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份子︱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前些時候在專欄裡寫南印度的嫁妝甜食Adhirasam,竟突然想起“重逢”這篇舊作。
收錄在第一本散文集裡,寫在十七年前,描述當年剛從國外回來,有次與工作關係認識的一位印裔寫作人談起文學中的重逢情節,針對文化差異所呈現出迴然不同的表現手法。
當時他正寫著一篇有關重逢的愛情短篇,以淡米爾文書寫。
場景就設在巴生張燈結彩的印度街上,屠妖節的前夕,以男主角遠遠地隔著一疋購物人潮,發現多年前分手的伊作為序幕:歲月似乎不曾在伊的眼角留下任何痕跡,而眉心的一點,卻從黑色遞換成滴血的鮮紅………。
這一招以吉祥痣(tilaka)暗喻老情人已嫁為人婦的表現手法確實讓我深深感動。從小對印度婦女眉心的那點朱砂多少產生幻想,不斷追問得到的答案也不過是紅黑代表已婚及未嫁,至於深一層的文化意義倒是經過這位友人解說後,才茅塞頓開。
他說眉心點痣除了愛美表現外,也是喜慶吉祥的象徵,只有已婚婦女才有資格點上紅痣。舉行婚禮時,新郎必須親自用朱砂在新娘前額點上吉祥痣,代表她已經結婚,彷彿放下柵門,宣告眾人已經沒有機會了;從深一層蘊意去想,就是一種美麗的約束,或像在貨品上蓋章簽字,表示擁有。假如婦女在婚後不點紅痣,那肯定會受到長輩及親友們責備,因為寡婦是不許點上吉祥痣的,婚後不點則表示有意咒罵自己的丈夫云云。
至於點上黑痣,其原意也並非用以界定已婚未嫁之別,只是傳統觀念裡,父母擔心孩子長得太過健康聰明,容易被惡魔相中,所以在眉心點上黑痣,以降低小孩的可愛程度,免遭不幸。
記得當時,我確實為這書寫手法感到震憾,而友人卻不以為然,他生怕這佈局對一般印度讀者過於老套,就像我告訴他華人在收到舊情人的紅雞蛋時的心情那樣,他剎時叫好,但我卻肯定這手法在華文書寫中是那麼的創意乏乏,問題就在於文化背景不同所產生的“新鮮感”吧!
當然,對於這期我要介紹的另種嫁妝甜食Boondhi Laddu,以上都是題外話了。
●
Boondhi Laddu與深褐色的印度甜甜圈Adhirasam一樣,除了是婚禮中新娘要親自派送給親友的“甜蜜分享”外,也是印度人節慶時候用作敬神的必備糖果。
Laddu為圓球型糖果的總稱,在印度有數十種以Laddu為名的糖果,而本地比較常見的則有Boondhi Laddu、 Rava Laddu和Besan Laddu等;由於其形狀渾圓飽滿,所以Laddu也就成了對胖嘟嘟小孩的暱稱,所以當我們見到圓圓可愛的印度小孩時,不妨叫聲Laddu,肯定讓他的父母樂開了懷。
而淡米爾文中Boondhi是小圓珠的意思,顧名思意,Boondhi Laddu就是由許多小圓珠所組成的圓球形糖果。我曾見識過它的製作程序,非常繁複,卻相當有趣;先以小黃扁豆粉摻水調成豆糊,起鍋熱油,把豆糊舀進一特製開有許多小圓孔的杓子內,置於熱油上方,然後輕搖杓子讓豆糊像雨點般落入油中炸成一鍋珍珠,略轉為金黃色後即盛起,放入一鍋事先以白糖煮好的熱糖漿中浸泡混合,再摻進以小荳蔻子及丁香磨成的粉末調味,加入炒香的腰果碎粒增香,稍微冷卻後再以手工把它搯壓成圓球狀,即成。
我想,唯一可以與前半篇文字扯上關係的,就是Boondhi Laddu這名字是從那印裔寫作人口中聽來,而且那天他還告訴我許多有關淡米爾人的結婚禮俗,都一一記錄在我珍藏的記事本裡。
像他所說,在印度原鄉,時至今日婦女的地位仍然低下,傳統習俗造成的孽,讓巨額的嫁妝使婚姻形同買賣,年輕男子根據自身條件理所當然的訂立嫁妝的多寡,一個家庭如果生兩個女兒,那肯定一輩子都為嫁妝而苦幹。所以嫁妝多少,決定新娘在夫家的地位,而更荒謬的是每年還有不少因嫁妝不夠豐厚而遭到夫家毒打命喪的可憐新娘。
我忘了當時是何等的驚訝,他卻連忙解釋這情況在本地是幾乎沒有的啦!
只是不知怎搞的,後來每當我見到Boondhi Laddu時,總會無來由地聯想到一滴滴掉入熱油中的眼淚,像新婚婦女眉心上的tilaka,撈起,再混以糖漿搓成圓球狀膩死人的所謂甜蜜。
[ 點閱次數:21066 ]
我的安樂茶飯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