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頁數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49 >>
剧情简介 · · · · · ·
由一个普通的二手洗衣机出发,转转转,由沉闷的办公室生活转出奇情谋杀计。主角的同居女友离去,还带走了洗衣机,自此他的生活被洗衣的死板所占据。一天,神秘的女子出现,她搭上人家的父亲,导致有人要除她而后快。而这一切都无辜地把主角拉落水。类型的惊喜变化是李添兴的拿手好戏,全片摄影冰冷洁亮景物井井有条,却蕴藏莫名的自闭、不安与恐惧。2005年曼谷国际电影节影评人费比西奖
最佳亚洲影片。
影评:
你曾否察觉?作为一名城市人,你一直寄活于三个生存空间,即房间,办公室,和购物广场——你的私人场域,社群场域,和消费场域。这三个空间架套成了你生活的主要结构。
《 美丽的洗衣机 》(2004年马来西亚独立电影,李添兴导演)令人欣赏就在于,我们往常寄栖的三个生存坐标系,却没有一部影片真正为其刻画描写,它们最多只是剧情里需要的某个次要背景。但无可否认,这三个场域占去了我们的生活的大部分时光。《 美丽的洗衣机 》还原了现代城市人的生活状态,让电影不纯粹扮演现实里造梦的迷幻药丸,深掘存在内里,投射出人们精神异化的宿疾(焦虑症,暴躁症,忧郁症,失语状态,恋物癖,购物狂,情欲异常,疏离感,人格冷漠。。)
李添兴(James Lee)可谓是马来西亚独立电影浪潮最早出现的导演,其主题风格类似蔡明亮对都市人际疏离及光怪陆离一面的凝视关注,但李添兴同时也加入本身的元素:黑色荒谬,慵懒人格化的演绎风格,面无表情带着忧伤行尸走肉一般的角色,以及寥落交谈的办公室场景。其电影的黑色冰冷心理氛围比蔡明亮更为凝肃森凉,吊诡的是,大部分场景却又是白亮亮的画面。
来西亚独立电影浪潮于90年代崛起,至今仍在推动中。说起马来西亚的独立电影其实很悲哀,不获官方资助,也没有正规的电影拍摄学院训练体系,很多时候都是一步一步在走在摸索。大马独立导演有李添兴, 何宇恒,陈翠梅,刘成达,Yasmin等人。当中我最欣赏的还是李添兴,因为他的作品最具有个性及风格。
————————————————————————————————————————————————
人物介绍
李添兴,1973年出生于Ipoh。被称作马来西亚数码电影制作的领航先驱之一。他曾参与35部电影制作,分别担任过制作人、导演或摄影师。
李添兴以奇特独有的艺术情感著称,他拍摄的数码电影是近年各区域电影节中的参展常客。迄今最著名的作品《美丽的洗衣机》,在2005年曼谷电影节中获得东南亚最佳影片奖和国际电影评论家协会大奖。2009年他的第一部商业电影《校园鬼降疯》(Hysteria)成了全国最卖座国产电影。李添兴的最新数码电影《黑夜行路》(原名‘Call If You Need Me’) 在2009年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数码电影组别中荣获银奖。没拍电影的时候,李添兴以担任电视剧导演谋生。
李添兴(James Lee)的作品有:
四人夜话 (2004)
美丽洗衣机 (2004)
念你如昔 (2006)
当我们同在一起 (2007)
等爱 (2007)
校园鬼降疯 (2008)
大马十五 (2009)
黑夜行路 (2009)
作为导演的电影作品(数量:21)
Call If You Need Me ------- (2009)
黑夜行路(港) Histeria ------- (2008)
当我们同在一起 Things We Do When We Fall in Love ------- (2007)
Waiting for Love ------- (2007)
Before We Fall in Love Again ------- (2006)
A Moment of Love ------- (2005)
Bernafas dalam lumpur ------- (2005)
