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份子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油角彎彎  ◎  林金城
印象寫食 2007-02-08 22:38:55
Bookmark and Share


來自廣州的朋友,端著我從路旁嬤嬤檔買來的咖哩卜,臉上露出一抹詭異微笑;大口咬下,竟誇張地當場迸出眼淚,仍笑著說:怎麼是辣的?還以為這裡把油角做成那麼大呢!

我一時省不過來,愚昧追問:廣州有咖哩卜嗎?又叫做油角?咖哩調味怎會不辣……

結果話還沒說完,連自己都笑彎了腰,暗忖怎麼笨到不會將兩者作外型上的聯想:咖哩卜不正是我們華人新年應節食品──油角的放大版嗎?只好連連解釋,說差點就忘了童年的油角仔囉!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油角彎彎,家財百萬……。

童年深處,這首外婆曾以廣東鄉音教我朗唱過的兒歌,倏然便從心底迴盪起來。

朋友說,過年炸油角是廣州人的傳統習俗,跟炸煎堆、蛋散、蝦餅一樣,取「起鑊」之意頭。以前的人總愛在年廿四開鑊,一家大小圍在一起搓皮包餡炸油角,其樂融融;而左鄰右里拜年的時候,這些油角便成了相互饋贈不可缺少的應節食品。近年來廣州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淡,高度發展的結果當然就是傳統日漸沒落,許多人費事去親力親為,頂多到超商買些同一模子做出的油角應景一番,反正也沒幾個人愛吃,用作送禮已顯得寒酸失禮。

聽著聽著,就彷彿回到6,70年代的童年,雖然兒歌當中,煎堆與油角並列,然而印象中家裡卻不曾做過這種圓球狀外灑芝麻的煎堆,也許製作程序太過繁複,所以都是母親從巴剎的茶粿檔買回家祭祖拜神的。

至於油角,則成了記憶中最傳統不過的年味。每年家裡做新年糕餅總少不了它,一般上我們都把油角稱作角仔,其餡料有花生和椰絲兩種,外皮則分成酥脆與硬實兩款質地。

好吃的油角其內餡不宜過甜,麵皮中若加入雞蛋和菜油,成品就會酥脆鬆爽而富有層次感;有時也不曉得二姐是為了省料還是一再地迷糊忘卻步驟,在搓皮時只簡單地以水和麵,做出的油角當然便是硬梆梆的咬起來嘎嘎作響,等到年都過完卻還剩下一大桶堆在屋角乏人問津。

好了,記憶開動!負責和麵搓皮的二姐已滾動著玻璃瓶將麵皮給桿平攤好,我則好玩地爭著以杯子口碾出一張張圓形的外皮,然後三姐便開始像包水餃般填入餡料,再對折以手指封口捏緊,並細心用指甲沿邊一路輕捏成麻繩狀,等所有材料都包完之後,才放進油鍋炸成一片金黃,炸出外婆口中象徵家財百萬的彎彎油角……。

●●
新年前夕到獅城出差,晚上在逛牛車水的年貨市場時,於人潮當中發現了久違的油角,擺在與本地市場幾乎完全沒有兩樣的應節糕餅之間,顯得有點說不出的「突兀」。

我倏然被自己的這般想法感到驚詫。長久以來我們已習慣以番婆餅(Kuih Bangkit)、雞蛋捲(Kuih Kapit)、雞蛋糕(Kuih Bahulu)、蜜蜂窩、黃梨餅等接合了娘惹、馬來人及西方飲食文化的南洋餅食來作為應節的「傳統」 , 現在當我們一旦知道油角原來是個例外,且百分百源自廣東原鄉時將會是如何的反應呢?會不會有人認為油角與咖哩卜相像,搞不好受到印度影響也不一定!

這讓我想起那已兩年沒見的廣州朋友,記得當天他曾拍拍我的肩膀打斷我對童年油角的追憶:林生,你說這咖哩卜與我們廣東人的油角有無關係呢?

在樟宜機場拿到一份印刷精美,由新加坡旅遊局出版的「吃在新加坡美食指南」,其中就提到了有人認為咖哩卜的前身是印度咖哩角Samosa,另個說法則指咖哩卜源自英國傳統酥點Puff;然而書中則表明無論如何得到啟發,咖哩卜絕對是道地的「新加坡派」!

