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份子︱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歷史不可天馬行空。
巴生命名的傳說,從馬來文Klang一詞衍生出多個版本。
一說古代以大象為交通工具,象身繫有銅鈴,行走時發出Kling Klang 聲嚮,故Klang 一詞應聲而來;另一說法則扯到我們華人的老祖先身上,話說當年他們常聚在河口撿拾血蛤蚶類,由於發音不準,RL不分,把馬來文中的血蛤Kerang 說成Klang,所以都是先輩們南洋化得不夠徹底的錯。
當然,如果不厭其煩,這裡還有第三個版本:話說巴生當時擁有許多貨倉和水道,在外來移民吉蔑人的語言當中,這些都通稱為Klong,由於談話間經常出現這個字眼,久而久之大家便乾脆把這地方給稱為Klong,斜個音便演變成現在的Klang了!感到困惑的是,這些來自高棉(即現在的柬埔寨)曾深受印度古文明影響的吉蔑人,他們究竟溶入了現今社會的那個角落呢?還是過客一場,僅留下地名一個!
我的印度朋友當中,不少有識之士對大象之說頗有微辭,說Kling Klang之聲相當敏感,Klang讓人聯想到Kling,除非大象經已走入歷史叢林的絕處,否則為何沒聽說過巴生一帶有大象的史跡?我對歷史考究缺乏耐心,無從引經論典去証明大象真的是當年的交通工具;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在英國人尚未以契約勞工方式,將朋友的祖先們從南亞地區拐來半島之前,Klang之名已存在【馬來紀年】一書當中,明明確確地寫進馬六甲王朝的輝煌歷史裡,那歷事四朝、盛名顯赫的首相敦霹靂,就曾貶居Klang,成為該地一名地方酋長呢!
都說過了,歷史不可天馬行空。在巴生工作了16年,其實一直讓我深感興趣的倒是巴生這個中文名字。明明馬來文是Klang,為何我們華人卻稱之巴生呢?無論是從前慣用多了一個口的吧生,還是現在無口言說的巴生,顯然都不是Klang的音譯;巴生一詞,再如何拆文解字也湊不出個中文意思來。
我曾向許多老巴生詢問,結果都被我的「無聊」給問垮。後來同事教我以福建話發音巴生,他說就是Pasang啦!父執輩們曾說過:馬來文中的Pasang有漲潮意思,因為以前漲潮時刻,就是溯巴生河以舢舨探向內陸做生意的時機,當時吉隆坡尚未開發,還是一處蠻荒之地呢!久而久之,先民們就把此地稱為Pasang,管他甚麼Klang不Klang的,才有了巴生之名。
對此說法,我當然有所保留,歷史雖然不可天馬行空,然而傳說卻填補了歷史一些無法深入的腹地、和留白的懸疑。
所以,我每天清晨從吉隆坡開車往巴生的路上,就彷彿有種奔向漲潮海岸的心情;無關乎甚麼歷史情懷,至少多了一份愉悅的想像!
●
漲潮海岸,除了新鮮海產外,還有甚麼特色美食呢?
有!巴生是肉骨茶原鄉,是巴生人的驕傲。
朋友向我訴苦,說每次接待外地親友,除海鮮、肉骨茶外就不曉得帶去品嚐甚麼;而親友們也同樣感嘆,說這裡的食物樣式變化不夠豐富,缺乏個性,小說茶餐室的攤檔幾乎每間都大同小異,大至海鮮餐館,端上桌所謂特色菜餚卻是家家類似,創意空乏;不像台灣香港,每條街每個地區都有屬於自己的特色美食,有尋訪不息的吸引力。
我想,這不只針對巴生,也是大多數人對大馬飲食的整體印象。
在國外,當我們一手拿著隨處皆可買到的美食指南,循街逐區,一一翻閱這些鉅細靡遺、圖文並茂的導覽去尋訪美食時,我們總會被那琳瑯滿目的飲食種類與獨特性給徹底撼動;滿足口腹之餘,只需多加細讀,就常會被那些老店的傳統魅力及書中所細述的創始原委所深深吸引,彷彿在美食背后還能品嚐出更深層的時代況味,教人回味無窮。
或許,有人會馬上拍案站起,說咱們具備三大民族的豐富菜式及地方小吃,加上長久以來的中西交匯、區域交流,大馬不成美食天堂也足以稱作美食重鎮。然而,為何在許多外國人甚至本地人眼中,本地飲食生態所呈現的卻是那般重複性、主題難以突顯、和缺乏新意的刻板印象呢?
起初,在我還未對飲食文化產生濃厚興趣前,我幾乎完全認同這樣的觀點,認為大馬飲食乏善可陳,特色不足。然而當我試著將歷史與飲食文化掛勾,從味覺交匯的歷史層面去探索飲食演進的可能性時,我卻深深被那些以口述歷史來完成拼湊的故事所感動;更發現原來這土地上的每一種地方小吃,其實都蘊藏著一篇篇說不完的精彩傳奇,等著我們去挖掘出土,補遺拼湊。
所以,就不要問我漲潮海岸除肉骨茶外還有甚麼?
先賣個關子,以後多留意這系列就是。
●有興趣者,可上光明日報肉骨茶部落格:http://bakuteh.guangming.com.my/ ,閱讀知食份子對肉骨茶起源的訪談 ,相關文字藏在“肉骨茶大全”一欄中。
[ 點閱次數:18207 ]
我的安樂茶飯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