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份子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七條路碩莪炒  ◎  林金城
安樂茶飯 2008-01-19 02:03:56
Bookmark and Share

七月檳城之行,我特地到七條路巴剎去嚐食傳說中的“碩莪炒”。

記得朋友曾在電話中一再強調,說再不去吃恐怕很快就要失傳囉!

碩莪(Sago),就是我們所謂的沙谷米或西谷米。年輕人熟悉的港式西米露,以及台灣珍珠奶茶中的珍珠,都是碩莪的製成品。沙谷米一旦煮熟後,無論做成粿還是糕,印象中總是黏搭搭的,口感Q軟彈牙,用來炒香調辣,雖感覺有點怪,但口感應該相當不錯。

就像我常帶朋友到巴生及雪隆一帶去光顧福建人所開的小吃店,幾乎每次都會點食炒茨粉根和炒番薯粉一樣,這兩種分別用木薯粉及番薯粉做成的閩南粉食,其特點就在於柔韌的口感,想必“碩莪炒”應該與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吧!

茨粉根和番薯粉,皆源自閩南鄉土小吃,在泉州地區它們有著另外一個名字,稱為炒木薯粉片及炒薯粉片。這些地道的故鄉食物,或許對老福建來說仍代表著某種說不清的“鄉愁”,但對年輕一代,能引起興趣的除了它是童年記憶的某部份外,肯定就是因為那有別於一般粉食麵條的新奇口感。

我曾向檳城朋友打聽有關“碩莪炒”的由來點滴,一般說法都強調這種小吃多集中在過港仔一帶的惠安社群,幾十年來設攤販賣的不過三兩家,倒是以前有些家庭會自已炒來吃就是。至於是否源自福建惠安,那顯然可能性不大,畢竟碩莪是南洋的在地食材,而福建原鄉也未曾出現過像“碩莪炒”類似用沙谷米製成的粉食小吃。如果說是先輩們從傳統炒茨粉根和炒番薯粉中獲取靈感,再變化而成的飲食再創,那倒是比較可以接受。

根據中國明朝通事馬歡在1451年所完成的“瀛涯勝覽”中,有關“滿剌加國”一章裡就有如此記載:山野有一等樹,名沙孤樹,鄉人以此物之皮,如中國葛根擣浸澄濾其樹作丸,如綠豆大,晒乾而賣,其名曰沙孤米,可以作飯喫。

文中沙孤,就是Sago的音譯;沒想到在五百多年前一名跟隨鄭和下西洋的通事筆下,己詳細描繪了碩莪這種食物在當時的人文概況,短短五十來字,不只紀錄其製作程序,也反映當時馬六甲住民以碩莪為主糧的社會風貌。

其實,碩莪是從一種棕櫚樹的樹幹提取出來的澱粉,這樹就叫做碩莪樹,原產地在南洋;最傳統的做法是先將樹皮剝去,以普通製作澱粉的程序,將樹幹的木髓部份先行粉碎,再經過篩漿過濾,漂洗沉澱, 等曬到半乾燥時,再以竹篩將澱粉給搖成球狀細粒,乾透後,便是我們看到的一粒粒雪白的沙谷米了。

記得那天下午,在過港仔一帶兜了好幾圈才找到停車位,匆匆走進七條路巴剎的小販中心,許是我的福建話發音太爛,問了許多人都一臉疑惑,後來向一麵攤老板娘求救,才終於找到這檔聽說已是碩果僅存的“碩莪炒”。

簡陋攤頭擺放著多個大鋼煲,排場嚇人,老婦賣的盡是家裡預先煮好的食物,計有“碩莪炒” 、麵線糊和各式糖水等。點了一盤“碩莪炒”,方見艷色濃醬沾濡著晶瑩透亮的碩莪塊,簡簡單單,摻雜一些豆芽製造Q軟之外爽脆的口感,著實已無需其他多餘的配料。

整體而言,雖沒鑊氣卻香辣味濃,惜甜了一些,卻不礙品賞;尤其知道每碗每盤只需RM1,才終於明白自坐下之後,所見生意為何那麼的好!客源不斷。

突然記起朋友曾在電話中一再強調,說再不去吃恐怕很快就要失傳囉!