我們暫且不去理會「道地」這回事,爭議到底也很難有個定奪。就咖哩卜的外形,顯然與三角型的Samosa不同,卻繼承了油炸及以咖哩馬玲薯為餡料的影響,而Puff的半月形狀與咖哩卜相似,但烘焙方式及餡料使用卻與油炸辛辣的後者南轅北轍;至於我們華人的油角,除了餡料及體型大小外,我想都符合了啟發咖哩卜的創作條件!

走在擁擠的迎春人潮裡,買了一個新加坡道地的老曾記咖哩卜邊走邊吃;想起快一個世紀以前,外婆就曾在牛車水這個廣東人聚集之地渡過她的少女時光,一個錯覺,彷彿聽到逝世多年的外婆以廣東鄉音輕聲唱著:

煎堆碌碌,金銀滿屋;油角彎彎,家財百萬……。

[ 點閱次數:19956 ]

10 則回應

哦,好怀念!以前还会弄呢。有很多这些小模,是我小时的玩具。我们家叫角子(gok zai)。是新年重要的糕饼呢。我妈最喜欢。不过说起来好像近年越来越少吃到了。
抽屉 [訪客] 2007-02-08 @ 23:02
我老媽的4個女兒有3個會做這個,除了我。
我老媽的5個兒子,有1個會做這個,青出於藍,最令外人佩服的是他可是用手工捏出那花邊,又細又巧,又快又好,凡見之都說他有潛能去開一間類似“老曾記”(這好像是新加坡的品牌)的店,包管他生意興隆。現在,你提起這食物的典故,又讓我想起小時候看媽媽做這個的風景,念念不忘。我媽靠這個養大9個孩子哦。
老友 [訪客] 2007-02-09 @ 13:26
老友;

拍照時我應該放9個才對。

再圍圈著一個大的咖哩卜。

有感。
知食份子 [訪客] 2007-02-09 @ 21:07
這個家裡沒做過,但是,偶爾會有人送來。
我家自己動手做的新年糕餅,大部份都是西式的。
花生餅、番婆餅,都不是家裡自己做的,是外婆做了給我們的。
外婆年紀也大了,所以,我很想把她的手藝學習起來。
只是,說容易,到現在都還沒有真的學習到。

對了,想問問看有沒有人知道馬來西亞的香蕉葉年糕,是源自那裡呢?

chenboon [訪客] · http://www.wretch.cc/blog/chenboon 2007-02-13 @ 16:10
chenboon :

本地人吃的“傳統年糕”源自廣東版本,當地是用竹葉墊底,傳到南洋後則改成蕉葉,因隨處可得之故。

祝新年快樂!
知食份子 [訪客] 2007-02-13 @ 18:58
谢谢解惑,原来是广东的啊,那不知道福建的年糕又是怎么样的呢?嗬嗬~~~

对了,今天终于从茨厂街的大众书局买到“知食分子”了。真得买来不易啊,不过,好开心啊。

新年快乐啊,
chenboon [訪客] · http://www.wretch.cc/blog/chenboon 2007-02-13 @ 23:38
本地福建人好像沒有特定的年糕。

福建原鄉的年糕,是在類似廣式年糕中加入花生,瓜子,核桃,紅棗以及糖醃的豬肉丁等,又稱為“百果年糕”。

我曾在台灣試過類似的紅豆年糕,切片後慢煎或油炸,不錯吃的。此外,台灣人也把菜頭(蘿蔔)粿、芋粿視作鹹味年糕,新年常備。
知食份子 [訪客] 2007-02-14 @ 13:21
Hi,我是成大的老同學尤魚,近況可好,我現在在重新製作同學錄,可以把你的mail告訴我嗎?我把同學錄檔案格式給你,update後回傳給我好嗎?
我的mail: alexyoyu@yahoo.com.tw
成大機械的老友 [訪客] 2007-04-13 @ 11:36
我个人比较喜欢吃放辣椒虾米^^又是大马人创新??
宁熙 [訪客] 2009-05-25 @ 23:30
宁熙:

想必是大馬人的傑作吧!
找回廣東源頭,任何創新都顯得更有意義。不是嗎?
歡迎常來。
林金城 [會員] 2009-05-27 @ 16:02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知食份子

甘心做個無詩生活的生活詩人, 貪戀人間炊煙的知食份子

我的安樂茶飯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