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頁數 : << 1 ...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 49 >>
他是圍棋神童、難得的天才。他具有超於一般人的高超智慧,觀棋如神,進退攻守之間彷彿洞燭所有格局。他具有純粹的心靈,感時憂國,處亂思定,心求寧靜致遠。同時,他也是孱弱的身軀、平凡的蒼生、一介書生、希冀安穩的靈魂。
我喜歡看傳記電影。傳記電影刻錄人的跌宕一生,觀人一生故事,彷彿長一生的智慧啟迪。好的傳記電影不僅在於如何將故事說得精彩煽情,而是在於畫形也畫神,好的傳記電影應從細膩描述事件與人物的糾結之中,引導出主角的人格氣質,反映其精神世界。意即畫法之理:從摸其輪廓到其骨格再到其神氣,三個層次。
《吳清源》是田壯壯繼重拍《小城之春》之後的作品。含蓄、凝重、沉鬱、遲緩的風格,這也是他與其他中國導演如張藝謀賈彰柯不同的特質。他不屬於喧嘩,他的電影是寓動於靜的,不愛顯露,無市井氣,較之其他導演更內斂,不領悟這一點,自然不會欣賞他的影片。
但也因此,他的敘事風格也突破中國電影的寫實主流,較具精神性,更古典,更脫離庸俗。寫實風格往往會陷入一項缺點就是無法從描寫現實提升到更形而上的精神哲理,或曰無法從形到神。這層神韻/意涵/純淨,或許有點類似小津安二郎所達致的意境,也是中國導演無法達致的精神性。我愛看日本小說如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村上春樹,大致上也是因為領略此精神性。
村上春樹說:“無形的東西比有形的東西更重要。”藝術也概同此理唄。
說回影片。日式表演和對話,使人物更雅緻(也是中國電影普遍缺乏的氣質);節約敘事,稀疏二三劃卻得以超以像外。不過比之小津安二郎的淡雅、清爽,田壯壯似乎凝練了些。前者好比秋菊,後者好比寒梅。最明顯的是畫面色調,《吳清源》幾乎通篇盡染濃郁幽深色調,或湛藍,或鵝黃,顯得落力。
說回故事主題。且分三章。
第一章:世界
雖說世事如棋,觀思棋局如同洞察局勢,但世間格局豈能一人之力所及所能掌控。即使他的棋藝到達思路百步的境界,但終究是一名書生,身逢戰爭亂世無以撥亂反正,就連家裡玻璃被日本民族主義者拋石頭砸破,他也無可奈何。面對激流一般的世間紛擾動盪,他猶如水上飄零之花。中國被侵之際,他躲在療養院裡;東京被炸時刻,他與妻子如喪家之犬東奔西藏。個人與世界,棋局與世局,一小一大,即使是棋神,也無法對策抗衡,此庶民之哀。
第二章:真理
他棋藝精湛,精通棋理。他能算人棋路,觀棋時心念百轉揣測變數,使他在圍棋界百戰百勝。腦之速心亦隨之盪,如風吹葉動,敏感的情思、騷動的心靈,他比庸俗之徒更渴望達致寧靜的境界,更渴望接近不變的真理。因此他信仰宗教。但是,他提倡博愛的烏托邦未能建立,組織朝向霸權管治,不再是理想國,真理要落實於混濁塵世不受污染談何容易,他的信仰破滅,唯有重新回歸棋壇,至少棋藝是他唯一可以確定的,他遂以藝術當作信念所歸,將性情寄託於圍棋造詣上。
第三章:命運
天才也相同於凡夫俗子,一樣屈服於命運造化,有旺亦有衰,吉凶難料,刑劫忌煞無可避免。天生體弱病來折磨,戰亂隨時無情奪命,意外遭逢喪失智力,命運的強大力量如視萬物為芻狗,即使是貴為萬物之靈的人類,蒼生可憐亦在於此。命運是人類永恆的命題,如何面對世界、探索真理、安身立命,是人類哲思亙古所繫。人的一生,來去是這三件事啊。
參閲
http://www.mtime.com/my/203949/blog/571463/
—————————————————————————————
劇情
描寫了圍棋大師吳清源的傳奇人生。他創立了獨樹一幟的“調和”理論,是將中日民族完全不同的圍棋理念融會貫通的第一人。
幕後花絮
·本片劇本由阿城完成,田壯壯談起跟阿城的合作:“阿城是個智者,我感覺自己並不是跟他一起工作,而只是向他學習。他給了我不少意想不到的創意和靈感。”
