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國度︱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頁數 : << 1 ...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
看影碟已成我每日的進行儀式,持續下,每月平均觀影量大約三十餘部,每看完一部電影就記錄在觀影筆記簿上,並選出每個月份個人最喜愛的五部電影。
選片標準不在於該影片偉大或經典與否,我向來不盲信經典,一些影迷以及影評人,往往以看了或購買到史上經典電影為榮,問他電影哪裡好,卻只會支支啞啞籠統泛泛而談,談不及精深處,我認為那也是一種偶像崇拜症候群。
藝術,本來就是沒有絕對標準的吧,盡信書,不如無書,作為成熟的鑑賞者,該保有本身獨特的欣賞風格,美學口味的確主觀,但我想,現在又不是選百年排行榜,無需僵硬秉持完全客觀,即不真誠,亦不太可能將感性因素盡排除,倒不如開放心靈去看去感受一部電影,別管那些既定評論。因為,某些貶語評論可能是該觀影者無法感受領悟到,而不是該電影差。
題材亦是其中一項影響因素,各人自有偏愛的關心主題,各自的敏感處。有人理性壓過感性,傾向意念式電影,碰到情感式電影自然騷不著癢處。此為題材影響論。又有人批判意識先行,總是拿電影來套他的“反映現實”大原則。所以從選片可了解個人的偏愛意識型態,進而歸納其類型。
我本身則是一名存在主義,神秘主義,宿命論,不確定論,浪漫主義者,所以描述靈魂狀態,虛無情感,命運機遇,生命經驗,生活哲理的電影,容易觸動我心緒。
了解自己的偏愛意識型態,我覺得對一名藝術愛好者與鑑賞者來說相當重要,因為那影響了你的欣賞焦點與切入角度。沒必要害怕這主觀因素,它可延伸你的欣賞深度。若缺乏這偏愛意識型態,則你的欣賞度會流於平面。當然,除了欣賞深度,還有欣賞寬度方面,容後再作探討。
[ 點閱次數:9741 ]
終於明白會喜歡張艾嘉的電影,是因為故事裡的酸澀滋味。我嚐到了,那滿盈人生道路上成長的體驗與領悟,好比生老病死、離合聚散……酸澀味或許是歷經百事、一切味覺都沉澱後,最終殘留回憶裡的唯一味道吧。
覺得片名取得好,《20,30,40》標記三個人生階段的分水嶺,或者更貼切地說每十年一段的里程碑,三個女性的故事以平行穿插的方式描述三段年齡關卡的情慾成長。
黃金年華20歲,青春活力讓人錯覺理想伸手可得,於是李心潔天真地遠赴香港去追求她的歌星夢,理由很簡單,她喜歡唱,也唱得好。做歌手意謂著投入娛樂圈,不就是對花花世界五光十色的憧憬?青春豆芽夢,才華理想彷彿霍霍待磨待發揮的刀,殷切蠢動;然而現實總是鏽蝕人的夢,斑斑駁駁,於是年少的懵懂面臨了第一次現實的挫敗,熱情落空,慾望無著- -此情慾成長之啟蒙第一課。
年歲添增,歷經更多浮生無奈的挫敗之後,生命的熱望逐漸消磨殆盡,我們看到30歲的劉若英被動地擺盪於兩個男人之間,一個有妻室,另一個不成熟,兩塊浮木,都不安穩。這是我們的30歲,我們喪失熱情喪失積極求愛的理念,我們學會放縱慾望糊口度日,暴飲暴食,只圖塞堵工作之餘的空閒,不讓自己多想。那是情感的漂泊狀態,劉若英空姐的職業性質是其寫照--經常乘搭班機穿梭雲霄穿梭不同國度,一次又一次起飛離境,保持抽離的姿勢與距離,在遠離地面的高空上… …
有一幕我印象深刻:劉若英在床上收拾行李準備離去之際(地震那一晚過後),突然一股酸楚湧上心頭,再也壓抑不住情緒嚎啕痛哭--那一張徬徨無助、頹敗的臉。不過,劉若英是幸運的,彷彿上天眷顧,那麼多契機讓她重遇想買鋼琴送單親女兒的好男人。只是我一直想不通一點:為什麼她幸福結局的畫面並未顯現男人的臉孔(在鏡頭景框之外)?是不是有某種意涵?而她終於停止漂泊了嗎?
