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頁數 : << 1 ...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 63 >>
賣這麼便宜,連賣書的人也要嘟嘴。
有人出版社書展攤位,M22,南洋商報/中國報後面,友誼和新欣附近。
[ 點閱次數:89772 ]
文/黃錦樹
星洲日報花蹤文學獎的終身評審、知名大陸小說家(也是人大常委)王安憶3年前在一場與張新穎的談話中,對馬來西亞華人及華人文學的談論非常負面,認為華人錢賺多了,可是並不認同馬來西亞、不認同馬來文化、不愛國、“非常非常傾向中國”;“你出生在這個國家,你住在這國家,可是妳對這個國家沒有感情,你找不到一個馬來西亞華人說我愛這個國家。他們只在一個華人社會裡生活,然後他們對國家充滿了指責”(見王安憶、張新穎《談話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pg.168)。身為大馬華社文學奧斯卡(借林春美的用語)的終身評審,自1991年以來她造訪大馬多次,為甚麼反而會有怎樣的看法呢?
這種看法與大馬官方可說是十分的視域融合(也可說十分的“本土”、國族主義),預設了“正確的”認同方可能有好的文學。為甚麼會這樣呢?這反映了1955年萬隆會議後人民共和國的官方立場嗎?
10多年前王安憶有篇散文〈漂泊的語言〉,寫1991年初訪新馬之後的感想,寫新加坡南大畢業生是精神上的吉普賽人,“華語是流浪地,南大是流浪地上的堡壘”;寫到小黑夫婦、小曼夫婦,寫到花蹤表演《傳燈》的場景,也寫道:“當這些華人堅持說他們民族的語言,堅持著作為他們歷史象徵的寺廟祭壇的時候,其實是保持了一個悲壯退守的姿態。”(見王安憶《漂泊的語言》,作家出版社,1996,pg.214~228),似乎是頗具同情的瞭解。10多年裡的多次造訪,因而看穿了華人文化表演的膚淺、表面,不過是富豪增加象徵資本的手段;還是說,華人之“漂泊在華語裡”其實是愚蠢之舉,他們其實沒必要、也沒資格這麼做?
為甚麼王安憶會從同情轉而為輕蔑呢?
[ 點閱次數:87333 ]
張新穎 :台灣文學里面有幾個馬來西亞人,像黃錦樹等。那麼馬來西亞的華人文學怎麼樣?
王安憶:馬來西亞的華人文學我個人不大抱希望,馬來西亞的華人社會有一個誤區,你出生在這個國家,你住在這個國家,可是你對這個國家沒有感情,你找不到一個馬來西亞華人說我愛這個國家。他們只在一個華人社會里面生活,然後他對這個國家充滿了指責,馬來的文化他們是沒興趣的,馬來人的歌舞他們都不看的,這是和華人在馬來西亞的遭際有關系,華人受了很多欺負,因為放棄了政治,沒有像李光耀這樣的人物出現,政權落在馬來人手里了,可是這是人家的領土啊。他們有很多理由說他們很早就在這生活,勞動,生產積累了很大份額的財富,所以覺得許多政策對華人不公平。可是不管怎麼講華人和馬來人就算是親戚,或者朋友、鄰居吧,已經是一起生活的人,卻依然對這個國家好像沒有了解的欲望的樣子。當然,也因此他們非常非常的傾向中國,他們對馬來西亞的認同感則差了很多。這種認同與不認同里的思想資源我以為不足,這可能會妨礙作家的生長。
張新穎:馬來西亞的華人很驕傲吧?
