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份子︱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趁北上檳城之便,我們特地從打巴(Tapah)收費站拐入聯邦一號公路,沿著山拿督瀑布(Lata Kinjang)方向一路尋訪傳說中的一矢樓。
數月前有位讀者在我的部落格上留言,說心目中有家手工月餅一定要介紹給我,就位於霹靂州的積莪營(Chenderiang)大街,往瀑布的路上。特色在於全手工少量製做,慢工細貨,上等實料,其蓮蓉餡絕不摻入白鳳豆,吃起來不油不黏牙,家裡老人家吃了都回想起戰前味道,眼淚直流!並特地強調,希望在它走進歷史之前,我能將它記錄在《尋味地圖》書中。
[ 點閱次數:34727 ]
網上搜尋薩其馬,果真成千上萬匹奔馳其上。
猶如瀏覽一頁頁的關外風景,當知道這些“馬仔”源自滿族食品後,不禁對其“草原個性”產生好奇。
薩其馬,在歷史草原上有時也寫成沙其馬、沙琪瑪、薩騎馬、殺騎馬、薩琪瑪、薩齊瑪、賽利馬……三聲“ma”個不停。根據“官方”說法,薩其馬是種源自滿州的餑餑(北京方言,糕點的意思),滿清入關後,開始在北京流行,成為冠婚喪祭不可或缺的食品。幾百年下來,薩其馬已從北方騎著馬傳遍全中國,尤其南方廣東一帶更為風行,甚至換馬坐船南渡“番邦”,流行於我們新馬一帶。
[ 點閱次數:31192 ]
動筆前如此思考:雖然吉隆坡公認好吃的蝦麵遠遠不及檳城來得分佈廣泛,但素有口碑者也不算少,為何偏偏要寫這家San Peng蝦麵呢?我總得要找個理由說服自己。
蝦麵在檳城叫做福建麵,籍貫概念先行,輪廓內容倒是其次,反正嚐過後自會明瞭“蝦”在這款麵食中所扮演的角色;雖然這篇文章的重點不在此,但我還得把“起源傳說”給重複一遍:話說當年日軍佔領檳榔嶼期間,人民生活艱苦,魚蝦都得獻奉給日軍,於是福建藉的漁民們只好以剝下的蝦頭蝦殼來熬湯,而創製出這款庶民美食……。
[ 點閱次數:38442 ]
清明節回家掃墓,二姐漏夜裏了粽子,說要拿去祭拜父親和大姐。
心想,怎麼說粽子與這節日都扯不上關係吧!除非是薄餅。
是的,福建人在清明節有吃薄餅和用薄餅祭拜祖先的風俗。若問為何,我想大多數人都不知所以,就像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一樣,惘然情況肯定更加嚴重。
[ 點閱次數:30190 ]
兩周前去了一趟北京,公餘時間當然不忘尋訪一些地方小吃。
下榻的酒店就位於宣外大街,屬老城宣武區,早期士紳商賈雲集,時至今日仍然蘊藏深厚的文化內涵與商業傳統,算是北京古都的發祥地。知名的大柵欄商業街、琉璃廠、牛街禮拜寺和法源寺等,都位於區域之內。
酒店後方是一大片民宅密佈的胡同,從現代化高樓商場佔據的寬敞大街拐入,幾步路不到就頓覺錯置了時空,沿弄俯拾滿地的流光碎影。幾天下來,都是特地起個大清早,拎著相機便往胡同裡鑽,一是尋找老北京的市井生活風貌,更壓根兒的是為了碰遇最地道不過的庶民飲食。
在一條名為達智橋的胡同裡,我便找到了雞蛋灌餅和煎餅果子。
[ 點閱次數:36681 ]
到砂拉越古晉參加動地吟詩曲朗唱會演出的三天裡,處處可見“燒米”一詞。
在抵達機場後被文友帶去吃早餐的飲食中心,在深夜匆匆趕往湊熱鬧的古晉美食節的攤位上,在漢陽街露天巴剎找來擁有半世紀歷史的新光興點心檔,在老街巡禮時於路旁食攤招牌上匆匆的一瞥,“燒米”無所不在,字意顯眼,而同行的詩人們則頻頻抓頭,多少感到好奇。
趨前一看,唓!不過是西馬的燒賣而已!
[ 點閱次數:34646 ]
前陣子到廣州出差,在餅鋪裡見到久違的炒米餅。
氹氹轉,菊花圓,炒米餅,糯米團,阿媽叫我睇龍船,我唔睇,睇雞仔,雞仔大,拎去賣,賣得幾多錢?賣得三百六十五個仙…………。
一轉念,彷彿就跟辭世將近廿年的外婆打了個招面,腦際倏然響起外婆當年教我唱過的這首廣東童謠“氹氹轉”,就在她大輩子也未曾重返的“故土”上。
[ 點閱次數:34617 ]
書展期間,到綠野國際會展中心擔任首屆星雲文學獎的攝影評審。
百來幀作品攤在地板上,透過落地玻璃自然採光,就彷彿拼湊成一幅熱愛生命、化世益人為主題的映像百衲被,鋪展眼前;正俯首踱步,斟酌評分之際,忽地從迴廊底下傳來一陣熟悉的茶葉蛋香,想是來自書展會場前的茶葉展銷攤位吧!
倏然,感覺時空錯置,疑似一手推門,便走進了三周前深秋的江南。
[ 點閱次數:39367 ]
我的安樂茶飯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