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頁數 : << 1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63 >>
張柏榗小說集《世界灰塵史》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
有名系列 the name 36
ISBN:978-983-2812-70-8
售價:RM20
內容簡介
張柏榗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獲福聯會出版基金獎。共收入十六篇短篇小說,其中包含奇幻/冒險/愛情元素,充滿想像力。
內文摘錄:〈星際迷航〉
時間又過了許久,我們所謂的文明啊,早已歷盡滄桑,人事全非了。
從很久很久以前便沉到海底的大洋洲,到我們稱之為「進步時代」的這些都市建設,時間究竟過去了多久了,有心無力的我們要如何去計算歲月這東西呢,這當中的浮浮沉沉又是怎樣一個情形,也實在無從說起。如今都市文明也毀了,一眼望去,地表盡成了廢墟,滿目瘡痍看在眼裡,真叫人不禁悲從中來。想想:浮生若夢,一切是多麼地虛妄啊。
「為什麼我們不早一點省悟過來,說不定還能逃過一劫,可如今……如今一切都已發生了!」我感歎地對酋長說。
酋長今天是專程來探訪我的,順道看看我是否已準備就緒。我猜想,他心裡其實是在擔心我會有什麼變卦,臨陣退縮之類的念頭出現。因為我就要離開地表了,離開我出生、成長、戀愛、心碎,復成長,歷劫餘生的地表,從此再也沒有機會回來了。奇怪的是,我此刻的心境卻是異常地平靜,可能比將來面對死亡時還要平靜。畢竟,面對週遭的一切,我們一手造的孽,我是無話可說的。如今文明已毀,重建不是不可能,怕只怕人心都已厭倦了。核爆之前,我們又過了多少好日子,不是為疆界而爭,便是為資源,個人的私利,或是些無謂的東西,然後大伙打個你死我活。我們現在就像從前那些古老文明的子民,在幾度建了又毀,毀了又建之後,終於萌生倦意,乾脆棄城四散而去,最後終於煙消雲散於地表上,一切美麗的往昔已經成為過去了。
[ 點閱次數:71818 ]
新詩組
首獎 :辛金順
評審獎:王修捷、周天派
評審 :沙河、陳強華、方昂
小說組
首獎 :曾翎龍
評審獎:龔萬輝、吳鑫霖
評審 :王潤華教授、許通元、許裕全
散文組
首獎 :黄素晶(千桑羽薇)
評審獎:翁菀君、李宣春
評審 :方路、李憶莙、梁靖芬
更多報導:
星洲日報:何國忠:持之以恆達新突破‧盼馬華文學躋身世界
NTV7(視頻):推广文学创作 海鸥文学奖得奖名单出炉
[ 點閱次數:87937 ]
文/黃錦樹
《野性的思維》(La Pensee Sauvage)(中譯:李幼蒸,台北:聯經,,1989)法國結構人類學大師李維-史特勞斯(Claude Levi-strauss)的經典著作之一,Patrick Wilcken的《實驗室裡的詩人:李維史陀》台北:衛城,2012)裡指出,作者這部著作的企圖(原諒我多抄幾句)──:
他要提出的核心觀念是:所謂的『原始人』其實就像現代人一樣,是受到一種無利害考量的認知好奇心的驅使。不管是在澳洲中部和墨西哥的沙漠,還是在菲律賓和西非的森林裡,原住民族群都會系統地收集知識、並以一種具有邏輯嚴謹的方式把取自周遭環境的資訊綜合起來,過程中建立起一套百科全書般和富於細節的知識。例如,菲律賓民答那莪島南端的哈努諾人命名了四百多種動物,包括六十種海水軟體動物;墨西哥的特瓦人能辨別超過四十五種蕈菇和木耳。……李維史陀從全世界的民族誌採樣,以證明各地原住民的觀察細緻入微,對事物形容的精準近乎詩的境界:特瓦人有四十種形容一片葉子的方法,而加朋的芳人則有各種細緻的方式描述「風、光、天色、水波和海浪、水和氣流」的細微變異。(284)