王安憶:很驕傲的,因為有財富,文明程度也高。南洋的華人都很驕傲的,因為有錢,錢賺得不得了,可是沒有政權呀,政權在別人手里邊。菲律賓的華人都富到什麼程度啦,造墓,他們的墓都造得很大很大,像一幢房子一樣,在里面打麻將,生活得很奇怪。
*摘自王安憶、張新穎著《談話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2008年6月
[ 點閱次數:87323 ]
2009年新纪元学院戏剧与影像系公演
《斗法-新世神话白蛇》
戲炬獎最佳導演賀世平年度力作
演員:許慧珊、黃曉萍、包章洋、侯緯晨、周曉湘、俞云冰
演出資訊
日期+時間
27/11/2009(五) 8pm
28/11/2009(六) 8pm
29/11/2009(日) 3pm
30/11/2009(一) 8pm地點
加影新紀元學院黑箱劇場票價:成人 RM15 學生RM10
洽詢:章洋 - 0173093132 Alison - 0123639738
網站:http://draconians2009.blogspot.com
2009年,一個佈滿非常事件的年頭,新紀元學院戲劇與影像系二年級生在2009結束以前熱力呈現舞台劇《斗法-新世神話白蛇》。
由第五届戏炬奖最佳导演賀世平帶領演員們重新詮釋取材自中国民间神话《白蛇傳》的《斗法-新世神話白蛇》,企图在经典的传统架构中尋找另一種可能性, 反思新世代的爱情观、价值观、政治观等等,作为借古讽今的现代启示。以现代剧场的形式语言,结合拼贴、并置的多媒体影像手法交错繁衍地表达“恶法”所衍生的社會意識形態。此外,演出造型摒弃中国古典的传统形象和色彩,采用混杂素色的古典风情美学,加上糜烂的重金属摇滚,企图打造一场另类的视听响宴。
人與妖之間,是一段缠绵悱恻的過程;激情与理智之間的抗争,是人与命运搏斗的认知和失落。在這場时空错落的社会乱象里,我們一起重新思考所谓“同类”与“异类”二元对立的既定模式。
[ 點閱次數:88719 ]
A work in progress . 創作半成品
Date + Time:
25th to 28th November 2009 8:30pm
29th November 2009 3pmVenue:
Teater STOR, Dewan Bahasa dan Pustaka
Menara DBP, Jalan Dewan Bahasa, 50460 Kuala LumpurAdmission by Donation :
RM 20Enquiries:
012-266-1579 / 012-607-1318Website:
www.pentasproject.com
http://pentasproject.blogspot.com
「我們的理想年代,是一個玩笑嗎?」
「我們笑著忘記,我們的理想年代。」
平台計劃夢幻游擊團隊
09年用「廢」呼吸,打造感人「廢」腑新理想。
Our ideal age, is this a joke?
Shoot you . Shoot Me Shoot the past, shoot the future, shoot it
now.
The Dream Team of Pentas Project will look at the ideal age and
…shoot.
(In Mandarin with English surtitles)
[ 點閱次數:88797 ]
書名:《清教徒》
作者:溫祥英
類型:短篇小說
有名系列 the name 17
ISBN 978-983-2812-39-5
RM22
/內容簡介
《清教徒》收入溫祥英十四篇短篇小說。
環視馬華文壇,溫祥英可說是一個異數。他受英文教育,文學養分取自“第一手”的西方小說,以致他比大部分同輩作家都走得更前,可說是“最先現代化”的代表。從50年代末開始創作,寫作近二十年才結集出版第一本小說集──《溫祥英短篇》,“集子裡頭的〈瑪格烈〉、〈冷藏著的世界〉、〈憑窗〉與〈人生就是這樣的嗎?〉可視為馬華現代主義小說的代表文件,尤其是〈冷藏著的世界〉與〈人生就是這樣的嗎?〉二文,堪稱經典之作。”(張錦忠語)
此後溫祥英停筆多年,2005年復出後,出手即不凡。他的小說是混雜文本的範作,常見作者介入、囈語;內文諸多互涉文本,虛虛實實,更喜挪用舊作,伺機拼貼,以拼湊出作者的“自畫像”。
著名作家兼學者黃錦樹為此書作序,認為溫祥英小說最大的關注是成長、青春情事;及“頹廢生活”:“〈清教徒〉大概是作者迄今為止自傳性材料用得最充份、最切要的一篇,而且結構完整,堪為典範。”
/作者簡介
