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份子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豆仁水和油炸粿  ◎  林金城
安樂茶飯 2012-06-30 09:58:03
Bookmark and Share

傍晚時分,路經仁嘉隆(Jenjarom)。

倏然想起“婉君表妹”,以及她曾提起的油炸粿和豆仁水。

試著一探究竟,便連忙急轉彎將車給拐進村裡。

才想起那天沒問到食攤地址,頓時不知何去何從。只見大街路上洞洞坑坑,顛簸到底,最後還是將車開到路盡頭的東禪寺,停在院旁,撥電求救。

手機則傳來“表妹”的聲音:等我十分鐘,我正在從吉隆坡回仁嘉隆路上!

我曾在巴生一帶上班十多年,對通往萬津(Banting)路上的仁嘉隆,印象僅是匆匆一瞥從道旁路牌上看來的“名字”,或長輩或同事們偶爾憶記往事,不經意透露早年此地曾經是龍蛇混雜的“閒人禁地”。

倒是近年來,兩次受邀到東禪寺講創意談文學,才有“機會”走進村裡。我有個習慣,每到一處陌生地方演講,都會儘量提前一兩小時抵達,先去附近走走逛逛,瞭解當地風土民情與人文風華;或獨自去吃個早餐,拍些街景,到巴剎去聽聽市井對話。

仁嘉隆這華人新村,讓我留下深刻印象,除了濃濃鄉情與樸實民風外,那有如豆腐格井然分佈的屋地與街道設計,雖經過50多年歲月洗禮,卻依舊濃淡分明地刻劃出早年英殖民政府,在緊急法令下大規模“牽民成村”的歷史痕跡;據老一輩的說法,此地早年稱為“溝頭”,後叫十四支,50年代初期建成新村後才稱為仁嘉隆。走在其中,看板屋,看木樓,看從院子裡外洩的綠意叢叢,一轉眼,便彷彿回到童年生活的新村風景。

當然,對“知食”為樂的我來說,由於此地村民以福建人佔大多數,所以在飲食風貌上所呈現出那牢不可破的“閩南”特質,肯定是最終強烈吸引我的地方。

常有朋友問起該如何挖掘地方飲食寶藏,我都會建議大家捨“點”顧“全”,也就是不要只在意某地方早已熟為人知的“名食”,而是去試著瞭解在周遭大環境影響下民間味覺的取向。就好比方言群分佈,就足以讓我們打開一扇又一扇展現全面多元與地方單一的飲食之窗,再去接合地方歷史(歷史不只是“很久很久以前”,今天發生的事,明天就成為歷史),就不難從中將地方飲食的特質與菁華給挖掘出來。

走在仁嘉隆新村大街,兩旁食攤林立,只需留神,大可發現幾乎全是閩南風味小吃;像福建鹹飯(大菜飯,蠔乾飯,金瓜飯,菜豆飯,芋頭飯)、苦瓜米粉湯、肉羹湯、紅酒麵線、炒茨粉根、肉骨茶、封肉、麵粉粿………或許當地人從不察覺其特色何在,但如果越區考量,看在像我這樣一個來自不同方言群的食客眼裡,那便是充滿魅力,足以詮釋成很“仁嘉隆感覺”的在地飲食風貌了。

就像那天在閒談中“表妹”倏然提起有這麼一攤油炸粿配豆仁水,便讓我當場喜出望外。

據“表妹”回憶,小時候每逢神誕演酬神戲時,台下總會出現不少這類食攤,顧客都是坐在矮板凳上一手托碗豆仁水,另手拎根油炸粿,邊吃邊看,好一幅6,70年代充滿鄉土風情的生活縮影。

咳咳!還是先解釋一下這兩種食物是甚麼東西。以福建方言發音,說穿就是大家熟悉的油條和花生湯;其實對閩南飲食文化有所涉獵的人都應當知道,花生湯是早年泉州和廈門一帶極為普遍的早點,另種選擇就是杏仁湯了,一般都是配上油條來吃。

如果說廣東人的經典早餐是白粥油炸鬼,那福建人的就是豆仁水和油炸粿了。

看來仁嘉隆果然是個品嚐閩南風味小吃的好地方。

突然,眼前停下一部紅車,“表妹”搖下車窗大聲在說:喂!還不上車?

[ 點閱次數:233883 ]

33 則回應

金門的典型早餐也是花生湯加油條。特色是用阿兵哥的鋼碗來盛花生湯﹗

你的分享勾勒出閩南文化的蕃薯藤,呈現了因地理因素而衍生出地域性特有的飲食文化。

吃已經逾越了食物是否美味的層次了。
吃吃喝喝 [訪客] 2009-04-27 @ 03:27
以前我只习惯吃油炸鬼配咖啡乌,吃粥也喜欢放入油炸鬼,现在开始喜欢油条配豆浆。没想到还可以配搭豆仁水。

谢谢大哥告知春记大埔面原来是在半山巴。今天搭巴士经过时,想起我应该吃过。前个星期寻味时,大家都没带你的杂志书出门,才会搞出这样的笑话。真不好意思。
chenboon [會員] 2009-04-27 @ 14:28
我的一個金門朋友在研究金門的僑鄉文化,早期很多金門人下南洋,使得金門的飲食、習俗,詞彙及語音多少帶有南洋風情。

搞不好花生湯加油條是一例呢。:)
米卡 [訪客] 2009-04-27 @ 15:42
花生汤应该是甜的吧?汤里要加些许糯米,再加糖,煮出来的是白糊糊有点浓稠的糖水,对不?

