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份子︱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訪談間隨意問起年輕記者的籍貫。
答案出乎意料,她說海豐,客家人。
其實我並沒預設她會說出海豐兩字,因為年輕一代,尤其8字輩以降,能說出籍貫的已少之又少。華小入學資料早已丟失籍貫一欄,Cina代表一切,甚至連許多獨中的學生資料卡上,也已簡化成只剩廣東、福建、潮州、客家和海南等幾個方框,好讓學生及家長們能輕鬆為自己的根源打勾;深入思索,也似乎唯有在清明掃墓時節,年輕一代才難得有個機會與祖先身世打個招面,從先人墓碑上陌生地讀出自己的祖籍根源!
乍聽海豐,自然聯想起陸豐,小時候住在客家村就有不少海陸豐籍貫的同學;接著記者強調了海陸豐兩地的客家話有多“難”聽懂,我說就像河婆話一樣是嗎?也不曉得她有沒聽過,或真的認同,只見她猛點頭青澀地跟著笑了起來。
繼續訪談。其間曾猶疑片刻,卻始終未題外說出,本想告訴她海豐,陸豐,河婆,豐順等地都位於廣東潮州一帶,自古從中原南遷的客家人來到此地,入鄉隨俗,與潮汕文化歷經幾個世紀的滲透,交流之後,所說的方言自然深受“潮化”影響,形成客家語系中獨特的支流;也因此,潮汕地區的客家人又被稱為“半山客”。
許多場合,提到籍貫,我反而“害怕”年輕一代過於沉默,不“懂”反問,譬如:我們都是大馬華人,籍貫有那麼重要嗎?“所幸”近年來關心話題常圍繞在知食範疇,我大可正氣凜然說要深入探尋方言族群飲食之源,籍貫便是通往原鄉的主要脈絡,沒有籍貫概念,談何馬華飲食?就像“半山客”,讓我聯想到的當然就是擂茶。
於是,有點概念的便會問:不是“河婆擂茶”嗎?因此我便可以趁此良機向他們闡述“半山客”的意思,至少讓他們瞭解那些聽來有別於一般客家話的海陸豐話、河婆話其實是受到“潮化”影響,而擂茶其實就廣泛流行於這些客家地區,只是河婆(現改成揭西縣)一地的擂茶比較知名吧了。
記得五六年前,曾帶一位台灣朋友去吃“河婆擂茶”,他大驚小怪:擂茶怎麼配飯吃呢?還鹹的,真是太奇怪了!那刻,我比他驚奇百倍,在我觀念裡這就是擂茶的基本:茶湯、饗料和米飯,他卻說台灣的客家擂茶是甜的,同樣以擂缽及擂棒磨出,吃時茶湯內放入些許爆米花,當作飲料。
前年到台北度假兩周,該名朋友就盛意拳拳說要帶我到台灣的擂茶原鄉北埔去品嚐“正宗” 擂茶,除甜味擂茶外,還有擂茶做成的冰棒、奶凍及冰砂等,後來卻因行程過於緊湊而作罷。
回程機上讀報,無意看到一則有關“中華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的報導,說有學者質疑台灣擂茶的“傳統美食”地位,因為來自廣東陸豐的北埔客家人,雖在原鄉有吃擂茶的習俗,但不知為何遷台後便已失傳,直到1998年底,由一位客家老太太公開示範後,在當地文史工作者認同推廣下才流行開來,十年時間不到,已“創造”出傳統新文化,成為炙手可熱的觀光產物!
不禁訝然!想到的卻是本地客家鄉團,在傳統基礎上努力推廣擂茶的同時,不妨也“借鏡”一下,讓傳統與創意並行,開創出屬於大馬華人新舊並蓄的“半山客” 擂茶文化吧!
[ 點閱次數:27876 ]
我的安樂茶飯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