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意思︱ take it easy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一)
此張照片,是5月1日,邵氏大廈「大將書行」開張時拍下的(當時,老朋友達馨、偉斌偕同家眷,正在書店,做最後一分鐘的設計與擺設。片中的大黑桌子,張依蘋看見了,或會咬牙切齒。哎,她本來想把這張黑桌搬回家裡,但她住在不知幾層樓高,公寓電梯也塞不進去。「這是在馬華文學史上,蠻有意義的一張桌子呢。」我記得她說。聽的時候,我還呆了一呆。
我沒有這種馬華文學史的想法。
不過,真的,一半以上的《椰子屋》,真的是在這張大黑桌子上,完成的。
偌大一張黑桌(你親眼看見,就明白了。)從我妹妹送給我「貓」電腦(牌子正是“Cats”,滾軸嵌在鍵盤,硬碟好像有32mb,當年算是很厲害了。)後來的雜牌
PC(使用視窗3.1和「92
O.A.方正排版系統」。)直至歷代蘋果電腦(9600,7200,iMac,iBook,G3及G4「夠力麥克」等等。)一架掃描器,兩架排印機(HP與inkjet),外接SCSI硬碟,外接MO機等等,都曾放在大黑桌子上面;綽有餘位,大家還可以倚桌坐下,吃飯寫信——美嘉園16號門牌時期;早晨我走下樓來,阿魚和圓圓坐在黑桌旁聊天,是最常見的生活風景。
把所有機器掃到一旁,這黑桌也是一張穩靠的巨床,大得睡在上面,不必擔心跌滾下來。
後來,愛偉加入,我們用這張桌子來編四方《椰子屋》,兼做排版、修圖工作。我們排《人文雜誌》,《孩子》,做一些印刷廠的圖片修飾(例如《中學生》、Honda廣告牌。)最常坐在桌旁,等待完工的有許德發(當年還未博士)及老友、張景雲先生,黃進發,李子平先生等等,謝有鍚先生也曾坐在旁邊指點過畫冊《熔情鑄理》的完成。我們編新版《兒童樂園》的時候,已故老友杜迎明(我因他得到一首「花蹤」詩獎。)以及網絡the
One習勤等等,也曾長期坐在黑桌旁邊,敲打鍵盤或塗塗寫寫。做完工作,吃蛇一下,大家一起去吃晚餐或宵夜,不亦樂乎。
不過,後來我和愛偉下馬六甲,開餐館去了。2000年,這張大桌搬去馬六甲「椰子屋」拉沙瑪那租賃的雙層排屋,上面仍舊放著老蘋果9600和艾普森掃描器。我央木匠明叔把桌子後面,歷代貓咪抓過爪的軟墊給拆下來,重新髹漆。不過,我們不常在大廳活動,這桌子,也只是封塵而已。父親借的老旋轉木椅放在前面,我偶爾坐坐,撫塵追昔。
四年過後。這張黑桌子,又跟從我們,搬到吉隆坡老富都「椰子屋」,放在空寂無人的二樓。偶爾我走上樓,設計,排印一些名片或傳單。太疲倦了或不舒服,便伏案而睡。有時借人拍戲,拍結婚照,貓兄弟施施然經過,深夜我坐在二樓看世界杯:哎,可恨的C羅納多,假摔你就厲害。
無論如何,大黑桌子是寂寞了些。我屢次說;要重新出版《椰子屋》。黑桌有情,也會屢翻白眼,笑我早生華髮了吧?
「椰子屋」搬到八打靈之後,這張黑桌子,擺在廚房內差不多一年。抽屜塞滿鐵鎚釘子燈泡,桌上擺放桌椅碗碟刀叉,它夠堅強,頂受得住。貓兒卻老是躲在桌子後面,無的拉矢(搬桌子的印度人,藉機要求好心的達馨增加搬運費。)
如今,大黑桌子終於揚眉吐氣,擺放在「大將書行」,日日聞嗅書香,當門而立。「椰子屋」借出這張大黑桌子,「大將」借我們書架,各得其所;把暫時不用的東西,東西稍為移動一下位置,轉換身份。
5月1日,我偕愛偉走入「大將書行」,撫桌而笑:「看見這桌子,不禁又有重新出版《椰子屋》的念頭了。」
(二)
話猶未完,我又回到老本行,重當編輯。
這是一項承包工作。我替人(是一家深海捕魚公司,聽起來蠻奇怪的吧?)編一本雙語文藝術季刊,名字是《藝頻道》(Arts
Channel),創刊號七月尾出版。如今我日常經營餐館之餘,正如火如荼進行此書的採訪、編輯工作。不像以往一腳踢,此書我不必排版,只負責編輯。
雖然我仍然想念那張大黑桌子,但坐在屬於愛偉的另一張古蕫老黑桌前面,使用十多歲的老馬桶蓋橙色iBook(老當益壯,還能使用老虎OSX。)呷著三個頭Faema沖出來的黑咖啡(黃進發,我也在默默支持你。)仍算舒適兼有型吧。
遲些我會發布邀請信。我們會定時,做一些藝術沙龍活動,到時歡迎參加。
(三)
同時,「椰子屋」也會邀請各界「用嘴巴來支持椰子屋」。
很多人出錢出力,真正支持過「椰子屋」。
不過,也有很多人嘴說支持,真的是用嘴巴講講而已。
因此,這次的「用嘴巴支持」,是用嘴巴吃,不是用嘴巴講。
方式是:我們會以RM70.00賣出價值RM100.00預購餐卷,也就是說所有餐飲折扣30﹪優惠客戶(為期三個月。)所得款項,扣除食材成本之後,我會謹慎用於日後出版《椰子屋》及補貼藝術沙龍的開支。希望各界踴躍支持。
凡事都有個開頭,重新出版也一樣;如今,我先回頭做個編輯,在此照會一聲。
[ 點閱次數:15769 ]
椰子屋創辦人,文字與餐館設計。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