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份子︱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清明節回家掃墓,二姐漏夜裏了粽子,說要拿去祭拜父親和大姐。
心想,怎麼說粽子與這節日都扯不上關係吧!除非是薄餅。
是的,福建人在清明節有吃薄餅和用薄餅祭拜祖先的風俗。若問為何,我想大多數人都不知所以,就像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一樣,惘然情況肯定更加嚴重。
據說這是古代寒食節食俗的遺風,因為清明的前一天就是古代的寒食節,古人為了紀念春秋時候被晉文公燒死的介之推,於是便在這天實行禁火冷食,要到清明日的中午,才能重新起火舉炊。而福建薄餅就源自中國北方於立春時候祭拜天地的春盤,其中包括了春餅和生菜,以餅捲菜,其實就是現在薄餅(春捲)的雛型。至於其深入論據,在此就不多加詳述了。
我當然沒問二姐為何要親自裏粽作為祭品,答案永遠感性:父親和大姐都太久沒“吃”到粽子了!
家裡的粽子分為綠豆和紅豆兩種,是印象中幾十年來不變的組合。手藝從童年時候的外婆,到母親,至大姐,再傳到二姐的手。
綠豆粽的做法與廣府粽子的形式相去不遠,以剝殼綠豆為餡,配合炒香的半肥瘦豬肉(當然要豪華的還可加入瑤柱、蠔乾、冬菇、鹹蛋黃、栗子等)。包粽時把兩片竹葉相疊一起,捲成錐形,先放入一層白糯米,接著依序鋪上綠豆,豬肉、綠豆,最後再放上一層米即可包裹起來。水中煮熟後,剝開粽葉,成品層次分明。雖然未必每口都咬到綠豆餡料,卻多了一種“留白”的米香。
而紅豆粽則是客家風味的粽子,與潮州人的版本全然不同。潮州粽以甜味的紅豆沙為餡,而客家紅豆粽卻把紅豆和糯米摻合一起,顆粒分明,均勻分佈,以致每一口都嚐到豆香;而中央則包裹一塊鹹香半肥瘦豬肉,據說要用一種稱為紅絲線(紅蘭)的葉子,剁碎後炒香,與醃過的豬肉摻在一起來包,才算傳統。
此葉據說有清肺止咳,散瘀止血的功效,將它放入粽裡,是否與古人在端午節當天懸掛菖蒲艾草,喝雄黃酒的防疫習俗有關,那就不得而知了。有趣的是,根據老一輩的說法,紅絲線必須要在五月初一當天炒才香,其他時間就是炒不出“香味”!
外婆是廣府人,父親是客家人,同一屋簷下相處了數十年。
母親42歲才生下我,父親又比她大十年,可想而知在我的童年印象中,父親形象就如同朋友們的祖父,到我30歲那年他辭世為止,回想起來父子間的交談加起來竟少過一盞茶的時光。
反而外婆的形象卻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印象深刻。比方她喜歡在吃綠豆粽時,沾上白糖,認為如此才是天下絕配,沒浪費她的心血;比方她每年端午都會裏許許多多的廣府綠豆粽,等待舅舅們回來拿,卻意思意思只做些客家紅豆粽,讓我們物以稀為貴。比方她會摸著我的頭說,傻孫!紅豆粽不用沾糖的啦!
這天,我們帶了綠豆粽和紅豆粽,分別祭拜了父親和大姐。
回家時,見到88歲的母親獨自坐在落地玻璃門前,逆著光,用叉子慢動作地吃著碟裡的綠豆粽。倏然領悟似地笑著對我說:你外婆的吃法啊!沾點白糖,還真的很好吃呢!
原刊於 2009.05.17 星洲日報專欄 • 安樂茶飯
[ 點閱次數:30223 ]
我的安樂茶飯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