很古早又现代的味道,我们家里现在还这么吃呢。
家音 [訪客] 2009-04-28 @ 14:05
以前我常常吃一種好像叫"綠豆爽"的甜點,也是要配上油條的,感覺上跟豆仁水很像,但是現在很難找到了......
另外,可以搭配油條的東西還真的蠻多的,咖啡烏/肉骨茶湯/豆漿/咖哩汁/花生醬......
大寶 [訪客] · http://blog.roodo.com/stallionwey/ 2009-04-28 @ 18:12
福建鹹飯,或另外一種類似的鹹粥,都是大戲戲臺的小吃呢!
還有肉羹湯、紅酒麵線、炒茨粉根、肉骨茶、封肉、麵粉粿(不知道為什么現在的人叫板面,哎喲!)都是檳城有點餓呢!好好吃的,現在檳城的大戲漸漸少了,都沒什么機會再吃到,好吃的更少見~

說回你這篇的主角。你記得春滿園哦,距離春滿園附近的金露華校服店,隔壁的小巷,現在還有賣咖哩面和咖哩豬腸粉那條小巷,也有一檔買這個的,叫“花生杏仁湯”,也是配油條,好好吃。小時候我經常和婆婆舅公去吃,現在輪到哦啊后輩在煮,水準大大不如前了~ 很懷念。但是我想不到jenjarom也有這個小吃。我也是經常去東禪叻。不過是陪我的報館朋友去~呵呵!

阿賢以前介紹過的檳城四大天王,也賣這個。有機會你來檳城,我帶你去。就在阿海附近~
傑夫 [訪客] ·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dearjeff 2009-04-28 @ 18:51
金城兄:久违了,您这里介绍的糖水在槟城叫做土豆仁汤,在春满园的那档是汕头街鸭汁的弟弟,味道算是不错了的。
阿海 [訪客] 2009-04-29 @ 04:18
吃吃喝喝:

金門與廈門隔海相望,同屬閩南,飲食大一同是可以想像的事。

食物美味,太過個人,我不想做美食家(家這個字太嚇人,太有殺傷力了!:)),只努力成為一個“知而食,知而不食”的知食份子。

謝謝你的鼓勵。
林金城 [會員] 2009-04-29 @ 10:41
chenboon:

油炸粿配咖啡烏是許多人的美好記憶。
我把它歸類為南洋食譜。

有次,一位經營咖啡店的8旬老人告訴我,
說年輕時候帶了自製的南洋咖椰回海南探親,
卻找不到Roti,只好用咖椰塗油炸粿吃!
林金城 [會員] 2009-04-29 @ 10:59
米卡:

花生湯配油條顯然是閩南飲食習俗,
看來金門受廈門影響為大。

有機會想認識妳這位金門朋友。
林金城 [會員] 2009-04-29 @ 11:11
家音:

是啊!花生湯是甜的。

我不曉得還有摻入糯米的煮法,
糯米在成品中還呈現粒狀嗎?

會不會只有在馬六甲才有這版本呢?

據廈門朋友的說法,有些人會加入米漿,
讓花生湯變得濃稠。
林金城 [會員] 2009-04-29 @ 11:36
大寶:

哈!原來你是5G的大寶,那我們曾經見過面了。

綠豆爽(實際上應該稱為綠豆饌)配油條,是正宗的潮州吃法,在新加坡仍然找到。平常在家裡煮食,也非常簡單。
林金城 [會員] 2009-04-29 @ 14:36
傑夫:

麵粉粿與板麵是不同的。前者是福建小吃,後者則屬於客家麵食。相同的麵團,麵粉粿用手捏成片狀,板麵則用木板為戒,用刀切成一條條。

你說的“花生杏仁湯”我還沒試過,改天還得去嘗嘗看。

下一期普門雜誌的專欄,我寫了一篇“杏仁茶和綠豆爽”,還有接合兩者的食譜呢!
林金城 [會員] 2009-04-29 @ 15:34
阿海:

真是久違了。你的腳完全復元了嗎?盼一切如意。

原來檳城稱之為“湯”,這裡卻叫成“水”。
林金城 [會員] 2009-04-29 @ 15:39
老師提及:「原來檳城稱之為“湯”,這裡卻叫成“水”。 」

似乎很多時候我們用「水」字隱喻了「湯」的概念,紅豆水、綠豆水、意米水,包括這篇的豆仁水等,其實似乎都是在說紅豆湯、綠豆湯、意仁湯、花生湯。不過台灣酸梅湯的稱呼,似乎又顛倒成有酸梅水(汁)的樣子。

也許「湯」和「水」和「汁」的概念在我們的想法中一直都很模糊。

and,我是吧生人。
FearNoEviL [訪客] 2009-05-01 @ 09:51
讀晚報,看到你的專欄“大小老婆餅”,好看好看!哈哈哈!
檳城豆蔻 [訪客] 2009-05-02 @ 22:21
FearNoEviL:

通常“水”為方言所致。

吧生桔榔小販中心有檔四果湯,其中有種稱為“飛機水”的飲品,不知你有沒有喝過?