·在片中張震扮演一位圍棋大師,但張震坦言他本來不懂圍棋,因為這部戲才特別去花時間學習。除了學習如何下圍棋,還要研究專業棋手的舉止、下棋的動作,尤其是吳清源本人的習慣動作。
幕後製作
關於影片
這部影片的拍攝場地,部分在中國,部分在日本。演員和劇組成員匯聚了中國、日本和台灣兩國三地的精英。就題材而論,日本人喜歡圍棋,並把此作為一種極富有民族性的遊戲和藝術,尤其是在動漫系列《棋魂》熱播並且家喻戶曉後,更成為一個深入人心的文化符號。
影片的背景涉及到吳清源去到日本並取得輝煌戰績的那些年。中日關係自從1931年日本侵占滿洲後一直是一團糟,影片並沒有過多渲染那場令人不堪回首的可惡的戰爭,鏡頭多數還是圍繞著充滿寓意和哲理的棋局和信仰,這樣的主題會在中日觀眾之間引起共享共鳴,而不是爭議和敵視。
導演田壯壯招來旅外著名文人阿城擔任編劇,他們對主人公性格的把握集中於:純粹、緘默、羞於對人但卻宗教般虔誠地追求棋局魅力這樣一個有所超越的個體。對吳清源來講,這種極富挑戰性和戰略性的“遊戲”,在一種純粹意義上講,富有超越現實的魅力。可以說,棋局就是他的宗教信仰,他會為此付出全部身心。
在影片中,吳清源長袍加身,飄逸脫俗,留著短髮,佩戴著一副牧師式的圓眼鏡,使他看上去更像是一個佛教僧人。事實上,長久以來他一直在尋求一種精神解脫的方式,也確實曾經皈依過佛教。尤其是在太平洋戰爭打得如火如荼的那幾年,他在日本的身份和和處境令他時時感到有難以承受的痛苦,有時甚至到了崩潰的邊緣。他的內心並不像他的外表,充滿了平和,只是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究竟該以何種方式為國家作些什麼?他行走時孤獨憂思的步態和反抗無力的形象更加讓人覺得哀婉淒楚。與此同時主人公的內心也在苦苦求索,力圖為自己的身心營造一份安寧與和諧,儘管這世界並非如此。
事實上,這雖是一部關於棋局和棋手的故事,它的主題的著力點更多地集中於圍棋所體現的那種神聖的意境和棋手卓越的人格,對弈的雙方會給予自己的對手真誠和崇高的尊敬。影片是在頌揚一種體現於圍棋中的高於生命、家庭和歷史的精神。片中一段有力的場景正展現了這種精神:1945年8月6日美國將原子彈投向廣島的那一刻,吳清原正與對手投入地對弈。為了將那局棋下完,他們向裁判要求不要中止比賽。就在不遠處的城市地陷人亡時,對弈的棋手卻依然氣定神閒。
為了襯托影片空靈杳渺的意境,導演精心而簡潔地以鋼琴獨奏和合唱團美妙的聲音來強調影片的基調。但這種藝術手法的運用就像影片的剪輯一樣,輕柔而不留痕跡,以至於觀眾有時會失掉鏡頭之間的邏輯聯繫。在傳主生命的最後,觀眾或許會感到一種無力的窒息。但留在人們心中記憶,最深刻的還是主人公那份禪宗的智慧與安閒。
田壯壯的“堅守”
在2003年出版的吳清源自傳《中的精神》中,吳清源有這樣的闡述:“‘中’這個字,中央有一根棒子,從形狀上分為左右兩個部分,表示著陰和陽。取得陰陽平衡的那個點,就是‘中’。對於圍棋,我總是在思考‘中’的那一點。”而該書的宣傳單上就印著田壯壯的一段話:“先生老在講‘求道’。他本身是個下棋的人,但畢生在棋道之外求的是人的精神之道。”田壯壯表示:“電影對我來說是宗教一般……在我的電影創作過程中,也要按照‘中’的精神做我的電影。”他還專門把吳清源的題字“用中”和“玄之又玄”懸掛在北影大院內的工作室牆上。
田壯壯表示,他拍《吳清源》不是為了闡述圍棋這種藝術,而是為了展示圍棋大師吳清源身上所體現的東方文化——輸贏並不重要,人生的根本在於尊重他人和自重。 “事實上,圍棋起初並不是一種競賽,後來才發展成那樣的,而且在不同的文化里圍棋有著不同的釋義。在中國,圍棋是一種競藝;在日本和韓國,圍棋則是一種文化。我的影片無意闡述圍棋究竟是什麼樣子,而是刻畫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某個人。”