Mei li de xi yi ji ------- (2004)
四人夜话 Visits: Hungry Ghost Anthology ------- (2004)
Mei you ai re je ------- (2004)
Teatime with John ------- (2003)
Chai jian ------- (2003)
Emu Kwan's Tragic Breakfast ------- (2002)
You fang chu zu ------- (2002)
Snipers ------- (2001)
Sunflowers ------- (2001)
Ah Beng Returns ------- (2001)
Beautiful Man ------- (2001)
Survivor ------- (1999)
Think Positive! ------- (1999)
Ah Yu's Story ------- (1998)
————————————————————————————————————————————————————
附录:
女人美丽如洗衣机?--李添兴(James Lee)的两性世界
张小澜
李添兴在本地独立电影上的用功与积极开拓是有目共睹的。每次看他的作品,虽然不是飞跃式的进展,但都有一步一脚印,予人以诚诚恳恳的在自己艺术园圃里辛勤耕作的印象。这次最新的《美丽的洗衣机》当然也没有给人太大的意外,但对电影风格、象征元素的锤炼上有了较之过往更为洗练,成熟的展现。
其实《美丽的洗衣机》从故事结构和精神面貌上来看,颇似他早期的《Sniper》。《Sniper》叙述的是一个杀手的枪遗失了,而后相续为几个路人所检获,展开了一连串荒唐的城人狂想。指涉权力意义的枪支每到不同人的手上就繁衍出一个因人性过度压抑而借机反扑的故事,向我们搬演了个物质文明底下,人性支离破碎的城市残酷物语。当时的李添兴很明显的还处于起步阶段,拍摄手法只能以粗糙、简陋、拙劣的模仿概括之。
《美丽的洗衣机》也有类乎于此的叙事方法。一个神秘的女子辗转迁流于两个男人之间。她好比是一个中介,炸药的引信,爆发出了不同的男人对女人殊途同归的欲望。理想中的女人是上街时的陪衬物、性欲的客体、语言思想的缺席者,在片中更重要的是--永不言倦,劳动型的类机械品,仿如一台洗衣机。
李添兴以一种冷漠、不带感情的影像氛围经营,在影片的前半段达到最高峰。刚失去女友的男人不问神秘出现在其寓所的女人的出处,只将她当作签了全身合约的印尼女佣般的使唤,她可以全天候的做家务,然后摇身一变为陪男人逛街的性感尤物。一幕很惹笑的场面是在超市购物时,经过的陌生男人垂涎她的美色,一路跟来,之后却发觉女人的男人早已刺猬般竖起敌意,警告物有所属,不得侵犯,很幽默的将埋藏在文明外衣底下,男性在两性关系上的动物性和女人被物质社会商品化的危机双重暴露出来(她就和架子上陈列的千篇一律的货品没两样)。接下来她也是男人的凝视物。瞄准女人的数码相机一次又一次的发泄“你被我拥有”的谵妄。男性物化女性的批判观点可说是异常明显,将女人的困境类比为洗衣机确实是击中要害。
到了影片后半段,则是丧妻的老人、他的儿子、女儿与神秘女人关系上的多重展现。孤独的老人需要人照顾,于是女人又成了最佳的看护。可是,老人在面对自己的情感欲望时只能戴上超人面具,在成为“非我”的状态下,安然于东方社会的老年人所忌讳的“性”和“爱情”。
很容易预料到的是,老人对待女人的方式虽没有前一个男人的冷酷,却也是笨拙可笑的,有两场说明了这样的问题,其一是他很粗鲁的叫她放下手上的工作休息,并说吸尘器很吵。其实这透露了东方男性对女人经常通过曲折迂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东方世俗道德规范就使得老人不欲直接表露对她的渴望,而是用自上而下顾全了男性“尊严”的命令语气来暗示完成。另一场是老人戴上面具照镜子,检视臃肿的肉体时想象自己对异性的性吸引力。不难想象到了最后,两人的主仆关系囿于一方的僵化而没有出现任何变化。