林金城 [會員] 2009-05-03 @ 22:40
檳城豆蔻:

聰明的業者,大可推出大小老婆餅,到時會否小的比較討人喜愛,就不得而知 :)
林金城 [會員] 2009-05-03 @ 22:44
老師不愧為老師,這麼隱密的東西都能夠發掘出來。自我到外地後與他人提及飛機水或彭大海,都讓他們五丈金剛摸不著頭腦。
FearNoEviL [訪客] 2009-05-04 @ 16:20
哈罗。对没错加的是糯米,我妈是这么煮的,外面卖的也应该是,哈不过若是错了请纠正一下。不过因为只加少许,花生熬软以后糯米也就变得稀了,不成粒状,更像加入米浆让汤变得浓稠。我们一般都叫“花生粥”。
家音 [訪客] 2009-05-06 @ 01:47
花生怎樣煮得爛
花 [訪客] 2009-05-09 @ 11:21
花:

我把你在留言版上的這則留言搬到這裡,
好讓更多朋友能夠分享及提供意見想法。

花生要煮爛,看來簡單卻有一定技巧,
最簡單的“方法”,是購買時
先問小販是否適合用來煮湯煮糖水,還是屬於油炸的,
(這方面小販比較清楚,屬於沙地種植的一般都容易煮軟就是!)
不過,無論如何都要浸水過夜,
最好再放入冰箱冷凍庫4小時以上
(因熱傳導關係,煮時外圍熱度“直透”花生內部)
煮時就節省時間多了。
當然,還有許多看來很不健康的做法,
也是許多小販在用的法寶,就是
加入鹼水、蘇打等。不過知道說好
請不要使用。
林金城 [會員] 2009-05-09 @ 11:51
FearNoEviL:

飛機水不愧為吧生名飲,可惜沒有廣為流傳。
林金城 [會員] 2009-05-09 @ 11:56
家音:

據知食前輩通報,
加些許糯米或白米是“古法”,
主要是讓湯汁濃稠,
以前連綠豆湯都有放呢!
只是現代人省得麻煩
加米漿(粘米粉摻水)就好。

說來奇怪,在台灣甚至福建一帶
都沒有此般做法,值得深挖。
林金城 [會員] 2009-05-09 @ 12:11
原来在Jenjarom也能吃到类似的油炸鬼配花生水!我曾经在马六甲的一条老街旁的一间老店吃过.非常好吃!令我回味无穷!还记得那老板是一个老人,摊子就摆在一间老店的前面.老板还很亲切友善,不时向我们提起他的故事.我本人非常地向往在一些古老陈旧的大街或店铺用餐.在吃的同时也能感染它们的文化及故事!非常的有感觉!看来有机会得到Jenjarom油炸鬼咯....
ashau [會員] 2009-05-13 @ 16:02
ashau :

請問在馬六甲的哪裡啊?
林金城 [會員] 2009-05-13 @ 16:37
我不是很记得是在哪里了.好像是在Jonker Street附近的老店铺.因为那天下午突然间很想吃油炸鬼,所以就和男朋友驾车在Jonker Stre附近兜及寻找油炸鬼的踪迹.结果就在其中一间老店铺前面看到了我所提到的油炸鬼摊子了.现在不懂还有没有了,待我Double Check再让你知道.
ashau [會員] 2009-05-14 @ 11:59
ashau:
就拜託妳了。
林金城 [會員] 2009-05-14 @ 23:06
HI. 不好意思,现在才回你. 我所提到的油炸鬼摊子是在Jalan Tenggerak通向Mahkota交通灯的路口旁边. 现在不懂还有没有了.你可以去试一试你的运气咯...
ashau [會員] 2009-07-10 @ 14:10
ashau:

謝謝指引。
林金城 [會員] 2009-07-13 @ 19:32

回應頁數 : 1 2

寫下你的回應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您的留言將先進入審核列。
若您要成為會員,請先註冊。 若您已註冊,請登入

本網站不會顯示您的電郵地址。

您的URL將被顯示。
(斷行用<br />)
(Name, email & website)
This is a captcha-picture. It is used to prevent mass-access by robots. Reload
請輸入上圖顯示的字串 (不區別大小寫)

知食份子

甘心做個無詩生活的生活詩人, 貪戀人間炊煙的知食份子

我的安樂茶飯

您目前是訪客身份。
請用以下一項機制登入或註冊:
  • » 使用Facebook帳號:
  • » 使用有人部落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