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 |
頁數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28 >>
《隆情歲月》
作者:李系德
文類:散文集
出版日期:2024年4月
ISBN: 9786297674001
定價:RM58.00
網購:有店
內容簡介
素來知道李系德是一本幽默百科全書,沒料到冷面笑匠的另一面是載滿記憶的「歷史講古佬」。
這本書像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裡的金大班金兆麗,她穿梭在五光十色的火樹銀花中,又和每位衣香鬢影有眉來眼去的交情,打算洗盡鉛華卻又骨子裡悶騷著──有歲月與個性交織著的斑駁。
讀李系德在吉隆坡走過的歲月故事,他記錄下的不只是一個個場景曾經的輝煌,場景裡還有躍然紙上的人物情景,活像是一部部倒轉的黑白菲林影片。
──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曾毓林
半山芭監獄至大華戲院前的那一段路,早期只得十二間店鋪,所以稱為「十二間」。
大半個世紀以前,燕美律(Imbi Road)叫「百六間」。原來這裡曾有很多政府高級公務員的獨立式宿舍,不多不少剛好一百六十間。
從茨廠街直走至與諧街交接處之前的地段,即盤谷銀行(Bangkok Bank)前面,叫「五支燈」,只因早年此處有五支街燈。街上金鋪極多,又稱「金鋪街」。
[ 點閱次數:8368 ]
《梅詩集》
作者:梅淑貞
文類:詩集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
ISBN: 9789670744926
定價:RM43.00
網購:有店
內容簡介
梅淑貞橫跨一甲子的詩作與詩觀選輯。
此書為馬來西亞資深作家梅淑貞的新詩和談詩的散文合集,也是「梅淑貞文選」系列叢書的第一本。
本書分三輯,輯一〈尋詩初始〉收錄梅淑貞於1966-1978年間寫的二十首詩。
輯二〈紅樓尋詩〉收錄五十三篇文章,以散文的筆觸,談論中國經典小說《紅樓夢》一書裡頭的詩詞。
輯三〈我城舊事〉收錄十二首新詩,是梅淑貞2007年重回檳城家鄉後,有感而發,以詩為檳城老城區造象。
[ 點閱次數:13386 ]
《那裡》
作者:翁弦尉
文類:小說集
出版日期:2023年12月
ISBN: 9789670744919
定價:RM35.00
網購:有店
內容簡介
這本有聲有色的中、短篇小說結集以實驗創作的後設手法,在跨越身體和慾望的邊界之餘,也穿越不同年代、國家和城鄉疆界,對個人vs國家、自由vs極權、民主vs專制和同志vs非同志的諸種二元對立話語進行心理寫實的描繪和解構。
《那裡》的空間向度橫跨新馬、台港、中國和英美等地,時間向度從21世紀初的島國和帝都穿越20世紀上半旬的民國和南洋。形形色色的人物粉墨登場,這是屬於警察、偵探、法官、律師、醫生、教授、男僕、賭徒、軍人、馬共、中共、腐女、作家、科學家、通靈人、宗教師、翻譯家、異男直女、男女同志、政治人物、書店老闆和睡眠技師等人在集中營共同演出的生命劇場,這是比起傅柯批判的全景監視主義和阿岡本描述的例外狀態來得更為曖昧和荒謬的生命政治。
國際知名學者陳榮強(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英文系副教授、亞洲與亞美研究系系主任)和著名台灣酷兒作家兼學者紀大偉(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強力推薦,並撰寫了為本書作品進行評析的序文。