來到40歲的張艾嘉,她自以為是的幸福且穩定的婚姻生活並沒有保障她的下半生。丈夫外遇真相的揭露逼使她赤裸裸地面對幸福的幻滅,再接之而來的令人窒息的寂寥本身。剎那的翻轉,從有到無,她更需要去面對如何排遣寂寞的心靈--那騷動,讓她心慌無法調適;那空洞,讓她運用心機揣測謀略以捕捉身邊種種可能的對象,只圖填補孤寂的深淵。 40歲的她開花店,芳華已逝的容顏映襯鮮花的凋萎易謝,愛情或一切美好的又何嘗不是?那些曾經美好的光景最後不都失鮮、枯敗地零零落落滿地殘紅?
兩個人在一起未必會到達幸福,一個人獨守空閨卻肯定需要學會如何自處。然而孤獨反而更貼近生命個體的本質吧?孤獨的時刻可讓雜慮沉澱,澄清照見「虛無」。 “一個人的生活其實也不算太壞”,即使春天消逝無踪不可尋,也唯有如此這般自供自足、自憐自愛,“無人可依偎,拾柴暖我身”,偶爾生活中的一些小插曲聊以慰懷。張艾嘉在劇末似乎從無奈中徹透人世,轉以一種自在從容、積極開懷的態度面對生活,此或老生常談,是接近樂天知命的境界了。
[ 點閱次數:8068 ]
--泰國電影《預兆》omen 2005
很多時候,電影裡,那些繪形繪影的幽恐感,其實皆深植生活事件的皮層之下,我們對生活總是如此憂鬱,如此不能預測與掌控,不能自已的命運與愛。
一個往常的一天,如任何日子一樣普通,看不出分界線的,平凡生活裡的某一天,三個上班族男子,心煩浮躁地乘搭升降梯離開公司。工作壓力彷彿讓空氣也變得凝重。他們心頭暗自懷疑當初的理想是否只是剩下空殼,現實的落差令他們感到一股挫敗。他們托著鬥志疲乏的身軀,停車場裡向彼此揮手道別,臨走前還不忘交待明天需履行的職務。
然而在路途上,他們各自遇上某事件,並且某個人從此介入他們的生命。彷彿命運之神對他們無聊的生活吹一口氣說一聲變變變。這裡頭似乎有種神秘的契機。至少他們是這麼覺得的。那一刻,一個日子的分界線,命運的軌跡似乎有些不同了,工作也沒那麼令人沉悶了,愛的信念如白天的光但比往常明亮了,生活熠熠閃耀著不一樣的光輝。
神秘事件接踵而來。但其實就如生活其他平凡事件一般平常。神秘的陰影隱藏於生活事件的肌理內。可這卻比任何一部心理驚悚片還要恐怖吶,因為它以生活之名行凶,人們隨之忽喜忽悲,忽甜忽苦,一顆心起還落,落還起,到最後,得到的是失落,不見血,但那空蕩蕩的失落感可比流血還要傷啊。
是的。生活彷彿自此有了意義的標籤,從撞車遇見懂得預言的老婆婆開始。經常的塞車,一個厄運,兩個甜蜜的邂逅。女孩的花盆墜落。小孩的手敲響玻璃窗。唉,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塞翁得馬,焉知非禍?
然而一切發展到最後都毫不避免地進了醫院。傷痛的救贖。女孩憑空消失了,彷彿不曾存在過。小狗失踪了,找不到回家的路。關鍵性只因當初它害怕雨和雷電。預言是一一應驗了,但沒改變什麼,預言本身是命運的一個連鎖環節,人物努力改變命運的動作說到底是命運演變脈絡的後設手段而已!