吳清源本人的“純”也是吸引田壯壯的一個重要原因。田壯壯說:“吳清源對圍棋的熱愛相當純粹,他能將整個身心毫無保留地投入到讓他痴迷的工作中,正因為有這種精神,他才能戰勝所有的困難、掙脫生活的束縛。他現在仍然健在,仍然將他的生命融入圍棋和他的信仰之中,他的故事相當有感染力。《吳清源》是一部關於生命和信仰的影片。”
一句話評論:
用感人而具有詩意的方式展示了日本近50年的變遷——從“二戰”期間與中國的衝突,到廣島的原子彈,再到而今對西方的開放。
——意大利媒體
台灣演員張震在《吳清源》中的表演相當成功。他說著一種不熟悉的語言,用近似催眠的表演方式將圍棋大師吳清源那種平靜外表下的張力刻畫得很到位。
——《綜藝》雜誌
[ 點閱次數:11406 ]
在影院賣票處其實並不特想看這部電影,心裡猶豫的原因是戰爭片向來不是我那口茶,那時也不知道《墨攻》的導演原來是《籠民》的張之亮。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句“不要去愛所有人,而應該是有所選擇地去愛值得愛的人”。
以前看過了《英雄》《十面埋伏》《無極》《夜宴》,戰爭史詩之類的國產,怎麼說呢,總覺得有所不足。嗯,排場是相當浩大,畫面的確美,敘事節奏也相當快,鼓聲似乎經常重重地敲,並且敘事張力主要凝聚於謀略,更詳細地說,劇情鋪展是以事件的謀略演變作為主軸。
《墨攻》的劇情鋪展同樣也是以事件的謀略演變作為主軸。但,為何我覺得《墨攻》較好呢?是劇本的人文性?是張之亮的編導?是因為《墨攻》的劇本“寫實”/
“踏實”?怎麼解釋呢?
詳細地說,《夜宴》裡吳彥祖的角色其實有更多發揮空間的,但我們卻感受不到這角色的立體感,為何?純粹怪罪於演員的演繹?還是導演或劇本並沒有給予他機會?那,劇本有何不足呢?或者是因為角色的性格塑造,生活場景以及心理描寫都付諸闕如了?
再看《英雄》,除了排場節奏畫面這些形式以外,內容方面主要是在意識形態(英雄的詮釋,天下觀的思辯)上大費周章。如果撇開這層意識形態帶出的議題之外?生活細節,人性心理的描寫方面?
我們常常聽到評語:某影片的劇本深度不夠,空洞,平面,矯飾,浮誇,空泛,膚淺,不夠細膩——其實指的就是這些。一部作品除了賣座(娛樂性,感官性,技術性方面)以外,如果還想要被叫好(就嚴肅意義的方面而論,也就是寫實性,思想性,心理性和人文性),還得在內容方面加強呀。
附錄
網上有人說:
“真不知道電影在說什麼,可笑的演技、亂七八糟的聲效、膚淺的對白、簡單到極點的場景佈置,不敢恭維的校色水平、一般的特技合成、難道這種種就是評論裡所謂的深度所在???????”
回應:
真不知道電影在說什麼啊?呵呵。
或許你應該在“真的知道電影在說什麼”了之後才來慎下評語唄。
而且請先搞清楚,你說的聲效,場景佈置,校色水平,特技合成等,這些都是形式/技術方面,而劇本深度所指的是內容/思想/人文深度/心靈内涵等。
http://www.mtime.com/my/203949/blog/51580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剧情
本片耗资1600万美元,由刘德华领衔主演,用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来表达影片倡导的反战主张。
[ 點閱次數:12384 ]
《城南舊事》中國電影1983
《城南舊事》開啟了我對中國電影的溯源(老實說以前不太愛看)。人長大了,漸懂人世,形成他的人生觀。 《城南舊事》通過小女孩之眼观看生活困苦,思索無常。如果說,中國舊時代低下階層的老百姓生活水平不高,所以形成他們“生活無非是苦”的人生觀,那麼,為什麼活在現代豐衣足食的我會如此感觸認同呢?是因為流著相同的血脈嗎?是傳統思想文化的縱直傳承,書籍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嗎?還是普遍人世,哲思其同?還是因爲我已經步入三十嵗,對世俗生活本質和聚合離別已然看透?
