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有人新書:時代的聲音:動地吟詩人自選集  ◎  有人出版社
有人出版品專區 2012-04-05 18:32:39
Bookmark and Share

時代的聲音:動地吟詩人自選集
主編:曾翎龍
文類:詩集
出版日期:2012年4月
有本系列 有03本
ISBN:978-983-2812-72-2
售價:RM25

按此購買

內容簡介

有風,把詩卷入時代輪軸。
有雨,斜斜追擊每一個字句。

呼呼風聲瀝瀝雨響,擠壓拍打。始終還有時代的聲音破空。

十八位詩人:何乃健、田思、蘇清強、小曼、繼程法師、葉嘯、傅承得、黃建華、林金城、劉育龍、呂育陶、林健文、周若鵬、曾翎龍、楊嘉仁、周若濤、邢詒旺、吳彩寶──

從四字輩到八字輩,因動地吟聚首,在台上朗誦,在台下默默書寫。

這些詩與動地吟有關,卻也可以和動地吟無涉。這些詩有澎湃家國,更多的卻是個人抒懷。

有時鏗鏘,有時柔柔呢喃。

在輻射或將蔓延的國土,每一首詩都像是初生嬰孩,純凈無垢,喊出時代的聲音。

主編簡介

曾翎龍,1976年生於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士毛月,祖籍廣東惠陽。博特拉大學人類發展系畢業。曾獲星洲日報花蹤文學獎、全國嘉應散文獎、台灣宗教文學獎、林語堂文學獎等。現為《學海》周刊主編、有人出版社負責人。著有詩集《有人以北》(2007,有人出版社,吉隆坡);散文集《我也曾經放牧時間》(2009,有人出版社,八打靈)、《回味江湖》(2010,有人出版社,八打靈)。

序/曠野上守望的光
辛金順(詩人。拉曼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聲音;一方土地,也自有一方土地的詩歌。因此,寫詩就成了一個詩人敞開自我存在的同時,以自己所處身的歷史語境,言說了一種歸屬,或一種意義。這種歸屬與意義,自然與他們存在的世界有著密切的關係。如德國哲人海德格(M.Heidegger)所說的,他們是發光的守望者,在人世荒蕪的曠野上,卑微而偉大的,企圖唱出自己的生命之歌。

故讀翎龍寄來的十八名詩人的詩作,感覺宛若眾聲喧嘩,秘音交響,然而其間錯綜的語言光影,卻各自展現著各自的存在姿態,並以他們背靠的歷史,在詩的語言中,不斷在馬來西亞的時空裡前進。而這十八名詩人,含括了老(何乃健、蘇清強、田思)、中(小曼、繼程、葉嘯、傅承得、黃建華、林金城、劉育龍、呂育陶)、青(林健文、周若鵬、周若濤、曾翎龍、楊嘉仁、邢詒旺、吳彩寶);在詩的技藝上,有些早已卓然成家,有些則仍然在尋找自己的風格,也有一些剛跨入詩的界域,但在詩歌的創作上,他們卻擁有著共同的熱情——即以語言的降靈術,企圖去召喚神思,感知與回應時代的變化,進而揭示出自己心中對這世界所構畫的想像與未來圖景。

而從詩歌語言表現來看,十八位詩人所處的時代場域,其實已經劃定了他們創作的疆界。這些詩人,如何乃健、蘇清強、田思、繼程與葉嘯等均崛起於七○年代初與七○年代末,那時的時代氛圍所形成的創作語言表述,以及在創作同好間彼此互相效習與影響下,形塑了與他們那時代相近的感覺結構與詩性話語。這與行馳於九○年代後BBS及部落格等網際網絡的詩歌語言,無疑存在著明顯的迥異。易言之,類此世代詩歌語
言之間,因生活形態、存有經驗、美學法則和文體知識的差別,自然會映現於其等創作的修辭策略與話語形構表現上。是以,即使這本詩集所選錄的是他們近年來的詩作,但那語言蹤跡所展顯的詩學特質,仍然可以見出兩個世代之間的不同。如前輩詩人語言的質樸、平實、明確、直述,與年輕一輩詩人對詩歌語言的自覺認知,或有些傾向口語化、符號化、影像化、節奏感等,形成了詩語言的辯證關係。因此,從這本詩選中,由四字輩至八字輩詩人的詩作,縱向而下,則可以窺見馬華現代詩歌處於詩場域中的語言變動,以及主體語言間的演繹與價值標準了。