憑空消失了,一切彷彿隱入無色無嗅無味的空氣裡,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過,那些人,那些愛,那些魔法。生活還原到百無聊賴。一切像是又回到了原點,過往了無痕。如果有什麼剩下的,唯有失落。失落感是人生的一部分,失落的恐懼是無形的,隱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流水帳裡,隱藏在我們對愛,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裡。
[ 點閱次數:7985 ]
2006年 「光影浮生录」
企鹅最喜愛的二十部電影:
1. 愛情萬歲(台灣)--- 蔡明亮
蔡明亮的电影对我而言是非常存在主义的,透过对现代疏离的人际关系之细微观察来解剖人们孤寂的灵魂,那么一种直逼内在的穿透力量。电影里的人们总是独自走着、吃着、发呆着、欲望着--这当中有你、有我、有他,刹那聚拢,亲密地紧贴彼此,眨眼间又各自走远……
2. 慾望號快車(加拿大)--- David Cronenberg
欲望的倾轧游戏,犹如高速公路上超速飙车的危险与快感同在,唯有那一刻, 才能遗忘爱的虚无;也唯有那一刻,经由彼此间的伤害与背叛的痛才能感受存在。
3. 漂流三部曲(加拿大)--- Quentin Lee
同志爱情版的機遇之歌,美国华裔独立制作,讲的是感情世界里的际遇浮沉,我和你,你和他、他和我的关系之间漂移不定的可能性,结局永远难以预测。今天我和你是恋人,明日可能形同陌路;今天你和他是朋友,明日可能反目成仇;今天他和我是陌生人,明日可能一见钟情成了恋人,是与非、亲与疏之间犹如浮云聚散,瞬息幻变无常。三个结局版本里我觉得最后的最好,尤其喜欢主角最终离去时所顿悟的那一番独白。
4.婚外初夜(韓國)--- 李在容
剧情其实很简单,讲的是婚外情,但关系线紊乱,一名近四十岁仍美丽的家庭主妇(李美妍演)与二十岁的未来妹夫(李政宰演)天雷勾动地火般相恋,100%欲望与心灵的交会融合,整部影片的引人之处在于唯美精致的画面构图,以及明亮纯净的叙事氛围,那格调就像吉本芭娜娜的小说≤哀愁的预感≥里所描述的一样。
5. 狗鎮(丹麥)--- Lars von Trier
「良心三部曲」之三。又名狗村。对人性私欲如何掩盖良心的描述非常冷冽且 精细,看完后我已不觉被剧情震慑。令人感触良深。比较之前两部白痴 、 在黑暗中漫舞 ,我觉得这部的主题最完整。
6. 愛情影片(波蘭)--- Kielowski
那些曾经期待爱情的美好,却又一再经历挫败的;那些曾经天真纯情(牛奶的象征)、痴迷付出(偷窥、割脉)尔后受伤失落、不再相信爱情的……看过这部戏后都会有所共鸣。
7. 心的方向(美國)--- Alexander Payne
一部着重心理刻划的公路电影,装在荒谬喜剧的酒瓶里。我所看过的最好的公路电影。
8. 憤怒的愛情(韓國)——李锡军
亦译作爱上女杀手、杀不死的恋人。安在旭主演。本片不见经传,但混合昆汀塔伦提诺与王家卫的叙事格调后所散发的魅力,再加上荒诞、魔幻氛围的营造渲染,让我委实着迷不已。另外一提,那些喜欢廉价公寓与旋转木马之意象的,亦可在这部影片里看到。
9. 漂流兩顆心(德國)--- Tom Tywker
Tom Twyker的电影主题一直都有关偶然的机遇与宿命式的爱情,从较早期的冬日恋曲,接着的萝拉快跑到现在的漂流两颗心( 亦译作公主与侠客 ),也许我们愿意和他的电影一致浪漫地相信:在这熙熙攘攘的尘世里,总 会有那么一天,那么平凡得和任何日子都没有差别、看不出分界线的,人们汲汲营营如往常般呼吸,人生中的一天,我们,将和我们生命中意义非凡的那个他,因为冥冥中命定的缘分牵引而在街角的那一端相遇了,那时,那刻……
10. 童年往事(台灣)--- 侯孝賢
11. 孔雀(中国)--- 顾长卫
12. 東邪西毒(香港)--- 王家衛
会喜欢王家卫的电影是因为那一股感伤的氛围,无脚鸟无止境的漂泊情境,在我们的心头常自缭绕。常听人们说王家卫最好的作品是阿飞正传或重庆森林,但我偏执地认为这一部才是我的那一杯茶,更类似我的口味,或许是因为宿命论调,或许是因为东邪的迷惘、西毒的弃绝,以及慕容氏的精神分裂都那么地独断而凄美,那是最投入的耽溺,也是最刻骨铭心的抽离姿态。
13. 愈快樂愈墮落(香港)--- 關錦鵬
14. 生命的訊息(德國)--- 荷索
15. 愛情洗衣機(日本)——筱原哲雄
16. 冬日戀曲(德國)——Tom Tywker
17. 天使愛美麗(法國)——Jean-Pierre Juenet