參閲:
http://www.mtime.com/my/203949/blog/541238/
讀者留言:
老馬說,物質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礎。也許,逃得掉前面的痛苦也無法擺脫後面的吧。 。
回應:
近年來我一直在思索唯物觀和唯心觀這個哲學命題。我關注心靈,但活在側重物欲且漠視精神内涵的世界,物質體制所導致的靈和欲的拉扯勢不可免。
我對物質體制的概念更廣義>>除了食物,金錢; 環境和人際脈落網,也是整個物質世界的元素,而我們對物質的需求依賴以及消耗剝削,是物質系統運作所無法避免的...
以下是我對唯物主義觀的領悟>>
唯物主義觀——“精神不先於物質存在,並且服從於物質原始本質。”營養消費定律——“因為需要所以攝取,因為無聊所以消耗。”
物質,情感與精神上的剝削,其實源自物質本性,一切皆因唯物的需要、攝取與消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剧情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
幕后花絮
影片根据台湾女作家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同名中篇小说改编。影片发展了原著抒情风格和怀旧情绪,将一幅幅古城北京的风俗画和风景画展现在观众面前,是一部极有意境的散文式的电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令人看后之有产生一股“挥之不去”的惆怅。该片获1983年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配角奖(郑振瑶)、最佳音乐奖。
[ 點閱次數:11115 ]
《氣候》2006 土耳其電影
片名氣候隱喻甚麼?
故事背景從頭到尾是春夏秋冬的變遷,感情由熱轉冷,許多人會這麼詮釋。我想到的更廣,沒錯,季候是有這層隱喻,但氣候也喻指人們內心的感覺情緒,所謂相愛容易相處難,很多時候就是因為男女彼此內心的"氣候差距"產生摩擦鋒面,進而導致情感的貌合神離,漸行漸遠。
土耳其導演錫蘭從上一部《遙遠》到這部《氣候》(亦譯作《適合分手的季節》),其焦點皆在人際之間的疏離感,《遙遠》描述都市人和鄉下人的隔閡,而《氣候》的故事主線雖然是愛情的"氣候變化及落差",但也有一些片段描述男主角和父母之間的疏離。
參閲:
http://www.mtime.com/my/203949/blog/71981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剧情
土耳其导演锡兰在片中自编自导自演,分别从夏、秋、冬三个季节通过一对夫妻的情感历程为人们讲述了一段关系是如何走向死亡。
[ 點閱次數:11024 ]
也是近年來開始喜歡聼廣東歌,尤其是70年代80年代的粵語老歌:許冠傑的《世事如棋》,鄭少秋的《笑看風雲》,徐小鳳的《順流逆流》,陳百強的《一生何求》,張國榮的《沉默是金》。。
每次聼這些粵語老歌,我仿佛聽到了潺潺歲月流逝的聲音,那些幾番浮沉終至沉澱,鉛華褪盡的年華結晶。
爲何我會喜歡這些歌,或許是因爲我有一個“老靈魂”,或許我已經步入三十有惑的年華。我喜歡這些歌詞裏對濁世間浮沉的看透,它總是能讓我從世事紛擾中領悟和解脫,不再執著,尋回純淨的性靈。
歌詞裏我尤其喜歡“冥冥中 都早注定你富或貧 是錯永不對 真永是真”這句。我喜歡至真至善人格,真淳性情,可以做到相濡以沫的。
歌名:沉默是金
附註:
語言:粵語, 曲長:4m10s
作曲:張國榮, 編曲:
監製:, 填詞:許冠傑
夜風凜凜 獨回望舊事前塵
是以往的我 充滿怒憤
誣告與指責 積壓著滿肚氣不忿
對謠言 反應甚為著緊*
受了教訓 得了書經的指引
現已看得透 不再自困
但覺有分數 不再像以往那般笨
抹淚痕 輕快笑著行#
冥冥中 都早注定你富或貧
是錯永不對 真永是真
任你怎說 安守我本份
始終相信沉默是金+
是非有公理 慎言莫冒犯別人
遇上冷風雨 休太認真
自信滿心裡 休理會諷刺與質問
笑罵由人 灑脫地做人
重唱 *,#,+
少年人 灑脫地做人
繼續行 灑脫地做人
[ 點閱次數:13524 ]
囊括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柏林影展最佳電影與最佳女主角、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等多項記錄,巴西電影《中央車站》是一場感人肺腑的尋“親”之旅——只要那麽一點點親密關係的溫暖便可滿足人間世蒙塵的心靈。
