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有人新書】冰谷自傳《荒野驚奇:冰谷自傳II》  ◎  有人出版社
有人出版品專區 2025-03-13 16:12:47
Bookmark and Share

《荒野驚奇:冰谷自傳II》
作者:冰谷
文類:自傳
出版日期:2024年11月
ISBN:9786297674087
定價:RM45.00
網購:有店

內容簡介

冰谷於1990年7月4日,走進俗稱「風下之鄉」的沙巴,「一頭栽入它濃密深邃的叢林裡,向四面埋伏的野獸蟲豸投下戰帖,過著莊稼式農耕的苦澀日子。」

歷時五年,在沙巴管理可可及油棕園的日子,成為冰谷書寫此書的題材。莽莽原野的生活見聞,三十年間不斷在冰谷心中迴旋、沉積。於是他重新掇拾,整理及重寫這一段荒野驚奇。

著名馬華詩人、學者王潤華教授寫序推薦:

「閱讀《荒野驚奇》,我覺得冰谷重複走過許多大作家具有共同文學創作的道路,即是在異域的叢林回頭對人性與文化作深入的反思。

冰谷不只是停留在荒野的奇談,純粹寫趣味性的森林古怪故事,而是跨越族群與文化、本土各民族的共同記憶,書寫裡有著自然地理與人文。」

作者简介

原名林成興,1940年出生於霹靂州江沙,崇華中學畢業,歷任橡膠、可可、油棕園經理,大馬作協、亞華作協、世華作協會員。

出版新詩、散文近二十部,作品收入國內外五十餘種文選,包括重要的《馬華散文史讀本》《馬華當代散文選》《馬華文學大系》《新馬華文文學大系》《華文文學百年選:馬華卷》。多篇散文被選為中、小學以及獨中課文,作品多以自然風物為題材。

2012年榮獲第十三屆亞細安華文文學獎、2013年崇華母校百年傑出校友獎、1971年南大徵文比賽詩歌入選獎,2020年受聘為雙溪大年新民獨中駐校作家,2021年獲頒不惑樂齡精神獎,2024年榮獲馬華文學獎。

現為廣西總會廣西叢書評審主任,曾任棕櫚出版社社長、作協檳吉玻聯委會主席(現任執行顧問)。

目录

序冰谷《荒野驚奇》——本土多元文化小敘述的典範 ◎王潤華 6

序曲 
I 牛嶺種植園的過河板 19
II 城市中的暗流 21
III 魔幻式的轉機 24

第一章 | 蘊含華人血脈裡的奔流 
01 河上的月色 29
02 與森林大盜過招 35
03 直闖“捉鬼”的營寨 40
04 船遲偏遇對頭風 43

第二章 | 從“象鼻餐”說起 
01 “海參”燜冬菇 49
02 更深時刻象蹄驚魂 52
03 護農作讓子彈飛馳 55

第三章 | 可可的魅力 
01 清早催醒的笛聲 61
02 從哨棒尋找工人的足跡 64
03 “大哥大”無線電話 67

第四章 | 暮色蒼茫的小香港 
01 恢復了槍客地位 73
02 從報紙出發耕耘沙巴文壇 78
03 長居拿篤的兩位詩人 83

第五章 | 板樓孤寂的日子 
01 天花板上的秘密 91
02 領養黑熊的慌言——熊膽傳奇之一 96
03 夜獵回來的關公——熊膽傳奇之二 101
04 海鮮與仙本那 106
05 埋車出現的救兵 109

第六章 | 夜讀《荒野筆記》 
01 荒草裡的果樹 117
02 拓荒者的《荒野筆記》 122
03 驚動荒野的咆哮 130

第七章 | 荒野的鳥獸蟲蟻 
01 指天椒蓬勃的媒介——能言鳥傳奇之一 145
02 把大樹造成天梯——能言鳥傳奇之二 149
03 山鼠的獵手:倉 153
04 野豬的天堂與地獄 156
05 黑蟻兵團復仇記 161

第八章 | 荒野的牛鬼蛇神 
01 順從口令的水牛 169
02 山魈娶妻的韻事 173
03 詭異的蟒血神話 178

第九章 | 養狗防猴的決策 
01 刺蝟尾巴的價碼 183
02 哮天犬激戰美猴王 186
03 野生動物的天堂與地獄 190

第十章 | 深林裡的天然資源 
01 山中的原始果樹品種 203
02 銅皮鐵骨的百年鐵木 205
03 河上的駁船與“魚骨串” 208
04 野茼蒿和空心菜 212
05 可可豆發酵廠 216