什么是天使?什么人才拥有天使的气质?有关天使的电影拈手而来的就有柏 林苍穹下、 天使之城 、 天使热爱的生活、 美国天使 等,但数这部最是活泼洋溢生命力热烈的光辉。那些还保有赤子之心、热爱生命、对生命有独特且深刻的感受与关怀的人们就是天使的喻意了。
18. 天使熱愛的生活(法國)——Eric Zonka
19. 北極圈戀人(西班牙)、
20. 擊浪青春(日本)、
[ 點閱次數:9213 ]
企鹅国度的五大部落
恍如冰山一般凝固,冷峻;又恍如冰川一般消溶,浮晃
欢迎浏览我在其他网站的部落格 〉〉〉
大红花国度网站(红花部落) http://www.blogkaki.net/6784/
时光网电影网站(时光部落)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
豆瓣书乐影网站(豆瓣部落) http://www.douban.com/people/penguinman/
有人文艺部落格(有人部落) http://www.got1mag.com/blogs/fuliang.php
自由媒体部落客(自由部落) http://thefreemedia.com/index.php/roles/5793
[ 點閱次數:8735 ]
Who I can count on?
──觀看瑞典出品的黑色喜劇《苗条的苏茜 Slim Sushie》
“這個星球很好玩但也很冰冷,我需要一個真實的好人,耶里路亞,耶冷路亞,我新的情人啊,我感覺不到愛,也無法正常思考,我感覺不到信任,也無法相信信仰,耶里路亞,耶冷路亞。”
以上是影片裡的一首英文歌,非常貼切地帶出主題——功利主義掛帥的後工業現代社會的困境,一切關係皆以利益為主,人們之間無法相互信任,無法真正依靠,貧瘠與失落,一顆心缺乏溫暖與愛。
蘇茜熱愛他的哥哥,男主角埃里克,但埃里克離開她去大城市尋找理想,不在她的身邊,她頓時失去可以依靠慰藉的對象。蘇茜是老人院裡的護士,每天她都滿懷耐心、溫柔地傾聽那些被親人遺棄的孤獨老人們向她訴說埋怨,向她展示真實的生活、無奈與無可依靠。但她心中的落寞心事又有誰了解,又能向誰傾訴?她不快樂,她找不到一個可以讓她感覺溫暖、愛與信任的對象,一個能夠真正關心她、真正可以依靠的對象!
不,不僅僅是嘻哈玩樂悠晃度日的同伴朋黨,也不僅僅是無聊閒談應酬客套的同事!她想要的不僅僅是這些短暫的浮光、游移不定的依靠、貧瘠的慰籍、缺乏深入心靈的聯繫。她想要的更多、更深、更實在。在親密缺失、情感無法充實的生活裡,她感到孤單、耗損與苦悶,無以為繼,成天鬱鬱寡歡。她無時無刻眷念著她在童年無憂無慮的時光裡最親的哥哥。那時的她是多麼單純地快樂啊!未曉世事人情,不知人際疏離,自我意識與偽裝尚未成形,現實尚未向她展現無奈,父母家人朋友在童稚的眼光裡似乎都是那麼容易就可信任、那麼容易就親密無間。
然而人長大了,獨立生活,出來面對社會,才發現成人的世界普遍上維持虛偽的交際、爾虞我詐、人心冷漠,人們之間習慣性圍堵起一面高牆,卻又假裝那面牆並不存在。人們的關係習慣戴著面具溝通,不顯露真我,功利為主,真情埋葬,時刻在算計,市儈勢利。誰都會隨時因利益衝突意見不合而互相背叛攻姦。這個世界並不是一個博愛互濟的烏托邦。
蘇茜為何失踪?埃里克回到小鎮探索真相,逐一詢問鄉間鄰人。這群人包括他的兒時親密玩伴(現在已變成自我放逐的嬉皮主義者)、鄰居老婦女(對現有婚姻生活感到厭倦與缺失)、錄影帶出租店老闆娘(典型的自私勢利利己主義者)、中年啤酒肚警官(以枯燥的公文工作為理由拒絕積極調查,墨守成規,對生活喪失熱情,對其他人其他事都漠不關心)。鄉鄰的冷漠與詭譎態度讓埃里克覺得不可思議,隱隱之中有什麼不對勁,然而他們又顯得如此正常——偽裝出來的正常。
《苗條的蘇茜》是一部瑞典出品的黑色喜劇。北歐電影似乎經常都會指涉功利社會冷漠人心,如芬蘭的《薄暮之光》《沒有過去的男人》(Aki Kaorismaki導演)《Restless》《Upswing》、瑞典的《A Hole in My Heart》、比利時的《25 Degree in Winter》、丹麥的《在黑暗裡漫舞》《狗鎮》(Lars von Trier導演)、德國的《狐及其友》(Werner Fassibinder導演)等。
對這個世界我感覺不到愛,我可以相信誰,誰又能夠真正依靠?這就是蘇茜的真切悲哀所繫。
節錄歌詞在此:
All this staff is making u odd,
It's dangerous to live end by your toe,
this planet looks so cute but it feels cold,
i need somebody good n somebody true,
somebody nice n is somebody like u,
halyluyah, hallyluyah...
