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份子︱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 |
肯定不是應景之作。
中秋已過,才想到要寫篇公仔餅。
近日聞“奶”色變,對Made in China顧慮再三,惶恐失望之際,卻欣欣然看到中國太空人在電視屏幕上作太空漫步,猛然想起我6歲時候513剛過,社會仍處於恐慌及重新洗牌之時,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則在7月20日成功登陸月球,首次實現人類登上另個星球的夢想。
據稱當時年近六旬的父親,在獲知這西方創舉的消息後,一副難以置信模樣,頻頻低語:怎麼可能?沒有可能!而那年就在這雙重“不可能”下,全國華人度過了一個似乎還來不及領會便“神話”宣告破滅的中秋;39年後,中國人剛完成太空漫步,並計劃4年後才登陸月球,在不曉得是值得欣喜還是有所隱喻的時刻,我卻想起昔日外婆在拜月時虔誠的模樣,以及當我刻意走到她身旁大聲的說:月亮是沒有嫦娥的啦!她總輕撫我的頭:小孩不要亂說話,而後默唸月光娘娘不要怪罪她的小外孫,並從供桌上拿塊公仔餅給我………。
時間回溯到6,70年代的童年,月餅花樣顯然沒現在的多,不過,每年農曆八月開始,中秋氣氛卻肯定比現在更為熱鬧。單以茨廠街一帶為例,就有整十家的茶樓餅家,張燈結彩,門前掛起一木雕貼金的紅木招牌,宣告月餅正式面市;而門口上方更高豎一巨型廣告看板,畫上嫦娥玉兔、彩雲皓月,上面並裝飾七彩燈泡,使盡法寶,為的就是吸引路人停步圍觀。在那不需特別強調守護傳統的年代,傳統本來就是年復一年的生活。
根據知食老前輩所云,早年的廣州,每逢八月初一上午“吉時”一到,各家茶樓便響起鞭炮,以示中秋月餅正式上市。同時為了旺市,多數店家都會向小孩派發公仔餅,趁機塞上一張月餅單,旨在宣傳。後來傳到這裡,便成為中秋前夕,大人們到茶樓餅家買月餅送禮,店家即附送一些公仔餅作為討好小孩的贈品;男孩送豬仔餅,女孩贈花籃餅,可吃可玩,因此一般小孩都喜歡這些造型可愛的餅餌多於傳統月餅。
所謂豬仔餅,就是造型捏成一隻小豬的公仔餅,放入色彩鮮艷的塑膠豬籠裡,而花籃餅則是將一個袖珍月餅,裝入同樣艷色並飾有膠花的花籃內,由於以前玩具不多,這兩款可吃可玩的公仔餅,不曉得討好了多少小孩的歡心。
其實,公仔餅並不只這兩款,說穿它是舊時月餅的副產品,即製作月餅時用來做餅皮所剩下的材料,棄之可惜,製餅師傅們便將它壓入木模,取出後塗上蛋液,放入烤箱內烘出各式吉祥的“公仔”造型,像金魚、獅子、鴛鴦,蝴蝶等,尤其嵌入黑豆作為眼睛,更是維妙維肖。
前陣子到芙蓉參加動地吟演出,午間溜到街上喝咖啡走走,在茶室旁發現一神料店前擺了一攤公仔餅,式樣齊全,一時興起便買了一包帶進茶室與詩人朋友們分享,沒想到竟然隔了一兩個字輩,公仔餅仍然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
臨走前,大伙圍圈著餅攤採購拍照,親切友善的店家一再強調他們都遵循傳統古方製餅,並教我們如何辨識新鮮度,說餅身如果較硬是因為新鮮出爐的原故,只要放久漏了風自然就會變成市面上一般的軟度;正當大伙談得興起之時,店家兩兄弟卻無奈的說,這是最後一年了,由於年輕一代不願接手,中秋過後一年一度的中秋餅攤便連同神料店一起走入歷史………。
錯愕間,我倏然想起多年前一位廣州老前輩的慨嘆,說廣州年輕一代早已不知公仔餅何物,甚至將月光餅與公仔餅給混為一談。
我問何謂“年輕一代”?老前輩笑說:50歲以降!
延伸閱讀:月亮薄撐
原刊於 2008.10.05 星洲日報專欄 • 安樂茶飯
[ 點閱次數:39608 ]
回應頁數 : 1 2
我的安樂茶飯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