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詩的傳承
文:劉育龍
最近大概是托了詩歌朗誦比賽的熱潮的福,在短短的兩個月內,我曾幾度受邀到中學去演講,跟中學生分享自己在現代詩創作方面的一些心得。
通常在開始演講之前,我都會先做一個簡單的調查,列出幾個本地詩人(如呂育陶、陳大為、傅承得、游川、林健文)和外國詩人(如余光中、楊牧、鄭愁予、羅智成、夏宇、顧城、舒婷、北島)的名字,詢問學生是否聽過這些人的名字,或者是看過他們的詩作。通常得到的回應是只有寥寥幾個人舉手,當我再問誰有聽過周傑倫的《七里香》和林俊傑的《曹操》,他們便會精神一振,大部分都會舉起手來。
學生們在上述情況的兩極反應,在流行文化當道的現代社會是順理成章的現象。所謂的大眾文學化,概念雖好,在我們的左鄰右舍只知有湯告魯斯而不知普魯斯特是何方神聖的今天,畢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崇高理想;如果說反過來要求文學大眾化,那就得看要把下限或門檻劃在哪一個高度,毫無底線地一味往下大眾化,結果大概只是典當了文學,製造出粗糙庸俗的文字成品。
華人曾經被譽為「詩的民族」,以往的傳統家庭也曾奉「詩禮傳家」為圭臬。在現代社會,除非是家中有長輩或兄姐愛讀詩寫詩,一般的少年學子大概沒什麼可能與詩結緣,不過,如果他們有幸遇到一位詩人老師,那又另當別論。回想當年在中華執教的傅承得,以及在日新成立「魔鬼俱樂部」詩社和出版《向日葵》的陳強華,不是為文壇種下好一些文學種子嗎?
有鑒於此,推廣詩的文學教育有必要雙管齊下,除了在學生方面下功夫,也得同時在教師身上花心思,通過一連串的講座、文學營和培訓課程,讓那些有潛能卻無機緣跨進詩的殿堂的教師也對讀詩寫詩產生興趣,進而帶動他們所執教的學校的寫詩風氣,讓更多學生瞭解詩,愛上詩,將來他們也為人師表時,繼續把這份傳承詩的信念,散播給明日的青青子衿。
完稿於2006年7月22日
[ 點閱次數:81093 ]
回應頁數 : 1 2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
全站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