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部落︱ 眾聲喧嘩的所在
|
正體︱简体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 |
頁數 : << 1 ...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 64 >>
張依蘋文集《哭泣的雨林》
作者:張依蘋
ISBN:978-983-2812-31-9
售價:RM32
出版:2008年7月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小說、散文、新詩和劇本的合集,記載著作者張依蘋的成長。這是一本馬來西亞的華文書,也是一本婆羅洲之書。多篇作品圍繞有關身份的話題,關於在馬來西亞環境裏做華裔馬來西亞人、或者海外華人,以及作為婆羅洲島,那片特殊大地的孩子,在最親近雨林的地方誕生。
而因此﹐這本書的聲音是海洋和叢林的聲音。張依蘋的詩化文章告訴我們關於整片大地,關於情感,關於哭泣,關於為生命而戰的記憶,以及,對家園無盡的追尋。
作者簡介:
張依蘋,馬來西亞詩巫人,在南中國海的東邊﹐枕在北婆羅洲海馬形土地的腹部長大。
序言:二○○八年三月一日,波恩 顧彬
初次見到張依蘋是甚麼時候,我已經無從追溯。我只記得,那是我位在波恩Alter Zoll(古代海關)的辦公室。她來拜訪我,要在我指導之下撰寫以《里爾克與中國現代詩》為題的博士論文。
一個年輕的少女,我心裏這麼想。她年輕的形象,她發亮的眼睛,她的熱切和積極,看起來比我四個孩子中的長子年少很多。然而,今天我知道了,假如我是她的父親,她可能是我的大孩子。為何我這麼說呢?留存年輕,並且不變得僵硬麻木,是不容易的。在她的年齡,我已經如維也納人說的,被生活“折磨”(angefressen),因此有了許多人生歷練。憂鬱是我的宗教,從過去到現在。就這方面,她的《哭泣的雨林》與我契合。抑或,也許她根
本就是在描述我,頻頻懷舊耽溺過往?維也納作曲家康果(Erich Wolfgang Korngold,
1897-1957)在他的歌劇《死城》(1920)裏,提到“過往人事的教堂”(Kirche des
Gewesenen),那就是,所有的愛都會死亡,而我們,倖存者,在她的墳墓矗立一座教堂。
[ 點閱次數:92676 ]
日期:2008.08.16(六)
時間:早上11時開始
主辦:畫家林紹勝及嘉賓忠偉、壽聰、sinms 和 rajamango
地點:大將總行,Jalan
Maharajalela
插畫展開幕豐富節目包括:呈現原創歌曲、自製動畫、插口秀、現場作畫及半飽茶點招待。
歡迎各路插畫英雄或有興趣的過路者到來交流。
節目流程:
[ 點閱次數:90987 ]
(柔佛‧新山)61歲的國寶級文化遺產在世人物陳徽崇罹患直腸癌,因癌細胞擴散,今日(週日,7月27日)下午4點在家中辭世。
[ 點閱次數:95878 ]
A Reading﹕Tears of the World
By: Wolfgang Kubin , Chantelle Tiong Ee Ping
朗讀會﹕詩意地生活﹐或憂鬱而青春
朗讀者﹕顧彬 ﹑張依蘋
日期:2008年7月25日
朗讀时间:8pm–9pm 交流時間﹕9pm–9.30pm
地点:Mentor Bookstore大将书行總店
Ground Floor, Bangunan Cheong Wing Chan,
41-51,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联络:03-22603855, 017-6336736
顧彬﹕德國波恩大學漢學系主任教授﹑翻譯家﹑詩人。
文學作品﹕詩集《新離騷》﹑《瘋人塔》﹑《影舞者》以及《世間之淚》﹐
散文集《黑色的歷史》以及小說集《上半場的愛》。
張依蘋﹕馬來西亞拉曼大學中文系講師﹑作家﹑詩人。
文學作品﹕小說《少女小蕊》﹑小品文《吉隆坡手記》﹑詩集《暗戀》﹑以及文集《哭泣的雨林》
[ 點閱次數:92283 ]
