W动身前往那个几乎被灰尘与黄土覆盖了的小城镇,抓住这个对于他来说,有可能是最后一次的机会。幸运的是,丹尼尔和H·W瞅准了时机,他们的运气和财富,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成倍地积累起来,社会地位也随之迅速串升。然而随着成就越来越多,丹尼尔的灵魂也开始缺失,他成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商业骗子。花去了整整29年的时间,丹尼尔终于完成步入富豪的宏伟愿望,成为一代石油大亨,可是他也开始丧失一些人性中最基本的品质,比如说爱、希望、社区、信仰和雄心壮志,甚至还危及到了他与H·W之间的父子之情,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那代表着堕落与欺骗、滚动着的石油。

当邪恶冒头,一位似乎象征着纯洁和信仰、魅力非凡的传教士伊利·桑迪也步入这片腐朽的土地,于是,一场发生在财富、工业与宗教的圣洁、忠诚之间的冲撞展开了……如果说富有的企业家是那种善于玩弄手段的骗子,那么传教士则更像是某种阴谋家,当矛盾被不断激化的时候,即使是道德上最不明确的划定,也是让人感到无比信服的。

http://www.mtime.com/movie/52904/

註明:影片資料來自時光網站

[ 點閱次數:11362 ]

恐怖,是因為再也無法回到正常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9-02-23 22:14:28
Bookmark and Share

Photobucket
《Cabin Fever 屍骨無存》2002年美國

我最喜歡的恐怖電影之一,並不只是停留在感官轟炸的層次,較傾向心理層次上的幽恐感,但這種恐怖真的是可以嚇到你的心裡面去。

尤其是片尾時刻,一再對比出事前和出事後的天淵之別。啊,一切變得都不一樣了,而你再也無法回到過去那種平淡安逸的日子,日常生活因此變得遙不可及而顯得珍貴起來,而無比懷念,也因此充滿了鄉愁與悲哀。而這“再也無法恢復正常”的深刻悲哀便潛入人們心坎底,化作一抹威脅著吞噬生命,或永遠扭曲生命面貌的陰影。渺小的人類,面對龐大的神秘力量,非生命的陰影,這才是最令人感到可怕的因子。此生無望,從此與生命的美好絕緣,只能躲藏在陰暗無人的角落,獨自面對全身逐漸異變潰爛的皮膚,一片一片無情剝落。皮之尚且不存,靈何以安?嗚呼哀哉,是人,亦非人也。嗚呼哀哉,生不如死啊...

請你務必想象你就是那不幸者,想象他所承受的痛苦,與悲哀。不入虎穴,焉能得虎子?不投入生命的百般恐懼,不潛入靈魂最陰暗底處,又焉能真的體悟恐怖電影的精神元竅?

引自: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43987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劇情
在大學的最後一年,幾個好朋友傑夫、卡倫、保爾、瑪西和貝特來到一座深山中度假。偶然間他們發現一個偏僻的船棧,幾個人決定在這裡度過工作前的最後幾天。但是很快便有人感到不舒服。

卡倫的皮膚似乎因為體內的某些東西燒起了小水泡,大家都為此感到震驚和厭惡。他們看著自己朋友的臉慢慢惡化,為了避免傳染,他們把病人鎖在了小棚子裡。在他們商量該如何救卡倫的時候,發現他們這些人無論誰都有可能被感染。很快,這種...

[ 點閱次數:11089 ]

深諳心理,滲入靈魂的恐怖大師——Stephen King的恐怖故事讓我喜歡的理由  ◎  劉富良
企鵝的頭腦,導演關注 2009-02-20 23:24:27
Bookmark and Share

Photobucket Photobucket

網上有人說:

