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頁數 : << 1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28 >>

Friday night: 在PJ的電話亭遇見方路  ◎  嘉仁
有人出版品專區 2010-01-12 23:05:48
Bookmark and Share

兩個性情中(詩)人在清靜之地面對面,到底會談些甚麼呢?

他們到底會沉潛,還是越發清越。

在這個沒有甚麼好期待的時序,一粒字都比大象還大,惹起滿城怒火,且讓我們靜下來,聽聽詩人的心底話。

Free seating. 不過方路的粉絲都有VIP席(條件是早到)。

主題:在電話亭遇見方路
主辦:有人出版社、普門雜誌
日期:15.1.2010(星期五)
時間:7.30pm-9.00pm
地點:PJ SS3大學園滴水坊
主持人:曾翎龍
聯絡電話:佛光文化 03-7877 2246

(此非佛光文化或有人出版社官方文稿,由本人負所有文責)

[ 點閱次數:105154 ]

有人新書:方路詩集《電話亭》  ◎  翎龍
有人出版品專區 2009-12-28 12:07:11
Bookmark and Share

有名系列 the name 19
作者:方路
類型:詩集
售價: RM26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 978-983-2812-43-2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沉潛之書,含1992年至2008年的創作。電話亭許是詩者縮影,經歷人事,十六年泄泄沓沓,兜兜轉轉,從詩的極細罅隙中,篩漏出來純淨聲音。

詩集分八輯錄七十首詩,以主題分類,新聞體佔了兩輯,另也寫人和地方。寫得最多的,當然是各個主題折射下的詩者自己。

電話亭在今天,容或是易於忽略的風景。然而詩者方路,是不容忽略的巨大身影。是靜靜孤立,耐心等待的納言體與傳聲筒。

他說:我相信一些課題會成為歷史,一些事件會成為詩。

作者簡介

方路

原名李成友,1964年生於馬來西亞檳城大山腳,祖籍廣東普寧,大山腳日新獨中、台灣屏東技術學院畢業。曾獲南大微型小說獎、花蹤散文獎、傑出潮青文學獎、大馬優秀青年作家獎等。

詩作選入台灣《八十八年詩選》、《九十年詩選》、《2006台灣詩選》、《赤道形聲》及《馬華文學數位典藏中心》。

著有:

詩文集《魚》(1999)
詩集《傷心的隱喻》(2004)
散文集《單向道》(2005)
微型小說集《輓歌》(2006)
詩集《電話亭》(2009)

試讀01⊙方路自序/目光的重構

接近傍晚,我到丹那烈紫濟閣探望老師。遠遠看到骨灰塔立在近山的背景下,黃昏的雲朵輕輕貼著。走進龐大的建築,幽靜一方,涼涼的風從堂前打過。我步進孝恩堂,一排排靈位立在眼前,地藏王靜坐在靈央,神檯點燃幾枝香,兩爿漆了木屐紅的板門開敞著,對開寫著:

 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

骨灰塔像迷宮一樣,一格通一格。在偌大的天樂祠看到一尊尊靈位有自己的歸宿,安靜地守著自己。

» 試讀01⊙方路自序/目光的重構
» 試讀02⊙論dr. maHatHir及其逝水年華


購書請聯絡:
一本屋热线 Hotline 1700 80 6800
电话 Phone +603 6185 1850
传真 Fax +603 6207 5465
手机 Mobile +6016 225 2329
电邮 Email service.bookhouse@gmail.com

Read more »

[ 點閱次數:98993 ]