原名溫國生,字祥英,1940年9月11日生於霹靂州的太平。1946下半年進華聯小學,1949年轉愛德華七世英校,1959年到怡保安德申英校讀大學先修班,1961年到吉隆坡的馬來亞大學,1964年考取英國文學及歷史優等學位。1964年念教育文憑,1965年正月13日到檳城聖芳濟英校教英文與歷史,1980年升副校長,1995年二月升浮羅山背聖心中學校長,七個月後退休。
1955年開始投稿,最初兩篇“小說”登在霹靂州的建國日報之學生園地,後翻譯校刊的兩篇文字,以山芭仔的筆名在蕉風發表。再後投寄自己的“敘事詩”,幸獲青睞,就上鉤了,斷斷續續寫到現在;婚後改筆名為溫祥英,多以小說為主,著有《溫祥英短篇》、《半閒文藝》和《自畫像》。
序:清教徒的自畫像/黃錦樹
試讀:Noo
Duit Gang
[ 點閱次數:92800 ]
書名:《貓住在一座熱帶原始森林》
作者:林健文
類型:詩集
出版日期:2009年9月20日
有名系列 the name 18
ISBN 978-983-2812-42-5
RM20
/內容簡介
林健文第一本詩集。
詩分六輯,詩人稱“系列詩”──有以動物、愛情、歷史、城市為題,繁衍出的系列詩作;也有以村上春樹書名為題,以及顛覆馬華小說、詩作篇名的“全新創作”。
詩人說:“或許我是把它當作一個企劃在做的,從收集資料,安排詩的內容等等,那就像是編排一場舞台劇,每首詩都有它特定的功用和粉飾,來帶出導演的主題。”
著名詩評者張光達為詩集作長序推薦:
林健文的詩,拼貼都市生活即景,觀察城市中的人物,生命的浮光掠影與文字符號的互文交錯,充滿後現代書寫的特徵。
詩人觀閱城市中的歷史碎片,將這些散失或碎裂的歷史文化,藉詩句的現實生活片段/片斷形式,一一組織或縫補起來,讓讀者重新追記和確認,最為令人動容。
/詩人簡介
林健文,1973年生。馬來西亞霹靂州金寶人,畢業於馬來西亞工藝大學工業科學系。曾參與工大文學組織“孤舟工作室” ,出版合輯《本城花展》。
創作以詩為主,曾獲星洲日報第六屆花蹤文學獎新詩推薦獎、第四屆花蹤文學獎新詩佳作獎等。部分作品收入《馬華文學讀本I──赤道形聲》及《有本詩集:22詩人自選》。
.序/張光達
.試讀一:貓住在一座熱帶原始森林
.試讀二:迴轉木馬
[ 點閱次數:96071 ]
◎李锦宗【文学观点】
马华文学书籍主要是本地作家在国内出版的各种文学体裁著作,也有少部分是在外国出版的,例如黎紫书的小说集曾在中国和台湾出版。一些在外国工作抑或深造的马华作家在他们的所居国抑或所居地出版他们的作品,例如在新加坡的丁云,在台湾的钟怡雯、陈大为和欧阳林等人,在香港的温瑞安和林幸谦等人。在他们之中,有的著作也在马来西亚和中国面世。
近10年来的马华文学书籍,每年的出版数量不大一致,有时很接近,有时相差太远,平均每年出版60、70部各种体裁的著作,偶尔其中一两年,在出版数量上猛增抑或激减,因为具备更多的积极因素抑或缺乏几项应有的条件,不过,难能可贵的是一般上都能保持质量,有的有所超越。
其实,马华文学书籍在较早时,受到有关当局和社会有意抑或无意的漠视,一直在凄风苦雨中惨淡经营。当时不少特出的作品没有机会付梓,后来散失,造成马华文学在遗产上难于弥补的损失。过后,有识之士设立马来西亚福联会暨雪福建会馆文学出版基金,资深作家云里风先后倡设德麟文丛、童玉锦文丛和兴安文丛,让较多的作家把他们的心血化为印刷纸张,装订成书。大将出版社(即以前的大将事业社和千秋事业社)陆陆续续推出各类文学丛书,彩虹出版有限公司出版“跨世纪女作家系列”,立腾出版有限公司、砂华作协、诗巫中华文艺社、美里笔会、砂拉越星座诗社、霹雳文艺研究会、马来西亚翻译与创作协会、佳辉出版有限公司、嘉阳出版有限公司、红蜻蜓出版社、有人出版社、燧人氏事业有限公司等等文艺组织和热心推动马华文学的出版公司也推出各自的丛书。马来亚南大校友会和雪隆嘉应会馆每两年个别出版的微型小说和散文创作比赛优胜作品专辑,显然是它们参与马华文学节活动的成绩单,并且使它们征求到的优秀作品得以保存和流传下去。部分马华作家自己也作出努力,使本身书写的文字印成单行本。中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几家出版公司也为那些居住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在马来西亚的马华作家提供出版的机会。这些积极的因素促使马华文学书籍的出版走出早期的阴霾角落,面向广阔的天地。
[ 點閱次數:91787 ]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
全站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