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份子︱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動筆前如此思考:雖然吉隆坡公認好吃的蝦麵遠遠不及檳城來得分佈廣泛,但素有口碑者也不算少,為何偏偏要寫這家San Peng蝦麵呢?我總得要找個理由說服自己。
蝦麵在檳城叫做福建麵,籍貫概念先行,輪廓內容倒是其次,反正嚐過後自會明瞭“蝦”在這款麵食中所扮演的角色;雖然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此,但我還得把“起源傳說”給重複一遍:話說當年日軍佔領檳榔嶼期間,人民生活艱苦,魚蝦都得獻奉給日軍,於是福建藉的漁民們只好以剝下的蝦頭蝦殼來熬湯,而創製出這款庶民美食……。
先不去剖析傳說的可信度。回想我在做田野調查時那些老檳城總是以言之鑿鑿的口吻教我動容,雖然我也知道在福建原鄉靠海地區像廈門一帶,蝦麵本是當地的一道小吃,起源於“夏麵”,民間傳說在立夏當天一定要吃蝦麵 (夏麵之諧音)才可確保整個夏天健康不生病;此“夏麵”湯頭同樣以蝦頭蝦殼、豬骨、冰糖熬煮而成,甚至在炒米粉時也加進此類高湯調味。
從食物的溯源角度來看,這幾乎可以相當合理化的將本地福建(蝦)麵和新加坡的炒福建蝦麵(一般都加入米粉同炒)給接通歷史的源頭,但我從不忍心去打斷那些老檳城對他們口中三年零八個月的無窮“回憶”,記得多年前我還碰遇一位七旬老人,說到憤慨處甚至流下滿臉熱淚……。
當然,以上都不是本篇文章的重點。或許有人會問,既然蝦麵的原鄉在福建,那加入南洋辣味元素之後,算不算是一種中華飲食的海外再創呢?這我大致沒有異議,反正在廈門也絕對吃不到一碗“原汁原味”的檳城蝦麵或一碟Made in新加坡的炒福建蝦麵就是!
那San Peng蝦麵的特色到底何在呢?先不說味道,單以麵攤的簡陋環境來說,就是路經時如果不是知食者是一般不會把車停到路旁的那種;大樹下,白鋅棚,辛炳路。
是的,San Peng就是辛炳,如果攤販不在攤前寫上“San Peng蝦麵”四字,我想對其興趣就肯定減弱許多。辛炳是誰?賣麵的老伯也許聽過,但肯定說不出個詳細,而年輕一代的更是一臉忖惑:不就是San Peng Road的San Peng囉!辛炳係乜水?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在做吉隆坡口述歷史時,老吉隆坡總是開口閉口就是葉亞來、趙煜、陸佑、陳秀連……說到辛炳,聲音幾乎小許多,也許是他的生平歷史最為片斷原故,有的說循人中學隔壁的那條路不就是紀念辛炳的囉!有的說他與陸佑關係良好,同在文冬開礦,現文冬還留有一條辛炳路呢!
後來我翻查資料,才知道辛炳是吉隆坡發展初期著名的建築承包商,許多政府官邸和道路都由他承建,最廣為人知的就是1895年的半山芭大監獄;有關該工程,老一輩的還流傳一則趣聞,話說辛炳承建大監獄時,資金周轉出了問題,圍牆將近完工卻發現水泥用完,於是趁英國總工程師不在,趕緊吩咐工人把最高三層的磚給疊上,而沒塗上水泥………結果被總工程師回來看見了,還以為會被責罵,卻正好相反,英人頻頻舉起姆指大為贊賞,說也只有聰明如辛炳者才會想出如此“防範”越獄的妙方!
看來這趣聞的杜撰性相當高,記得在聽一些老吉隆坡說起時,似乎重點都不在辛炳的“聰明”,而是譏笑英國人的“蠢袋”!畢竟這都是百年前舊事,歷史唯一“證明”的,就是那些曾經在這土地上奉獻過的人物,到最後,幸運的就只能框在一方路牌裡,讓後世辨識所處。
最後……還是回到San Peng蝦麵的特色,36年歷史的麵攤,在廣東人為首的城市裡,老板堅持福建蝦麵配上白斬雞,總算帶有些許對歷史的顛覆。
當一方路名無法完整紀錄一段歷史風雲與前人庇蔭時,我嘗試找回讀懂一碗蝦麵的感動。
原刊於 2008.01.27 星洲日報專欄 • 安樂茶飯
[ 點閱次數:38421 ]
回應頁數 : 1 2
本文有 1 則留言待審核...
我的安樂茶飯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