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專訪蔡明亮(一萬字未刪剪版)  ◎  嘉仁
藝文訊息 2005-12-10 03:46:40
Bookmark and Share

Q在你的電影裡,你的愛情是絕望的,欲望是虛無的,你最後選擇相信宗教,是不是因為你不相信愛情?

我不相信我即有的價值觀裡的愛情。這個愛情的觀念是來自於好萊塢的電影,來自文藝小說,比較通俗的流行文化。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在懂得愛情之後,都會對愛情有種響往。這種響往才是真正的虛無。

Q可是我們這一代好像沒什么可以相信了,所以我們很相信愛情。但你的電影卻殘酷地讓我們看見,愛情是無法被相信的。

所以說,當你相信大部份的東西都是虛無之後,你就什么都不相信了。所以我覺得作為一個創作者,要很誠實地把他對人生的經驗..因為你是創作的,所以你被賦予比較敏感觀察。所有的藝術家,都要誠實地呈現他的觀察,讓人有精神上的成長,讓人敏感起來。可是我們大部份的消費品,都是要賺錢,要賺錢,就討好。你相信什么,我給你什么。到最後,你回到現實,你什么都不相信了。所以我的電影裡呈現的愛情是,你相信,太很殘酷。可是他們有沒有愛情?他們有。我爸爸媽媽從媒妁之言結合,兩個沒有感情,我媽媽結婚照是臉臭臭的。到最後他們終老,也沒有任何一方有外遇,講分手。他們每年會吵一次架,會意見不同,到最後,我覺得愛情不見得是永遠浪漫,它可以很踏實,但是你要很清楚那價值觀在那裡?可是我們現在沒有那個價值觀。我們價值觀很混亂,特別對愛情。你永遠相信銀幕上的,可是回到現實,並不是這樣子啊。我沒那么美,難道就有資格談戀愛嗎?

所以,我就說,我看到一部好的電影,會給我很大的感動。我看到法斯賓達的一部電影,六十歲的德國老太太跟一個三十歲的摩洛哥勞工談戀愛。我第一次看那電影,我跟大家一樣,坐立難安,太難看了,太丑了。為什么?我現在知道了,因為我們習慣被教育成,相信的愛情要美,什么都要美。我們宁愿去相信假的。可是面對我的電影時,就說,你為什么拍這個東西?所以是價值觀的問題。

我現在活到這個年齡。我相信人和人的關系是很珍貴的,愛情也很珍貴,很重要,每個人都渴望愛情,我現在也渴望愛情。可是當你如果很成熟去面對愛情的時候,處理方式就不一樣了。

Q你真正相信的是什么?你會常覺得無望嗎?(人)

我還是相信人是善良的。我不會無望。我今天坐在這邊,我的演員在旁邊,看見我的團隊在做同樣的事情十幾年。像我的演員陳湘菁,有時看得比我還透。你看李康生,很安靜,他是我學習的對象。他沒有很大的起伏,任何事情都可以淡然處之,得獎也好,沒得獎也好,它不會影響我要走的路。我們是在混淆不清的概念、觀念、價值觀裡生活,所以,我們說我們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都是亂說的。你真正領悟到了,一切東西都不會有太大的波動。可是我們都會有。所以那些沒有波動的人,是我最想學習的,最喜歡的人,因為我在他們身上看到,快樂不長久,悲傷也不長久。人就是這樣活著,人的價值自然就顯現出來了。

Q你本來是個很安靜的人,可是今天的蔡明亮面對什么都能侃侃而談,你是怎么會有這樣的轉變?

我其實不說故事,我很少說故事,我都在說我的經驗。我必須承認,我有經過訓練。我的訓練來自我自己的需要。在2001年開始,我的電影有個改變,之前都是台灣的電影公司出錢,我就是一個導演,電影拍完了,權力不屬於我,我拿到我的工錢,電影是我的,但實際上的那些權力、效力、發行,都不在我手上。2001年,我開始發行自己的電影。我買回我東南亞的版權,特別是,我最在意台灣,因為台灣一直說我是票房毒藥。我要證明,它不是票房毒藥。我就開始行銷。

行銷時,我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上街頭賣票。就等於是直接面對大眾。以前我很怕人,會躲人。我現在還是會有點這樣,太被注意,我會不舒服,一對一我覺得很好。然後,我就開始面對大眾。同時,我去大學演講。三個月裡,我們去了七十個大學演講。我不會講話都不行。那我要做什么呢?我是非常有策略,我要靜下來思考,為什么你們不來看我的電影?為什么你們覺得我的電影難看?為什么我的電影會變成這樣?這電影有什么重要性?我要想得很清楚,所以我就開始演講,這是個很好的訓練。所以,在整個過程裡,到今天,我從來沒有一次不去大學演講。我去演講,就要很策略性地灌輸一些觀念,我不是去給他洗腦。是要去訓練他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因為我們需要有獨立思考的觀眾。美國人改變你了,OK,我給你開一條路,去思考。所以,我要很有系統地讓觀眾理解,怎么會出現這樣的電影。這電影的功能。

Q可是這轉變只是跟行銷有關系嗎?你中學第一次上台表演,就讓班上的女學生驚訝:怎么蔡明亮變了另一個人?從那時開始有了第一次轉變,之後又不斷在變。這內心其實怎么想?