那已是三年前的事。

[ 點閱次數:19702 ]

16 則回應

金城兄,七条路巴刹我去了好多次竟然走宝了,下次有机会再去一定要尝尝。
王振新 [會員] 2008-01-19 @ 03:30
Hi 金城兄, 有没有打算出一本重现失传食谱 ?
每一次读到就要失传, 很消极啊 :(
飞羊 [會員] 2008-01-19 @ 09:54
流口水了……
有毛的鸡蛋 [會員] 2008-01-19 @ 13:04
振新:
七條路巴剎除了“碩莪炒”外,有攤淋麵也是不錯的。
還聽說在Jln CY Choy,有檔夜市炒經濟米粉,簡簡單單,便宜,滷汁卻非常香郁,下周我上檳城就去找來試試看。
林金城 [會員] 2008-01-19 @ 16:28
飞羊:

消極的反面就是積極啊!全看我們怎麼想!
飲食是流動的古蹟,不怕消失,只怕沒及時去詳細紀錄下來;它隨時會在時空的某一處,一個翻身,又重出江湖。
林金城 [會員] 2008-01-19 @ 16:35
hammurabi :

就來趟流水席吧!到檳城認真知食地吃它一次!
林金城 [會員] 2008-01-19 @ 16:40
金城兄,Jln CY Choy 的炒米粉我吃过,真的好吃,他的卤汁总让我不禁怀念小学时候常在食堂里摆卖的炒粉。

如今,在吉打一带卖炒经济米粉的已不再附加卤汁。
古早味呵,大多数随着新一代的继承者为了省却麻烦和坚持而逐渐消失了。
可悲!可惜!
王振新 [會員] 2008-01-20 @ 19:41
振新:

省卻麻煩與放棄堅持,往往就是飲食傳統落得逐漸失傳的兩大主因。

北馬人吃炒經濟米粉會加上滷汁,這多少受到閩南飲食文化的影響(台灣也是),在中馬一帶則不興這套,廣府人習慣淋上甜醬或咖哩汁,又是另番風味。

仔細比較觀察,這正是大馬飲食的特色!
林金城 [會員] 2008-01-22 @ 00:24
这一个不在上周槟城游的餐单内。
不过,知道了7条路在那里,希望有机会尝试到。
chenboon [會員] 2008-01-23 @ 00:17
chenboon:

本來還以為在檳城碰到你們的,也很久沒見到可斯了;後來臨時到安順走一圈,便回來吉隆坡。

光華日報附近,有檔蹲在小板凳上吃的同安芋頭飯加蛋花湯,可斯有帶你們去吃嗎?
林金城 [會員] 2008-01-24 @ 18:36
没有,因为走到那边的时候,大家的肚子还是满满的。
这一次吃的东西也是很多,饮料更是喝了很多。
我想,槟城也是需要去个多几次。
正在整理茨厂街的照片,真的拍了太多东西了。
回看真的有如重新走了一趟。
chenboon [會員] 2008-01-24 @ 21:47
對我來說,檳城是挖掘不盡的寶藏,即使長住也願意的地方。

希望上回的知食之旅,能讓大家重新認識茨廠街的人文風華。
林金城 [會員] 2008-01-24 @ 22:05
金城兄,我刚从槟城回来。我如果没猜错,你说的JLN CY CHOY 夜市炒经济米粉也就是在四条路学校外面的那档,那一带就他最著名。藉着你的提起,想来有好多年没去吃了,昨天上槟城办点事回程中特地跑了去,味道没变,自制的卤肉卷还是那么有水准,可是粉面的附加卤汁已。。。欠奉!

唉。。。。。
王振新 [會員] 2008-01-26 @ 11:25
振新:

就是四條路這檔,怎麼又省卻滷汁呢?

我常在想:一般小販未必瞭解自己的“特色”何在;煮食是件寂寞的事,大家都知道日複一日,許多人以為幫襯就是掌聲,其實直接互動才是最重要的。你可以當場讚美,給予掌聲,也可以直接告訴他今天的食物走樣了,甚至坦白讓他知道我喜歡的就是你丟棄的,怎麼辦?!

新年後我上檳城時,一定會去四條路幫襯;並以很傷心、很沮喪、很在意的口吻問老板:怎麼辦?!如果我是第一人,他肯定會笑我“犭肖”的,但如果之前已經有許多人如此反應,他可能就開始緊張了......

食物的水準素質往往是被要求出來的,傳統的保持也是。

誰會去帶頭做“犭肖”的呢?
林金城 [會員] 2008-01-26 @ 23:23
金城兄,我当场就告诉他们,我是为了他们的卤汁而来的,他们的生意好得忙不过来才懒得睬我嘞!

王振新 [會員] 2008-01-27 @ 10:53
振新 :

幹得好!你當了第no.?個“犭肖”的,總算為我們這些“弱勢”的知食同好做了件權益之事,問題是還有人願意接下去嗎?

新年後上檳城瞭解實況後,會寫篇文章玩玩,蠻有意思。

當然,他們的成本考量(百物高漲啊!)與實際苦衷是可理解的,如果選擇性提供滷汁,再另行合理收費,我絕不反對;問題是如何將美味與傳統流傳下去,才是重點。
林金城 [會員] 2008-01-27 @ 11:31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知食份子

甘心做個無詩生活的生活詩人, 貪戀人間炊煙的知食份子

我的安樂茶飯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