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 |
頁數 : << 1 ...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28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全世界共有20%至50%的人口將會患上A型(H1N1)流感, 死亡率是0.4%。以此類推,我國預料將有5百60萬人患上A型(H1N1)流感,並有兩萬人因感染此流感而死亡。
計算方式: 2千800萬人口 X 20% X 0.4%
而眾所周知,我國流感死亡率比0.4%高得多,估計介於1%至2%之間。所以,預計死亡人數至少翻倍,可能達五萬人。
值此瘟疫蔓延時,曾翎龍和他的文人朋友們再次挺身而出,現身城中人潮必定洶湧的海外華文書市,文人不怕死之精神,莫過於此。
文人相聚定有特備節目,早前這班文人同遊寮國,夜夜無酒不歡,回來後巧遇32歲女模卡蒂卡因在夜店內喝啤酒,被彭亨回教法庭判處最高刑罰,即鞭笞6下及罰款5000令吉事件。眾人深覺有罪非輕,今卡蒂卡鞭刑延後不知何時,眾人決定先以己身為戒,把書市當菜市口,公開自身惡行,由呂育陶執行鞭刑。欲觀禮者,尚希購書一本,好讓受鞭者轉購雲南白藥敷傷。
曾翎龍和他的文人朋友們聊天會
──兼《我也曾經放牧時間》推介
日期:8月30日(星期日)
時間:晚上七點至九點
地點:KLCC CONVENTION CENTRE海外華文書市舞台
確定出席者:
1.曾翎龍 2.呂育陶 3.方肯 4.張依蘋 5.周若鵬 6.黃俊麟 7.邢詒旺 8.杜忠全 9.鍾進賀 10.林金城 11.周若濤 12.楊嘉仁 13.劉藝婉 14.方路 15.羅羅 16.林健文 17.王修捷
[ 點閱次數:94086 ]
文:龔萬輝
據說這本書裡的文章有一大半是在嘛嘛檔完成的。我常常會想像那樣的情景:入夜時光的嘛嘛檔,那些廉價的塑膠桌圍滿了吃喝聊天的人,電視總是在播放足球賽,有時引起一片歡呼。那個奶茶味道間夾印度面包酥油氣味,爐火和香煙氤氳的場景,我們看見一個身影獨自在用筆記電腦寫稿。他坐在喧嚷人群之中,一直這樣寫,一篇稿子用兩個小時就寫好了。四周也許和文字無關,但他也會不時停下來,抬頭看球賽,或抽一口煙,一直到筆電電池也快耗光,才招手喚外勞伙計過來,付了茶錢回家。
曾翎龍在嘛嘛檔寫稿,一直是我覺得相當不可思議的事。怎樣都覺得,寫稿子這回事,應當更適於燈光溫柔的咖啡廳,或者是書籍疊高在桌上的房間裡。由其他寫往日回首,那些童年混雜泥土氣息的稚氣場景,那些少年在小鎮奔跑的時光(總是夾帶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歌),如何在吵雜油膩膩的嘛嘛檔,積木成塔,用一個個字詞堆積成篇篇往事?
翻開曾翎龍的散文集《我也曾經放牧時間》,我覺得裡頭有一種相當真實而誠懇的感情。他寫小時候的玩意,一粒山竹剖開兩半,中間穿個洞就能當成玩具,那麼熟悉,讓人覺得那是曾經發生過的事。他寫足球明星,寫世界杯,那些球場故事彷彿眼前,我也覺得他是真心喜歡足球的。那書裡描繪的時光物景,原子筆、手錶、鞋子、巴士……那些極之平凡卻有著記憶光暈的種種細節,像牧羊人放牧的綿羊嚼草,安靜緩慢,又叫人親切。
就像選擇了在嘛嘛檔寫作而不是布爾喬亞式的咖啡廳(也許他真的是第一人),曾翎龍的散文十分貼近生活而不矯情。我覺得那是相當難得,且模仿不來的。我們有時在他的文字裡,會看見在嘛嘛檔走唱的馬來歌手,也許唱起一首老歌就牽起一個回憶;我們也看見那些熱情吆喝的球迷,被寫進了他的故事裡,在字句之中定格。他所捕捉的時間也許是很個人的,然而他的時光絮語卻也偶或折射出了生活所在和時代的變遷。
而曾翎龍夫子自道:“我寫的是過去的時間,但過去的時間可以穩住我們的老年。”這或許就是這本散文集的初衷。處處流光,都要叫人凝視。“我需要那些放牧的時間,那些近處遠處隨境地身軀移走而閃現的光,搖晃且以各自的方式照耀或隱藏,往後某天定居某處抬望,像死去的星星依然穩住這世界的秩序。”
“時間”是這本書的關鍵詞,對時間的流動與流逝,曾翎龍常顯得敏感而且敏銳。也許有一天,你會在人聲喧囂的嘛嘛檔遇見一個人,他穿著最普通的T恤和短褲,帶著一台筆記型電腦;然而和其他人不一樣的是,只有他正在凝視時光流過的細節,他知道什麼已經逝去。而這個時候,我們,以及這整座城市的流光,都成為了他的風景。
