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情女子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共鳴  ◎  紅蓮
凌雲小品 2005-05-01 13:27:33
Bookmark and Share

曾經15歲的共鳴是手心模糊的溫柔字跡,如今卻是掌中微型手機的虛擬訊息。
曾經20歲的共鳴是一行朦朧的情詩低吟,如今卻在曖昧不明的流行曲裡咬字不清。
跨過25歲開始相信所謂共鳴可能在上一場電影的笑聲中,或在十指緊扣的力度與溫柔裡,更可能是微笑中酒杯互碰的那一聲清脆。

人生無論在何種處境,都在追求共鳴的可能。
職場裡,我們尋找伯樂,情感道路上,我們尋找知己。因為客戶總是說,無論點子多好,創意多棒,只要我的收銀機叮叮作響,大眾認同並購買我的產品,就是我要的共鳴。企業管理的最高指導原則,只有設下一個上下共同分享的願景,朝同一方向前進,那就是成功的共鳴。在聲樂裡,惟有借助身體器官的振起發聲,才能將原來薄弱的聲音化成甜美響亮及有持續力的歌聲,這是自然與美的共鳴。

共鳴,實際上是發聲體因振動在空氣中造成的聲波,使另一發聲體因共振而發出的聲音。三國時期,洛陽宮殿前的一口大鐘,曾無故鳴響,為此朝中上下惶惶不安,實際上是遠方蜀中銅山崩蹋,因共振造成大鐘自鳴,可見共鳴能跨越距離,相互呼應。

但共鳴不是回音,它不是聲音的單純反射,而是不同物體因擁有近似頻率共振,是一種有條件的和應。共鳴,不只是純粹的感動,而是在深刻打動後,情不自禁的一種回應。“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共鳴從來不曾沉默,年代,思想,成長的軌跡決定了共鳴的節奏與頻率,而頻率可以浸潤養成,我們可以是伯牙,也可以是子期。

躲在眾山環繞的谷中放聲,縱有共鳴也多半被淹沒在連迭迴聲中,聽見的不過是自己單向的回音。我們需要靜默,靜默才能感受共鳴。共鳴未必只在戀人脈脈相望的深情中,更可能是在并肩前進的心跳中劃出和應的頻率。“夜闌靜/問有誰共鳴。” 既問且答,是張國榮最深情的歌聲,也是他親密愛人最深刻的悼別話語。

古人常說:琴瑟和鳴,琴瑟本來就是不同的樂器,卻能夠因相互感應而發出質感不同,但又和諧動聽的共鳴。但願,我們追求心靈上的共鳴,而非單調且盲目的回音。

(本文曾刊載於星洲日報星雲副刊)

[ 點閱次數:10099 ]

2 則回應

你好,红莲小姐。看来你越成熟,感情越丰富了。可能下次再见,也不知道要和你说什么。因为我变得冷酷啦。哈哈。很高兴知道你还活得风花雪月地,希望你年年都有这样的心情吧。
eugene [訪客] 2005-07-19 @ 19:59
有沒有變成熟。我自己也不清楚。最怕是來不及成熟,就已經腐朽了。冷酷是好的,至少可以將過剩的感情保冷留下,他日需要時還能轉換成熱情的能量,避免無謂浪費。
至於有沒有蛻變成功,還是不時地掙扎,如今無從考究。但很清楚無論是誰,從今爾後縱有機會再見同窗故友,並不是追求青春期的空洞延續,而是重新審度命運鑿刻的痕跡。
紅蓮 [會員] 2005-07-20 @ 10:03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吃情女子

第一次用部落格。其實很不習慣這樣暴露自己,寫點心情,希望被別人接受,卻也害怕被旁人透視。最後,慢慢的,居然習慣了一個人,但也是不得不接受的自己。

廣告人,專欄作者。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2月 2025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文章彙整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34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