my new-found lover,
i couldn't feel love n i couldn't think straight,
i couldn't feel trust n i couldn't trust faith,
halyluyah, hallyluyah...
my new-found lover...
7.7/9.9
苗條的蘇茜(2003)
影評(1)
收藏(9)
[ 點閱次數:8497 ]
儲存,展示,記錄二三事。 。 。
To save, To exhibit, To record...
嗯,我想我是把主頁和部落格當作記憶儲物櫃了,除了手抄本,列印紙,以及家裡電腦硬碟,最近另外備份於網絡空間——照片,歌詞,創作文字,目錄等。說到底我從來無法百份百相信任何記憶的持久力和永恆性,無論是人腦記憶體,電腦記憶體(硬碟或磁碟)或是網絡系統,總是無常駐的吧,無常,幻變,交疊,扭曲,抽替,暗藏。 。 。甚至發霉,衰敗,皆其本質。 。 。怎麼可信呢?網絡聯繫系統有時無法如常操作,摩電可能被雷劈損壞,或者電線連接鬆弛,又或電腦感染了病毒,鍵盤失靈,磁碟刮花,再不可能也有可能電腦遭偷竊,種種可能出現的問題。手抄本可能遺失,列印紙或者不知塞在那一個角落的狹縫,總是如此這般,唉。
對我而言,主頁和部落格的意義不僅僅是發表空間,或者是記憶儲存空間,更多是擁有屬性的展示空間(Exhibition Space of possession),像一個小孩的集郵簿,或成人的車子,很多時候其意義不純粹為交換或行動功能,而是展示,基於什麼心理來展示,炫耀不是主要理由,我覺得,那是一種戀物癖人格的延伸,展示癖愛好者的潛意識裡面,或許有這麼一種狀況:因為某些“無”或“缺失”所以處處證明某些“有”或“存在”。雙方面,物質,或精神。而這終究有一份虛榮感,榮,之所以虛,是因為恐怕沒有任何永遠實在的吧。
而我有細做目錄的習慣,近乎強迫性動作,為何?為紀錄收藏,記錄擁有,記錄豐富,記錄實在,創設編寫目錄即輔助記憶的流變,即建設擁有的意義,這持續性的系統作業竟出奇地讓我從中獲得某種滿足感,某種信仰的力量,某種焦慮情緒的鎮定劑。因此我為藏書作目錄,為搜購影碟作目錄,為照片作目錄,為新詩創作作目錄。大抵是“目錄在,故意義在”。
[ 點閱次數:10369 ]
筆名企鹅先生(Penguin)。同时是存在主义与虚无主义者。生命里有三大热爱:第一是写诗(零的睡眠,眼睛事件,地下国度,寂寥大地,四月感觉)第二是看电影,第三是唱歌,皆是浮生时时刻刻忧伤的出口。 1976年8月生于怡保市,狮子座。“声色男女”电影俱乐部活动委员之一。 最喜爱的诗人夏宇、陈克华,作家村上春树、三岛由纪夫、张惠菁、米兰昆德拉,导演蔡明亮、格林那威、贾木许、侯麦。 欢迎浏览我在电影网站的主页 〉〉〉 http://www.mtime.com/my/penguin/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