第十一章 | “哨牙”的風流韻事 
01 特魯必的大喬小喬 221
02 拔牙齒的驚艷 224
03 浮船俱樂部龍蝦晚宴 228
04 百萬妝奩的徐娘 233
05 從此森林種植園風起雲湧 242

第十二章 | 與象群長期拔河 
01 一場血淋淋的戰役 247
02 火炬運動的效應 255

第十三章 | 氣象萬千的大農莊 
01 眼界大開的旅遊 263
02 濤聲浪影裡尋貝殼 266
03 侈華豪氣的設施 269

第十四章 | 兩次代職的奇遇 
01 門外進來的毛毛手 273
02 異國情緣的磨合 276

第十五章 | 送舊迎新的彷徨時光 
01 在山打根的圖書館留連 281
02 新園主閃亮的鑽戒 284
03 夫妻牢獄間的對話 287
04 司機理財的魔法 291
05 臨別依依 295

紀實書寫的奇葩軼事——《荒野驚奇》後記 ◎冰谷 299

紀實書寫的奇葩軼事 ——《荒野驚奇》後記
/冰谷

我於1990年7月4日走進俗稱“風下之鄉”的沙巴州,一頭栽入它濃密深邃的叢林裡,向四面埋伏的野獸蟲豸投下戰帖,過着莊稼式農耕的苦澀日子。

沙巴州之有“風下之鄉”美譽,源自艾格尼絲.凱斯(Agnes Newton Keith)的一本著作Land Below The Wind。艾格尼絲.凱斯的夫君Mr. Harry Keith被調派到北婆羅洲當年的首府山打根述職,艾格尼絲.凱斯一住五年,寫下三本自傳體的紀實書,除了《風下之鄉》、《萬劫歸來》(Three Came Home),另一本為《白人歸來》(White Man Returns),都是以詼諧輕鬆的筆調,抒寫上世紀中期的北婆羅洲土著的軼事、民俗風情等。

在讀中學時期,便知悉北婆羅洲的首府山打根之名,因為那時候我訂閱的《世界兒童》經常出現山打根的小作者,給我印象深刻,《世界兒童》銷路高峰期每期達十萬冊,更深入太平洋的蕞爾小國東帝汶。

我初到沙巴之時,並不知道沙巴州有“風下之鄉”的盛譽。直到“風下之鄉”不時成為眾人的口傳陳述,我才去思索故事的源頭。而艾格尼絲.凱斯的手筆紀實,以及她在山打根的紀念故居,頓時進入了我的腦海並擦亮了我的眼眸,成為我追索的旅遊景點。

而成為我書寫對象與尋覓的點滴,全都坐落在蒼蒼鬱郁的森林裡,每當晨光初露,我打開窗戶迎接的不是鹿鳴幽幽,就是野豬嗥嚎,甚至偶然傳來陣陣象群的長鳴呼嘯……。

這些初期皆為我的感受帶來壓力,對環境週遭也總是惴惴不安。我初臨乍到,被安排住在一幢陳舊的獨立板樓,距離工人宿舍和辦公廳約有半公里,要命的是板樓外種植了不少甘蔗和木瓜樹,這些植物成為誘引野獸的魁禍。

我入住不到一個月,半夜就被野象驚醒了。那班龐然大物從森林邊緣撞進我樓外的迷你園果,在呼天不聞喚地不應的境遇下,從床上爬起來,雙手握緊獵槍卻不敢向群象發難。板樓外儘是“踢踏踢踏”的象蹄聲,腳步沉重而緩慢,窗內則為我震撼的顫抖和心跳。

那是漫長的一夜。也是我生命中無法遺忘的夜晚。當然,經年累月潛伏於荒野密林中,面對野獸長期的威脅挑戰是意料之中的,也是無法避免的。歸根究底,我們發展農業種植,開墾森林,是侵犯了它們的生活天堂和覓食園地。我們才是入侵者。