我想,這也是史蒂芬·金的小說雖然絕大部分被改編成影視劇,但大部分只是他的忠實FANS才津津樂道的緣故吧。那幾部成功之作,卻無不是傾注了電影編、導的很大心血,都是屬於再創作的範疇了。當然,也需要指出的是,史蒂芬·金的影視改編作品從來沒賠錢過,不管是別人導演的,還是他親自操刀的,至少全部都收回了成本,這固然和書迷的捧場有關,但恐怕也和他的故事當中那層出不窮的小小的驚喜有關,也就是前面比喻中的一個個精奇的小鎖鏈。它們是那樣的有趣,以至於你不強求的話,都可以原諒整部作品的無序。因此,如果大家能夠不在乎整部電影的邏輯和內涵的話,觀賞過程還是不失趣味性的,光是四個朋友和異型幼蟲對抗的場景就很好玩,而那隻“上身”的外星人,居然是個異常饒舌的傢伙。。。


我的看法:

以上說的不無道理,但視野只停留在故事的表層。我想要補充。我本身超愛看恐怖片,但一般一昧炒弄刺激的恐怖片並不能滿足我,我喜歡的是能深入心坎深處的恐怖,能觸及靈魂的恐懼和戰栗。

Stephen King小說所改編的科幻恐怖電影我也看了一些,如:

《Christine 克里斯汀魅力(1983) 》,
《Cujo 狂犬驚魂(1983) 》,
《Cat's Eye 貓眼(1985)》,
《It 小丑回魂(1990) 》,
《The Stand 最後一站(1994) 》,
《Langoliers 海市蜃樓(1995) 》,
《Thinner 瘦到死(1996) 》,
《Shinning 閃靈(1997)》,
《Green Mile 綠色奇跡(1999)》,
《The Dead Zone 死亡地帶(2002)》,
《Rose Red 血色玫瑰(2002) 》,
《Dreamcatcher 劫夢驚魂(2003) 》,
《Kingdom Hospital 王國醫院(2004) 》,
《Riding Bullet 騎彈飛行(2004) 》 ,
《Desperation 絕望(2006)》,
《1408 幻影兇間(2007)》。

誠如你所言,沒錯他的恐怖故事的確存有著以上的缺陷,而且天馬行空得過分了一些,不太合邏輯(卻添增了幾分靈異氣息),不苟同文壇的標準規範要求,但他實在有其獨到之處。比如說,大部分恐怖片的驚悚效果都只是停留在一昧感官轟炸的層次,而且人物角色臉孔模糊單薄,但Stephen King的恐怖故事在人物性格塑造上花了一番心思,雖然總是愛用童年陰影的記憶這一橋段,但起碼使得角色更具立體感了。另外,其絲絲入扣的日常生活細節描寫,也使得驚悚效果更具內在心理層次。

還有一點,氛圍營造,懸疑感以外還附有迷離撲朔,似幻還真的,某種對四周環境感到不確定的心理焦慮感,以及一絲絲對四周環境再也不信任的詭異感,這就是其恐怖故事的精彩“感”人之處了,那情境就像是,一個厲害講鬼故事的人,其厲害處不在於故事內容,而在於其語氣的抑揚頓挫,就是有辦法讓你感到四周漆黑的空間裡,似乎有什麼一絲絲無形的東西潛伏著,伺機著,讓你感到甚至連稀薄平常的空氣粒子也隨時即將吞噬你的存在感,讓你的神經變得歇斯底里,讓你的想像力和猜疑心脫韁。 。 。

其實還有一點,Stephen King的恐怖故事裡總是充滿一股張力,這股張力是由超乎人力之外的神秘力量,與命運的未知數,以及人們的心理對這不可掌控的神秘最深層的恐懼,所形成的。 。 。

p/s:寫得倉促。其實本是為了回應某篇文章,寫長了所以放在本身的博客裡。其實我許多篇影評都是這般延伸而來,靈光一閃一蹴而就寫成的。

引自: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323012/

9.7

斯蒂芬·金

影評(14)

收藏(15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生平

美國恐怖小說作家中有斯蒂芬·金,就像中國武俠小說作家中有金庸一樣,兩者都是巔峰人物,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斯蒂芬·金是當今世界上讀者最多、聲譽最高、名氣最大的美國小說家,在美國及歐洲,他的名字幾乎是婦孺皆知。金的每部小說發行量都在100萬冊以上,在80年代美國最暢銷的25本書中,他一人便獨占7本。自80年代以來,歷年的美國暢銷書排行榜小說類上斯蒂芬·金的小說總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因此,他被青年一代奉為“恐怖小說之王”。