有人新書:溫祥英小說集《清教徒》  ◎  翎龍
有人出版品專區 2009-10-29 11:26:49
Bookmark and Share

書名:《清教徒》
作者:溫祥英
類型:短篇小說
有名系列 the name 17
ISBN 978-983-2812-39-5
RM22

/內容簡介

《清教徒》收入溫祥英十四篇短篇小說。

環視馬華文壇,溫祥英可說是一個異數。他受英文教育,文學養分取自“第一手”的西方小說,以致他比大部分同輩作家都走得更前,可說是“最先現代化”的代表。從50年代末開始創作,寫作近二十年才結集出版第一本小說集──《溫祥英短篇》,“集子裡頭的〈瑪格烈〉、〈冷藏著的世界〉、〈憑窗〉與〈人生就是這樣的嗎?〉可視為馬華現代主義小說的代表文件,尤其是〈冷藏著的世界〉與〈人生就是這樣的嗎?〉二文,堪稱經典之作。”(張錦忠語)

此後溫祥英停筆多年,2005年復出後,出手即不凡。他的小說是混雜文本的範作,常見作者介入、囈語;內文諸多互涉文本,虛虛實實,更喜挪用舊作,伺機拼貼,以拼湊出作者的“自畫像”。

著名作家兼學者黃錦樹為此書作序,認為溫祥英小說最大的關注是成長、青春情事;及“頹廢生活”:“〈清教徒〉大概是作者迄今為止自傳性材料用得最充份、最切要的一篇,而且結構完整,堪為典範。”

/作者簡介

原名溫國生,字祥英,1940年9月11日生於霹靂州的太平。1946下半年進華聯小學,1949年轉愛德華七世英校,1959年到怡保安德申英校讀大學先修班,1961年到吉隆坡的馬來亞大學,1964年考取英國文學及歷史優等學位。1964年念教育文憑,1965年正月13日到檳城聖芳濟英校教英文與歷史,1980年升副校長,1995年二月升浮羅山背聖心中學校長,七個月後退休。

1955年開始投稿,最初兩篇“小說”登在霹靂州的建國日報之學生園地,後翻譯校刊的兩篇文字,以山芭仔的筆名在蕉風發表。再後投寄自己的“敘事詩”,幸獲青睞,就上鉤了,斷斷續續寫到現在;婚後改筆名為溫祥英,多以小說為主,著有《溫祥英短篇》、《半閒文藝》和《自畫像》。

序:清教徒的自畫像/黃錦樹
試讀:Noo Duit Gang

頁數 : 1 · 2 · 3

[ 點閱次數:92778 ]

有人新書:林健文詩集《貓住在一座熱帶原始森林》  ◎  翎龍
有人出版品專區 2009-10-19 18:48:24
Bookmark and Share

書名:《貓住在一座熱帶原始森林》
作者:林健文
類型:詩集
出版日期:2009年9月20日
有名系列 the name 18
ISBN 978-983-2812-42-5
RM20

/內容簡介

林健文第一本詩集。

詩分六輯,詩人稱“系列詩”──有以動物、愛情、歷史、城市為題,繁衍出的系列詩作;也有以村上春樹書名為題,以及顛覆馬華小說、詩作篇名的“全新創作”。

詩人說:“或許我是把它當作一個企劃在做的,從收集資料,安排詩的內容等等,那就像是編排一場舞台劇,每首詩都有它特定的功用和粉飾,來帶出導演的主題。”

著名詩評者張光達為詩集作長序推薦:

林健文的詩,拼貼都市生活即景,觀察城市中的人物,生命的浮光掠影與文字符號的互文交錯,充滿後現代書寫的特徵。

詩人觀閱城市中的歷史碎片,將這些散失或碎裂的歷史文化,藉詩句的現實生活片段/片斷形式,一一組織或縫補起來,讓讀者重新追記和確認,最為令人動容。

/詩人簡介

林健文,1973年生。馬來西亞霹靂州金寶人,畢業於馬來西亞工藝大學工業科學系。曾參與工大文學組織“孤舟工作室” ,出版合輯《本城花展》。

創作以詩為主,曾獲星洲日報第六屆花蹤文學獎新詩推薦獎、第四屆花蹤文學獎新詩佳作獎等。部分作品收入《馬華文學讀本I──赤道形聲》及《有本詩集:22詩人自選》。

.序/張光達
.試讀一:貓住在一座熱帶原始森林
.試讀二:迴轉木馬

頁數 : 1 · 2 · 3 · 4

[ 點閱次數:96051 ]