在人潮熙攘的車站,因一宗車禍的意外事件,孤苦無依的九嵗小孩荷米亞,竟逐漸喚啓一生孤獨的老婦人久已封閉的心,毫無血緣聯系的兩人在生命的旅途上雖是萍水相逢,兩顆心的刹那靠攏卻已足以使他們畢生慰懷。
《中央車站》中間部分有一个微妙的心理转折,其實《革命前夕摩托日記》也有,某种意外覓得信仰依歸處的啓蒙過程,從此確立信仰人生的方向——情感之依歸(明瞭真情關愛的可貴),或理念之依歸(投入革命)。
在《革命前夕摩托日記》后,他的下一部影片《太陽背後》同樣也有這麽一個人生的轉折點,同樣也充滿南美洲人土風情的刻畫,以及廣袤大地的風景視野,而《太陽背後》更多了一份魔幻寫實的敍事氛圍。
Destination of Warmth and Belief.
參閲: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99898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劇情:
朵拉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中央火车站为不识字的人写信维生。这一天,安娜带着她九岁的儿子约书亚来写信给他素未谋面的父亲,但一出车站就发生车祸身亡。本来为人现实的朵拉在母性驱使下,答应带约书亚到东北部去找爸爸。沿途的风景越来越陌生,两人却变得越来越亲近。约书亚终于如愿找到了父亲,朵拉也找到了自己。
[ 點閱次數:11125 ]
《鴨子季節》Duck Season 墨西哥電影,導演:Fernando Eimbcke
——在這座城裡,或任何一座苦悶的城,或許我們都是那一隻於畫框裡凝固著展翅姿勢的候鳥,我們擁有的僅是無邊的真實的無聊...
http://www.mtime.com/my/203949/blog/43160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剧情
富拉玛与摩卡是一起长大的好友,他们今年十四岁,又是一个穷极无聊的周末下午,在一间没电玩、没色情杂志、没饮料、没比萨也没大人的老旧公寓里,他们必须想尽办法找乐子打发时间。本片深入挖掘了关于成长的寂寞,爱与友情的重要,当灯光暗下,我们依旧看得见星光。
[ 點閱次數:10986 ]
《爱情是狗娘》Amores perros (2000)墨西哥电影
导演: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一宗車禍,閱歷人間無數狗:被遺棄的流浪漢與狗,搶別人丈夫的女模特與狗,假愛之名的自私莽撞少年與狗…
请参阅: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blog/32629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剧情
影片由三个不同的故事组成,故事中的主人公与狗之间的关系也正是他们自身命运的象征。影片的开始就是墨西哥市内精彩的飞车追逐,男孩载着一只黑狗在路上飙车,接着就是一场迎面而来的撞击,男孩这边人仰狗翻,对面来车中的美女血流如注,一旁的拾荒老者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又静静地离开……
第一个故事里男孩因为爱上怀孕的嫂嫂,想要带她离开白天在超市上班晚上抢超市的哥哥,于是带着自己的爱犬参加斗狗比赛;
第二个故事中的美女是个名模,与离开妻子的男友同居,在爱犬落入陷阱之后,发现自己也被车祸困在车内;
最后一个故事,老者以前曾是游击队员,因无意中捡到了那只奄奄一息的黑狗竟然与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重逢。
[ 點閱次數:10987 ]
筆名企鹅先生(Penguin)。同时是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者。生命里有三大热爱:第一是写诗(零的睡眠,眼睛事件,地下国度,寂寥大地,四月感觉)第二是看电影,第三是唱歌,皆是浮生时时刻刻忧伤的出口。 1976年8月生于怡保市,狮子座。“声色男女”电影俱乐部活动委员之一。 最喜爱的诗人夏宇、陈克华,作家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张惠菁、米兰昆德拉,导演蔡明亮、格林那威、贾木许、侯麦。 欢迎浏览我在电影网站的主页 〉〉〉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