金的作品數量之多、想像力之豐富,對讀者來說始終是一個謎。其實他從不冥思苦想,而是靠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來觸發靈感。看到垃圾堆的舊冰箱裡有隻死鳥,他會想像人們發現冰箱裡凍死一個孩子時的驚人效果;看到超級市場裡一位顧客舔自己的手指,他便設想一個人若是切割自己的肢體可以忍耐到什麼程度,從而寫出一個現代魯濱遜在荒島上靠吃自己的肢體充飢的恐怖故事……他小說的魅力不在於描寫恐怖,而是用懸念和暗示來激發讀者的想像力,以至於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最佳的效果是讀者在閱讀他的小說時因心髒病發作而死去。


斯蒂芬·金對愛倫·坡等恐怖小說的先驅佩服得五體投地,同時也受到現代恐怖電影及電視的啟迪。但他的作品之所以受到歡迎,最主要的是他善於把離奇古怪的恐怖故事和城市小鎮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給都市的平庸生活帶來刺激,從而與人們世紀末的焦慮形成心靈上的共鳴。生活中誰沒有恐懼感?誰不怕死神光臨?有的心理學家認為,越是讀斯蒂芬·金的小說,越是在精神上經歷恐怖的幻覺或場面,便越能激發出與生俱來的恐懼感。

儘管對斯蒂芬·金作品的價值向來存有一些非議,甚至有作家對其不屑一顧,但廣大讀者對他作品的追捧和厚愛則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2003年,斯蒂芬·金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終身成就獎”。

斯蒂芬·金寫了這麼多恐怖小說,照理說應該是個膽大包天的硬漢了,其實恰恰相反。他膽小如鼠,並且害怕黑暗,晚上不亮燈就睡不著,“總是害怕自己驚醒過來,感到有一隻潮乎乎的手抓住我的腳脖子”。他也很迷信,怕街角的黑貓,怕13這個不祥的數字,如果打字打到第13頁,他一定要拚命打下去直打到頁碼數字吉利為止。不過與鮮血和挖出的內臟相比,他最怕的還是不能寫作。他寫作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發洩從童年時代起蘊藏在心中的仇恨和憤怒,所以他身不由己,欲罷不能。一旦停止寫作,他就會失去理智,“我害怕自己變成瘋子”。

他的寫字台上放著一個讀者寄給他的禮物:一個大玻璃圓球罩著一個張著血盆大嘴的響尾蛇頭,每天上午他面對這件禮物寫作1500字。他還沒有發瘋,至少現在還沒有。他是否心理變態或精神失常,心理學家日後自有分曉。不過在我們看來,在科學技術充分發達的今天,文壇上竟會出現這種近於瘋狂的斯蒂芬·金現象,的確值得深思的。 

發布者:Mtime

[ 點閱次數:13945 ]

半年,時間異獸/海市蜃樓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9-02-15 22:15:25
Bookmark and Share

《海市蜃樓Langoliers》1995美國科幻電影

我們對坐。

半年光景了。

時間無感覺般流逝,青春無聲無息地消耗....

我們和從前一樣厭倦著。

半年不見了啊,怎麼感覺像兜個圈又碰頭,不過返回原點?

荒蕪的城市里漂流著......

“那麼”,你問
“這半年,你找到了嗎?”

“陸續和一些幽靈擦身而過”,我道
“但,談不上什麼實在接觸的意義吧。”

幽靈往來穿梭的國度......

那時,我腦海里浮現編自Stephen King小説的科幻電影LANGOLIERS的畫面。

( 我們陷入某個不知名的,喪失能源與溫度、死寂一般的星球。
在那裡,火焰無法被點燃,引擎無法被啟動,
血液仿佛凝固著,吶喊迅速被吸入一片深邃的靜默里。 )

我們恍如融入了那個畫面......