就在油棕種植面積不斷增長而森林叢莽日益萎縮的狀況下,野獸的掩護叢林因失控變得岌岌可危,莊稼在促進國家發展的同時,也應該為林蔭下生活的動物添加一份保護心與正義感。

但我徒有這份心思與誠意,因我非農業發展商。

地球不是我們的,森林也不是,讓我們與動物共享森林裡的天然資源,包括樹木花草、綠蔭與鳥聲。

深深感激南方大學學院資深教授王潤華博士,於事務繁忙裡為拙作撰序,並道出書中挾帶兩篇以小說形式的體驗筆記,印證了王教授的細膩而詳盡的閱讀過程,不曾忽略書中的每個細小情節。

除了致謝,也感恩他的扶掖,讓我在創作的旅途中獲得動力。

我過去多部作品都獲得藝壇著名畫家的畫作作為封面圖像,使拙作色彩生輝,深感榮幸。而這本新作,仍舊獲得畫家張培業公子仕勤的熱忱允諾,以這張名為“美麗的樹Beautiful Trees”的油畫作為本書的封面,專此向他們父子致以萬分感謝!

2023年11月8日.修訂於雙溪大年陋室

內文摘錄

|“海參”燜冬菇

1990年7月4日是我生命的轉折點。買了機票一飛沖天,離鄉離半島,更重要是擺脫城市裡黑白兩道的惡勢力,歸耕農業。酒樽終歸還是裝酒,我信了。

同航班飛行的包括董事長和兩名博士顧問,當天午後我們便抵達顏容漸衰的山打根,翌日在李總率領下馬不停蹄,大清早就沿路顛簸、直闖深林向荊棘蠻荒探索了。傍晚時分我們落腳山寨,這時山寨的廚房已準備好飯菜,經理與新舊同事共享晚餐了。

山寨的職員從經理到管工,都聯合用餐,共同分擔費用,包括菲傭的工資。桌上唯我是初臨乍到,舊同事是楊經理和Raju,楊和Raju是可可園的先鋒隊,篳路藍縷在森林踩出山路,興建設施,才有今日的初簡規範。初識職員為掌Fico園的吳經理和副手Kenny,還有菲籍的Datong,是我得力的助手。

桌上擺上五道佳餚,魚片、鹿肉、蔬菜、海帶湯,還有一道配以冬菇、薑片類似海參的、香噴噴不知什麼山珍海味。李總特別推薦說道:“這道由Kenny親自下廚炮製的名餚,大家嚐後起個名堂。”

李總的話說完,餐桌的筷子湯匙同時啟動,那碗特別佳餚成為眾目之的,海參一般的燜煮與配料,有半結晶體的透明視覺,咀嚼時鬆軟略帶粘稠,清純脆爽,不像肉類易塞牙隙,吃在口中酥在心窩,大碗公佳餚三扒二撥就見底了。

桌上除了職員,所有賓客和我,大概都懵然,不知剛才吃下了什麼珍奇,但感覺卻不是海參,因為海參更為晶潔些、柔軟些。

“香菇燜象鼻,森林中的陸地海參!”Kenny等菲傭收拾碗碟,大家嘆茶聊天時,才自招他的獨家珍奇。

我驚愕不已,漆黑皮皺的象鼻也當餐,我竟如夢初醒!原來Kenny擔心有來賓腸胃敏感,沒有當場公告他的監製廚藝。

“為了口慾,太殘忍了吧!”

Kenny不苟同,反駁我,“當你看見大象毀滅油棕和可可,你就不覺得殘忍了!”Kenny可能因農作屢受大象重創,引起反撲之心。

Kenny頭腦機靈,辦事靈活,與他相處後,得知他的師傅是山寨中有名的“槍神”,“象鼻燜香菇”也傳自“槍神”,同事之中,槍神視Kenny關門弟子,山寨裡職員算有口福,遇到槍神的傳人。

高過人頭的象鼻子,別以為整段皆可食用,適用的部分離鼻尖兩長左右,其他部分老化粗硬,連刀斧也難劈開,莫說是食用了。然而,犖犖如木柱的象鼻,解剖外皮所剩之數足燜成幾大碗,夠饕餮食用多餐了。

烹煮和食用象鼻這個“偉大”的發現,也是槍神其人,一個山寨的雜貨店商人,一輩子都投身山林的“泰山”。飲食文化之於華人,真個發揮到淋灕盡致,天上飛的除卻機翼地下走的除了輪胎,幾乎無不可以烹成佳餚。

| 更深時刻象蹄驚魂

面積兩萬五千英畝的聯邦可可園,在風鄉屬於中型面積,百萬英畝的種植園汗牛充棟、比比皆是。聯邦園劃分成五個區域,即Fico,Orico,Hico,Penderosa和Materis,各區都有經理領航,各自處理行政事務。