這部有趣的著作其實是試圖在為一種在西方學術史上長期被蔑視、被視為他者、敗於帝國主義與現代化的思維方式辯護,該種思維方式長期被視為邏輯、科學的對立面,被視為是蒙昧、含混的表徵,其中的代表除了全世界的部落民族之外,還包括像中國那樣有著千年文明的古國。其中的指標之一正是分類體系,各民族對事物的分類正反映了該民族的思維習性。甭說,那必然表徵在語言裡,因而是思-維與詞與物的關係。
「實驗室裡的詩人」李維史陀自小受畫家父親濡染,在良好的美感教養環境裡長大,有很好的美的感受力。從人類學的對象──被西方現代迫入死角、瀕臨破滅的原生多元民族文化裡,從他們的詞與物中,看到一種精確性、系統性其實不亞於西方現代科學的「具體的科學」;一種更為有趣,嚴密性其實不下於形式邏輯的「圖騰分類的邏輯」,對世界的觀察、命名,與想像。對我們來說,這理論洞察其實是對西方普遍性暴力的一種抵制,對理解文化的相對性、理解神話、理解詩均大有益處。
[ 點閱次數:84966 ]
文/禤素萊
多年来,我生活在一个知识产权备受保护的地方,学术界、文学界或新闻界,都知道白纸黑字的东西当然是个人智力劳动的成果,而这个成果,必须给予尊重,不能随便纂夺,它是个涉及法律的问题。
在大马文坛/学术界,经过这么些年,知识产权这回事,却好像一直不受重视,或者被忽略。就算有一纸合约,也不过意思意思,作者有没有签署?同不同意?无需认真看待。编书者理所当然认为天下文章任己挑,收录了文章算是赏脸,不感激也罢了,还抗什么议?
在互联网让文章传播变得如此方便的今日,我看过中国网络上,我的文章被整篇盗用;我也看过大马的个别部落格,尤其可以靠广告赚钱那种,不曾询问就把他人文章大量收编,坐享其成。而更为可笑的是不经同意转载文章,却还声明是“给予转载”,好一个“给予”啊!
[ 點閱次數:75872 ]
文學選集如果依文類各自為政的話,比較看不出文類間的權力關係或權力失衡。就字數和篇幅來說,小說一向佔了先天的優勢(雖然小說選一般不選中長篇、極短篇;前者篇幅太大,後者份量太輕),即便如此,字數介於4000~15000之間小說的篇幅還是遠大於散文,更別說是詩(太長的詩一般也不會收)。因此一律以「篇」來計是難以理解的。試舉例說明。我們幾個人合編的,《回到馬來亞:華馬小說七十年》386頁,收29位作者的29篇小說。鍾怡雯、陳大為編的《馬華散文史讀本》僅以第三冊而論,423頁,收作者11人(含兩位「特別收錄」),作品76篇;三冊合計共千餘頁,32人,每人至少4篇,粗估總數約200篇(平均以6篇計);收最多的是依藤,17篇,其次方娥真,15篇。鍾怡雯、陳大為編的《馬華新詩史讀本1957-2007》462頁,收詩人24家,收長短詩作146首。溫任平主編的《大馬詩選》306頁,收詩人27家,以平均每人5首計(目次沒顯示詩題,精算過於費事),共收詩作約135。
[ 點閱次數:75115 ]
由許文榮和孫彥莊主編、馬大中文系畢業生協會、馬大中文系聯合出版《馬華文學文本解讀》八開本兩冊共七百多頁在今年二月堂皇的出版,應該可以說是馬華文學界的一件盛事。作為教科書,編者在〈代序〉裡提到,此書的編纂是對應於這十多年來大馬廣設中文系、馬華文學課程的建制化,認為「一個比較成熟的學科,應該有個比較趨同的教學範疇」,不致因不同的教師而造成教學內容有重大差異(頁4)。而且像馬華文學這領域當然應該由在地來編纂,這樣的出發點是合理的。而且這部教材動員了大馬相關領域的精英,作為集體成果,它的象徵意義值得肯定。
然而身為同行,看了選目和分類,忍不住還是有話要說。
(一)最根本的毛病是,體例混亂。犯了選集的大忌。
全書共分二十一個類目。一開始的四個看起來是文學史分類,「新興文學」、「南洋文藝」、「抗戰文藝」、「愛國主義文學」。但即使是這四個選目,也令人困惑:在方修文學史那麼多的細目裡為什麼選這四者?這四者中一、三看起來是特定歷史時期的標籤,但二、四作為主題其實並不為歷史所限(它可以出現在歷史的任何段落),「南洋文藝」本身是含混的,如果要限定它,必須全書一致的以文學史時序為座標。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最令人傻眼的是接下來的十七個類目。