原載:馬來西亞版MensUno(2009年8月)
[ 點閱次數:92459 ]
*有名系列15*
作者:曾翎龍
ISBN:978-983-2812-35-7
售價:RM25
出版:2009年6月
216頁,線裝
內容簡介:
曾翎龍的致時間書。
書分二輯,輯一〈處處〉收錄星洲日報副刊〈處處流光〉四十四篇專欄文章;輯二〈流光〉收錄〈凌雲筆陣〉專欄三十三篇散文。“時間”是此書關鍵詞,對時間的流動與流逝,曾翎龍常顯得敏感而且敏銳。他所捕捉的時間在相當程度上是很個人的,然而其時光絮語卻也偶或折射出社會條件與地方面貌的變遷。
著名作家、博特拉大學現代語言與傳播學院外文系中文專業講師林春美為此書寫序,覺得“‘處處流光’之所以令曾翎龍時時感觸,因為他在逝者如斯之中尚有追求,且追求得何其華美而奢侈。”
曾翎龍夫子自道:“我寫的是過去的時間,但過去的時間可以穩住我們的老年。”
作者簡介:
1976年生於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祖籍廣東惠陽。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人類發展系畢業。曾獲台灣林語堂文學獎小說及散文獎、彭邦楨紀念詩獎;星洲日報花蹤文學獎小說及散文獎、第八屆全國嘉應散文獎、“國慶月”新詩獎等。著有詩集《有人以北》(有人出版社,2007年);作品收入《有本詩集:22詩人自選》(有人出版社,2003年)現為《學海》周刊主編、有人出版社負責人。
序@時光絮語/林春美
第一次接觸曾翎龍的散文,是在幾年前準備書寫一篇有關嘉應散文獎的論文的時候。我記得我那時從第一屆的第一篇得獎作品開始讀起,讀了幾屆,論點大概就有了。要著手寫作時,獲悉第八屆的成績揭曉,得獎作品專輯已經出爐,於是通過一些人找了來看。那屆的首獎,是曾翎龍的〈江湖〉。我讀了之後很後悔,心想早知道就按照原定計劃處理九○年代直至第六屆的嘉應得獎散文現象就算了。〈江湖〉的出現,干擾了我觀察中相當穩定的嘉應得獎散文“父-祖同盟”的書寫模式,迫使我必須在某個程度上修訂我的論述。當然,〈江湖〉後來也讓我能更好的討論文學獎機制中評審權利之運作與合法書寫模式之產生之間的關係。我不認同某些評審對它的評價,但是如果我是評審,我想我也會給它第一名(這自然只能是與同屆其他得獎作品比較而言──作為一般讀者,那就是我們所能夠看到的參賽作品的全部了)。〈江湖〉作者對追述某個已逝的時間中,一些已然發生的重大事件的無力感之自覺,可能才是那篇文章更吸引我的地方。
»
序@時光絮語全文
»
試讀01@時間之軸/輯一。處處
»
試讀02@竹片穿心/輯二。流光
[ 點閱次數:98733 ]
*有名系列14*
作者:邢詒旺
ISBN:978-983-2812-34-0
售價:RM15
出版:2009年5月
104頁,線裝
內容簡介:
這本集子有短詩,有散文詩(如果它們是散文詩),有盡力接近口語的分行敘述,有重寫各種屬靈角色(對原型的仿擬)的組詩,有怕寫得太白又怕寫得不夠白的情詩,有諷喻,有反省,有矛盾,有釋然,書寫時間從2002年到2008年,是邢詒旺的第三本詩集。
著名詩人呂育陶推薦此詩集:“這是一本揉合親情、愛情、師生情的深情詩集。《家書》捨棄陰森繁複的意象,以平易近人的字句展現了邢詒旺溫柔敦厚的一面;彷彿是一道迂迴緩慢的水流,帶領我們穿越新村、校園、籃球場、喜宴,見證他在土地上的孤寂與慰藉。”
作者簡介:
1978年生於芙蓉,祖籍海南文昌,不會講海南話。新紀元學院和台灣逢甲大學中文系畢業,目前在中學教書。著有詩集《鏽鐵時代》、《戀歌》。個人部落格:http://www.got1mag.com/blogs/yiwang.php
試讀:校園裡的斑鳩/第一輯.近況;頁13
半年前,它們見到我來
頂多慢步移開
四五步,讓我穿過,識相地
穿過,用眼角和氣流感應彼此
低微而誠懇的善意——
像幾隻會飛的共鳴箱
遇上一張無箭的弓
一起奏響
一曲無弦的斑鳩琴
我不知道我們各自遭遇過什麼
半年後,它們突然那麼警戒
撲哧撲哧地迴避
仿彿我鱷魚牌的鞋聲是一隻黑色鱷魚
在張口閉口,使身體
晃動如鱷魚的尾巴
想要宣告自己的無辜:
一定有人嚇過你們罷?