有人新書:黎紫書微型小說集《簡寫》  ◎  翎龍
有人出版品專區 2009-10-03 13:43:36
Bookmark and Share

黎紫書微型小說集《簡寫》
有名系列 the name 16
ISBN 978-983-2812-40-1
RM22
出版日期:2009年9月

書簡介:
2007年至2009年間,黎紫書旅居中國,開始為《上海壹週》供稿,每期寫一篇八百五十字左右的微型小說。“我不能不將微型小說從龐大的小說家族中抽離出來,與它單獨進行對話。”這次的對話,衍生了黎紫書的簡約主義。

她說:“這些微型小說就像是我在這兒隨手拍下的許多照片。它們被我以自己的角度所框選,加上不同的焦距處理,便有了這般模樣。”

石鳴(中國):
在閱讀《簡寫》的過程中,氤氳在作品文字間的內斂的“藍調”氣質,時常會讓我在文字的上空看到一雙憂鬱而充滿悲憫情懷的注視目光。我想,正是這樣的目光,讓黎紫書的寫作從滾滾紅塵的喧囂中旁逸而出,她深沉地注視著那些將要進入她筆下的題材和人物,去發現、捕捉他們所面臨的荒誕困境,去理解他們的種種孤獨和失落,去彰顯他們身上體現出的人性的光輝,同時也鄙薄他們身上的人性弱點。

梁靖芬(馬來西亞):
《簡寫》裡那些戛然而止的篇章,大都把情緒凝固至一個最豐滿飽和的狀態,就那樣把它憋住,不讓它傾倒,也不見得讓它暢快流溢;就那樣繃緊,反而達到一種最迷人的張力。

作者簡介:
本名林寶玲,1971年生於怡保,畢業於霹靂女子中學。

在馬來西亞從事新聞工作約十三年,2006年離職後到中國游歷,目前人在英國。

曾獲三屆花蹤短篇小說首獎,四屆花蹤小說推薦獎;一屆花蹤世華小說首獎,散文首獎與佳作獎;二屆台灣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一屆台灣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南大微型小說首獎,大馬優秀青年作家獎以及雲里風年度優秀作家一等獎等等。

已出版短篇小說集《天國之門》、《山瘟》、《出走的樂園》;微型小說集《微型黎紫書》、《無巧不成書》;散文集《因時光無序》,評論集《花海無涯》以及個人文集《獨角戲》。

⊙序Ⅰ:氤氳文字間的藍調氣質/石鳴
⊙序Ⅱ:別的/梁靖芬
試讀Ⅰ:回家
試讀Ⅱ:青花與竹刻

頁數 : 1 · 2 · 3 · 4 · 5

[ 點閱次數:103926 ]

曾翎龍和他的文人朋友們的非法集會EPISOD 2  ◎  有人出版社
藝文訊息, 有人出版品專區 2009-08-26 18:03:06
Bookmark and Share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全世界共有20%至50%的人口將會患上A型(H1N1)流感, 死亡率是0.4%。以此類推,我國預料將有5百60萬人患上A型(H1N1)流感,並有兩萬人因感染此流感而死亡。

計算方式: 2千800萬人口 X 20% X 0.4%

而眾所周知,我國流感死亡率比0.4%高得多,估計介於1%至2%之間。所以,預計死亡人數至少翻倍,可能達五萬人。

值此瘟疫蔓延時,曾翎龍和他的文人朋友們再次挺身而出,現身城中人潮必定洶湧的海外華文書市,文人不怕死之精神,莫過於此。

文人相聚定有特備節目,早前這班文人同遊寮國,夜夜無酒不歡,回來後巧遇32歲女模卡蒂卡因在夜店內喝啤酒,被彭亨回教法庭判處最高刑罰,即鞭笞6下及罰款5000令吉事件。眾人深覺有罪非輕,今卡蒂卡鞭刑延後不知何時,眾人決定先以己身為戒,把書市當菜市口,公開自身惡行,由呂育陶執行鞭刑。欲觀禮者,尚希購書一本,好讓受鞭者轉購雲南白藥敷傷。