「中國性」、「文本混血」、「都市文學」、「女性文學與女性主義文學」、「政治抒情詩」、「生態文學」、「仿擬」、「後設小說」、「魔幻寫實」、「離散書寫」、「同志文學」、「少數民族書寫」、「地志書寫」、「歷史書寫」、「飲食文學」、「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自我書寫」。有的是題材,有的是手法,有的是文學思潮,有的是文學標籤,有的徹底莫名其妙(尤其是「中國性」、「文本混血」),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這兩個完全不同的「主義」混在一起也令人難以理解。「地志書寫」、「歷史書寫」、「飲食文學」別立一類也非常勉強,畢竟歷史與地誌是大部份文學的「背景」,而「飲食文學」尚未成氣候,整個分類看不到起碼的邏輯合理性、學術合理性。類目間的份量也不一致。
[ 點閱次數:76772 ]
時代的聲音:動地吟詩人自選集
主編:曾翎龍
文類:詩集
出版日期:2012年4月
有本系列 有03本
ISBN:978-983-2812-72-2
售價:RM25
內容簡介
有風,把詩卷入時代輪軸。
有雨,斜斜追擊每一個字句。
呼呼風聲瀝瀝雨響,擠壓拍打。始終還有時代的聲音破空。
十八位詩人:何乃健、田思、蘇清強、小曼、繼程法師、葉嘯、傅承得、黃建華、林金城、劉育龍、呂育陶、林健文、周若鵬、曾翎龍、楊嘉仁、周若濤、邢詒旺、吳彩寶──
從四字輩到八字輩,因動地吟聚首,在台上朗誦,在台下默默書寫。
這些詩與動地吟有關,卻也可以和動地吟無涉。這些詩有澎湃家國,更多的卻是個人抒懷。
有時鏗鏘,有時柔柔呢喃。
在輻射或將蔓延的國土,每一首詩都像是初生嬰孩,純凈無垢,喊出時代的聲音。
主編簡介
曾翎龍,1976年生於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士毛月,祖籍廣東惠陽。博特拉大學人類發展系畢業。曾獲星洲日報花蹤文學獎、全國嘉應散文獎、台灣宗教文學獎、林語堂文學獎等。現為《學海》周刊主編、有人出版社負責人。著有詩集《有人以北》(2007,有人出版社,吉隆坡);散文集《我也曾經放牧時間》(2009,有人出版社,八打靈)、《回味江湖》(2010,有人出版社,八打靈)。
序/曠野上守望的光
辛金順(詩人。拉曼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聲音;一方土地,也自有一方土地的詩歌。因此,寫詩就成了一個詩人敞開自我存在的同時,以自己所處身的歷史語境,言說了一種歸屬,或一種意義。這種歸屬與意義,自然與他們存在的世界有著密切的關係。如德國哲人海德格(M.Heidegger)所說的,他們是發光的守望者,在人世荒蕪的曠野上,卑微而偉大的,企圖唱出自己的生命之歌。
故讀翎龍寄來的十八名詩人的詩作,感覺宛若眾聲喧嘩,秘音交響,然而其間錯綜的語言光影,卻各自展現著各自的存在姿態,並以他們背靠的歷史,在詩的語言中,不斷在馬來西亞的時空裡前進。而這十八名詩人,含括了老(何乃健、蘇清強、田思)、中(小曼、繼程、葉嘯、傅承得、黃建華、林金城、劉育龍、呂育陶)、青(林健文、周若鵬、周若濤、曾翎龍、楊嘉仁、邢詒旺、吳彩寶);在詩的技藝上,有些早已卓然成家,有些則仍然在尋找自己的風格,也有一些剛跨入詩的界域,但在詩歌的創作上,他們卻擁有著共同的熱情——即以語言的降靈術,企圖去召喚神思,感知與回應時代的變化,進而揭示出自己心中對這世界所構畫的想像與未來圖景。
[ 點閱次數:96580 ]
動地吟2012第一站:墓園動地吟
地點:汝萊孝恩園
時間:2012年4月7日 6.30pm-10:30pm
詳情:http://www.dongdiyin.com
[ 點閱次數:79990 ]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
全站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