我其實有時候不知道我為什么要做這些事情,就是出來講話、拍電影,或者回到我中學時第一次跑到台上去唱歌。是一種莫名的衝動。但是,在這一個過程裡面,我想說,我常常並不見得是我自己在選擇。人家都說,你為什么要選擇拍電影?為什么要選擇要拍這么難的電影?為什么選擇你不好好拍電影,還要出來賣票?我後來仔細想過,我沒有選擇,我是被選擇。形式到這邊,我就出來。背後當然一定有個什么東西要說。這是什么?我不完全明白。我就反過來跟你說,你看這個世界上為什么有電影、藝術這個事情。有時他其實有個東西要說,但是他忘了他要說什么。它可能到最後變成一個生命,要說的話不見了。可是我一直知道,我要說一些話。通過我的創作,還有我的行為,一直在做這些事情。我是蠻堅定的,逐漸變得越來越堅定,因為開始有人聽。其實還是很宗教性的,我們回頭看這個塵世,你剛才說無望和絕望,我老實告訴你,我有時是這樣覺得無望跟絕望的。世界還在戰爭,人還是很貪婪、心胸狹窄、自私,而且人的品質越來越沒有素質。你看電影就好,沒有素質的電影越來越多。它只是個生意、商品。所以,人有什么進步可言呢?那個進步是假的。所以,我覺得,那個“有話要說的意思”,從以前到現在都是一樣的,那話要說出去。所以我想,我可能有一個我不太清楚為什么會這樣做,是命運在推動我走到這個方向去。

Q你堅持作者論的路線已經很久了,你常可以在楚浮的《四百擊》裡喚醒你一些動力,到現在還是嗎?

我覺得是。當然,歐洲那個時期的電影給我們一個啟示:電影是自由的創作。他們走得很快,他們從電影發生,因為他們有那種習慣、精神,他們比較不是生意人,他們對電影的探索是很有意思的。所以,我從他們的電影看到“自由”。噢,原來電影不一定要說故事,並不一定要明星,它一樣可以吸引人家來看,而且可能有更深刻的東西在裡面。對於我,《四百擊》是非常特別的。我我當時被它震憾到。隔了二十年,我拍《你那邊幾點》,我用了它的演員,用了《四百擊》的片段,不只是表示這個東西變成我生活一個影響我的、重要的元素,同時,它讓我發現,原來電影的特質很有意思。它可以在四十年前,就拍到你現在的心情。它一直在講人,這可以是一個西方的電影,拍到了一個東方的人的心情,沒有時間限制。我剛才說到我一個人在路上騎腳踏車,你去看那電影,那心情就跟我一樣。他逃學,在印刷厂睡了一個晚上。那種心情,成長的經驗,原來普世是一樣的,你到一個年齡你就有焦慮,你就想創作,你想做很多事。可是這個社會有很多規範,每個人都是前途茫茫的,沒有人是清楚的,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每個人真正的傾訴對象,不是你不是我,不是你最好的朋友,是你的空間。《四百擊》裡面的小孩子,一直在巴黎遊蕩。他也有好朋友,可是他的好朋友不能陪他睡覺,不能陪他流浪。到最後,這小孩被送到警察局,要被帶離巴黎,送到感化院去,他就哭了。為什么?因為他要離開巴黎。它講到了,人和環境的關系,講到了孤獨感。可是他真的很孤獨嗎?他有一個環境讓他流浪,所有的感情寄託都在那邊。

所以我自己回想,我年輕的時候在馬來西亞,那精神和那電影是重疊。所以《四百擊》其實給我很大的啟示,人家四十年前就在追求電影創作那種自由的精神。我拍不出電影,想不出東西時,《四百擊》不能給我什么東西。可是它只是給我一個這樣的概念:自由。

Q這社會很多規範,你的電影,像《天邊一朵雲》好像都不斷去碰觸禁忌,挑戰尺度,這是為了要讓你生命裡的不安找到一個降落的點嗎?

這個很複雜。因為這個社會就是這樣的,我的感覺可能跟你一樣,只是我會說出來,或者我比較敏感。隨便講說色情行業好了。色情行業,你不覺得那是人的最後防線嗎?你可以做愛給全世界的人看,你說,那是因為你沒有錢,所以你要去做妓女。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可是,會越來越隨便是真的。因為這個世界沒有進步,只有墮落、沈淪,精神沒有提昇。因為我們的環境允許笑貧不笑娼。你很有錢、有權,可是你亂七八糟,我們還是很羡慕。我們去追求美國製造的價值觀,你看了一千部美國電影,你忘記它在講什么,可是你知道他們製造了財富。那我們的環境有色情等等的,你不去面對它,你看不到真正的狀況是什么。所以我要把拍,我要把人推到一個最不堪的位置,去檢查這個環境是什么,它的價值觀是什么,已經變成什么。比如說愛情。我可以隨便一夜情,那我相信你可能也會啊。那我們之前,誰比較值得信任?很難。所以愛情在這個時代就變得困難。你可以去演色情片了,那我是什么?所以我不是為了賣肉而拍脫衣服,我每一次用一個東西,都希望它有力量。脫衣服要脫得對,脫不對就跟三級片沒什么兩樣。你要清楚你要做什么。

頁數 : 1 · 2 · 3

[ 點閱次數:76409 ]

2 則回應

楊嘉仁

蔡導這張照片也太好笑了吧
多加一張別的吧。


阿碗 [訪客] 2005-12-10 @ 09:43
我時常覺得蔡頭電影的情境是很小說的,我的意思是,那種和現實貌合神離的錯覺。
半 [訪客] 2005-12-10 @ 11:03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有人部落

馬華文學後浪潮。眾聲喧嘩,一個張揚的居所。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42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