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意思

take it easy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吉隆坡椰子屋

失而未得的虎頭  ◎  莊若
意猶未竟 2010-12-28 21:58:49
Bookmark and Share

我蹲在魚池邊看鵲魚繡球。像一群倏忽聚散的黑色綿羊。
我抬頭,問魚場老板:「這魚,顏色還會變嗎?」
老板回說:「很難說。」所有的魚場老板都一樣;他們不會給你確鑿的答案。
我養過幾次鵲魚繡球;鵲魚應該像喜鵲,背灰腹銀,頭頂兩粒小紅球,必須渾圓、對稱。
我站起來,從書包裡取出一本小書,遞給魚場老板。「上回我說要拿給你看的。」老板抬抬眼鏡,看看封面,說:「這種魚是有,但不多見。」我說:「小時候我養過,以前我們稱為虎頭,不是獅頭。」老板點頭。
我很小就是金魚迷。小時我家裡有一個「魚室」;一個用鋅板圍攏半邊天的小房,裡頭有地池、龍缸和玻璃缸,一共九個養魚設施。這些,都是當年未過四十的父親,玩過不要,讓給我和弟弟的「玩具」;弟弟養一缸地圖魚,我養八缸金魚。
中學時,我常踏腳踏車,前往離家十多里的魚場看金魚。按圖索魚,希望可以找到金魚書裡頭、郵票上面的金魚。但那時,連正統獅頭也難找,我多數買些壽星公,本土獅頭回家。小如拇指,猶未變色的小金魚,我一買二三十隻,養豬一樣養得肥肥胖胖的,肚大尾小,頭重腳輕。每天放學回家,就坐在魚室裡,看小壽星公在水裡東歪西倒;有時揣本書或舊雜誌看,隨便坐地傍池,睡個午覺。
母親有時會問我,金魚的來歴、價錢。我的答案,永遠是「幾毛錢而已。」常與弟弟裡應外合,攀過籬笆,偷運金魚進室;或把一袋金魚藏在衣下,收胸納腹,從母親面前,淡靜走過。母親不免懷疑:「怎麼最近金魚好像多了?」嘿。不曉得她真的搞不清楚,還是只眼開、只眼閉。
我最喜愛的虎頭金魚,就是放在腹下,偷運進養魚室的。
記憶是那麼清晰,我還記得,我如何喜枚枚把魚傾入清水。我甚至還記得是哪一個魚缸。我愣愣坐看美麗的虎頭,直到天暮四合,蚊子都來叮人,才捨得離開。
翌晨醒來,我馬上跑去看金魚。呵,全都翻肚了。
這到底發生什麼事?我卻徹底忘了。只記得那次以後,我就再沒遇到真正的虎頭金魚。
近一兩年,我上網谷歌「虎頭金魚」,才知道有一個本來失傳的品種「王字虎頭」,重新給培育出來。不過,橫看豎看,不說額上的王字,形體一點也不像我養過一天的虎頭。
我遞給魚場老板看的《金魚飼養法》,封面就有一尾虎頭:背脊無鰭,金光閃閃,頭上圓中見方,像一個玉印,也像一尾小小的座頭鯨。我七十年代買到這本書,如珍似寶收藏多年,如今才發現,不僅此書絕版,連書中所刊載的金魚品種,許多已經失傳了。例如書中的「紅頭蛋魚」,我不只沒養過,連在網上都沒見過。
從前養金魚,餵的是新鮮赤蟲(俗稱水蚯蚓。)或紅蟲,如今為了方便及安全,多以乾飼餵養;高澱粉質快餐養下來的孩子,縱使牛高馬大,肌膚顏色,總是缺少一點健康的膚色。
還有,六七十年代,金魚都是搭乘慢船而來。上船前俱不餵食,一路餓到馬來西亞。金魚餓壞了,身型就變得頭大腹小。我養過十多廿尾的朝天龍,便是怎樣都養不肥的倒三角型,乍看就像一窩ET外星人。
初中時,傍晚時分,我常往馬六甲中央醫院後尾,在排水溝邊撈取赤蟲。赤手把赤蟲連泥撈起,放進美羅鐵罐。這些污泥的惡臭,嘿,連洗十多次肥皂都難以去除,愛乾凈的母親當然會責罵,我只得把赤蟲,偷藏在屋外的香蕉林。晚上拿手電筒去照。但見赤蟲從爛泥之中浮起,紅紅綿綿。或有人覺得恐怖,但對愛魚人來說,充滿收穫的喜悅。
這一切我祖母皆看在眼裡。有一日忍不住對我說:「何必那麼辛苦?倒一些洗髮精在溝渠,赤蟲就全冒出來了。」呵,真的?不過我不敢試。祖母不曉得,養金魚第一法則,是不能沾到化學物品,例如;洗魚池不能用肥皂,否則魚兒多病痛,是自找苦吃。
祖母的大兒子(我大伯。)年少時跟隨姑姑「回歸祖國」,遇上「大躍進」以至「文化大革命」苦不堪言,六七十年代他常寫信給祖母,要求援助物質,或尋求「回歸我國」的可能。我祖母疼惜長孫,凡是有好東西,總少不了我一份,包括從大伯來信剪存的中國郵票;此中有一套十二張的中國金魚郵票,我保留至今。這可包含著我對祖母的深深懷念呵。
這套郵票是1960年發行,由孫偉哲設計,工筆寫實,描繪生物學家童第周所提供的十二種名貴金魚。其中一種,便是我喜愛的紅虎頭。當時年紀小,對著金魚郵票,我還以為總有一日,可以看盡一套十二種金魚;我卻不知道當年文化大革命,金魚被打成「四舊」,慘遭蹂躝。三百年以來在宮庭世代養金魚的「金魚徐」後人徐建民,曾經提起他父親如何被趕出中山公園,紅衛兵如何把金魚倒進臭水溝。一般民眾當然更不敢飼養,許多宮庭金魚,也因此失傳了。
金魚必須經過幾十年培育,才能穩定一個品種;或可說是經過時間洗禮、逐漸成型的美學生命體。如今在中國,好些有心人,仍然在尋找、培育稀有的金魚品種,希望回復古風。不過,進入現代社會,金魚或許已開始進入另一層危機。為求節省工本,許多魚場以大池溏「粗製濫造」,金魚未足歲,品種還未穩定,便送出市面。金魚容易生病,形成一般人所謂「金魚難養」的觀念,市場多少給弄壞了。 此外,數十年來,我們受七彩神仙魚,金龍魚,羅漢魚等等「風水魚」的沖激,名種金魚的培殖、進口,更是買少見少。對於像我那樣的金魚迷來說,本地沒有好虎頭,已屬理所當然,如果有才叫意外呢。多年以來,由對理想(虎頭)的追尋到不了了之,是一個悄悄隱沒的寂寞過程。
或許人們就是如此長大的。成年人都明白,對於任何事物都好,沒有過高的要求,也就不會有更大的失望。