推薦語:
「翁弦尉的小說繼承了他散文裡的幽默,冷冷地在我不設防時逗我笑出聲……翁弦尉要我們體會的是藉由後設敘事(metanarrative)來對國家社會機制對弱勢族群有形和無形壓迫的剖析。小說主要人物都活在無形的集中營裡。」
──陳榮強(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英文系副教授、亞洲與亞美研究系系主任)
「翁弦尉的這些小說再一次證明,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作家當然沒有在當代中文文學——包括當代中文同志文學——缺席,反而有聲有色。在當代中文同志文學越來越受到各國讀者關注的此刻,讀者當然不應該只留意中國、香港和台灣的作品,也該鄭重承認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以及其他國家的貢獻。」
──紀大偉(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 點閱次數:11339 ]
《深夜拾荒手記》
作者:陳凱宇
文類:散文集
出版日期:2023年10月
ISBN: 9789670744902
定價:RM38.00
網購:有店
內容簡介
以獲得新加坡大專文學獎散文組首獎與《聯合早報》金獎為起點,年輕作者陳凱宇開始專注經營散文,寫作核心主題為性別認同、身體記憶和情感私慾。《深夜拾荒手記》收錄36篇散文,合共12萬字,分為5輯即〈井底之親〉〈看不見戀人的城市〉〈夜霧時刻〉〈深夜拾荒手記〉〈變形記〉,敘述幽微的人際關係與成長之痛。
把你渴望的青春膠原蛋白給你,把我尋索的愛與溫暖給我,如此溫柔地掠取所需,不見得實在獲得什麼,但一無所獲也絕對不是。我們都是被棄之物,也是彼此的拾荒者,為了換取自己想換取的,那麼不知廉恥地要,那麼毫無保留地給,善良與寂寞時實時虛,卻如此相像。
「不惜代價地求真,畢竟有其危險,而以身犯險,似乎是凱宇的深層寫作動機。」
——〈拾荒者的散文裝置術〉 ◎董啟章
董啟章、龔萬輝、翁菀君、陳宇昕、鄭田靖齊聲推薦
[ 點閱次數:10859 ]
《我們在房裡看A片》
作者:胡玖洲
文類:詩集
出版日期:2023年10月
ISBN:9789670744889
定價:RM30.00
網購:有店
內容簡介
年輕詩人胡玖洲詩集,共收入42首詩作,分6輯,包括〈想像的自傳體〉〈昨日異鄉旅行〉〈神不與我造愛〉〈文青生活手記〉〈粉紅色情詩集〉與〈路過風和日麗〉。
主題涉及類自傳體敘事、行旅經驗、情慾書寫、情詩、政治詩等類型。
把一句完整的句子
分成三段,來說
比如這樣。
——〈讓你成為文青、假文青、假掰到你媽都不認得的假掰文青SOP〉
「有憤怒,才是真詩人。但我想,厲害的刺可以藏在花葉之間,甚至刺而無刺,在行所無事中使人感到刺棘。我同時以為,現在的玖洲已經悟得此理。」——詩人、學者 唐捐 專文推薦
「顯然詩與現實的時間及空間的距離,之於玖洲,曾經像新山與新加坡的距離那麼近,儘管語氣多是諷刺的、自我調侃的。不過,繼續書寫下去,他漸漸不信『筆力猶勝劍鋒』的說法了,於是選擇偏離現實一點,向詩的抒情世界趨近。」
——詩人、學者 張錦忠 專文推薦
[ 點閱次數:9149 ]
《我吞下一顆發燙的黑曜石》
作者:梁馨元
文類:詩集
出版日期:2023年10月
ISBN:9789670744896
定價:RM32.00
網購:有店
內容簡介
「她們是天生的美麗
而我僅僅是,人造的贗品」