女儿在这个时候开始恐惧自己家庭地位的丧失,不再担负起偶尔来访时照顾老人的责任,隐晦的指出女性要获取社会的认同很多时候是靠对家庭的照顾能力而定。这种地位的丧失必将造成对另一个女人的愤恨,致使悲剧的发生。
儿子的出现倒是说明了人与人沟通的可能。他对神秘女人的好奇关切,是片中唯一散发出人性气息的部分,女人甚至回报了给他一个吻。可是这样“人性化”的观点是颇为片面刻板的,因为男人对女人的关怀备至很可能只是在父权文化教养下,男人对女人必须具备“正确”的君子风度。再者,女人积极的反应,似乎也予人一种女人对“好男人”感恩戴德的印象。
与此同时,李添兴电影里的一些缺憾也是明显的。很容易察觉的是电影里人物情感之间的交流几乎是处于绝缘的状态。除了一些不可理喻的行为,个人的情感完全是麻木不仁的,在电影的前半部达到了极致,每一个人物好象是同一个模子制造出来。这说明了导演并不关心剧中人的形塑,亦可算是他批判观点的符号化,以单向度的人来呈现荒芜的男性世界,将其他的可能化约成种种施虐行为的演练,可咨探讨的余地不多。幸好这种情况在电影的后半部收敛了不少。以家庭伦理关系的变化进行铺展,显然可以牵连更广泛的议题,在多元辩证下深化电影的观点。
然而,从整体上来看这造成了《美丽的洗衣机》前后风格上的断裂。这种断裂不只是体现在格调上,也体现在对白的运用上。电影前半部是李添兴汲汲营造的“标准华语”对白,后面则是广东话,何者更为容易让我们接受?当然是后者!我并不是排斥华语的运用,而是必须使用大马华人的“华语”才能真正表达出生于斯的气息,而且,什么样的人大概也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归属,上班族在我们的眼里说的大概是广英参半,华人黑社会分子大抵是说方言的居多。如今却一统到“标准华语”底下,偏偏又让人觉得演员很努力的说了,却还是连“标准”的边也抠不着,个中的别扭尴尬真让人受不了。
我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三个可能。第一是和李添兴的英语教育背景有关,对中文抱有一种“语言的想象”,非血统纯正的中文发音不可才足以明示这是一个华人的社会。第二个可能是怕华人观众不接受发音不准的中文电影。第三是他是舞台剧摄影师出身,习惯舞台剧对白语言的运用。无论如何,电影作为取材现实世界的艺术媒介,李添兴有必要去破解以上的迷思,才能更精准的刻划他身处的多元文化的社会。
再留意其电影风格的话,不难看出他深受蔡明亮的影响,几乎是亦步亦趋的模仿蔡的典型手法,例如沉滞压抑的运镜、对事物的偏执、人之间沟通的无能、故事性的淡化、没有明显的人物性格。由于这样刻意求工,企图表现出蔡明亮电影独有的韵味,导致李添兴的作品斧凿处处,他的吉隆坡和我们眼中的吉隆坡,就因为不断削减现实的元素以达至某种纯净的,类似蔡明亮的电影氛围的效果而产生了陌生化的作用,成了一个不知身在何处的电影世界。当然,李添兴这样的意图可能是为了一个更具普遍性意义观赏,故事发生的场景可以是任何一个地方,不局限于此地。但是,本地观众的认同度势必也会降低,对电影所提出的问题的警觉性恐怕也来得弱。
我想李添兴若要更上一层楼,必须抛开蔡明亮这个包袱,放胆去探索其它的可能拍法,才能展现身为一个艺术创作者的试验精神和宽阔视野。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李添兴已能够表现出作为一个导演驾驽电影语言的能力,而且毫不含糊的传达了个人的观点。
[ 點閱次數:17862 ]
1.
毅然不悔地通過金魚缸
傾戀,偏執地信仰
金魚的寂寞泡沫
就如此純粹感應
進入彼此的意識
象悠游的魚儿
飄過虛幻的眼神,波光
粼粼,仿佛在溫柔地訴說
你知道我是那樣喜歡你的
2.
虛擬網絡兩端漂漾著
一絲絲曲折的紊流
在你和我之間
在我們以爲沒有距離的
距離之間
陣陣電流輸送著成千上萬的水母群
一再穿梭腦海
密密麻麻地默念那些水母的言語
如同一道電腦的刪除程式
3.