[ 點閱次數:224665 ]

16 則回應

如此精彩的文字!呵呵!连金鱼也算“四旧”,叫人大开眼界!
庄若,这文字比那些装模作样的“生态观察”有趣得多了。
阿冬 [訪客] 2010-12-28 @ 22:34
哈哈,這篇是節寫再節寫了。談起金魚經,我這「五舊」可以長篇大論的。
2010-12-28 @ 22:58
生態觀察的文章和一般散文是不一樣的。
當然他們是散文的一種,但卻是變種。

很難三言兩語說清楚,
只能說以抒情散文角度來要求生態文學是強人所難。
他們本來就是要帶出新的觀念或者新的看世界的方式,
而不特別注重個人情感的細膩描寫和抒發。

當然莊若這篇文章寫得好。
路人 [訪客] 2011-01-01 @ 03:42
補充,打個譬喻,莊若這篇文章也許可以被選入年度散文選,但不可能被收入生態散文選,裡面缺乏了科學和專業知識。

這不是好壞的問題。

請原諒我直說,批評的時候應該嘗試了解兩者之間的差別。一如你不能把王家衛的東邪西毒和金庸的射鵰英雄傳來比較。這是兩種性質不一樣的東西。
路人 [訪客] 2011-01-01 @ 03:51
謝謝路人,我這篇文字,正是想參加散文獎。
其實我寫任何文字,都希望可以是散文(我認為好的散文,須有我自己認可的好文字。正在構思的一個散文題目,是「我讀散文的日子」。
當然,生態散文我是不會寫啦。我喜歡的生態散文是劉克襄,或者舊的中文《讀者文摘》。
2011-01-01 @ 11:07
庄若,

俺是在跟你交流呢,怎么就有好为人师者来插上一腿了?!

庄若你当编辑那么久,文字的理解力是俺极度放心的,当然不会把俺句子里开关引号的作用忽略去,当然明白俺强调装模作样的“生态观察”不是生态观察,并不是说生态观察的文章就装模作样。

奇怪,好为人师者总是自己忘记——“批評的時候應該嘗試了解兩者之間的差別。”
阿冬 [訪客] 2011-01-02 @ 00:11
阿冬:

也要謝謝你,我的確很注意標點符號。不過既然人家讚我,給我臉了,就不好說什麼了(嘻嘻。)請你冬大人息怒,且看金魚去。
2011-01-02 @ 21:05
莊若,若你這篇拿去參加花蹤,
搞不好會異軍突起。
絕對可讓評審一新耳目。
2011-01-03 @ 18:07
翎龍:《花踪》我只來得及寫一首詩,另一篇散文昨晚寫了千五字,沒力了,參加不了《花踪》,遲些再續。至於這篇金魚散文要參加什麼獎,一目了然啦,大家心照。
2011-01-04 @ 00:09
有趣。
2011-01-08 @ 02:47
不错不错。喜欢这篇文章。你的金鱼跟许裕全的打架鱼有得比。哈哈……
荆雨 [會員] 2011-01-09 @ 16:00
哎,我真的想問,有誰見過我夢縈魂繞的虎頭哪。
2011-01-10 @ 21:40
阿 Gong

几次拨你手机都答联系不上,你是不是换了号码啊?!

阿冬 [訪客] 2011-03-04 @ 10:03
阿冬:呵,舊的電話少用,你電郵給我我給你新號碼?或這裡約個時間打電話如何?
2011-03-18 @ 01:26
阿Gong,

我自从“离开人间”以后很久都没有用电邮了,你的电邮我还得去找找。
阿冬 [訪客] 2011-03-18 @ 04:17
阿卡:我的電郵jrock.ch@gmail.com
2011-03-20 @ 17:31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fisheye

小意思

椰子屋以外,另有什麼?想想再說。

椰子屋創辦人,文字與餐館設計。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

搜尋

11月 2024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XML Feeds

誰在線上?

  • 訪客: 29
本網部落格系統由「有人出版社」基於  系統建製。本網頁面設計由「有人出版社」完成。

有人出版社于2003年成立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由一班年輕的中文寫作者組成﹐目前以業余方式刻苦經營。其成員背景多元﹐來自廣告﹑資訊工藝﹑新聞媒體﹑出版﹑音樂﹑電影甚至投資界。有人虛實並行﹐除了經營網上"有人部落"﹐也專注藝文書籍的出版和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