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我們的黑暗與光明--台灣出版產業未來十年的課題  ◎  有人出版社
藝文訊息 2007-10-31 10:59:03
Bookmark and Share

二,未來十年的課題之一:接受四個黑暗的事實

要看到光明,我們必須先面對與接受黑暗。所以,先談黑暗。我們應該接受的第一個黑暗是,今天我們遭遇的許多問題,是在太短的時間裡想要完成太多事情的急促所造成。因此,無從在短期之內消解。台灣的出版產業,從1949年國府自大陸撤退來台後,大致分了幾個階段。

早期,主要是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這些大陸時期的主力出版者的舞台。

1960年代《文星叢刊》的出版,揭開了其後幾近三十年一個階段的序幕。在威權體制及戒嚴之下,出版人努力撞擊思想與出版的桎梏。這些撞擊的火花,一旦點燃社會被壓抑的需求之後,出版不時可以同時達成思潮的湧動,還可以獲得商業利益的成功。

1987年之後的這個階段,則是這一篇文章前面所描繪的輪廓。從這些輪廓可以知道,這是一個禁忌全撤的階段,是台灣出版產業在追求企業化、商業化、國際化的階段,也是整個社會重新整理知識來源的階段。

然而,要用二十年的時間完成這麼多事情,畢竟太短,不免許多後遺症。

企業化的過程裡,許多人對財務管理之大意與疏忽,不可思議。

商業化的過程裡,許多遵守合約及商業承諾的常識規範都有待建立,遑論大家共同形成的行業自律。國際化的過程裡,大家日益習於以「拿來主義」出版翻譯著作的便利,結果連戒嚴時期都曾遠及於華文世界其他地區的出版影響力,卻在近二十年日益退縮本島。

至於社會重新整理知識來源的需求,則雖然在解嚴之後有過很大的爆發,但是由於社會及教育體系的本身欠缺建立知識架構的認知與傳統,這些主要基於個人熱情與好奇而產生的閱讀需求,難逃淺碟文化的困境。一旦在極短的時間內面對極大的出版量,不論出版產業的工作者,或讀者本身,都難免有招架不住之嘆。

我們應該接受的第二個黑暗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之內,書籍銷售的兩極化,將持續成為普遍現象。

為什麼?

歸納一下前面所說的理由,今天台灣書籍銷售的兩極化,是由下面這些因素所形成的:

1. 所得收入的兩極化    豪宅族與(年平均收入減少的)月光族的兩極化

2. 媒體效應的兩極化    只看能否搭上全球性熱的話題與社會事件話題

3. 分裂市場的兩極化    只剩非此即彼的兩極化思維的關注焦點

4. 通路的兩極化      只剩連鎖書店與網路書店的兩極化

5. 出版業上下游立場的兩極化 

面對銷售兩極化,退書率日益增高的現實,上下游之間產生種種對立與摩擦,更不利於書籍的實際銷售

6. 出版業因應行為的兩極化 

由於暢銷書與滯銷書的對比太大,出版業對待兩種書的工作思維與方法也兩極化,進而加重兩極化的呈現

以上這些因素,沒有一點是任何人有能力產生立竿見影的改善的。一個社會花了十年到二十年的時間造成這些狀況,需要準備花上同樣時間才能有所改善。

對於黑暗,我們需要面對的第三個事實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台灣的書籍閱讀市場,還會繼續縮小。

理由:

  1. 人口出生率下降。1980年開始,台灣每年新生兒人數從40萬開始遞減,到2005年,一年只有20.4萬人。換言之,新生讀者的基數在減少。從人口結構上,我們就在面對一個讀者人數越來越少的社會。
  2. 每年的新生兒中,外籍母親的子女佔七分之一。然而,台灣社會對外籍母親,從應有的法令到應給予的權利到應擁抱的氛圍,都處於不足。沒有善加對待外籍母親,就是沒有善加對待這些母親的子女,也就是沒有善加對待台灣出版產業未來七分之一的消費者與讀者。
  3. 不論未來兩岸的政治關係如何,由於實際的商業與文化需求使然,台灣「出走」到中國大陸的人會越來越多。不只是台商,而包括文化、學術、娛樂等各界,其中,許多人都是書籍市場的主力消費者。
  4. 十年教改,雖然還在蓋棺尚未論定,但普遍印象已經是學生埋首於教科書與考試參考書之內的時間越來越多,自主時間,越來越少。一般學生的考試課業負擔更加惡化,相較於更早的時間,學生的閱讀需求以及閱讀習慣,更沒有養成的基礎。越來越多人發現,即使人人可讀大學了,但教育水準卻在兩極化。而未來的這大多數的學生出了社會之後,閱讀需求以及閱讀習慣也就更加難以預測。

對於黑暗,我們需要面對的第四個事實是:台灣已經在縮小的閱讀市場,在網路帶動的閱聽革命中,特別容易潰散。

閱讀內容的創作、生產、發行、零售,每個環節都爆發變革,紙本書籍閱讀需求的減縮,是一個全球性的課題。

台灣一方面不可能獨立其外,另一方面又有自身特有的險峻課題。解嚴之後快速出版的大量書籍所滿足的閱讀需求,像是快速沖積而形成的海埔新生地。今天當網路帶動的閱聽革命來臨時,連那些知識架構很有傳統的社會都招架不住,我們這種海埔新生地的閱讀市場,當然更有特別容易潰散的危機。

我們必須先面對這四個黑暗的事實。

黑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肯面對黑暗。

不面對這些黑暗的事實,我們不是會抱持一些不切實際的苦撐待變,或因循苟且的心態,結果坐視更大的危機爆發;就是會嘗試一些不但無助於改善,更可能治絲益棼的方法,結果更加出脫無望。

只有當我們真正面對這些黑暗,接受這些黑暗時,才可以不找任何借口,不以任何因循、偷機的心理,來探討我們的出路,來創造光明。

頁數 : 1 · 2 · 3 · 4 · 5 · 6

[ 點閱次數:94734 ]

1 則回應

這篇報告對馬來西亞華文出版來說,有許多“未來性的指標”。其中一個讓我很感興趣(雖然現階段很不實際)的是有關日本的通路秩序:

“出版社、發行商、書店這三者之間,各有截然不同的角色和作用。出版社只管出版,然後交給發行商發行,發行商然後交給書店銷售,三者各有分工。除了極少數的例外情況,出版社都會尊重通路交易機制,請讀者先直接到書店端買書,而不自行賣書給讀者。連網路發達的時代都如此,更別說以前。(對學校與圖書館的銷售,出版社也不會涉入。有少數專門做圖書館的發行商會做,另外,許多書店裡也有專門針對圖書館而銷售的部門。)

“書店既然扮演面對讀者,銷售給讀者的角色,所以為了全國各地讀者應該享有同等權益這一點著想,書店採「定價販賣」制度,書籍售價幾乎是一致的按定價銷售,不打折。為了出版業可以堅持「定價販賣」制度,日本特別立法,把出版業排除於「獨占禁止法」的適用之外。(少數出版3~5年後的舊書才會有打折的特例。)

“為了全國各地讀者應該享有同等權益這一點著想,新書到全國各地每家書店的銷售時間,也是同時起跑的。至於發行商,則是介於出版社和書店之間,以物流和金流來維持這個機制的穩定。(學校的團體訂購,像東販這樣的發行商每年會固定針對老師辦一些說明會,但是學校要真正團體訂購的時候,還是要回到書店去訂購。)”

翎龍 [會員] 2007-10-31 @ 14:22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有人部落

馬華文學後浪潮。眾聲喧嘩,一個張揚的居所。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28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