記憶就這麽潛沉
在深水底迂緩地呼吸
仿佛世紀前邂逅的一頭鯨
婆娑起舞的海藻之旁
有龐大的黑影凝固
沉著一如飛機殘骸的幽靈
任憑歲月浸泡
曾經無數次浮上水面的夢
初稿于1998.12.27,寫詩第二年末
附录
二 零的睡眠(20首)1998年上半期
鯨的傳說
流放鯨詩
鱼辯
那人
一座城市的出走
詩的宇宙
暗中意識
动物园
宝贝,我将独自死去
水母,繼續游過
與虛無對話
98魔鬼爱恋
白堊紀之夢
洪水来临之前
零的睡眠
關於飞行
猫的预言
地平線,与那人
恐之象形
隐形城市
三 金属边缘(14首)1998年下半期
魔鬼的可亲,野兽的孤寂
寶貝,我再也無法沉默
与蛇的愛情
金屬邊緣
一场光合在夜间秘密进行
魔鬼的火柴盒
鏡象情迷
金鱼缸与咖啡室
埋葬一座城市的形體
冷凍一座城市的内裤
一座城市的吃法
虚拟一座城市
漂泊的情詩
存在方式
[ 點閱次數:10901 ]
“你始終惦記那一座島?”
“海浪的終极宿命叫做疲憊。”
“愛或不愛?”
“……”
“這就是愛情?”
“這就是海洋。”
“永恒的愛?”
“僅聞永恒的海浪聲。”
“關于鯨魚优美弧度的噴水姿勢?”
“那不過是一個荒謬的姿態。”
“好比一首詩的噴水姿勢?”
“也是一种虛惘的結局。”
“真的逃不過宿命的悲劇么?”
“島注定沉溺,鯨注定漂泊。”
“總有甜蜜的回憶吧?”
“相遇的只是美麗的寂寞。”
“要如何寫出一首情詩?”
“請測度這一首情詩的孤獨指數。”
“愛或不愛?”
“無所謂了。”
稿于1998-12-15,大學宿舍第二年
發表于1999年2月《向日葵刊物11期》
[ 點閱次數:10930 ]
日本新浪潮四大情色导演的作品累计看了一些,逐渐看出四人的差别,尤其在于塑造角色:
增村保造
感官派,他的角色多是衣着光鲜却精神空虚的草莓族,他们贪图感官刺激,迷恋色欲,乃至无止境的迷失。代表作《盲兽》。
神代辰巳
堕落派,他的角色最淫荡最矛盾,既是把玩游戏的淫虫,是强奸癖好的无赖,又有禁欲的一面,以及虚无主义的倾向,是强奸狂和阳痿者的矛盾结合体,擅长游戏欲擒故纵,即纵欲又禁欲。代表作《濡湿的欲望》。
若松孝二
颓废派,他的角色通常是搞革命的学生,但思想颓废,不思长进,只会像无头苍蝇般莽撞地泄欲泄愤,最后徒取毁灭,无能改变他们所不满的社会体制。代表作《狂走情死考》。
寺山修司
叛逆派,他的角色多是叛逆者,离经叛道者,前卫人士,游走在社会的角落,属于社会边缘的人,是常人眼中古怪乖僻的一群,骨子里多带有施虐癖或被虐癖。他被称为“日本的帕索里尼”。代表作《上海异人娼馆》。
[ 點閱次數:16561 ]
曇花一現
不知何時
在某某某異度空間
億萬個『我』
遊離
……
停泊,也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
漂泊
在城市與城市的邊緣中心
隱形的貓充斥街道及角落
妄擬記憶
妄擬擁有
妄擬失落——
Rock'N Roll Your Own
鏡象在城市裡擺下了迷陣
虛與實不斷穿梭所謂的真理
無限延宕疊映城市的慾望流質
(貓曈在無所不在裡一再閃爍)
『一座城市可衍生無窮座城市』
出走的影子已紛紛迷失
在城市的鏡象裡
(在鏡象的城市裡)
荒謬的現實已死
夢,繼續無止境地漂泊
(且奏一篇多風之夜狂想曲)
擺蕩~~蕩擺
從這一座城市
到另一座城市
(我們終究逃不出我們心裡的那一座虛無的城市)
[ 點閱次數:10805 ]
观影量:42部
1. 十二怒汉(美国)Sidney Lumet