Hico園為聯邦最先的發展區,建設和行政都領先各區,可可廠也建於此,Fico園也自然成為董事和顧問巡視的臨時落腳地。我初到公司,次日由Fico園吳經理率領,追隨董事顧問一起巡視園地、工廠、苗圃,兩輛爬山車八個大漢,沿着雨後的泥濘山路顛簸,多條泥路堆集了一坨坨的“地雷”。

“看新鮮的地雷,我們又有得動腦筋了!”駕車的Kenny叨嚷。他所謂的地雷,就是大象的糞便,因大象嗜吃荊棘類野草,糞便中含大量尖刺,踩到就像踢着地雷。可可園裡的地雷,就是大象製造的排泄物,碰不得!

公司投下鉅資,可可也生產了,可惜可可市場價錢一蹶不振,公司收支無法取得平穩;雖然如此,職員的待遇與住宿方面依然令人滿意。經理獨立式高腳板樓,三房一廳,寬闊有餘,煢煢孑身居住反覺得資浪費源。

我初臨山寨,就在路上遇到“地雷”。住入板樓不及半年,深夜裡就被大象圍剿了。山中歲月,初會龐然大物,倉皇間不知如何防備,又不敢逃跑,只能蕭瑟擁枕抖索,祈禱黑夜快點過去,陽光照耀大地,象群自動離去!

板樓宿舍外邊的空地楊經理沒有浪費,栽種了不少本土水果,木瓜尤其多,不下三十棵,還有甘蔗和黃梨,都是常見易長的。後因楊經理調職,園地荒蕪,雜草叢生,我遷來後利用閒暇重新整理,略施肥料,果類迅速恢復狀況,木瓜更是結實累累了。

想不到,這些果類引起象群的覬覦,深夜造訪我的板樓。入暮時刻,晚餐後回來我已聽到“哦哦哦”的象鳴了,深沉而悠遠,是從隔鄰叢林裡傳來的,不甚在意。那片廣袤的深林,是我們外出城鎮必經之地,園主在香港,買下後就廢置着,沒有行動,以為沙巴地產也像香港那樣,守着地價每年就騎火箭般飆升吧!

作為“鄰居”的我們就慘了,荒蠻叢林淪為野獸的淵藪,匿藏的野豬刺蝟山鹿麝香狸不計其數,今晚連大象也蠢蠢慾動了。聽它們互動的嘯嘯聲波,距離我的住所似還遼遠,我安枕幪頭呼嚕去也!
也不知過多久,忽被陣陣“哦哦……哦哦”的嘈聲驚醒,同時傳出沉重的劈啪樹倒枝裂的聲響。我從驚惶中爬起床,掀開百葉窗往外瞄,月色朦朧下一群大象進入我的園地肆虐,見木瓜就推,見甘蔗就拔,如入無人之境。

更深夜涼,同事都在與周公對話,而宿舍隔着丘陵斜坡,在這緊急關頭無法馳援,真的身陷呼天不應喚地不聞的危機了。就在我尋找解救脫身策略之際,一頭筍牙尖長的大象見到屋邊一棵矮椰樹,竟然快步趕來伸出大鼻子就扭椰子,椰子脫落了還不罷休,將椰子樹連根拔起,卷食樹幹的蕊心。
椰子樹離開大門僅十多步,我的逃生大門被堵住,只聽天由命了。我祈禱象群大發慈悲,別動搖我的房子。那根大象的鼻子,比撐起板樓的樑柱還粗壯,只要用長鼻輕輕一勾,天搖地塌,我不僅象蹄驚魂也遭樓板壓扁。

我悄悄跼屈於板牆一角,不敢驚動群象,讓它們咀嚼所愛;我更不敢動用獵槍,多頭龐然大物,一支槍管,勝負不言而喻。

上天祐我,象群飽餐之後,帶着嘯嘯的勝利回歸叢林。

——象蹄餘生,驚險的一夜!

[ 點閱次數:4862 ]

暫無回應

還沒有回應...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Reload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有人部落

馬華文學後浪潮。眾聲喧嘩,一個張揚的居所。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289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