曾翎龍和他的文人朋友們聊天會

──兼《我也曾經放牧時間》推介

日期:8月30日(星期日)

時間:晚上七點至九點

地點:KLCC CONVENTION CENTRE海外華文書市舞台

確定出席者:

1.曾翎龍 2.呂育陶 3.方肯 4.張依蘋 5.周若鵬 6.黃俊麟 7.邢詒旺 8.杜忠全 9.鍾進賀 10.林金城 11.周若濤 12.楊嘉仁 13.劉藝婉 14.方路 15.羅羅     16.林健文 17.王修捷

[ 點閱次數:93672 ]

在嘛嘛檔完成的事  ◎  有人出版社
藝文訊息, 有人出版品專區 2009-08-10 16:46:12
Bookmark and Share

文:龔萬輝

曾翎龍/我也曾經放牧時間/有人出版/RM25。

據說這本書裡的文章有一大半是在嘛嘛檔完成的。我常常會想像那樣的情景:入夜時光的嘛嘛檔,那些廉價的塑膠桌圍滿了吃喝聊天的人,電視總是在播放足球賽,有時引起一片歡呼。那個奶茶味道間夾印度面包酥油氣味,爐火和香煙氤氳的場景,我們看見一個身影獨自在用筆記電腦寫稿。他坐在喧嚷人群之中,一直這樣寫,一篇稿子用兩個小時就寫好了。四周也許和文字無關,但他也會不時停下來,抬頭看球賽,或抽一口煙,一直到筆電電池也快耗光,才招手喚外勞伙計過來,付了茶錢回家。

曾翎龍在嘛嘛檔寫稿,一直是我覺得相當不可思議的事。怎樣都覺得,寫稿子這回事,應當更適於燈光溫柔的咖啡廳,或者是書籍疊高在桌上的房間裡。由其他寫往日回首,那些童年混雜泥土氣息的稚氣場景,那些少年在小鎮奔跑的時光(總是夾帶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歌),如何在吵雜油膩膩的嘛嘛檔,積木成塔,用一個個字詞堆積成篇篇往事?

翻開曾翎龍的散文集《我也曾經放牧時間》,我覺得裡頭有一種相當真實而誠懇的感情。他寫小時候的玩意,一粒山竹剖開兩半,中間穿個洞就能當成玩具,那麼熟悉,讓人覺得那是曾經發生過的事。他寫足球明星,寫世界杯,那些球場故事彷彿眼前,我也覺得他是真心喜歡足球的。那書裡描繪的時光物景,原子筆、手錶、鞋子、巴士……那些極之平凡卻有著記憶光暈的種種細節,像牧羊人放牧的綿羊嚼草,安靜緩慢,又叫人親切。

就像選擇了在嘛嘛檔寫作而不是布爾喬亞式的咖啡廳(也許他真的是第一人),曾翎龍的散文十分貼近生活而不矯情。我覺得那是相當難得,且模仿不來的。我們有時在他的文字裡,會看見在嘛嘛檔走唱的馬來歌手,也許唱起一首老歌就牽起一個回憶;我們也看見那些熱情吆喝的球迷,被寫進了他的故事裡,在字句之中定格。他所捕捉的時間也許是很個人的,然而他的時光絮語卻也偶或折射出了生活所在和時代的變遷。

而曾翎龍夫子自道:“我寫的是過去的時間,但過去的時間可以穩住我們的老年。”這或許就是這本散文集的初衷。處處流光,都要叫人凝視。“我需要那些放牧的時間,那些近處遠處隨境地身軀移走而閃現的光,搖晃且以各自的方式照耀或隱藏,往後某天定居某處抬望,像死去的星星依然穩住這世界的秩序。”

