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文.陳燕棣
〈朱宏章Profile〉
台灣劇場演員、導演、戲劇導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碩士、北京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博士,現任文化大學戲劇學系專任講師。戲劇演出資歷豐富,曾擔任李安電影《色‧戒》演員訓練,獲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委任為行業/學科專家(2007~2010)。
義大利導演費里尼曾說過,「天真」是最讓他感動的事。台灣劇場硬底子演員朱宏章則說,表演,對他來說是一個「天真」的行為。
在台灣,朱宏章是觀眾熟悉的劇場演員,實力堅強,合作過的大導演有賴聲川、林奕華等。台灣以外,大概有另一個身分,讓觀眾一聽就嘩然,喔,原來他就是李安電影《色.戒》中演員湯唯的戲劇指導。帶著一身漂亮豐厚的演技,朱宏章來馬分享自己的所學和觀察,用三天的時間傾囊相授--表演,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什麼是表演?
表演是一個很天真的行為。假設我們在台上演一家人,我們以家人關係對待,這個相互的對待是真實的,只有情境是假定的。表演的模仿不是一種誇張或欺騙,只有關係和空間是經過導演和劇本的設定,演員在其中執行表演,事實上是完成一個有目標、具體而真實的行動。就像小時候玩家家酒而忘記回家吃飯,玩得非常投入,也相信它,以真實的方式去對待它,對我來說,這就是表演最簡單的定義。
▓身兼演員和表演導師,對你而言,自己表演和指導別人演戲,當中最大的差異是什麼?
表演是當下且主觀的,表演老師在旁邊客觀的做檢查。如果以運動員來做比喻的話,表演老師就是一個教練,他可能自己曾經是選手,他知道選手在比賽的身心狀態必須如何。現在他到一個客觀檢查的位子,然後才去設想,當時我在比賽的情境當中,遭遇過什麼,然後再用我的方法跟他們交換經驗。身體和聲音是演員的工具,老天給每個人的工具都不太一樣,敏感程度也不太一樣,教練可能沒辦法百分百知道選手處在什麼情境,我們會試很多方法,目的是在於讓學生可以更提升他的表演能力。我覺得我自己演戲的時候,我也很依賴導演,來告訴我他看到什麼。表演老師是一面鏡子,告訴學生他看到什麼,可能還可以怎麼做,但是那個方法是否具體有效,得通過操作來檢查,才能確定。
▓對演員來說,有沒有所謂“最好的表演”這回事?
當然,藝術永遠在追求更好,但是有沒有“最好”,因人而異,也因階段而異。20歲的演員演50歲的角色,即便做到最好,也不能做到“50歲的人演50歲的角色”那種好。
理想的表演狀態是:我跟我的角色合而為一,我已經十足認同我的角色了,所以我就是我扮演的角色,我完全感受到這個角色的心情,可是情感仍然是演員自己的。
▓在你的表演生涯中,大部分都曾經到達過“理想的表演”狀態嗎?
不見得。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演賴聲川的《如夢之夢》國家劇院版。每一場連演七個小時,我演五號病人,身心狀態非常疲憊,cue點非常多,我們常常熬夜工作。我記得首演的第二場,演完回到化妝間的時候,有一度身體快要爆炸了,這個爆炸不光是演員的疲累,劇本中涉及很多前世的輪迴,天呀,我覺得我負擔不住了,如果我以五號病人的名義去看待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朱宏章身上的話,我很難負荷。那一刻,我跟角色非常接近,我會替我的角色感到一種很深沉的難過,了解了一些事,但它又是命定的,我感到很巨大的無奈。
這是我感受過理想的表演狀態。
▓除了傳統藝校,許多表演訓練體制的實際操作方法都沿用西方理論,對亞洲演員來說,這當中是否存在“適應不良”的隔閡和距離?
這個問題在我身上沒有發生,因為我從來不是一個傳統戲曲的演員。比如我學建築設計,我吸收了一個設計的概念,在我身上沒有產生衝突,因為那對我而言是一個新的東西。演員就是以自己為工具為材料,他的作品也是自己。畫畫的人的作品是畫,可是我演了一個角色,那個角色就是在我身上。所以,雖然說現代劇場仍然是跟傳統的不一樣,可是一樣是研究人跟表現者,我同樣也是一個人,所以不會有衝突。
我也曾經教過一些傳統戲曲的學生,他們的確有這個問題。傳統戲曲的方法是從外功的操作和練習而來,等於說前輩怎麼演,他留下了一個很經典的程式,後面的學習者很多是模仿前輩的唱法和身段的流派的美,他們是從這些已經確定下來的外部模擬開始。可是現代劇場的演劇方法沒有這層負擔,我們完全會從心理動機、感受、假如我在這個情境中等等開始,也就是史坦尼的方法:寫實的、體驗的,所以這問題在我身上沒有產生衝突。
但是你講的這個問題會讓我想到說,很多時候我們在演一些國外的文本,有時候會產生問題,不是表演的方法,而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底下,對人的情感和狀態,所產生的文化隔閡,所以在演翻譯文本的時候,的確會產生衝突。但是學習演技方法上,對我來說,(西方理論)是沒衝突的。
▓談談你這次來馬來西亞辦演劇工作坊的課程。
我會以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方法為基礎。這有點好玩,我以前當學生的時候,我一開始學的是葛羅托夫斯基那一套,反而是到研究所以後,才開始認真閱讀史坦尼的書,等到我去北京唸博士班的時候,我老師的老師是莫斯科藝術劇院的演員們,所以我個人的表演學習反而是跟現代劇場發展史是相反方向的。當我有了一些表演經驗以後,再回去讀史坦尼的書,反而很能感受他在談什麼。
我會用史坦尼的方式去操作一些活動,和一些個人經驗裡頭重新整合的一些東西。因為時間真的很有限,我會把一些我認為最能清楚說明概念的一些活動操作完。
▓你的表演經歷豐富,有沒有什麼角色是你很想挑戰但“至今仍沒有機會/覺得時機未到”?為什麼?
其實所有經典的角色都會想嘗試,但是很可惜的是,在台灣,除了在學院裡頭還會帶學生去挑戰經典的角色以外,外面的劇場比較是市場考量了。當然也有一些人的觀念是,劇場必須反映當下的社會情況,所以目前劇場界做經典角色的機會就比較少,這是我的一種回答。
另一種回答是,其實演員的創作比較是被動的。通常是一個導演或一個劇團開始決定做一個戲之後開始找演員,所以人家會找你的時候大概已經把你要演什麼想好了,所以通常我們的角色不是我們自己想要演什麼。其實我也沒主動的想我要演什麼,演員應該經常要像一張白紙一樣,必須歸零,允許別人對你有各種想像或上各種顏色。我比較不會想這個問題。但是,就像我的第一個回答,所有經典的角色,莎士比亞、契可夫、易卜生筆下的角色,我都願意試試看。
[ 點閱次數:92111 ]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
全站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