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份子︱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家常粵菜當中,有道傳統悠久的“老少平安”。
從備料到成菜,無需大費周章,更不必火字部十八般武藝樣樣用齊。
只需一塊水豆腐,魚滑一垛,蛋白一個,調味後 (記得加足胡椒粉!)混合攪拌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隔水以中火炊蒸十來分鐘,最後撒些蔥花芫荽,澆幾圈熟油醬清,即成三歲小孩到八旬老人都吃得平平安安,無需擔心齒搖牙缺和鯁到魚骨的貼心 “媽媽菜”。
說穿,“老少平安”就是魚滑豆腐蒸蛋白。當然,還有不少變奏版本,像魚滑中加進半肥瘦豬肉,摻入蝦米、香菇,陳皮,甚至不用蛋白便能蒸出簡單的精彩。
在廣東原鄉,這道菜一般使用新鮮鯪魚肉(這裡買不到鯪魚,擺在超市置物架上愈來愈不敢碰的豆豉鯪魚罐頭倒是很多!),起肉切片,剁碎調味,再加入生粉和水 “打”成魚膠(魚滑);然而,現代人一般嫌DIY麻煩,到菜市買現成魚膠就好,乾淨俐落。
古粵菜中,“老少平安”算是極其傳統的家常“懶人菜”,由於做法簡單,其平實身份一如蒸水蛋般平凡,因此才不見“風雅”之士在其名稱上大作文章,杜撰出又是皇帝又是神仙的趣味典故;無論在原鄉“平平安安”個無數歲月,還是隨著老廣東被賣豬仔來到星洲南洋,歲月深處它仍屬於自家廚房的媽媽菜,或大排檔小食肆裡安撫鄉愁,教人彷彿回到家的記憶味道。
所以,新式酒樓很少會出現這價廉物美的“老少平安”,許是連媽媽菜的部份都已隔代淡忘,也就可以理解為何年輕一代連聽都沒有聽過了。
我偶爾會帶些朋友到茨廠街尋古覓食,在精武山下中華施診所旁,有間始於1955年的生記酒樓,曾經輝煌,現已成了茨廠街區僅存還能吃到古粵菜和吉隆坡舊風味的老食肆。除了保存“香底”古方的廣府炒鴛鴦外,風韻依舊,加入叉燒粒、蝦米,以辣椒醬,蕃茄汁和咭汁(Lea & Perrins)調味的星洲炒米粉更是難得珍品,此外還有許許多多遵循古方的粵菜像古老肉,涼瓜燜雞和豉汁排骨等,而生記的“老少平安”更是喚起老吉隆坡對舊日時光歷歷在目的一道貼心好菜!
香港跨媒體創作人歐陽應霽在一篇飲食文章中提到,華人(尤其廣東人)引以為傲的“四字詞”,應用到日常飲食餐牌上便出現明喻暗喻借喻的想像,如橫財就手笑口常閞金玉滿堂之類,教這時代的“明白人”每當拿起餐牌點菜時,總是難以啟口,唯有點“老少平安”得以名正言順,說出來磊落大方,直接就是一種溫暖的祝福。
這道出不少人的心聲。尤其新年期間,食肆一片吉慶長紅,餐牌在手,極目皆是金光閃閃的“四字詞”、“五字訣”,如果沒有樓面經理在旁解釋,真的不知甚麼東東芫荽蔥。
這讓我想起新春期間本地一片火紅的撈魚生文化。以前是初七人日才有,現在卻是新年前後十五天都能聽到鬧烘烘的撈聲不斷,站到椅子上撈生者有,湊熱鬧隨俗舉筷齊撈者眾。
記得去年在越洋回答中國中央電視台,一個有關海外華人如何迎春的節目中,我特地強調了撈魚生的創始意義。我說本地華人將原本與新年扯不上關係的廣東九江撈魚生食俗,與六朝以降大年初七人日當天吃七菜羹祈福的風俗給接合一起(福建人和潮州人吃七菜羹、七菜粥,客家人則吃七菜擂茶),巧妙地創出星馬最初版本的七彩魚生。
如果瞭解以上,“明白人”大可在新春期間,舉筷撈生之際不妨多說幾句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青春美麗、學業進步、國泰民安………當然,別忘了“老少平安”!
延伸閱讀:
[ 點閱次數:22870 ]
我的安樂茶飯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