一个在贫民窟长大的18岁少年因为杀害自己的父亲被告上法庭,证人言之凿凿,各方面的证据都对他极为不利。十二个不同职业的人组成了这个案件的陪审团,他们要在休息室达成一致的意见,裁定少年是否有罪,如果罪名成立,少年将会被判处死刑。十二个陪审团成员各有不同,除了8号陪审员之外,其他人对这个犯罪事实如此清晰的案子不屑一顾,还没有开始讨论就认定了少年有罪。坚持理性思考的8号陪审员提出了自己的“合理疑点”,耐心地说服其他的陪审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观也在冲突和较量……
2. 聚会和宾客(捷克)Jan Nemec
七位朋友在森林中聚餐,天气正好,他们谈着闲适的话题,远处正进行着一场婚礼,喧闹的声音飘荡过来。三位女士在溪水中简单清洗后,七人准备离开,这时森林中出现了一批陌生人,带头的名叫罗多夫,痞气十足,将他们架到一片空地中画地为牢,几位朋友的态度陆续发生了转变,大多数人开始配合对方,一位朋友试图逃跑,但被对方控制住施以羞辱。无名无姓的宴会主人出现,他呵斥了罗多夫,朋友们不知不觉信任了这位主人,并被邀请到湖边盛大的宴会上,落座之后他们发现又一位朋友逃掉了,宴会上混乱的就坐次序让主人大发雷霆,经过一番讨论,与会人员一致同意寻找失去的那位朋友,甚至他的妻子,也兴致勃勃地为此出谋划策,于是宴会演变成了一场狩猎……
3. 泥之河(日本)小栗康平
那个纯朴的年代啊,教人无限缅怀。1955年,信雄(朝原靖贵饰)和父亲(田村高广饰)、母亲(藤田弓子饰)住在一起,一家人在大阪泥河边开着一家小饭馆。赶马车干苦力活的叔叔、夜晚捕鱼的不知名男子,寡言的信雄用眼睛注视着这些贫民区的人们。一个雨天,信雄认识了住在他家饭馆河岸对面一艘房船上生活的喜一(樱井稔饰),还有她的姐姐银子(柴田真生子饰),他们快成为好朋友。然而,喜一的母亲(加贺雅子饰)由于某种难以启齿的原因遭到周围人鄙夷,使姐弟俩人的脸上总是有着阴郁不快的神情,然而他们却很懂事,也来信雄家串门做客。直到有一天,信雄的父亲突然出门。信雄在船上意外窥见了无法承受的秘密……
4. 凡高与提奥(美国)Robert Altman
凡高一生被贫穷困扰,靠弟弟西奥的接济,勉强度日。作画的纸与颜料常常是问题。请模特的费用更让他捉襟见肘。但作画是他唯一的选择。他只是埋首创作,不顾及画的销路,不附庸风雅地迎合时尚,他只对自己的艺术负责。卖画是西奥的责任,他必须成为一个商人,把凡高的画推销出去。他住在巴黎,经营一家画廊。他显然过得要比凡高好些,但在经济上一样的局促,因为他还要支持一个艺术家的哥哥。有生之年,他没有卖出去一幅凡高的画。电影继续以如此平行的叙述方式来讲这对兄弟的故事。他们的生活互不接壤,但却紧紧相连,连接他们的是艺术。当凡高去世后,西奥也随之去世。影片中没有过多显示兄弟情深的画面。但当西奥在挂满凡高画的房间里痛哭时,电影才流露出它真正的用意。
5. 极恶非道(日本)北野武
隶属于关东头号黑帮组织山王会的池元组头目(国村隼 饰)曾在监狱与小组织村濑组头目(石桥莲司 饰)结为兄弟。山王会野心勃勃,时刻觊觎村濑的地盘和毒品生意。在山王会若头加藤(三浦友和 饰)的授意下,池元命令麾下的大友组向村濑组发起挑战。大友(北野武 饰)的猛烈攻击和山王会老大(北村总一郎 饰)的毒辣计谋令村濑节节败退,被迫退休,组内的生意也易作他主。大友组人才辈出,若头水野(椎名桔平 饰)和干部石原(加濑亮 饰)亲自主持在某非洲国家使馆开辟赌场,一时间财源滚滚。然而风云变幻,在早已抛弃了传统仁义道德的黑帮社会,各种阴谋纷纷浮现,大友组风雨飘摇……
6. 不速之客(英国)David Hare