吳俊輝為美國Bard College, Milton Avery Graduate School of the Arts 藝術創作碩士,美國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藝術創作學士。他是2006年臺北雙年展的參展藝術家之一,作品曾經在世界許多著名實驗電影展以及紐約現代美術館(NYMoMa)、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等知名藝術中心與美術館放映。近期更被臺北目前最具前瞻性的當代藝術畫廊之一“新苑藝術”簽約成為旗下藝術家。吳俊輝也是臺灣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的助理教授,也曾策劃多個影展的實驗電影單元,並曾擔任臺灣境內多個影展的評審。
[ 點閱次數:89931 ]
2008年2月的,马来西亚寿板舞踏团员李瑞强, 丘冠南,张忠勇远赴日本京都和东京。踏上舞踏‘寻根之旅’,走访了多位日本舞踏前辈,并得到赐教与交流。
此回国后决定举办马来西亚有史以来第一个以舞踏为主题的舞蹈节“2008寿板舞踏祭”。此长达一个月的舞踏祭内容丰富,其中更包括演出,舞踏工作坊和摄影展等。详细的内容如下:
[ 點閱次數:90329 ]
台湾著名诗人、剧场人、电影人 鸿鸿
2008年在吉隆坡唯一 一场公开座谈
講題:我的跨领域创作实践
日期:2008年7月12日
时间:7pm
联络:03-8739-2770 (分机6231)
地点:大将书行旗舰店 Ground Floor, Bangunan Cheong Wing Chan, 41-51,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一直以来,我们也许都只知道鸿鸿的一个面貌。诗人鸿鸿、剧场导演鸿鸿、电影导演鸿鸿、台北国际诗歌节策展人鸿鸿等等等等。在这一场座谈里,鸿鸿将现身说法,和你分享他的跨领域创作实践,让你看看他的多变面貌。
新纪元学院戏剧与影像系在2008年的夏天,把具多重身份的创作者鸿鸿带到你的面前,让你和他进行难得的面对面交流。
主讲人鸿鸿简介:
鸿鸿,本名阎鸿亚。他是诗人,也是电影与剧场编导。国立艺术学院(现今的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毕业,也曾担任《表演艺术杂志》、《现代诗》主编,创立『密猎者剧团』,编导十余出剧场、歌剧、舞蹈及诗的演出,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艺术工作者。他曾为杨德昌编写《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及《独立时代》电影剧本,并以《牯》片获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又以《人间喜剧》获新闻局优良电影剧本奖。目前仍活跃于文学创作、剧场以及电影领域,并在艺术领域叱咤风云。鸿鸿独立执导的电影《3橘之恋》曾夺得南特影展最佳导演奖,他展现了丰富的创造力与生命力于文化艺术,并多次获得奖项,其多重身份的创作蓝图还在逐步展开,迈向另一艺术巅峰。
[ 點閱次數:90824 ]
從《通報》、《生活報》到《中國報》
一代報王周寶振最後的48封電郵
有人大夢 系列01
作者:周寶振
ISBN:978-983-2812-28-9(平裝)
978-983-2812-29-6(精裝)
售價:RM32(平裝);RM52(精裝)
出版:2008年7月
⊙周寶振──將閱報變得興致盎然
文/葉嘯
從『有人出版社』負責人曾翎龍手中接過已故一代報王周寶振所著《從通報、生活報到中國報》(生前寫給孩子的48封電郵),我一口氣閱完了整本書。
之前在『動地吟』的活動上,周寶振的兩位公子──詩人周若鵬與周若濤已告知這本書即將出版,我是早已期盼的。
對於這位我敬重的前老闆,他在2006年7月離世的時候,我沒有去送他一程,心中一直帶著遺憾。如今捧著這本書,恍若30年前的周寶振,在我的眼前侃侃而談他一生辦報的經歷與理念,當中有著不少引人深思的故事。
[ 點閱次數:92163 ]
眾聲喧嘩的馬華創作者社群。跨領域(文學、電影、音樂)跨地域(新馬、歐美、台灣、大陸)的創作平台。當心靈與肉身散居各處,他們仍回歸這網上幻土,用剎那閃現的靈感哲思、已完成或未完成的作品,拼貼出多元多變的馬華風貌。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