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食份子︱ |
首頁︱鏡像︱購買出版品 |
頁數 : << 1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如果抽起歷史章節,這個上世紀70年代以前還稱作“暗邦”的地方,就像吉隆坡四周任何一處高度發展的新興城鎮那樣,沒甚麼特色可言,根本突顯不出它的時空賣點。
如果我說:吉隆坡之初就是為了供應這裡所需才慢慢發展成一個城市的!
那許多不辭辛勞,忍受塞車之苦遠到這裡來吃釀豆腐的饕客們,或許就會趁飽餐之餘,放眼張望,想想可否沿街俯拾一些時光碎影。
[ 點閱次數:29179 ]
離開那天起個大清早,專程到吉寧萬山尋訪薄撐婆婆。
在前一晚的飲食座談會上,我還特地提起,說這趟旅程有份遺憾就是還沒吃到婆婆的薄撐。
[ 點閱次數:20120 ]
帶馬來同事去吃“哈拉”(Halal,回教徒許可食用的)海南雞飯。
飯肉端上桌,賣相頗佳。
同事卻一動不動,叉匙置旁,悠閒地拎起杯小口喝茶,之後一臉“食家”模樣伸掌作狀, Tunggu! Tunggu! 叫我們等等不要慌;再挨前瞇眼細看從飯色中氤氳而起的熱煙,巧手輕撥一下,笑說太燙啦,攤涼一點再吃無妨!
[ 點閱次數:21950 ]
訪談間隨意問起年輕記者的籍貫。
答案出乎意料,她說海豐,客家人。
其實我並沒預設她會說出海豐兩字,因為年輕一代,尤其8字輩以降,能說出籍貫的已少之又少。華小入學資料早已丟失籍貫一欄,Cina代表一切,甚至連許多獨中的學生資料卡上,也已簡化成只剩廣東、福建、潮州、客家和海南等幾個方框,好讓學生及家長們能輕鬆為自己的根源打勾;深入思索,也似乎唯有在清明掃墓時節,年輕一代才難得有個機會與祖先身世打個招面,從先人墓碑上陌生地讀出自己的祖籍根源!
[ 點閱次數:27891 ]
上檳城開講“吃甚麼最檳城”,特地造訪老友陳耀威的文史建築研究室。
想當年為古蹟文化四處作田野調查及記錄書寫,其實受耀威影響頗鉅。同是成大校友,在台南求學時倒不熟絡,反而後來在台北上班,一次美術館裡相遇才埋下合作機緣,促成我第一本書“快門速筆”裡的圖文形式。
[ 點閱次數:16678 ]
從香港朋友口中聽到“馬來糯米雞”,起初以為自己孤陋寡聞,不懂馬來菜餚中有此一道南洋風味!許是加入濃濃香料,辣香撲鼻,還是蕉纏椰繞,將糯米和雞給綁在一起,拿來燒烤或油炸……照理說,是感該不會太辣才擄獲得了這位香江老兄的心。
不是啦!我說的是上次在“馬來”時,我們常在茶樓吃到的那種碗裝糯米雞咧!
電話這端,突然醒悟過來。
[ 點閱次數:24319 ]
道地檳城人不會把亞參叻沙給稱為“檳城亞參叻沙”,對他們來說連亞參兩字也是多餘的,叫叻沙就好,因為大家都有共識;除非要吸引外來觀光客,又另當別論。冠上“檳城”,就像隔了一段距離遠遠觀望,不是外人的口吻,就是人在異鄉對故鄉及自己身份的一種表態。
所以,當你在海南島上觀光的時候,無意間看到“海南雞飯”的招牌,大可不必有種“終於找到”的快感,因為那是衝著你來的!島上居民過年過節所說的“吃雞飯”,其實就是我們新馬人所謂的“海南雞飯”!
[ 點閱次數:57188 ]
我的安樂茶飯
最新回應