在英国小镇韦瑟比,琼组织了一次聚会,一位奇特的不请自来的青年被奉为上宾。第二天,这位不速之客又来了,在琼的面前开枪自杀而亡。案件对小镇震动很大。不久,真相大白于天下。原来那晚,这位失恋的青年在与琼发生关系后,又遭到琼的拒绝,痛苦之极走上不归路。本片是导演的低成本处女作,反映了他对人性的看法:平静下面潜藏着邪恶和欺诈,孤独时只能以扭曲的方式解脱自己。人们循规蹈矩地生活.直至陌生人暴力自杀,才给他们带来震动,这暗示了英国社会的等级及教育制度是人们反复无常的心理根源。影片表现了人的行为,以及人们产生这种行为的社会根源。本片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反传统的表现手法使其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本片获得1985年柏林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
备注:影片资料来自电影网站
2011/02阅读书单:
3. 《不伦与南美》(日本)吉本芭娜娜
4. 《虹》(日本)吉本芭娜娜
[ 點閱次數:14506 ]
【廚房里
餐具迫切掀擬一場暴動
要脅自我】
【我仍然因為太過在乎而故意不在乎】
【我們得小心
貓瞳在玻璃窗外眈眈監視】
我只能反複回饋無法脫軌的下意識動作:
1.先是把後現代商標的三分鐘速食麵放進麵鍋里
2.用極低值的瓦斯慢火熬煮三十分鐘
3.就這樣將情感記憶之類的條狀物煮至糜爛
4.然後放任麵條在餐桌上痴候直到
5.冷脹
【廚房里的頹廢氛圍凝聚施壓】
【迷糊中
愛戀的屍體被不知所味地
一口吃下肚】
【城市的馬桶開始抗議囤集了太多太多
--情慾的排泄物】
【這是我愛你的方式】
初稿于1998.11.19
发表于2005.11.08《南洋文艺》
[ 點閱次數:10887 ]
观影量:63部
1. 父后七日(台湾)刘梓洁
本片描述女主角阿梅在父亲过世的七天内,回到了台湾中部的农村里,重新面对父亲成长乡里的世事人情,其中有传统葬仪的庸俗繁琐、匪夷所思的迷信风俗,更有台湾质朴率真的浓厚人情味。葬礼结束後,阿梅将丧父的伤逝打包封存,独自回到了光鲜俐落的城市里继续工作,却在某次过境香港机场时,对父亲的思念竟突然如排山倒海而来……。《父後七日》改编自当今台湾奖金最高的文学奖「林荣三文学奖」2006年的首奖作品,并由原著作者刘梓洁及资深影像工作者王育麟联合编导,兼具了优雅感人与豪迈奔放的影像风格,爆笑中哀恸隐现,豪情中真情浮现,是一部深具台湾本土人文特质的温馨喜趣电影。
2. 诺言(巴西)Anselmo Duarte
此片被誉为巴西“新电影”运动的奠基之作。主人公赛生活在巴西的穷乡僻壤,最值钱的家产就是一头驴。当他的驴子患重病时,他向上帝许愿,只要驴子能康复,他会像耶稣那样扛着十字架,一直从家乡到省府。后来驴子真的痊愈了,虔诚的他便上路还愿。问题是,他最后把十字架给教堂时,教士听了他的理由后拒绝接受。教士认为赛所许愿的团体并非是正统的基督教会,指责他模仿耶稣背负十字架是魔鬼之举。单纯的赛不肯死心,一直在教堂外面守候。这样一来,他成了新闻人物,惊动了主教。任凭主教的再三劝说,赛就是不肯放弃。当他的妻子与人通奸所引起的暴动中,赛在混乱中丧生,赛的尸体被人们放在十字架上,强行扛进教堂,他的心愿才得以完成。影片通过一个正直的农民对自我承诺的还愿过程,深刻的反映了当时巴西社会、教会等诸多的现实问题,并且从信仰的角度出发,表现了信仰与现实人性如何发生冲突的困境。
3. 斯洛文尼亚女郎(斯洛文尼亚)Damjan Kozole