“時間”是這本書的關鍵詞,對時間的流動與流逝,曾翎龍常顯得敏感而且敏銳。也許有一天,你會在人聲喧囂的嘛嘛檔遇見一個人,他穿著最普通的T恤和短褲,帶著一台筆記型電腦;然而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是,只有他正在凝視時光流過的細節,他知道什麼已經逝去。而這個時候,我們,以及這整座城市的流光,都成為了他的風景。

原載:馬來西亞版MensUno(2009年8月)

null線上訂購

[ 點閱次數:92043 ]

有人新書:曾翎龍散文集《我也曾經放牧時間》  ◎  翎龍
有人出版品專區 2009-06-22 13:20:49
Bookmark and Share

*有名系列15*
作者:曾翎龍
ISBN:978-983-2812-35-7
售價:RM25
出版:2009年6月
216頁,線裝

內容簡介:

曾翎龍的致時間書。

書分二輯,輯一〈處處〉收錄星洲日報副刊〈處處流光〉四十四篇專欄文章;輯二〈流光〉收錄〈凌雲筆陣〉專欄三十三篇散文。“時間”是此書關鍵詞,對時間的流動與流逝,曾翎龍常顯得敏感而且敏銳。他所捕捉的時間在相當程度上是很個人的,然而其時光絮語卻也偶或折射出社會條件與地方面貌的變遷。

著名作家、博特拉大學現代語言與傳播學院外文系中文專業講師林春美為此書寫序,覺得“‘處處流光’之所以令曾翎龍時時感觸,因為他在逝者如斯之中尚有追求,且追求得何其華美而奢侈。”

曾翎龍夫子自道:“我寫的是過去的時間,但過去的時間可以穩住我們的老年。”

作者簡介:

1976年生於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祖籍廣東惠陽。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人類發展系畢業。曾獲台灣林語堂文學獎小說及散文獎、彭邦楨紀念詩獎;星洲日報花蹤文學獎小說及散文獎、第八屆全國嘉應散文獎、“國慶月”新詩獎等。著有詩集《有人以北》(有人出版社,2007年);作品收入《有本詩集:22詩人自選》(有人出版社,2003年)現為《學海》周刊主編、有人出版社負責人。

序@時光絮語/林春美

第一次接觸曾翎龍的散文,是在幾年前準備書寫一篇有關嘉應散文獎的論文的時候。我記得我那時從第一屆的第一篇得獎作品開始讀起,讀了幾屆,論點大概就有了。要著手寫作時,獲悉第八屆的成績揭曉,得獎作品專輯已經出爐,於是通過一些人找了來看。那屆的首獎,是曾翎龍的〈江湖〉。我讀了之後很後悔,心想早知道就按照原定計劃處理九○年代直至第六屆的嘉應得獎散文現象就算了。〈江湖〉的出現,干擾了我觀察中相當穩定的嘉應得獎散文“父-祖同盟”的書寫模式,迫使我必須在某個程度上修訂我的論述。當然,〈江湖〉後來也讓我能更好的討論文學獎機制中評審權利之運作與合法書寫模式之產生之間的關係。我不認同某些評審對它的評價,但是如果我是評審,我想我也會給它第一名(這自然只能是與同屆其他得獎作品比較而言──作為一般讀者,那就是我們所能夠看到的參賽作品的全部了)。〈江湖〉作者對追述某個已逝的時間中,一些已然發生的重大事件的無力感之自覺,可能才是那篇文章更吸引我的地方。

» 序@時光絮語全文
» 試讀01@時間之軸/輯一。處處
» 試讀02@竹片穿心/輯二。流光

null線上訂購

Read more »

[ 點閱次數:98279 ]

頁數 : << 1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28 >>

有人部落

馬華文學後浪潮。眾聲喧嘩,一個張揚的居所。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41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