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份子︱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白糖糕與布朗尼,一中一西,都是從“失敗作”中站立起來,莫名其妙成為“錯誤的美味”。
布朗尼(Brownies)是美國家庭最具代表性的巧克力甜點,全球任何一處像樣的西點櫥櫃,都可輕易見到其深褐色的蹤影;而白糖糕則源自中國廣東,傳到南洋,至今在星馬一帶的茶粿檔上還能找到,是種潔白爽滑的傳統小吃,然而在原鄉廣東,或港澳一帶已日漸稀有,成為懷舊之食。
相傳在十八世紀的美國,一位黑人老太太(想必是肥團團繫條圍裙的那款模樣),在廚房烘焙巧克力蛋糕時,竟忘了將奶油打發,以致蛋糕膨鬆不起,卻又不捨得丟棄,一嘗之後居然被其外皮酥脆,內裡濕黏紮實的口感給驚艷連連(難道美食傳說總是這般老套才顯得精彩?)結果一“敗”竟成舉世經典,流傳至今,成為美國在國際美食舞台上極具代表性的甜點!
至於白糖糕,追溯起歷史比老美的布朗尼顯然更為悠久,始創於明朝時候,廣東順德倫教鎮上的一位梁姓小販(你看!連時代地點人物姓氏都有,看來似乎假不了的樣子)。據說該小販在蒸黃糖鬆糕之際,不小心將發酵用的“粉種”放入調配好的粉料中,以致蒸出來的鬆糕一點也不鬆軟,墜成板結糕狀,本來要丟棄的(又是捨不得,又是失敗之作!),後來試賣卻深受顧客歡迎,人人食過都認為這種“新式小吃”質地爽滑不黏牙,還帶有些微發酵酸味,反而比習慣的鬆糕更好吃!後來小販改用白糖,使蒸出來的糕色更晶瑩潔白,起初稱之為“倫教糕”,後來又稱“白糖糕”。
今天妻子心血來潮,做了一盤核桃口味的布朗尼,剛好我中午經過茨廠街,買了兩塊白糖糕回來,於是我就把這兩種“失敗作”給擺放一起同吃。
妻大驚小怪:怎麼可以將兩個錯誤“中西合璧”呢?好吃嗎?
妳是問負負得正,還是正正得正?
鴛鴦糕
阿爸在小鎮推出鴛鴦糕時,我才小學一年級。
是否真的曾經引起一陣騷動,已記不起來了。不過每次說到這件事,阿爸總會自豪萬分地說當時是如何如何的“巴閉”,連兩三家報館的記者都特地前來探訪,可惜沒留下剪報,言下之意就是不然便可以“證明” 鴛鴦糕是他發明的。
從阿公開始,我們家族就在這小鎮以賣茶粿糕點為生,其中鬆糕及白糖糕最為馳名,尤其白糖糕更是許多外地人路經小鎮必買的手信。後來阿爸把兩者接合,也就是一層鬆糕一層白糖糕,黑白分明,口感各異,一時大受歡迎。阿爸常說的,我們賣的都是“豆泥糕”,一分幾毫集少成多,幸好他就只有我這個女兒,不然可沒有能力讓我上大學;所謂“豆泥”,要用廣東話來念,也就是很Cheap很便宜的意思!後來我從香港同學那裡聽到,原來香港老一輩的就把鬆糕給叫成“豆泥糕”,因為“大件夾抵食”之故。
據老媽子回憶,說當初推出鴛鴦糕不久,有個親戚剛從吉隆坡回來,臉帶揶揄似地在大庭廣眾面前跟阿爸 “報信”,說這鴛鴦糕在茨廠街一帶早就有人在賣,只不過沒叫“鴛鴦糕”吧了。阿爸當然不服,說可以對天發誓,這“黑白接合”明明是他自己想出來的,由他一手新創!結果如何,也就不了了之,反正後來就再也沒跟該名親戚往來了。
阿爸始終對這“發明者”身份引以為傲,而口頭禪卻是:賣“豆泥糕”能出個博士女兒,這才是我真正的驕傲啊!
這次,難得說服兩老願意從小鎮到吉隆坡來小住幾天,其實我也很明白是因為丈夫到國外出差的原故。尤其阿爸,自從知道我跟詹德仁相戀後就以沉默反對至今,老媽子倒風趣地說:你看!你“發明”甚麼鴛鴦糕,一黑一白,現在女兒要嫁給印度人囉!
兒子從華小放學回家,帶了兩個同學仔, 我把早上在巴剎買來的“鴛鴦糕”拿給他們吃,老媽子便笑了起來:現在的小孩哪愛吃這種豆泥糕啊?
但見兒子遠遠地指著阿爸大聲的說:這種糕是我外公發明的,你們看多厲害!
一陣騷動,小孩們投以一臉欽佩的表情。
我彷彿見到阿爸的眼睛泛起淚光。
公告:
由大眾書局主辦,本人導覽的“茨廠街知食之旅”活動 ,由於種種原因,下周六(12/01/2008)是最後一期了,有興趣者請於活動三天前向主辦單位報名。
[ 點閱次數:26249 ]
我的安樂茶飯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