本詩集收錄年輕詩人梁馨元2019-2022年合共51首詩作,全書分5輯──〈風無意義撩撥〉〈我吞下一顆發燙的黑曜石〉〈再往前走會沒頂〉〈一些明媚的理由〉與〈無用之石〉。從自我書寫觀照生命樣態,並嘗試通過生態身體、情感慾望的探問,找到對於生死狀態的解答。
馬華詩人周若濤推薦:
無論面對日常瑣屑或愛慾病苦,梁馨元的詩總在徘徊、繞道、閃身、側步,似著意又隨意。那些隨處撒落的精巧意象,實在多不勝數,換作他人早就大肆張揚揮霍了,但她總在關鍵處收束筆鋒,把光芒斂藏。愛不愛盡,壞不壞透,像個老派人,處處留著餘地,才能與這悲歡人世多繾綣幾回。
馬華詩人鄭田靖推薦:
《我吞下一顆發燙的黑曜石》是寂靜的長喃。幾近諧和的聲音冷泉般地迴蕩不休,此方起彼又落,再三挑戰讀者的耐性。馨元下放抒情於日常於幽光於微物,或我城或田野或廢墟或長滿水銀的島,乃至更廣袤的無人煙地。她放肆地不斷召喚超越本土的萬物,囂張地企圖將天地間有形與無形位置于詩的名詞的各個角落,最終形成抒情至極的吊詭共音——「淡/耽」的美學萬處抒情萬處現。然而,二為一,一亦是二,二還是一——反觀自照的不是早已吞下的黑曜石,而是被黑曜石吞下的發燙的「我」。
[ 點閱次數:8940 ]
《尋虎》
作者:張永修
文類:小說集
出版日期:2023年10月
ISBN:9789670744872
定價:RM43.00
網購:有店
內容簡介
張永修:我的寫作題材,源自現實生活;但顯現在文字上的,則是生活的變形。
《尋虎》書分二輯,輯一收入極限篇/極短篇十七篇,輯二收入短篇小說十二篇。
黃錦樹、王學權及林建國專序推薦。
「永修小說奇情與異色目前為止最極致操演的,當然還是〈慕蘭與蘇喜〉。彷彿所有大馬的“敏感問題”都觸及了,性別(同性戀,變性人),種族(馬來人、華人),宗教(極端反對同性戀的穆斯林)、變裝。」
──黃錦樹〈質樸與奇情──序張永修小說集《尋虎》〉
「永修的『極限篇』素面朝天,但有趣的,它還能為讀者訂下感性的結論。對情感理論學者而言,以省略的具象寫故事,又能抓住稍縱即逝的情緒,文筆最可成趣。」
──王學權〈先端中的轉折──文筆另類的張永修〉
「儘管張永修的小說題材各異,透過蛛絲馬跡慢慢拼湊,同樣能看見國家清晰的臉孔。面對國家神話養套殺的輾壓,張永修用小說告訴我們,如何可以透過敘事方式的篩選,找出生存之道──如何透過美學,成就倫理上的大是大非。」
──林建國〈從前有一個三岔路口〉
[ 點閱次數:8679 ]
《洞》
作者:蔡曉玲
文類:散文集
出版日期:2023年9月
ISBN:9789670744865
定價:RM35.00
網購:有店
內容簡介
蔡曉玲散文集,分五輯,輯一〈洞〉、輯二〈貓不見了〉、輯三〈最初是溫柔的〉、輯四〈在San Francisco Coffee寫信〉、輯五〈陽台〉,共收散文三十九篇。
三十歲後獨居的女子,買房子不是為了組織家庭。
她不禁思索為什麼自己的人生和其他人的不一樣?
但何謂標準人生的模樣?
讀曉玲的文字,就像看著貓伏在日光下,悉心地梳理著自己的毛髮,那即是我心目中,散文柔軟而美好的樣子。
──龔萬輝(馬華作家)
「如果我的第一本散文集也這樣寫就好了。」這是讀了半本《洞》就迸出腦海的話,越往後讀這羨慕越深。
──梁靖芬(馬華作家)
也許〈洞〉讀起來灰色,也許洞的意象會讓人恐懼,但這本散文集越讀下去會發現,曉玲其實是明朗的。
──牛油小生(馬華作家)
曉玲擅長在情節推進處,恣意切換敘事鏡頭,讓情節接連到不同的路徑,時而自拍,時而他拍,時而遠景,時而空景,脫離閱讀者的預判。
──楊隸亞(台灣作家)
[ 點閱次數:7741 ]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