或者向你們說過
我恐怖的形象?我無從解釋
也不習慣
這身獵者的氣息——
我只是鱷魚尾巴,不是嘴巴
不吃你們,也不想掃蕩
你們拒絕
作鱷魚尾巴的朋友嗎?我想鱷魚尾巴
是很渴望朋友的
[ 點閱次數:94732 ]
*有光系列02*
作者:林韋地
ISBN:978-983-2812-38-8
售價:RM25
出版:2009年6月
210頁,線裝。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很“芭樂”的書。八字輩的林韋地,一路走來這麼久,也寫了這麼久,好不容易終於也撐到醫學院就要畢業了,終於出了這本他所謂的“自爽集”──裡頭什麼文類都有──詩、散文、雜文、小說……,他說他要出“一本自己的書,收錄自己從小到大寫過的,對自己很有意義的,或是想發表但沒報章雜誌肯刊登的文章”。
書名叫《在第一本書之前》,因為林韋地認為這是他的“書前書”──“在我的第一本書之前,我要出一本書,這本書會是很零散的,因為其中收錄的文章並沒有什麼主題或連貫性,但這本書也會是很完整的,從八歲到二十四歲,我的文字和人就在這十六年間慢慢成長慢慢變化。”
作者簡介:
林韋地,1984年生於馬來西亞檳城,1988年赴台灣,畢業於宣恩幼稚園,台北市立仁愛國民小學,1997年返馬,畢業於大山腳日新獨立中學,馬來西亞國際醫藥大學,2006年赴英國,現就讀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醫學系。曾任馬來西亞人文雜誌《向日葵》編輯,作品曾發表於台灣《自立早報》,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南洋商報》,《東方日報》等報章,以及馬來西亞《向日葵》,《蕉風》,《V-Mag》等雜誌。著有部落格《我是林韋地》。
自序/林韋地
燕昭王於破燕之後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謂郭隗曰:「齊因孤之國亂而襲破燕,孤極知燕小力少,不足以報。然誠得賢士以共國,以雪先王之恥,孤之願也。先生視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從隗始。況賢於隗者,豈遠千里哉!」於是昭王為隗改築宮而師事之。
老妹是個對歷史很有興趣的人,房間總是堆滿了一大堆歷史的書籍,雖然大多是些後宮傳奇或稗官野史,但偶爾還是可以找到些有意思的東西。有次蹲馬桶時偷了她的一本《史記》來看,讀到了這個故事,給我很大的啟發,點醒了自己心中的一些困惑,在廁所裡思索良久,害老媽以為我便秘,一直問我要不要吃藥。
[ 點閱次數:96485 ]
林金城&楊佳賢:嘗新vs古早味分享會
日期: 25/4/2009 (星期六)
時間: 2.00pm
地點: 中國報總社禮堂
主持人: 陳湘菁
洽詢電話:大眾書局(03-9179 6135)中國報(03-2289 6355/374)
相關報導:林金城&梁文道--好吃的食物‧好聽的故事
轉載自:光明日報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46080?tid=46
很多人自詡“識飲識吃”,但對食物只有好吃和不好吃的2分法。很多人會告訴你A街有最好吃的麵食,B巷有不吃會終生遺憾的湯水,但他們卻很少告訴你,更多時候是不知道這些食物背後的精彩故事。
剛剛出版《知食份子尋味地圖》的林金城,近年走遍全馬深度發掘本土美食和大馬人的當今關係。他認真書寫美食的態度,讓他成了大馬人心目中名副其實的知食份子。為《知食份子尋味地圖》寫序的中港“公共知識份子”梁文道,是那個中港電視上報章上滔滔不絕的評論人,他對飲食的看法,有做學問的認真,也不乏至情的分享。
>> 詳全文
‧15種馬來西亞美食 ‧15道特色食譜 ‧70家知食份子推薦餐館食檔
※內頁預覽一:吉隆坡福建麵
※內頁預覽二:海南麵
隨書附送知食訪談DVD:陳翠梅製作「某種鄉愁」。內含:林金城、傅承得、繼程法師、福建麵傳人李慶進訪談。
只限網購。
[ 點閱次數:110553 ]
日期: 25/4/2009 (星期六)
時間: 2.00pm
地點: 中國報總社禮堂
主持人: 陳湘菁
洽詢電話:大眾書局(03-9179 6135)中國報(03-2289 6355/374)
相關報導:4個愛吃人的美食奇遇
轉載自:光明日報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45907
知食份子林金城今年年頭推出他的第二本美食書《知食份子的尋味地圖》。沿續著上一本《知食份子》對本土食物色香味的深度追蹤,這一張攤開來猶如本土文化誌的尋味地圖,延續了他一貫的認真尋味過程。
3位嗜吃懂吃的男女,從林金城的《知食份子的尋味地圖》書內15種推介食物中,選出自己愛吃,熟悉和好奇的味道。著名美食部落客林翠瓊(CK Lam)選了半世紀老店益和茶樓、意大利主婦邱琲鈞對炒碩莪一見鍾情,攝影師周發明最愛的還是海安飯店那平實的海南味。
這些食物為他們舖造了一段奇妙的關係。這一層奇妙關係,由味道追尋、身份認同和一種注定的緣份拼湊而成。
[ 點閱次數:108206 ]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
全站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