萨沙是卢布尔雅那市的一个小镇上的学生,她一心打算改善自己的生活。她来自一个单亲家庭,母亲抛弃了她改嫁,贫穷的父亲无法供养她上大学。在生活压力面前,她迷茫了,选择出卖身体来换取金钱,从此踏上堕落的生涯。她在周末偶尔回小镇看看父亲,只是大部分时间都话不投机。她努力将自己的生活引向自己想要的方向,然而现实一场接一场的苦难向她铺展而来。她面临被想要分一杯羹的黑帮分子和恐吓,无法按时还贷被银行警告,经常缺课可能被退学,卖淫身份被揭发等危机。
4. 告白(日本)中岛哲也
一所平凡的中学,1年B组即将迎来春假。不知天高地厚的学生们肆意吵闹,殊不知一场绵亘数月的风暴正向他们袭来。级任教师森口悠子(松隆子
饰)全然无视这片混乱,异常平静地向学生们做出最后的告白。这个单亲妈妈独自抚养着可爱的女儿(芦田爱菜
饰),然而女儿最终在游泳池中溺水身亡。警察认为这是一起意外,森口则认定女儿死于班上两个学生之手。心灰意冷的她不动声色地谴责犯人A和B,并宣布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复仇。在此之后,森口辞去教师职务,1年B班的学生也心怀惴惴迎来了春假。新学期开始,残酷的风暴袭向了这群无知无畏的少男少女……
5. 该死的艾玛(荷兰)Alex Van Warmerdam
冯华麦丹的诡异黑色幽默风格在荷兰一直广受欢迎,在很多世界电影节上都是坐上常客。电影讲述了一个病入膏肓的女人艾玛在她最后的日子任意操控及虐待仆人,致使他的仆人最终反叛的故事。这些仆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包括她的丈夫、女儿、弟弟、丈夫的情人以及其儿子,一场交织着怨恨、权力、利益的斗争正在上演,即使是在艾玛即将临终之际。
6. 台北星期天(台湾)何蔚庭
马诺奥与迪爱斯是在台北工作的的菲律宾外劳。年轻单身的马诺奥,一直追求美丽的菲佣瑟西丽,而在同一工厂上班的好友迪爱斯,个性较沉稳内敛,不时思念着远在家乡的妻小,却又和同在台湾工作的安娜有着难以厘清的情感。这个星期天,两人和往常一样从郊区工厂宿舍搭车到台北的教堂聚会,离开前,警卫还特别提醒他们星期天别玩过头,以免过了门禁时间,将失去继续在台湾工作的机会。没想到这会儿在路边,他们发现了一张被遗弃的红色皮制沙发,光想像舒适地躺靠在上面,就让两人兴奋得不得了,根本忘了还有门禁、追不到的女朋友、看不到的远方亲人等等烦恼,对着沙发,他们开始觉得这个星期天有了新的希望。就这样,马诺奥与迪爱斯,带着被他们赋予梦想的沙发椅,一起穿过大街小巷,展开这段难忘的异乡城市之旅。这个旅程让他们体验到台北各阶层的形形色色,也让他们有了一个意外的假期…
备注:影片资料来自电影网站
2011/01阅读书单:
1. 《黄金时代》(中国)王小波
2.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巴西)柯艾略
3. 《战栗》(中国)余华
[ 點閱次數:14075 ]
筆名企鹅先生(Penguin)。同时是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者。生命里有三大热爱:第一是写诗(零的睡眠,眼睛事件,地下国度,寂寥大地,四月感觉)第二是看电影,第三是唱歌,皆是浮生时时刻刻忧伤的出口。 1976年8月生于怡保市,狮子座。“声色男女”电影俱乐部活动委员之一。 最喜爱的诗人夏宇、陈克华,作家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张惠菁、米兰昆德拉,导演蔡明亮、格林那威、贾木许、侯麦。 欢迎浏览我在电影网站的主页 〉〉〉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