另一方面,這本詩選是因應著2012年的“動地吟”詩歌朗誦編纂而成,故所選的詩人均以相關朗誦者為主。然而這樣的編選視角,自然會落到一個比較共同的主題上來——詩與公眾事件的關係。這幾乎成了這本詩選的大宗,同時也凸顯了詩人處在社會中對自身環境變異的深刻關注與關懷。因此不論是通過諷喻、象徵、直書,或迂迴或直接的批判,無疑記錄和見證了時代的記憶和聲音。如四字輩中的何乃健在〈末日〉中對環境遭到侵蝕的控訴:“每一聲鳥囀裡重複∕光禿的林莽對斧鋸的告狀∕∕每一縷黑煙向天空揭露∕大地慘遭癡肥的城市∕輪奸後濺滿膿血的鱗傷”,或田思通過〈高腳盤上的舞者〉揭露水壩興建所造成部落遷移和生態破壞的現象:“顫巍巍的老漢∕站在高腳的銅盤上∕扭出一座旋轉舞台∕猝然踉蹌∕舞台坍塌了∕那盤踞一方的水霸∕將驅走幾代人的足跡”,他其餘的詩,亦涉及對巴生港區州議員斥資千萬興建“基宮”、趙明福墜樓、709淨選盟請願事件等,進行銘刻與批判。而做為〈動地吟〉的靈魂人物,五字輩的傅承得,更是在詩之寫實上著墨甚深,他常以詩介入現實人生的場景,突穿、激盪和辯證出國家、社會和族群的問題。如他在〈世紀末的最後一聲呼噜〉詩中,藉由1999年所爆發的立白(Nipah)豬瘧事件,以
嘲諷的語調,別有所指的“以豬罵豬”:“殺我、燒我、埋我,在世紀末∕如果,我有話說∕就再說最後一句∕豬頭豬腦∕豬狗不如”。因此,生活處處無不可成詩,尤其在承得靈敏之筆下,詩似乎成了黑夜裡的眼睛,貼心而冷靜地觀照著人間的荒謬與不平。

攝影/左眼(卓衍豪)

而六字輩的林金城,雖然久已將自己的身影隱入衢巷中那令人迷魅的美食文字裡,並以舌上味蕾不斷探尋每種食物流離的身世,以致忙得與詩相不聞問。唯其於九○年代中馭其充沛的詩才,競創新異,翻故制奇而寫出了〈另類政見〉和〈姿勢論〉等詩,且以圖文對照的方式,辯思和嘲弄政客∕治內在精神的變異,無疑令人拍案叫絕。其詩,詞淺言深,卻頗能刻劃出政客們的真實姿態:“一躺就是多年∕姿勢不變∕才能顯現出五年一次∕驚天動地的小變”。故金城的詩,有著革命的意志,且警醒的,化為無形的鋒刃,一層層的,揭開了政治暗幕下醜態的真實。

至於七字輩中的周若鵬,一直以來,都是沿著“動地吟”的書寫模式,建立起詩的批判意識。這是詩人做為實存的一種表徵,對應著外在的政治與社會公共議題,而能清明的去省視∕叩問現實種種被扭曲的現象。其詩〈命案〉、〈懸案〉、〈無罪〉等,足以做為廣義的政治詩來閱讀,在此,我們可以窺見詩人有意識的驅遣著詩性語言,凝視現實的境域,針砭錯綜複雜的時政。尤其他在〈夢土〉一詩,揭示著現實恐懼下的陰影:

這是不是夢土,單薄的土壤掩埋不完∕倉促提煉的生活殘餘的廢料∕我們聽見白血球噬食自己的身體∕在邪惡的輻射塵中無助∕等待替換敗壞的骨髓∕再不敢入睡,也許醒著∕命運就無從偷襲

這首詩相當深刻的觸及了此地此刻做為命運共同體的族群心理,並像警語,揭示了政治人為背後與輻射並無二致的危害現象。此外,林健文的一些詩,也是環繞於此一議題之間,對馬來西亞的政治現實進行諷刺與批判,這明顯可見於其〈隱身術〉與〈降落〉等詩作。因此,詩之在此,正以它堅實的性格,挖掘出現實的縱深,並努力去刺穿政治體制的貪婪核心。

故這些詩,實實在在的表明詩人並未遠離社會的廣場,或自外於公共議題的思考,相反的,詩人們正是通過了對現實的辯證而劃出了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並以詩做為自我存在的證據。因此,無需表演或狂歡,詩之戮力,多言美刺,如變風變雅之作,在國異政、政教失、生態蝕、人道衰的時局,詩人寫詩,不但具有存史、證史,成史的功用,並且,也堅守了一份社會道德的時代責任。