( 等待、在死寂的星球上等待,
等待一大群佈滿天空、巨口利齒的時間異獸,
將我們、將整個星球三兩下吞噬掉。 )

後記:
這篇抒情小品文式電影感想,無關電影評論,只是年屆三十時刻,一番針對時間的遐想浮翩。《海市蜃樓Langoliers》是想象力相當豐富的科幻故事,也是我看過的最具震撼力的科幻電影之一,它對我的影響非常深遠,啊時間啊,這個亙古的文學命題,當中多少滋味在心頭。

引自: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51577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剧情简介:

一行人座飞机,不小心穿过了一条时间裂缝,机上大部分的人都消失了,除了几个在睡觉的人,他们请求地面支援,结果没有回应,他们只有自己降落在附近的机场上。可出人意料的是,机场里没有一个人,连工作人员也没有,机场静悄悄的,云没有在漂浮,没有回音,火材划不燃,东西没有味道。

随后一群金属怪物冲过来吞吃机场,他们被迫逃出“机场”(昨天的机场??)他们决定再乘飞机到其他的地方看看,结果他们发现了天空中有一条长长的裂缝,最后他们走出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影評1:

无味的过去——兰戈利尔人(the langoliers)
来自: 老牛

我不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什么时候了,电影实际拍摄于1995年,那一年好莱坞拍出了太多的经典,“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这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大概不会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
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觉得异常惊悚恐怖,但看完后,我不记得这部电影叫什么名字了,很多年以后,我在书店翻书,无意的发现斯蒂芬金的一部小说,兰戈利尔人(the langoliers),似乎正是这部电影的原著。
  
从电影角度来说,这部电影拍的实在太一般了,其中的电脑动画制作还得到了当时影评人的一致恶评,但它的情节,仍跟斯蒂芬金的其它小说改编的电影一样,充满悬疑曲折,十分吸引人。
  
兰戈利尔人是一个严厉的父亲捏造的虚构人物,用来吓唬他那可怜的儿子,一旦不拼命争取机会,那些矮小多脚的、长着一张带锯齿牙齿的怪物,就会来把不听话的小孩吃掉。电影里的一群人,因为飞机误穿过了一个时间的裂缝,意外的停留在了原来的世界,这个时间是过去的十五分钟前的时间,这个时间里什么都没有,机场、房子里面空空荡荡,食物和酒淡然无味,火柴无法点着,汽油无法燃烧,而且这个时空会被迅速的兰戈利尔人吞噬掉,它们成了吞噬过去时空的怪物,高效、环保的清除着已经过去了的世界,最终的结果,当然是被时间遗漏的人找到了时间裂缝并冲过去,回到了原来的时间。
  
同其它被改编的经典电影如“闪灵”、“绿里”、“肖申克的救赎”相比,这部电影只能说是斯蒂芬金的小说电影中不算成功的一部,但也算较好的保留了原作小说的那种神秘和震撼的氛围。斯蒂芬金也无意讲一个霍金式的关于时空、穿越的科学故事,他的这部作品中,一切事务,过去以后将变得索然无味的,而且很快会被吞噬消失,永远无法挽回。按科学点的说法,即使我们有办法回到过去,但我们什么也看不到,时光倒流改变不了任何现实——或者说,只要过去,那所有的贴上时间标签的一切就已经不存在了,它们都已经被那些怪物吞噬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影評2:

对电影《海市蜃楼》的一句话影评
脂若香尘 发布于:2008-04-25 03:37

悬疑大师的恐怖制作,十年旧片仍很精彩。能在凌晨两点钟还强忍着睡意看完这部老掉牙的电影,就只能说明不是演员演的好,就是编剧很一流,答案是鱼与熊掌都兼备。没看过原著,可能书本作品会更严谨一些,电影中的BUG较多,但这不能掩盖剧情的出色,有些地方在现在看来很幼很雷,可是踏实的剧情和接连不断的小包袱还是让人欲罢不能,看得很痛快,看得也无奈,死亡与伤害永远不能避免,在这部小成本粗糙制作的电影中仍然能看出经典肖申克的救赎的影子。大师就是大师,神就是神。就这么一部极其不完美的作品仍能反映出人生的处处哲理,很不简单。不愧是大神的作品——史蒂芬。金,这位恐怖大师真可以称得上是好莱坞的泰山北斗,不枉人称他为武侠界的金庸。很好很强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影評3:

这才叫惊悚片
来自: 夏寂 (南京)

太多的电影被冠以惊悚的头衔,但是真正能让你灵魂为之一颤的其实很少很少。太多的恐怖片,感官上的刺激,一开始或许还能让人有些感觉,然后越来越麻木,最终如何的血肉横飞你连眼睛也懒得眨一下了,没意思。

深入人心的惊悚应该是心理上的,不是史前动物大屠杀不是地狱使者的残暴,而是源于生活美化生活却突然逻辑上一转弯,似乎什么也没展现,但却在观者的心里激起了恐惧。人类的一切恐惧皆来自对未知的不明,当把一切展现透彻时,就没什么好怕的了。

[ 點閱次數:12021 ]

生命的風景,愛與自然,回歸性靈的旅程  ◎  劉富良
企鵝的瞳孔,電影感想 2009-02-11 00:01:31
Bookmark and Share

《走出非洲》(1985)故事的成功之處,除了感人肺胕的愛情主線,尚涵括更廣褒的生命視野。

女主角為何遠赴非洲,在非洲建立家園?這牽涉到西方人的非洲情意結。

非洲,對一些人而言,其實是一種憧憬——逃離城市冷漠現實,擺脫現代機械文明施加於人的精神枷鎖——是一種回歸,對淳樸本性的還原嚮往,對單純生活的理想渴望。

她的幸福不過是一粧紙上的婚姻,丈夫如同凡俗世人一般汲汲於算計、利益與表面交往,戴著面具擅於禮節地對應身邊一切人與事。

直到她遇見他。

她被他所吸引的特質是:他擁有一顆赤子之心,崇尚自由的靈魂,自在灑脫的生活態度,野性的自我和不羈之中卻又融合溫和、至情至性的性格。和他在一起,她逐漸明瞭生命之真的境界、溝通的誠懇、情感的溫暖。

於是在電影結尾時刻,雖然不能彼此長相廝守,雖然終究得要離開非洲,對此生她已無悔無求,因為,這個珍貴的生命歷程,已足於人一生的回憶。

參閲: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50328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錄:

劇情
根據作者凱倫布里森(Karen Blixen)以筆名伊莎丹尼森(Isak Dinesen)寫成的回憶錄所改編。

在導演刻意求工的漂亮包裝下,非洲的原野風光和約翰·貝利的浪漫配樂均顯得美不勝收,男女主角的搭檔頗有磁性。影片榮獲第5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

故事敘述凱倫(梅莉史翠普)於1913年為了利益嫁給丹麥貴族布利森公爵,而跟著夫婿前往非洲肯亞從事咖啡種植,丈夫風流成性,但凱倫卻為非洲的風情與人民深深著迷,也因著心靈空虛,她愛上了神秘的獵人鄧尼芬(勞勃瑞福),兩人就在非洲的廣大草原上譜出了一段難忘的戀曲。

當凱倫被丈夫傳染梅毒之後,她對婚姻完全絕望,感情自然倒向丹尼斯,可惜熱愛自由生活的丹尼斯不願意承受凱倫的愛情束縛,最後死於飛機事故。最後凱倫也離開了非洲。

發布者: Mtime

[ 點閱次數:10633 ]

頁數 : << 1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49 >>

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的灵魂

筆名企鹅先生(Penguin)。同时是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者。生命里有三大热爱:第一是写诗(零的睡眠,眼睛事件,地下国度,寂寥大地,四月感觉)第二是看电影,第三是唱歌,皆是浮生时时刻刻忧伤的出口。 1976年8月生于怡保市,狮子座。“声色男女”电影俱乐部活动委员之一。 最喜爱的诗人夏宇、陈克华,作家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张惠菁、米兰昆德拉,导演蔡明亮、格林那威、贾木许、侯麦。 欢迎浏览我在电影网站的主页 〉〉〉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11月 2024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23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