此外,在這本詩選集內,也有一些詩則從政治敘述抽離,回歸到個人抒情與敘事的私領域。故詩之在此,遂以回返到自身的方式,去證見詩之為詩的自我生命表現。而且也經由這樣的一種迂迴回返,讓詩更能開闊的,深深貼入現實生命感覺的內裡,甚至,通過私我而擴大為另一種時代最真實的聲音。

這類詩,在繁華喧囂之外,常以飽滿的音色與詩意,靜靜敞開了一個澄明而純粹的有情世界。然而,其為抒情,卻不失與現實進行了強烈的辯證。如呂育陶的〈從祖父的骨灰閣望出去〉一詩即是最佳例子:詩人以祖父的死亡,幽隱地通過記憶、鄉土∕家園與家國進行連結,由此娓娓述說了一個時代與故園的變遷史。詩,在此貼著土地而行,並以清晰明朗的語言,通過舒緩有緻的節奏,展開詩人內心情感與歷史意識的敘述。至於他的另一首詩〈尋家〉,卻通過養父與自己對身份與身世的辯思進行探索,由個人→家→國,層層逼顯出鄉土、族群政策與認同的問題。換句話說,這兩首詩,由傷逝之餘,從私我出發,卻擴展向家國的主題,而證見了抒情主義,亦可以做為一種抗議意識的隱性表現。

所以詩之抒情,未必是小我的呈現,因為主體的感性,多少還是與社會關係,以及時代氛圍相呼應的。如古人寫詩,常謂感發、興寄、緣情,記事為表現,唯其背後,依然是在透顯著社會的某種情緒。是以,有情自我,常會通過詩歌去召喚隱匿於生命中存在的鄉愁,或召喚一種日常心境,或一種生活∕生命的體驗。而曾翎龍的詩〈老虎〉和〈捕獸器〉,在這方面可謂有著相當令人激賞的抒情展演。其詩中的日常生活敘事,看似輕描淡寫,實際上卻深刻地寫出人之存在的無奈與荒謬感來:

游泳池告別墜水聲∕輕輕滑落宛如生命的妥協。總是游到對岸才發現∕還得游回來。而台階,每踩一步便坍塌一台∕你不能這樣上去,沒完沒了的夏天∕沒完沒了的狗仔式浮游(老虎)

停頓是宿命的獵物∕而宿命構築神話,明天你又將為老虎∕上發條(薛西佛斯的石頭又已∕滾落山腳)──也會累的,如貓陷落床褥∕以守護夢的姿勢,流失語言和骨質∕在悠久的黑暗中我們回到襁褓∕好奇張望這世界,不知道在山的那頭∕獵人已經挖洞,擅於等待我們成長(捕獸器)

在此,詩人翻轉了現實的大敘述,援詩之筆,以意馭情,以情化理,舉重若輕的,企圖為詩尋找生命另一種存在的意義和節奏。而其詩寫生活,寫死亡,細膩的具有一種存在之思的靈光,或情境的美學,使得詩把自己留在書寫裡,也讓詩在詩的抒情裡找到了精神的救贖。

除了以上兩位詩人,在抒情自我表現方面,從五字輩的小曼,七字輩的楊嘉仁與邢詒旺,到八字輩的吳彩寶,均是箇中好手。尤其小曼的抒情具有古典的浪漫幽思,其詩中的感官符號,不論從愛情很希臘的掛在“峭壁上白教堂的尖頂”,到電影中撒哈拉沙漠裡的聽故事者,在在呈現了其做為抒情詩人的感性表達能量之豐富,以及情感的綿長與悱惻。邢詒旺則以情寫人、誌地、敘事,或楊嘉仁的追憶往事,懷逝、悼亡等,各自展現了詩歌做為生命內在性創作的情感與聲音。

總而言之,從抒情到敘事,從個人的感懷到家國的憂思,從私己到大眾,在這詩選集內,處處展示了詩人們在創作中的一種生命關懷,以及對時代的感觸與敏銳的回應。是以,十八名詩人,各自以他們詩歌的語言姿態,進入現實人生的場景,展示了他們對個體生命、社會、歷史與家國的省思,就如海德格所指出的,詩人們是為諸神在暴風雨開路的使者,因此在滾滾雷聲之中,讀他們的詩,聽他們的詠嘆,將讓夢想,在時代的大風中,有著更堅實,更大膽的翅膀,衝破重重雨霧,向前高飛,翱翔。

2012年3月24日

[ 點閱次數:96834 ]

暫無回應

還沒有回應...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有人部落

馬華文學後浪潮。眾聲喧嘩,一個張揚的居所。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121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